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 姑娘
每年7月,筆者都會邀請家長在升中講座中分享子女升讀中學的叩門心得。參與的家長,大多已早作準備,在放榜日一旦收到結果,認為有需要叩門時,便會根據擬定的計劃,奔赴各間中學。 不過,所謂「天氣不似預期」,總有未能按計劃進行的時候。曾見過家長事前與子女「講掂數」,說好除非獲派第一志願,否則便會嘗試叩門,結果是子女獲派第二志願,但他們一句「我覺得無需要叩門!」便打亂了家長的安排。又或有子女早已表示,如果能獲派頭三個志願,便不會去叩門。倘若遇上以上種種情況,家長應如何應付呢? 這幾年面對新冠疫情,情況也有相似,很多早已擬定的計劃都被打亂,在這個動盪的時代,我們如何自我調適去迎接挑戰呢? 有心理學家認為,一般人天生就渴望舒適和穩定,當某件事發生變化時,我們的大腦就會開始戰鬥,對抗這種變化。 對於上文提到,父母為子女升中叩門可能遇到的種種情境,我們可以嘗試用以下的方法去解決: 父母:「講好了去叩門,現在才說不去,我花時間預備好文件了!」 遇到這情況,關鍵是要提醒自己,改變一下沒什麼大不了的,要關注的是未來而非過去,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應對目 前的困難。 父母:「我們之前講好的,你現在卻不想去叩門?我明白你一定有你的原因。天氣這麼熱,不如我們先喝杯凍檸檬 茶,然後再決定好嗎?。」 子女:「媽媽,我不想去,因為我怕自己表現不好,會令你失望……!」 父母(擁抱子女):「我們只需盡力,然後把結果交托天父,讓我們一同為這事禱告好嗎?」 子女:「謝謝爸爸媽媽!」 面對重要的事情,我們不可能全無計劃,必須事先制定計劃並採取適當行動,但同時也要有足夠的勇氣,根據情況改變計劃。充滿阻力的事情,可能是向好發展的機遇。面對今日疫情反複及不斷轉變的世代,求主挪去我們的無力感,並求祂賜給我們智慧和勇氣去應對突如其來、無法預見的變化。 譚景平傳道
讀者們,我想說的不是一客濃縮咖啡粉的份量(普遍認為,一杯咖啡理想的咖啡粉份量是十八克),而是靈魂的重量。早於2003年,已曾上演過一齣講述靈魂的重量的電影,那不是一齣科學紀錄片,而是一套探討生命的電影,當然筆者也鼓勵大家觀看。 今次筆者要分享的,是另一個探討生命的節目,它最近成為筆者每晚必看之選 — 假使有空的話。 十五集的節目在本文面世之日已播完了,想重溫的話,只能登入有關節目連結。節目主持訪問了不少曾在生命中「來回地獄又折番人間」的嘉賓。筆者不是鼓吹靈界之事,而是因為這些嘉賓在經歷人事重大挫折,回首再看生命時,他們對於生命的理解,竟添上了一層新的意義。 人世間的種種疾病或嚴重傷殘,早已被認為是人生的「重大挫折」,想不到因著至親的離世,在處理骸骨領取、遺物整理、器官移植等瑣事上,才令一眾嘉賓體會到,他者的離開,竟然成了讓他們重新認識生命意義的功課。 某老牌歌手也曾唱過:「生命,生命這好傢伙,何時我也說它不錯。」生命,實在太寶貴,以致歷來世人都努力「延年益壽」。可是聖經有深刻的提醒:「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傳八8) 君王貴族,無不想歲歲增壽;尋常百姓,或會常怨嘆生活太苦,壽命太長。世人一般的想法,都希望努力生活,好好生活,然而我們也早知道,沒有人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太六27)。聖經記載,對於生命,主耶穌有著與世人顛覆的想法:「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十39) 明顯的,主耶穌的教導與一般人的想法截然不同,祂鼓勵人要為他者犧牲。在人看來,是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的。 當基督嚥下最後一口氣,說「成了」的時候,靈魂的確離開了(路廿三46: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說了這話,氣就斷了)。然而,祂卻沒有失喪生命,反而是得著生命。得著的,是你我的生命。 靈魂遠去,卻是得著生命。生命,這好傢伙! https://www.imdb.com/title/tt0315733/ (21克的預告片) 彭潤平傳道
本港近日天氣非常炎熱,氣溫接連刷新今年最高溫紀錄,情況叫筆者聯想到全球暖化的問題。據美國太空總署稱,在過去20年,全球暖化趨勢持續加快,導致各地出現極端天氣,為地球帶來深遠的影響。氣候變遷的問題將可能永遠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無論在糧食、水源、經濟和人命傷亡等方面都可能帶來不能逆轉的局面。 早陣子因俄烏戰事,導致全球兩大糧食供應國無法把大麥、小麥等糧食出口,使全球糧食價格暴漲,敲響了全球糧食危機的警鐘。有人認為糧食危機主要涉及人為因素,又或因疫情影響全球物流供應所致。然而,一則報導指出,氣候的變遷與大規模糧食危機有直接的關係,農作物的收成飽受乾旱和洪水的危害,極端天氣也影響了牲畜飼料的供應來源。近來歐洲、北美的天氣受著全球暖化影響而導致突變,在熱浪侵襲下,溫度竟然狂飆至攝氏40多度以上;美國堪薩斯州南部近日更因熱浪來襲,導致至少有2000頭牛隻暴斃。地球的另一端,澳洲東岸曾在數天內降下超過一年雨量,造成嚴重的水災,帶來重大影響和經濟損失。相反,非洲地區受到極端天氣影響,雨季消失,引發40年來最嚴重旱災,導致索馬里、肯亞和埃塞俄比亞糧食失收,數百萬頭牲畜死亡,聯合國估計,上述三國在今年年底將會有2千萬人面臨飢荒,相信將做成26萬人死亡。 種種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生態危機,真的不容忽視。當中提醒我們,大地一切的資源都是上帝賜給人類,與人類分享祂創造的成果,絕非人類憑己力而成。上帝昔日託付亞當按著祂的心意去管理大地(創1:26-28),並享受與珍惜地上的食物和資源,祂今天同樣要求我們去管理、保護這片土地。今天我們常說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彌6:8),在地上要按上帝的心意生活,關顧弱勢的社群,保護貧窮、弱小的群體;其實當中也暗示了要關心和保護地球這片土地,因為它是我們的居住地方,當居住的地方受到破壞,將令為很多族群帶來無比深遠的影響。人類往往因私慾的惡念,任意破壞、過度開採地上一切的資源,過度砍伐樹木,破壞生態平衡;大量使用化學燃料,燃燒時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加速地球的暖化⋯⋯,如此種種,都是促成氣候變遷的原因。 破壞生態環境,不但辜負上帝所賜的禮物,也為他人帶來痛苦。總言之,我們只是大自然的管家,並非擁有者;我們愛護、關心我們的鄰舍外,也要愛護、關心我們所居住的地域;同時,也要學習從自己的生活開始,學習如何減少廢物的產生和節約能源的措施,避免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 譚景平傳道
弟兄姊妹們,看到這個題目,心想到甚麼呢? 回歸,應該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無論你以甚麼的角度來看。 信仰的回歸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呢?原來聖經都鼓勵「回歸」的!大家可能即時想到「浪子的比喻」吧!在基督裡一段日子的,對「浪子的比喻」應該不會陌生,更加學會了從父親、大兒子、小兒子的不同角度來看這個比喻;然而,今天筆者不是談論這個比喻,只是想大家有個「回歸」的概念基礎而已。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五19-20),以上這段經文才是筆者今天的論題。 讀者一定聽過不少信仰上回轉的見證,然而時日過去,又有多少信眾能夠走到最後呢?面對大千世界,引誘處處,要能站立得穩,談何容易!若是在迷失當中回轉,當然是值得感恩的事,奈何那惡者又豈會放過在地獄為軟弱的信徒留座呢? 筆者從一些群組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人對信仰「十分」認識,可是在行為上卻宛如初信者,甚至是慕道者一樣「半知半解」;這種人大都「有信心,沒行為」、「有受洗,沒重生」、「有知識,沒愛心」、「有恩賜,沒發揮」、「有禱告,沒交托」、「有讀經,沒遵行」、「有讚美,沒真心」、「有敬拜,沒敬畏」、「有認罪,沒悔改」、「有感動,沒順服」、「有原則,沒堅持」、「有今生,沒永生」;我們都應該好好反省,我們的信仰是否抱著以上的態度!(不開名了,先多謝在群組「些牙」的肢體!) 雅各沒有給我們一套「如何成聖」的信徒手冊,卻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提醒: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 筆者相信,今天熱心佈道、熱心服侍的大有人在,只是我們多走一步,為的不是讓教會多添人數,而是讓「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想到這裡,就叫筆者想起稅吏的禱告:「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13) 當一個回轉歸信的人,連望主耶穌的十架也拿不出勇氣時,你的幫忙,實在很重要。 回歸,實在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譚景平傳道
「兩餸飯/三餸飯」的店子,最近紛紛像雨後春筍,在街頭上湧現。 先利申一下:筆者偶爾都會光顧一下,以解決兩餐之便。比起外賣飯盒,兩餸飯 (或者三餸飯,以下統稱兩餸飯好了)好像多了一道選擇,既可以平衡所謂「多肉少菜」、「多菜少肉」的飲食法則,也可以滿足一下消費者的審慎理財心理。坊間更曾出現一些所謂「如何可以完勝兩餸飯姐姐」的潮文,這些網絡文章,是作者分析如何在有限的金錢下,可以買到最多量的餸菜,如選了量化的雞搥(算一道菜),就應該避免再選非量化的菜甫炒蛋,因可能導致後者份量太少,不化算云云。 綜觀一下這些文章,一方面反映香港人「怕蝕底」的心態,同時反映了大部分人都具「包羅萬有」的欲望。筆者從另一方面卻想到,時代的悲歌正靜悄悄走進我們的世界。 曾幾何時,外賣速遞拯救了經濟蕭條下的勞動市場,筆者認識的一位健身教練,在疫情下因為工作處所關閉,無法工作,毅然走去當速遞員,殺出了一條「血路」。今天「兩餸飯」的出現,也為寒冬下的飲食業創造了一片天,亦為香港人的菜單加了一道選擇。無疑這個選擇只是一個緩兵之計,然而筆者卻因而憂慮到,我們的信仰是否會變成了「兩餸飯」? 沒有了實體的聚會,不少會眾選擇「打游擊」,網絡上,隨便就可以找到不少名牧主領的或著名教會的網上聚會,吸引了大家CLS (大家未必明白這個縮寫,C就是評論comment,L就是喜歡like,S就是訂閱subscribe),然而當教會的實體聚會重啟,大家還喜歡虛擬世界的聚會嗎?你會說,網上聚會都很精采,只是無論講員講得多精采,都不能直接和你互動溝通;大家的留言評論,可能只是雪泥鴻爪,過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兩餸飯」無論做得多精采,都不能代替家中的、充滿預備者的心血和體貼的四餸一湯。你可以對兩餸飯姐姐說:「炒蛋可以『走青』(不要蔥)嗎?」對不起,這是早已做好的! 再者,兩餸飯的精采就是「兩餸」,不能再多。你要再多嗎?可以多買一盒,變成四餸.....,大概你明白我要說甚麼了:在僅有的空間,絕對不可能滿足大家的要求。唯有安坐家中,大家才可以要求吃多少,要求吃這喝那。可能你會說,生活節奏太忙,吃得飽就算了!我卻認為:連好好坐下,安心享受一頓飯的空間都沒有,生活還有甚麼意義? 誠然,「兩餸飯」為我們解決了不少問題,卻總不能代替「家常小菜」的味道。你愛家嗎?可能你會投訴家中做飯的下鹽太少,火候不足,甚至來來去去的都是那幾道菜,毫無新鮮感。然而,當溝通代替投訴時,相信總有一天,你會擊掌欣賞。 家,還是「人」最重要。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二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