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潤平傳道
筆者感恩神學院畢業後隨即來到宣德堂服侍,不經不覺原來已經過了四年多的時間。很開心過去的四年多可以與各同工、執事和青成群體一同服侍、彼此配搭,同心建立教會。 離別在即,心中難免有不捨,腦海不斷浮現當初與青成肢體共同開拓STage崇拜的畫面,崇拜籌備初期與十多位籌委視像會議的畫面仍歷歷在目,記得當時的籌備過程中,每每讓筆者有很多的學習與反思。今天也勾起筆者初入職時面對的種種掙扎,與及青成部的退修營、鹽海團契、台灣短宣及ReWine團契成立與相交等的片段,一切仿如昨日發生。筆者想要分享的還有許多,若是一一都寫出來,相信大量篇幅也未必能容得下,只好就此作別! 最後,筆者祝願青成群體勿忘初衷,繼續讓STage成為社區的鹽和光,引領人來到主面前敬拜;也衷心感謝過去曾合作的每一位同工和弟兄姊妹,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支持與接納。 彭潤平傳道
聖經記載挪亞是個義人,這不單指他行為正直,更指出他是個合神心意的人。那時的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於是,神就對挪亞說要用洪水滅世,並吩咐他建造方舟,把一切建造方舟的相關要求,以及把地上一切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一公一母帶上方舟的指引,神都讓挪亞清楚知道。挪亞就順服回應,按神的吩咐一一去遵行。 我們從經文知道洪水泛濫四十天,挪亞當時根本不知道往後的日子會如何!雨停下來後,洪水還沒有消退。挪亞等了一天又一天,我們以為他對神的信心會慢慢失去,他卻沒有,還放出烏鴉和鴿子出方舟作探子,看看水何時會退。直至挪亞六百零一歲時,距離他上方舟的時間已有一年,他才終於可以離開方舟,並立即為上帝築了一座壇獻祭。 挪亞的故事讓筆者思想到,當我們的人生遇到只能等待的時間,我們都需要有挪亞那份信靠、忍耐和順服的心,他這樣的信心絕對值得我們學習!無怪乎聖經的作者會描述挪亞是個義人! 彭潤平傳道
感恩 ! 今次青成台灣短宣已順利完成;當中除了神的恩典之外,眾弟兄姊妹在背後的禱告托住亦悠然重要。這次的短宣經歷與體會非常豐富,今天先與大家分享一個片段,待有機會再與大家一一分享。 我們這次整過短宣行程,除了到去了「林口」參與某間教會的《兒童宣教營》,亦去了台北一間教會參與晚堂崇拜和團契交流外,還去了「烏來」參與原住民的主日崇拜,經過參與不同教會的崇拜,讓筆者體會到我們今天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語言、文化、教會傳統等因素,但是因著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救恩,我們可以藉著聖靈,與當地教會的弟兄姊妹彼此互為肢體,一同敬拜神,這是一幅好美麗的圖畫。 正如,詩篇一百一十七篇所說,詩歌呼籲全地來敬拜神,雖然它只有2節的經文,卻蘊含著豐富的意義。這是其中一首以色列人會在節期唱頌的詩篇,當中的內容不僅關乎以色列人,同樣也涉及向萬國萬民的信息。詩歌開首,強調「萬國、萬民」(all nations、all peoples),就是包括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方的人。所以如經文所說神因向我們顯明祂的慈愛和誠實,其實由舊約到新約時代神顯明出他對人的愛一直沒有改變,神對我們的慈愛和恩典一直常與我們同在;神是萬國萬民的主,所以我們都要來讚美祂。 感謝神,這次的短宣讓我們經歷了異口同聲,同心合一的敬拜讚美,一起經歷了神奇妙的作為。 因著眾弟兄姊妹對神國事工的展望,願意在不同的位置去擺上及支援,讓我們的青成短宣得以順利進行,與台灣的教會有彼此的服侍與交流;成為兩地肢體彼此的祝福。 彭潤平傳道
施洗約翰被稱為主的開路先鋒,他清楚說出了耶穌降生的目的和使命,他不僅呼籲以色列人接受悔改的洗禮(太3:2),也為主耶穌基督作見證(約1:29)。然而,當施洗約翰入獄後,他開始懷疑耶穌,怕自己等錯人;他更打發兩個門徒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11:3)為甚麼施洗約翰會這樣說?他之前不是親眼見證過耶穌基督的所言所行嗎?為何施洗約翰被下監後會對耶穌產生懷疑,竟懷疑耶穌是否就是他和以色列人所等待的彌賽亞呢? 施洗約翰是為義受逼迫而入獄,他因為嚴正指出希律王的過錯(太14:4)而被判監,日後更因此招致血光之災。我們可以猜想,施洗約翰可能想到,若果耶穌就是以色列人所期盼的彌賽亞,祂不是要來施行公義、解救以色列人的困苦嗎?為何自己行義竟因此身陷囹圄?為何耶穌竟不前來相救呢? 施洗約翰入獄後,面對看不透的未來而感到失望與失落,這是自然不過的事。不過,耶穌沒有直接回應施洗約翰所提出的問題。耶穌來到世間,並非以人的期望、樣式而來,祂所作的遠超過人的想像,甚至帶來顛覆性;祂不但處理罪的問題,也讓人與人、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復和,使人在黑暗時代中可成為鹽和光。 我們面對生命中的種種挫折與落差時,總會有不同程度的沮喪及難解的疑問,此乃人之常情,但只要我們敢於帶著疑問、沮喪與傷痛來到耶穌面前,深信祂必不會輕看,或許祂當下未必即時給我們回應,但耶穌應允必與我們同在,陪伴我們渡過困難的日子。 彭潤平傳道
使徒行傳2:42-47讓我們看見初期教會的團契生活的實踐,那些剛信主的人不僅信而受洗,也同時加入教會,開始積極地過委身的教會生活。 這團契生活的雛型值得我們留意和反思,初期教會沒有像我們今天有崇拜與團契之分,他們在教會生活中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相交、擘餅、祈禱,意思就是他們同屬基督的身體,同屬一個生命,在同一群體下,建構出在信仰和生活上過著彼此關懷、彼此扶持的團契生活,以堅定不移的態度來遵行「真埋學習」、「相交」、「聖餐」和「祈禱」。上述四點都值得我們從中學習。
初期教會有其歷史背景和文化,我們未必能照單全收,但當中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的地方,盼望我們能效法他們對神的單純和信徒間彼此相愛的精神。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二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