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姑娘
剛過去的星期日,父親節與日偏蝕不期而遇,而政府早前推出一萬元計劃在當天開始接受市民登記,加上限聚令的放寬,外出慶祝的市民增加了不少。宣德家的青少年代表,在當天的崇拜中分享了之前收集青少年對父親的看法所得的結果,並表達了對父親的感謝及祝福。 有團體趁著父親節在報章撰文,希望喚起社會對單親爸爸的關注。筆者翻查香港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全港共有73428名單親人士,數目相對2011年有所下跌;就數目而言,單親媽媽的數目是單親爸爸的三倍之多,不過,超過75%的單親爸爸是就業人士。普遍而言,媽媽作為日常生活的照顧者比爸爸合適,單親父親在照顧子女時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壓力,加上更多是工作人士,需要更多支援。 的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不少父親的就業受到影響:開工不足,放無薪假,甚至失業,這都對家庭經濟造成影響。經濟壓力可能讓不少父親的產生焦慮情緒,一般男性較難表達自己的感受,一旦遇到困難及情緒困擾,亦相對較少尋求幫助。負面情緒的累積下,必會影響家人之間的關係。既然男性較難開口表達,家人應該在合適的情況下主動關心慰問,並一同禱告交托,祈求天父的帶領。 筆者不知道今次疫情何時才能結束,但相信神總會在困難中為我們開出路。有家人的信任及支持,希望受疫情影響的父親能夠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眼前的困難。期望在政府各項經濟援助措施支援下,每一位父親、每一個家庭都能度過眼前難關。 彭潤平傳道
福音書曾記載三個想要跟從耶穌卻失敗的例子,其中在路加福音9章57-62節,耶穌以比喻去論述三個想要跟從祂的人應要有的決心與原則,我們今天就透過這段經文再一次思想當中的真義,讓我們有所警惕。 路加記述到有三個人想要跟從耶穌,我們留意到第一與第三個人(v.57,61)同樣都是主動說想要跟從耶穌,而第二個人則是主耶穌主動呼召的(v.59)。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人,經文記載「有一個人上前,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都要跟隨你。』」(v.57)這是一個很令人動容的表述,但耶穌的回應卻是突兀:「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v.58)到底這是甚麼意思呢?整體意思就是指出不要以為跟從耶穌可以過安定的生活;主耶穌每天風塵僕僕四處傳講神國的事,醫病趕鬼,對抗黑暗權勢。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動物尚可以有一個安身之所,但耶穌卻是一個生活毫無保障、無家可歸的人,連可棲身的地方也沒有。或許耶穌知道人的心,耶穌想要這個說要跟從祂的人好好思想自己所說的話,要他明白跟從耶穌不是簡單、兒戲的事情,乃是需要學效耶穌走十字架的苦路,走一條需要付上代價的窄路。 再看看另一個被主耶穌呼召作祂門徒的人,他聽到主的呼召後的回應是:「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v.59)而耶穌的回應更顯得有點不近人情:「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v.60)到底這裡想要表達甚麼呢?其實這裡涉及到猶太人的習俗,當時死人的埋葬可分為兩次,第一次是離世親人的屍身會被包起來放在墓穴裡,經過一年後,待屍身腐化成一堆骸骨,再作第二次埋葬。而那個拒絕當刻跟從耶穌的人,可能是指他要為親人完成第二次的埋葬,才回應主的呼召。耶穌的回應其實並非不近人情,祂只是想表達出,跟從耶穌乃是一個生死攸關、時間迫切的決定與行動,我們不應容許一刻的遲疑而錯失了跟從耶穌、作主門徒的良機。 到了第三個人,他主動說:「主,我要跟從祢,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v.61)這個人不是不想跟從主,他只是想先和家人辭別,這看來合情合理。為何耶穌卻說:「手扶着犂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v.62)耶穌借用昔日耕作的情景來帶出一個教訓:當時農夫若要耕地,就得手扶着犂前進,而犂這種耕作的農具是由一頭牲畜拖著的,故此,農夫唯有向前看,田才會被犁成直線;若農夫手扶犂向後看,犁就會走歪了方向。事實上,人可以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把跟從主放在次要地位,但耶穌明確指出,跟從主要專心一致,切忌三心兩意、左顧右盼。 總的來說,在充滿幻變的世代中,我們必須謹記以上三個跟從主的原則,好讓我們不受任何事纏累,全心全意、永不回頭,一路跟主走。 陳慧芬姑娘
基督徒信主年日加增,慢慢就會散發出一些獨特的屬靈氣質。那是信徒在天國文化指導下,實戰磨礪及潛心忍耐的對付中和陶匠曠日經年愛的雕琢而成。這看起來似乎跟聖經在林後5:17:「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的教導有些出入。 我們通常把林後5:17這句話解讀為「我們信主了,從此以後,我們在耶穌基督裡就是一個『新造的人』了。」這解讀也對,也不完全對。在聖靈的重生下,在信主那一刻,屬靈地位上我們是一個「新造的人」,這沒有錯。但在耶穌基督的義袍遮蓋之下,那個依然敗壞的人還是會常常探出腦袋來耀武揚威一番。同樣地,我們認為以前做了一些糟糕的惡事,但從我們信主那刻開始,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付了血的贖價,如今我們可以改頭換面作好人了。但弟兄姊妹,我們若不認真的悔改及對付那個肉體中的舊人,我們內裡敗壞及腐朽的本質其實是並沒有改變。有些人說自己信主很多年了,但高傲的依舊高傲、說謊的依舊說謊、偷竊的依舊偷竊、圖謀惡事的依然圖謀。信徒可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認出他們來。所以不管他們在教會多少年,若不悔改,其實只是用宗教光環來掩蓋自己那腐敗不堪的內裡本質,用宗教的活動來麻痺應該悔改的生命而已。 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20-24節講到怎樣按著耶穌基督的樣式成為新造的人,他說:「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其實這裡講的就是悔改及更新。我們的主耶穌因著愛的緣故,祂興起環境,讓人在聖經的原則指導下,學了真理,在實戰的磨礪中不斷被操練,讓我們脫去從前行為敗壞的舊人,心意更新而變化,而結出《加拉太書》5章22節所說的聖靈果子來,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基督徒的屬靈氣質就藉著天國的文化底蘊,加上自身修養層次,並經年的雕琢悔改而慢慢散發出來。 屬靈氣質當然離不開聖靈的工作,祂是我們的訓慰師,是最完全的教練,是永遠與我們同在並指教我們真理的那一位。若沒有聖靈在我們裡面動工,常常提醒引導,我們所行的就是靠著己力而為的草木禾秸工程而已,遲早都會敗落。我們需天天依靠聖靈,在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的悔改大能中,努力克服、改變、對付,繼而重生那個原來敗壞的自我。但願我們都羨慕那屬天的氣質,努力提升自己的屬靈素養。 何智雄牧師
耶穌知道了,就離開那裡,有許多人跟著他。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又囑咐他們,不要給他傳名。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馬太福音12:15-21) 無論走到哪裡,耶穌都知道如何喚起人的盼望,只有祂的行動或話語才會使人重獲生命,雨後再見到彩虹。在這段經文裡,我們首先見到耶穌被很多人緊緊跟著,祂好像不能擺脱他們。而這段經文又幫助我們明白,耶穌很願意幫助這些人,沒有絲毫猶豫: 「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15節)。但是,耶穌隨即進一步指導他們:「又囑咐他們,不要給他傳名」(16節)。當讀者讀到這處時,可能會對耶穌的態度感到驚訝 ! 福音書的作者馬太,接著引用了以賽亞書的經文。我們又如何理解這樣的一個人―耶穌呢 ? 能使人重獲生命,卻又不願人人都注意到祂 ? 以賽亞描述了一個與神的靈同在,而又會傳揚審判的人。換句話說,就是能明白神的旨意和要求,又能幫助我們生出所有良善的人。這僕人做到了,卻沒有揚聲,並溫柔到連壓傷的蘆葦也不折斷。相信當寫這福音書的作者默想基督時,他看見了一個神所差派的人,這人接觸那些受苦的人而不拖垮他們,接觸那些在絶望邊緣的人而不吹滅他們殘餘的火光。基督從不輕視任何人,祂看到祂所遇見的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基督並不單單視站在祂面前的人,為傳揚信息的對象。基督正是為了這人而來,祂要為這人捨命![1] 弟兄姊妹,今天你正經歷甚麼光景呢 ? 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賜人盼望的基督耶穌,祢的憐憫沒有窮盡。我們渴求祢的同在。是祢告訴我們,「為甚麼膽怯 ? 不要害怕,我在這裡 ! 」,阿們 ! 」 [1] (節錄自: 泰澤,陳翠婷譯:<在靜默和歌聲中默想聖經> (香港:基道,2009 ),頁89 。) .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九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