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標牧師
今年是宣德家15年紀念,我們組織了5年計劃小組,討論教會發展的方向,報告書經執事會接納,準備與弟兄姊妹分享,諮詢意見,具體計劃將待新一屆執事會有序地推行。因為目前傳道牧者團隊增加了2人,期待新一屆執事會中信徒比例也相應增加,我們的原則是執事會中信徒與傳道牧者比例應該各佔一半,在討論問題的時候,能夠兼顧牧者與信徒的角度。當代社會重視男女平等,因此我們應該朝向男女執事數目相約的目標。此外,筆者希望有年青執事,讓年青人參與執事會服侍,了解執事會如何運作、如何處理教會的事、如何構思發展等。 由於筆者不是在宣德家作前線牧養服侍,對每一個部門不是太熟悉,主要從每次執事會各部門報告知道最新情況。筆者自2013年擔任顧問牧師起,一直沒有甚麼大動作,開始時曾辦基督教倫理講座,然後支持堂校福音工作,後來為了開展家長福音工作,將講座重點轉為牧養宣德家的家庭。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是筆者的安息年,從德國回來後,發現堂校福音工作已有進步,現在更有家長班。感謝神,感謝牧者與弟兄姊妹的努力。我知道面前的需要是如何讓這些家長進入團契中。我們的家庭團契有屬靈的需要,有經驗的弟兄姊妹需要被挑戰,承擔更多的事奉。有些追求長進的弟兄姊妹,往往行事低調,不願意在眾人中當屬靈領導,卻希望牧者在團契中帶領。我的觀察是家庭團契需要屬靈支援,同時我們需要開發家長團契,我們需要團長、團牧。我們還有很多弟兄姊妹沒有參加家庭團契或者主日學,我們需要考慮安排一些「大團契式」聚會,牧養這些弟兄姊妹。 至於我們的青成區發展不錯,我們有當年的執事們投身前線牧養,與凱玲傳道配合,產生團隊作用。我們對這批青年有期望,希望他們能夠靈命成長,承擔服侍的責任。至於少年區,也喜見人數增長,少年人的歸屬感增強,但是,我們卻乏執事們投身前線牧養,與傳道人配搭,我們需要更有效支持少年區的發展,同時,我們需要一個少年與青成區的發展藍圖,指導往後的發展。感謝神,我們在少年與青成區有年青有為的傳道人,如果日後少年與青成區的執事、傳道人能夠多溝通,整理出整體發展方案,對長遠發展會很有幫助。 筆者常強調不刻意追求人數增長,卻期待自然健康增長。感謝神,我們崇拜人數穩定增長,我們幾年前已經提出開辦第二堂崇拜,我們應該與弟兄姊妹同心前進。 談到宣教方面,我們應該繼續努力,牧者有宣教異象是好事,只要安排得好,不影響堂會事務,我們應該盡量支持。 雖然筆者沒有提及所有部門,但是負責的傳道人、執事和弟兄姊妹們的忠心,神是知道的。最後,筆者分享一點領受,我們的包容能力是有限,求主幫助我們學習主耶穌基督的榜樣,在十字架上仍然求父赦免釘祂的人,因為他們無知。主阿,我實在做不到,我只能說耶穌基督真的偉大,求您幫助我這個無用的僕人,阿們! 朱映潮傳道
早前,本人有幸在機場送別一位小弟兄,看着他徐徐步入離境閘口的身影,再看到家人依依不捨的神情,當下頓時回憶起昔日的自己。 十二年前,我隻身飛往英國留學,踏上完全陌生的旅程。當時我自覺已學會獨立,卻又是百般的不成熟,甚麼羽絨外衣、電腦等等,都是父母提醒方知道需要預備。正如在信仰上,我只是因為懼怕地獄和審判而「屈服」於基督信仰之中,然而論及甚麼信仰上的熱誠和反思,卻都並非是我考慮的事情。然而上帝的工作是奇妙的,祂並沒有通過各種的信仰課程或佈道隊使我回轉,甚至我讀A-level的小鎮中也沒有一所的華人教會,但在某些時間、某些經歷之中,上帝再次找着這樣的一個我。上帝為我預備了空間,讓我經歷失敗、掙扎、尋求和交托,加上母親的禱告支持,我與上帝的關係一步步的重新確認和建立。昔日在教會中所學習到的信仰認知,為我預備了良好的土壤,而上帝在我身上所作的,更叫我經歷祂說話的真實,見證祂的實在。 及至大學時期的教會生活,礙於有神學訓練的同工實在稀少,我也未曾在事奉上得着甚麼正規課程或門徒訓練,然而,每一個參與團契的人都願意彼此的鼓勵,一方面積極嘗試不同的事奉,發掘恩賜;另一方面,較為資深的肢體又會幫助較為幼嫩的弟兄姊妹,協助他們在事奉中學習,堅固他們的信心。雖然我們的服侍並不能稱得上專業,但卻為我們提供了空間,讓弟兄姊妹將自己僅有的與他人分享,在「摸着石頭過河」中同舟共濟,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在教會體現到「家」的感覺。 在國外留學其中一樣好處,就是各種生活圈的拉扯很小。大學的「上莊」(成為學生組織委員)、兼職、「砌履歷表」的文化不強,留學生大多時間只徘徊於朋友圈和學業之間,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空間自發地相約,一起的去遊湖、餵鴨、在風光明媚的環境中查考聖經,空閒時就相約一班人一起包餃子、搓薄餅,一同分享愛筵。這些的自發和互動正令信仰剛萌芽的我,感受到教會愛和溫暖的元素,讓我明白到教會在我生命中並非心靈的填充物,而是不可或決的要素。 至於我個人的信仰成長,因着這充分的空間,在課餘的時間我常能夠獨處,一邊騎着單車,一邊一遍又一遍地聆聽着聖經,隨時隨地反思着自己的生命、上帝的本質、並祂與我之間的關係。在反思中被上帝觸摸,感動得涕淚俱下的日子不少。這就是我留學的日子。 我分享自身的經歷,並不是為了誇讚外國的生活有多美滿,亦不是要以堂會比較堂會。不同的堂會,在不同的文化處境、社會氣氛、自身機遇和異像中,各會有不同因應性的牧養策略、系統和架構,別人的營運模式在其他的堂會中強行推動亦未必有良好的果效。然而,我只盼望我們這置身於這繁榮都市的基督徒,都能思考「空間」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於青少年牧養的層面。對於青少年,活在香港這個資訊發達、急速、充滿爭競的社會實在不容易,在生命規劃上總需要為自己的前途和出路多番的謀算,人生價值與時間表的密度彷如正比,休閒、安靜、獨處和反思卻淪為百般的奢侈和罪惡。然而,青少年人需要明白,有些事情並非不斷去奔跑、堆砌,就能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先莫論有多少精神和空間留給上帝,在奔跑和堆砌下我們有多少空間留給自己,容讓自己面對自我,聆聽一下自身的感受,關顧到自己實在的需要,容讓自身經歷得着沉澱,以充實我們的生命,而非讓多而又多的項目「充塞」我們的生活。曾經有朋友帶着「熊貓眼」詢問神學院的老師,他究竟可以做甚麼才能復興自身的靈命,老師的回應是他唯一應該做的是休息,健康均衡的生命是影響屬靈生命發展的一大要素。生命中有很多的機遇或事情,對我們彷彿是「有益」的、「必須」的,然而各樣東西在我們生命中都是有優次的。年青人在把握機會裝備自己的同時,亦需要帶着辨析和篩選。當生命的各個方面得着良好的平衡時,我們的靈命方能得着飛躍的空間。 年青人不懂篩選和分配空間,而成年人卻是有意無意地扼殺了他們的空間。青少年一方面彷彿已經長大成人,自覺有獨立能力,不需要在再在長輩的「權能蔭庇」下受保護或約束;然而,另一方面卻又尚在尋找着自我身份和角色,人生方向尚未定位,故常會亂碰亂撞的在多方位嘗試或摸索,縱然很多時會令自己焦頭爛額、令父母擔憂,但亦期望在探索中仍闖出一片天。故從青少年守望者的角度看來,這樣的想法是有多麼的冒險、輕率和不成熟,但在青少年的角度而言,卻是一種突破「裙腳仔」、尋找獨立、自我身份的過程,同時亦期望在家人眼中尋求一份被認同、接納和尊重。青少年人需要的首要,有時未必是多而又多的「保護」,或是由上而下的「規劃」,青少年需要的是「空間」--- 一個可給予嘗試、摸索、面對失敗的空間。誠然,那些年我們所經過的挫折,我們見到年輕一代再次「重蹈覆轍」,實在好不甘心。然而,若我們沒有那些好不滋味的經歷,一直經驗着上帝在我們不足中的教導和修正,我們又會如何成為今天漸趨成熟的成年人呢?作為青少年導師,我和青少年人相處的期望並非要他們按照我相信為好的方式行事,而是嘗試從他們的角度中體察他們的實際需要和感受,在某些事情上作出適宜的鼓勵、勸勉或警告,在青少年學習為自己的抉擇負擔後果的過程上,常作成為他們救生圈的準備,帶着信任和交托的心與他們同行。故我相信,雙方都有彼此學習的地方,年青人需要學習辨析、內省和智慧,成年人需要學習聆聽、忍耐和同行。 青少年的牧養有如放風箏般,風箏本身需要選擇合適的用料構造,方能飛得輕盈和結實;而放風箏的人也要懂得收放自如,不能拉太緊,適當的時候又懂得放手,風箏才能有適度牽引地在疾風中高飛。共勉之。 吳開甜傳道
與弟兄姊妹一起靈修,讀完撒母耳記上下後,思想往後會讀那一卷書,有肢體建議再繼續讀列王紀上下,也有肢體建議讀詩篇。在反復思量過程中,想到撒母耳記的主線是大衛的生平,相信有讀過這兩卷經書的肢體都會因大衛曾犯了大罪,卻仍被神稱他為合神心意的人而感到疑惑,既然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為什麼他在犯了奸淫罪後,神不保守他不再犯其他罪呢?先知拿單指出大衛的詭詐時,大衛不單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得罪神,還寫下詩篇51篇公告全國百姓,讓百姓知道自己所犯的大罪。 試代入大衛的角色思考,他當時是一國之君,國勢正如日方中,但他居然作如此大惡的事!作為君王的大衛,當被神藉先知指責時,就得要做一個抉擇:要承認自己的罪?還是要殺人滅口?大衛知道現今神親自指出這隱惡,必然不能再掩蓋,但又想到當公開承認自己的罪惡時,會出現兩個局面:一就是自己作為一國之君,一位引導百姓敬畏神的領袖竟犯下大罪,百姓往後是否仍願意順服和跟隨自己的帶領呢?當時的元帥約押也知道這件惡行的底蘊,他會否因此趁機起來反叛呢?眾王妃和王子又會怎樣看這位形象屬靈的丈夫和父親呢?另一局面是,百姓會因國君肯承認過錯,對君王敬畏神的心給予支持和體諒,他若承認自己的罪,更能讓百姓認識到,人不能向神隱瞞罪惡,更因此知道神是輕慢不得的,因而使百姓更認識不能憑肉眼看見的神。 從撒母耳記下和列王紀上可以看到大衛抉擇的結局:王子污辱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父親不能按家規國法認真執行懲罰,導致弟殺兄以報耻辱;父親不能以身作則地管教,導致兒子謀反,身為一國之君都只能退讓,被百姓的領袖指罵都要忍著氣;還有另一兒子因爭王權,與某些大祭司、元帥和部份將領們密謀作反。表面看來,公開承認自己的罪過得到的就是人的鄙視、不支持和反叛。可是,今天我們看見大衛的抉擇是正確的,他明白神是輕慢不得的,雖然大衛面對家庭慘變,臣僕背叛,妻妾被污辱,但神卻保守引導大衛跨過重重難關,詩篇23篇讓我們更明白大衛的心情:「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桿都安慰我。」還有,雖然大衛在某些臣民間留下不良的印象,但卻看見就是元帥約押,當大衛堅持數點民數,他都以神的主權作理由勸大衛,兵丁們和將領們對神的依靠和敬畏都比從前更認真,就是那位勸諫大衛讓兒子押沙龍回國的婦人,都要承認大衛的屬靈權柄;往後的君王都仿效大衛王那樣,以敬畏神的方針治國,國家都因而興旺。 要認識大衛和了解他如何作抉擇,詩篇是研究的好材料。從他所寫的詩篇裏細味他的心路歷程,相信會找到為何他犯了如此大罪惡;仍在神眼中看為合神心意的人。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二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