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潤平傳道
聖經記載挪亞是個義人,這不單指他行為正直,更指出他是個合神心意的人。那時的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於是,神就對挪亞說要用洪水滅世,並吩咐他建造方舟,把一切建造方舟的相關要求,以及把地上一切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一公一母帶上方舟的指引,神都讓挪亞清楚知道。挪亞就順服回應,按神的吩咐一一去遵行。 我們從經文知道洪水泛濫四十天,挪亞當時根本不知道往後的日子會如何!雨停下來後,洪水還沒有消退。挪亞等了一天又一天,我們以為他對神的信心會慢慢失去,他卻沒有,還放出烏鴉和鴿子出方舟作探子,看看水何時會退。直至挪亞六百零一歲時,距離他上方舟的時間已有一年,他才終於可以離開方舟,並立即為上帝築了一座壇獻祭。 挪亞的故事讓筆者思想到,當我們的人生遇到只能等待的時間,我們都需要有挪亞那份信靠、忍耐和順服的心,他這樣的信心絕對值得我們學習!無怪乎聖經的作者會描述挪亞是個義人! 黃雅麗姑娘
9月1日開學日,來勢洶洶的「蘇拉」令香港掛上十號風球,幸好風災比預期的輕。當天有機會從網上收看播道神學院90周年院慶專題講座,由鮑維均牧師主講,題目是《在神面前得蒙喜悅—聖潔的事奉》。鮑維均牧師以播道神學院的院訓「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 2:15),結合保羅的寫作,加深我對保羅書信的理解,並更明白他對信徒如何事奉主的期望。 「你要竭力作一個無愧的工人,正確地講解真理的道,好把自己呈獻給 神,通過了考驗。」(提摩太後書 2:15,環球新譯本) 「竭力」的意思就是將自己全然呈獻給神,保羅勸勉我們將自己呈獻給神,這使我立時想到羅馬書12章1節:「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耶穌為世人的罪被釘在十架上,門徒要回應十字架的救恩,就當效法耶穌所做的,讓自己成為活祭。今天當我們領受主餐的時候,也當省察自己,思想主的身體既為了我們全然獻上,我們也應該把自己的身體全然獻上,讓自己成為一個感恩的祭;並不是因為神愛我,我就為神做一些事,乃是完完全全、全心全意的把一切獻上。 我們應當一同反思:宣德家能否成為一個滿載馨香的感恩祭?以色列人在獻祭時需要揀選完好、無殘疾的牲畜,我們能否效法他們,將最好的獻上呢?教會 2023年年題「同心回歸聖經,建立合一關係」,就是建立我們與神與人的關係。求神在我們當中掌權,幫助我們認清教會現況,謙卑自己,彼此饒恕,彼此建立,讓宣德家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群體,肢體們都願意將身體獻上,因為這是神所悅納的,更是理所當然的。 譚景平傳道
說起西班牙聖家堂、意大利 (或稱梵蒂岡) 聖彼得大教堂、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大家只道是旅行的景點。屬靈一點,就想到是基督教的歷史等云云。當然這些享負盛名的教堂,人生總想會去一次「朝聖」,焦點也集中在它的宏偉壯觀、歷史悠久等。至於說到這幢建築物背後的故事,一般信徒也許搭不上咀呢! 筆者想起曾看過一本書,叫做《世界教堂建築巡禮:一個建築學者的朝聖散記》。作者是一位在東京修讀建築的博士,同時也愛在世界各地遊歷。在從事建築現場體驗及生活美學實踐的工作之餘,也持續透過翻譯、寫作、策展的方式,來分享當代建築美學與藝術中的福音。筆者愚昧,作家筆下的教堂,泰半 (其實是大半數) 也未嘗踏足,然而透過作者筆下的描述,攝影鏡頭下的捕捉,讓筆者也能一開眼界。 人們對教堂的傳統觀念,是高大宏偉,巍峨莊重,一踏進此間,彷彿就與外面的大千世界驟然決裂。也難怪大家興此想法,即使彼得在山上見到耶穌登山變像,也這樣想:「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九5) 當然這是建築師的心意,也可使我們透過建築,思想上帝的神聖。 事實上,「神啟發著建築師與藝術家,呼召他們來建造教堂或敬拜神的地方,即有著神同在的居所。進到一棟教會建築,能幫助我們理解在這個實體的世界之外,還有另一個向度存在:建築所要溝通的,是我們需要以信心來看,因為永恆的造物主並無法以科學來解釋。」( 台南晨光教會顧約翰牧師的介紹) 今天,我們踏足的教堂 (或者教會),雖然未必是「座堂式」的建築,未必有高聳入雲的樓底、彩繪的玻璃窗格、莊嚴的風琴鐘聲,然而上帝的神聖並沒有因為這些建築而被阻礙。恰恰相反,「主在聖殿中」正正是大家每次踏進崇拜場地時應有的心理預備。「外行人」只是透過個人的領會,運用他的構思和技術,加上使用不同的物料及其他輔助技術,營造對上帝神聖的想望。筆者其實也不應稱對方為「外行人」,事實上,一個人願意思想上帝的神聖,他就是「內行人」,是自己家裡的人,因為他願意上帝的光,照在他生命的深處。 你也願意在逛教堂的時候,透過陽光照射教堂的玻璃窗格,讓光照在你心裡面嗎? 何智雄牧師
感謝主的保守!在過去的兩個多月裡,主讓我學會了一個字:Kairos。 Kairos就是好機會,就是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這確實很不容易。這「四個要素」無論那個出現瑕疵,效果都會大打折扣。感謝讚美主,這正是我這次以色列、泰國宣教之旅的經歷和感受。 兩次崇拜、兩個訊息、兩項任務。 在以色列平常的安息日,我會安排自己在特拉維夫華人宣道會教會聚會,參與崇拜。有一個安息日,我偶遇了一對從香港來的宣教士,他們邀請我參與一間猶太人教會的安息日崇拜,他們以希伯來語敬拜,有現場英語翻譯。其中一個環節是一位弟兄分享他一次查考《民數記》13章中十二個探子去窺探迦南地的靈修經驗。他分享到他查考這經文時的感受是「人的聲音很多、很雜,十二個探子和以色列人有不同的聲音,但我們要留心聽神的聲音」。當時弟兄的分享深深打進了我的心 ! 另外一個主日,與我同去以色列的同工,相約我去耶路撒冷一間國際教會參與崇拜,我本著「去見識」的心情赴約。最後,同工因事未能前往,我就靠著GPS (衛星導航系統) 的引路,最終找著了教會。當我安頓心情坐下時,我聽到路加福音十五1-7節,又看見這四個英文字「Heart for the lost」! 我呆住了……! 記得當我願意接受主耶穌的呼召,計劃這次以色列、泰國宣教之旅時,臨行前我向教會和弟兄姊妹分享了這次宣教的兩項任務: 1. 去迦南(以色列)作探子 2. 在以色列約有八至十萬個泰國農工,我去尋迷羊 在我個多月以色列的生活中,我只有兩次不在特拉維夫華人宣道會教會聚會而出外參與崇拜,主耶穌就用這兩次機會,用兩位不同的講者,向我講兩個正確 (對我來說) 訊息,再次肯定我今次宣教的兩項任務,就是「作探子」,「尋迷羊」! 聖經創世紀24章第12節的經文很吸引我,內容提到亞伯拉罕的僕人所作的祈禱:他說:「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啊,求你施恩給我主人亞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見好機會。」我覺得老僕人的禱告很特別,他不是說:「耶和華求祢施恩給我,讓我作事亨通。」他卻說:「求你施恩給我主人亞伯拉罕」。他祈禱祈求Kairos (遇見好機會),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耶和華神施恩給他的主人。今天我求主施恩給在以色列工作的泰國人,祂就賜下Kairos給我。當亞伯拉罕的僕人得著Kairos,他就滿心喜樂; 今次宣教我也得著了Kairos,更體會到上帝的奇妙。盼望弟兄姊妹在生活當中亦經歷上帝的奇妙。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