郭鴻標牧師
以賽亞書32:17:「公義(sedeq)的果效必是平安(shalom);公義(sedeq)的效驗必是平穩,直到永遠。」。「沒有公義不會有和平」這句話十分正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教會有「正義戰爭理論」(Just War Theory),說明合理使用武力發動戰爭的倫理原則。經過德國希特勒發動戰爭後,歐洲的神學家開始質疑「正義戰爭理論」(Just War Theory),認為使用武力本身需要嚴格規範。大家有沒有想過盟軍與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有隨軍牧師與神父,兩方面都有基督徒與天主教徒,雙方開戰前也會向同一位上帝禱告,作戰期間也會向同一位上帝禱告自己一方勝利。無論發動戰爭或是打保衛戰的,都會用暴力,都會殺人。發動戰爭的會聲稱自己正義;打保衛戰的也會聲稱自己正義。其實,甚麼才是正義呢?我們如何評判呢?為了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歐洲的神學家提出「正義和平」(Just Peace)觀念,取代「正義戰爭」(Just War)觀念。「和平」不是強逼弱的一方妥協;而是讓「正義」作為雙方共同接受的標準。 讓「正義」作為雙方共同接受的標準,是一項極其困難的工作。筆者已經指出聖經有「公義」(sedeq)與「公平」(mispat)的觀念,「公義」(sedeq)主要指一種質素;「公平」(mispat)主要指行動的原則,有點像「程序公義」的意思。衝突雙方各執一詞、各有各的道理。若果雙方沒有共同接受「正義」的標準,根本不可能開始對話。結果只有讓矛盾衝突繼續下去。 有人認為「一人少句」、旁邊的人「講少兩句」就不會「火上加油」。筆者明白這種想法;不過覺得辨別是非、評道理的部份是無法避免的。「沒有公義不會有和平」這句話很正確,法律可以管制人的行為;但是不能夠管制人的心。如果沒法尋找「真相」(emet),人心也不會「口服心服」。同樣,如果沒法按公義(sedeq)審判,也不能夠伸張正義。 III.總結 「和平」(shalom)首先與上帝和好,「和平」(shalom)與「真相」(emet)不能分割,「和平」(shalom)與「公義」(sedeq)不能分割。我們應該成為「和平之子」,內心要「正直」(kohah)、「誠實」(emet)。當我們看見社會不公義的時候,不應該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應該為受害者禱告,為無辜的伸冤,指出人應該負的責任。願主祝福大家,阿們。 郭鴻標牧師
以賽亞書59:14-16:「並且公平(mispat)轉而退後,公義(sedaqah)站在遠處;誠實(emet)在街上仆倒,正直(kohah)也不得進入。誠實(emet)少見;離惡(mera)的人反成掠物。那時,耶和華看見沒有公平(mispat),甚不喜悅。他見無人拯救,無人代求,甚為詫異,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義(字根是sedeq)扶持自己。」 這段經文有很多平衡句:「公平(mispat)轉而退後」與「公義(sedaqah)站在遠處」,「誠實(emet)在街上仆倒」與「正直(kohah)也不得進入」,「無人拯救」與「無人代求」,「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與「以公義(字根是sedeq)扶持自己。」。這是一種加強語氣的方法表示問題十分嚴重。 經文的重點是耶和華甚不喜悅的並不單是社會不和諧;而是社會失去「公義」、「公平」、「誠實」、「正直」。「誠實」(emet)意思是真相、事實、誠信,筆者選擇用「真相」來表達誠實(emet),上帝不喜悅社會沒有「真相」。當社會沒有「真相」,就是充滿虛假消息,甚至有國家級代表性的媒體也發放假新聞。當政府部門的發言人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起初否認但後來承認,令人懷疑缺乏「誠信」。當有人離開惡行以和平的方式表達意見的時候;卻被一些以「保衛家園」作藉口的人暴力對待。 耶和華極不喜悅的是「無人過問」,「無人拯救」、「無人代求」。當人以「和諧」的理由,對社會失去「公義」、「公平」、「誠實」、「正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時候;上帝的反應是「甚為詫異」。上帝期望我們有正義感;但是我們卻埋沒良知。上帝會怎樣做呢?上帝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義 (字根是sedeq) 扶持自己。」。最特別的一句是上帝「以公義 (字根是sedeq) 扶持自己。」,究竟是甚麼意思呢?上帝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社會失去公義,為甚麼說是「扶持自己」呢?筆者認為中文翻譯最難解的地方是沒有把 (low)「為祂」(for him) 這個介詞譯出來。英文聖經:“And He saw that there was no man, and was astonished that there was no intercessor; therefore His own arm brought salvation unto Him; and His righteousness, it sustained Him; ”,筆者認為比較理想的翻譯是:「就用自己的膀臂【為祂】施行拯救,以公義 (字根是sedeq) 扶持自己。」。「扶持自己」在希伯來文是 (semakatehu),有維持的意思。筆者認為這句經文可以解作:上帝為了他的名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義維持自己的本質。以賽亞書59:16的意思是上帝親自介入,維護公義與公平,拯救受欺壓的人。 (這文章篇幅較長,將會分三次刊登) 郭鴻標牧師
I.引言 8月13日香港機場發生的事令我覺得事情愈來愈複雜,心情難以平伏。在禱告後決定返回原定的寫作計劃,就是在探討「公義」(sedeq)與「公平」(mispat)後,解釋「和平」(shalom)與「公義」(sedeq)的關係。 II.內容 A.「和平」(shalom)首先與上帝和好 舊約聖經中的「和平」(shalom)不單指沒有戰爭、沒有衝突;還有更深層意義,包括和諧關係,包括「真理」、「公義」(sedeq)、「公平」(mispat)的實現。舊約聖經中的「和平」(shalom)首先是人在上帝面前有內在的「和平」,人的罪在上帝面前被赦免,人才可以沒有罪咎。因此,人必須在上帝面前存敬畏的心,謙卑認罪。我們的良知可以被矇閉,所以需要在上帝面前承認有隱而未見的罪。 在舊約聖經,有很多關於先知的記載,上帝差遣先知傳遞上帝的訊息、提醒、責備、審判;但是以色列民一直拒絕聽從。以色列的政治和宗教領袖心裡剛硬,沒有接受歷代先知的提醒。今天的牧者亦有時代先知的責任,按從聖經所明白、在禱告的感動、在上帝的呼召底下,講上帝要我們講的話,做上帝要我們做的事。 筆者的呼召是將人帶到上帝面前,筆者並不關心弟兄姊妹的政治立場,亦沒有意圖改變弟兄姊妹的政治立場。筆者關心弟兄姊妹在教會中是否能夠互相尊重、彼此接納、以基督信仰凌駕個人政治立場、在主裡合一。 筆者明白有弟兄姊妹認為牧者應該不談政治;只談禱告、寬恕的道理。不過,我們的上帝是宇宙的主、人類歷史的主、我們生命的主。上帝對我們人生每一部份有主權,我們必須讓基督信仰指導每一個生活層面。究竟在政治理念不同的時候,我們如何承認上帝對我們人生有主權呢?我們有沒有謙卑回到上帝面前認罪呢?我們有沒有重整我們的信仰,重新恢復與上帝的關係呢?我們是否願意作耶穌基督的門徒呢?我們願意心意更新、願意經歷靈性復興嗎? 除了關心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外,我們有沒有感受香港人的無奈、心中的苦悶、內心的憤怒呢?我們不一定認同香港人的感受;不過必須承認這是香港人真實的感受。究竟我們對香港人有甚麼訊息呢?筆者回到聖經,禱告求從上帝而來的說話。筆者不是上帝,所理解的可能有錯、所講的可能有錯、所寫的可能有錯。筆者可以選擇的話,必然是沉默。不過,作為神學老師、作為牧者,我不能不為主發聲。筆者在Facebook發表個人意見,不會用「牧師」身份;在講解聖經的時候,就必定用「牧師」身份,目的不是發表政治意見;而是透過上帝的說話,回應人心中的不安、疑惑。 (這文章編幅較長,將會分三次刊登) 彭潤平傳道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46:10) 相信大家對這節經文一定耳熟能詳,特別前半節。不過,我們不要把經文中的「休息」誤解為退修或睡覺,詩人是要我們眼目專注觀看「耶和華的作為」(詩46:8),為何這樣說呢?那麼我們先要大概了解一下經文的背景。 有學者認為詩篇46篇所描述的,是南國猶大王希西家在位期間,亞述王西拿基立派大軍來攻打猶大,當時的形勢是非常的嚴峻。希西家因為懼怕,就將殿裏所有的金子銀子都送給亞述,希望息事寧人。不過,亞述王之後又派將軍拉伯沙基來罵陣,並以極其羞辱的言語來使猶大國難堪,譏笑耶和華不能幫助他們,不能救他們脫離亞述的手。希西家聽了這話,於是就上聖殿去禱告、呼求神的拯救。結果,耶和華就出手,一夜之間就擊退亞述大軍。後來詩人把這段拯救的歷史編輯成詩歌來記念,成為被擄前的一篇作品。昔日詩歌對上帝的呼喚,同樣也是我們今天的學習與提醒。 經文「休息」這字有安靜、靜止的意思,而新譯本則譯作「住手」,有停手,停止某個動作的意思;兩者同樣表達出靜止的意思。詩人以這種「休息」來叫人看見自己的渺小和人的限制,更要人承認自己的無能,放棄以自己的方式解決一切;並叫人知道耶和華才是世界、人類的主宰。 同時,「休息」乃要人專注觀看「耶和華的作為」,而祂的作為就是「祂止息刀兵,直到地極;祂折弓、斷槍,把戰車焚燒在火中」(詩46:9),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神是我們的避難所」(詩46:7)。爭戰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並非來自人或人的力量,全是上帝自己的作為。故此,「休息」叫人看見耶和華的作為,即使沒有人的行動,祂的名也照樣在外邦中被尊崇(詩46:10)。 在這動盪的世代裡,我們更需要仰望上帝,回到祂的應許上。今天經文「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再次提醒我們要回到上帝面前,眼目專注在祂的身上,聆聽祂的教誨,觀看祂的作為;過程中可能要等候忍耐,但我們不要灰心失望,並要確信上帝今天仍然掌權作王,因為祂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1:8),祂才是世界的得勝者。 何智雄牧師
每一次帶領短宣隊到工場作短期宣教體驗都是新的、興奮的,都是我新一次的學習。 今年我們再次往泰北清萊短宣,這次我鼓勵短宣隊員先閱讀《馬可福音》,預先看主耶穌是如何呼召、訓練和差遣門徒。 (馬可福音三13至六13) 一‧ 呼召十二門徒 (三 13-19) - 神揀選一個人的原因,不是人的過去,也不是因為這人將來會如何,可能只因為當上帝呼召他/ 她之時,他/她願意即時回應,且願意承擔,神所看重的是我們現在與祂的關係。 二‧ 耶穌的教導 1. 新的家庭秩序 –人與人的關係 (三 20-21;31-35) 2. 耶穌講論有關天國的比喻, 聽見的人是否願意委身於耶穌的教導 - 神與人的關係 (四1-34); 3. 四個神蹟– 門徒體會神的權柄,明白神重視每一個人 (四35–五43)。 三‧ 差遣十二門徒 (六6下-13) - 耶穌希望他們趕快出去,不需作太多準備工夫。所以,耶穌授權給門徒 (7節),要門徒依靠 祂,而不要被其他事情所擾亂 (8-9節),門徒必須認真對待自己遭到拒絕的現實 (10-11節)。 8月2日下午,我們一行九人回應主的呼召,出發往清萊。3-5/8接受訓練,學習去認識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生活及價值觀 念。當然還有當地的信仰、宣教氣氛和教會歷史。還有認識自己、認識上帝、認識聖經、體會宣教士的生活。另外,在是次宣教體 驗中去參與一些工作,希望透過傳福音、培訓或領會可以服侍宣教工場,減輕宣教士/教會/工場的工作。並可透過與短宣隊員一起 生活、一起靈修、一起面對困難,在適應新環境、面對突發處境上,去發掘自己的強項、體會自己的弱項,並經歷上帝的同在。6/8 返回香港前的晚上,我們都很興奮地分享了一位從前很抗拒福音的婦人信主的經過,又分享了與一群卡阿族肢體分別用廣東話、普通話、泰文和阿卡語,同心為一位患病的弟兄抹油祈禱的令人振奮的經驗。哈利路亞! 感謝讚美主!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 10:20)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