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姑娘
今年兒地高小級主日學轉用了另一套課程,希望兒童可以藉新課程更深入認識更多聖經人物。最近講到以利亞交棒給以利沙的精彩過程。 以利沙是神指派以利亞要膏立作先知的人(王上一九:21)。以利沙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宰了一對牛,用套牛的器具煮肉給民吃,就跟隨了以利亞。 當耶和華要接以利亞升天,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往伯特利(耶利哥、約旦河)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回答:「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以利沙對以利亞依依不捨,寸步不離,於是師徒二人從伯特利開始上演「十八相送」,從伯特利經過耶利哥直到約旦河,師徒間同樣的對話竟出現三次(王下二:1-6),就連先知的門徒也對以利沙表示上主當日會接走他的師父,以利沙也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王下二:5)可見以利沙當時矛盾的心情和對師父的忠誠和倚靠。 一個成功而有責任感的領袖,其中一個成功的要素,就是能夠挑選出或訓練出繼任人。當以利亞未被接去前問以利沙有何要求時,以利沙只要求「願感動你的靈雙倍感動我」,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夠。然而,以利亞知道賞賜能力的是神,所以以利亞只告訴學生,如果能「看見」他被接離開,便是得恩賜與否的憑據。以利沙一直跟著以利亞不肯離開,甚至抓著以利亞的手不放,這時火車火馬出現,就把以利沙跟以利亞撞開,旋風將以利亞接走,以利沙看見這一切,就得著所求的。 這裏正好回應我們或許會有的疑問:為何以利亞三次叫以利沙留下等候,但三次又容許以利沙跟隨?我們可以看為每一次是以利亞對以利沙的考驗。最終以利沙通過了考驗,並且獲取了從神而來的力量事奉祂。 很快,宣德家慶祝二十週年,我們雖然卑微,但當我們越緊緊跟隨神,且大膽向神求,我們的事奉必然會更有力!願感動以利亞、以利沙的聖靈繼續在我們的生命動善工,讓神藉我們的生命榮耀祂的名! 譚景平傳道
說來慚愧,筆者近週成為「硬漢子」!事緣九月開始成為「大西北人」,搬進這個新社區,除了很多適應(也順帶請你們為我們一家禱告,為我太太長途上班、生活適應禱告),更重要的,是搬進新家後的拆箱重置的工作。畢竟歲月催人,體力有限,搬動時弄傷了腰部,有幾天還要告假休息,很多事情要暫時擱置。 告假的日子,要安排見專科醫生、物理治療師等,也不是閒著。受傷初期,要每天往返市區接受治療。當然也多謝熱心的會友,主動提出協助,我很感謝他的熱情,也感受到他的熱誠。 說回治療,由於我的患處在腰間,所以每次轉換動作也感到痛楚,然而適應後,痛楚就彷彿不存在了。久而久之,很多動作已習慣了,坐,則不願意站;站,則不願意坐;躺,就更加不願意起來。 物理治療師在治療期間很熱心提供不少意見,很多意見,即使他不說,筆者也很清楚,然而最深刻的還是那一句:「習慣不動,就不會動!」 或許我們也習慣久了,習慣何時踏入禮堂、習慣進到禮堂坐某個位置、習慣何時拿出手機看資訊⋯⋯。習慣,說好,也可以說不好,分別在這些習慣對我們生命有益嗎?若一個基督徒在追求屬靈生命,是習慣某個模式,是一件好事嗎? 聖經也很有趣,在形容「動物」之餘,還加上「活」這個事(諸君請參考《創世記》)。「動」不是已經是很具體的描述嗎?為甚麼還要加一個「活」字?筆者相信,會「動」不一定是「活」物,然而「活」的,應該,甚至一定是「動」物。循著這個理解,我們不禁自問:「我們是『動』的還是『活』的呢?」 基督向撒馬利亞打水的婦人強調,祂就是「活」水。作為基督的跟隨者,這給了我們一個重要提醒:我們不單要彰顯基督的身份,也要讓基督「活」在我們當中,是一個「活」的生命,不是一個不動的生命。生命如是,信仰如是,教會如是,活的,才是動的! 20周年堂慶在即,祈願教會上下一同動起來、活起來,成為眾人的見證! 彭潤平傳道
提起「撒種比喻」相信大家也不會陌生,耶穌向眾人說到「神國的奧祕」時要用比喻,只叫門徒明白,對其他人就好像隱藏。耶穌說:「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路8:10)為甚麼耶穌要這樣做?耶穌不是要把福音真理傳給世人知道嗎?耶穌這樣做豈不是與祂所說的背道而馳? 其實這比喻的背景來自以賽亞書六章,昔日以色列民敬拜那些有眼卻看不見,有耳卻聽不到的偶像,他們面對上帝救恩的臨到卻「看不見」,聽到福音的宣告卻「聽不明白」,所以他們自己也彷彿成了偶像的模樣。但實際上這些百姓的心本就遲鈍,耳朵也發沉,他們不能夠明白神的話,是因為他們的傲慢和悖逆,刻意掩耳不聽,抵擋神的福音,就好似那些法利賽人。雖然經文字面上好像神故意使以色列民眼瞎、耳聾、心硬,不能明白祂的說話,但神卻同時渴望祂的子民回轉、重新緊緊跟隨祂。 耶穌雖然以比喻的形式來宣講真理,但其實是把深奧、難明的真理透過生活化的事物去表明出來,讓人更容易明白,好預備自己的心去接受真理。只要人願意去聆聽,就能夠明白。耶穌以撒種的比喻來解釋四種不同的人對神的道的四種心態和回應。第一類屬「撒在路旁的種子」,這類心態的人,就是聽了神的道,但卻「左耳入右耳出」。第二類是「撒在石頭上的種子」,這類心態的人對神的道好像好有領受,但卻只是表面的,當遇上困難,如失業、失戀、失敗等挫折時,人就灰心喪志、對神的信心立時受到考驗。第三類是「撒在荊棘上的種子」,這類心態的人好想按真理而行,可惜在交友、金錢、事業等各樣事情的掙扎下,卻把人生優先次序弄錯了,沒法結出果子。第四類是「撒在好土裡的種子」,這類心態的人聽了神的道又行道,生命不斷成長,縱然遭遇挫折,但仍然堅持愛神,聽道又行道。 但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再細心去看這比喻時,會發現這比喻的本身其實焦點在於「聽」,四種不同的土壤只是可能發生的情況;所以這解釋了為何耶穌會呼籲以色列民:「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路8:8下)。耶穌給我們的選擇其實只有「聽」與「不聽」的兩種態度作回應,如果我們從經文的上下文脈絡去看的時候,會讀到耶穌所說的「誰是我的母親和弟兄」的重點(路8:19-21),耶穌指出只有那些「聽了道又行道的人」,就是祂的母親和弟兄。這也是「對觀福音」的重要主題,真正的「聽」就是明白並跟從。因此,耶穌的比喻不是拒絕人明白真理,反而更挑戰人去接受、認識和明白神的道,並緊緊地跟從神。你願意去明白神的道並緊緊地跟從神嗎? 註:「對觀福音」— 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合稱「對觀福音」或「符類福音」。 何智雄牧師
踏入十月,秋意已濃。當宣德家趁著二十週年的慶典,以愛的行動「一杯涼水」去祝福我們的社區、實踐主的真理「施比受更為有福」,並一起遵守主的命令時,除了必得到主的悅納外,我們還會得著主什麼賞賜呢?我們不是與主斤斤計較,乃是祂樂意的應許 !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9) 那麼,誰是愛神的人呢?就是那些一起遵守主命令的教會,祂所呼召的一群蒙恩罪人。這個應許是何等的長、濶、高、深呢!是我們的意識範圍以外,是超越我們所想所求的預備啊! 活在現今世代的人真的是苦啊!特別是這幾年經歷的天災人禍,這些困境完全沒有預警、沒有經過我們的許可就突如其來,不斷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打破了我們日常生活的規律和節奏,令到我們感到失望、絕望,感到無能為力、無可倚靠,只能束手待斃。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是否束手無策呢?絶對不是!我們仍舊可以繼續去愛我們的神、我們的主,去遵守祂所吩咐我們的命令:讀經、祈禱、靈修、崇拜,參與團契、參與事奉,關心身旁的人、關心我們的社區⋯⋯,我們做以上的事情,並不是因為我們是基督徒的身份,乃是主所吩咐的。因為主愛我們,甘心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讓我們經歷祂的恩典,明白什麼是愛。我們心甘情願去作這些事,是因為我們愛主,以愛還愛。我們不再是「為作而作」,乃是發自內心,甘心去作。同時,主的應許會兌現在我們的生命中,那時我們憑著這超越的眼光、胸懷、能力、洞見,去面對我們的經歷、困難和挑戰時,我們就得著能力去處理一切,去體會「主的恩典夠我用」的奇妙祝福。 故此,作為天父的兒女,我們不要做一個每天去解決問題的基督徒,乃是努力去做一個每天去愛神的基督徒。若我們只是每天努力去解決問題,最後我們會發現,我們已沒有時間、更沒有心志去愛神。唯有我們每天去做一個愛神的基督徒,我們就同時擁有心志和時間去解決每天發生的問題 ! 弟兄姊妹,你是讓問題圍繞著你,還是被神的愛包圍著你呢?今天,你願意立志作一個愛神的基督徒嗎? 何智雄牧師
踏入十月,秋意己濃。宣德家慶賀二十週年堂慶的日子很快就到了,這是我們的大日子。回想這二十年,主耶穌賜給我們的恩典真是數之不盡,真的可以說是「從無到有」的神蹟。作為門徒的我們應該「以愛還愛」去回應愛我們的主。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愛祂呢? 誰是愛主的人呢?就是那些聽祂命令,按著祂所吩咐去作的人!在約翰福音14:15,主向門徒說: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故此,宣德家很希望趁著二十週年的慶典,與會眾一起來遵守主心中的兩項命令,「施比受更為有福」和「一杯涼水」。 「施比受更為有福」,教會鼓勵會眾把大家的二十週年堂慶禮物,轉為送給街坊的禮物,相信這份禮物的義意和重量,比其他的堂慶禮物更要大呢 ! 轉作什麼 ? 「一杯涼水」! “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10:42)這節經文所論,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可以給我們不少教訓和實踐主所吩咐的機會。 為門徒的名意即因他們是主所用的人的原故,也就是為主的緣故,這是本節重要的關鍵。為甚麼願意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是存心為主的緣故,不是為聯絡感情,不是為表揚自己的愛心,乃是全然為主,這是可得賞賜的主要原因。 「一杯涼水」算不得甚麼,但若在別人乾渴時,那「一杯涼水」就大有價值。價值不在乎這物品本身的價錢多少,乃在乎「動機」和「時機」。記起一則汽水的廣告,在天氣悶熱的環境下,一支冰涼的汽水,確實有「涼到入心」的超然感受。但若是冷天的日子,這感覺就絶對是相反了。十月,已經入秋了,早上和晚上都感受清爽的感覺。但在中午時,烈日當空的感覺也是不爽的呢 ! 想到一些仍然需要戶外工作,汗流浹背的街坊時,若這刻有人送上「一支涼水」,相信必能讓他留下一個深刻的感覺,而我們若是存心為主的緣故去作,相信更能得主喜悅 ! 教會為大家預備了一些冰涼支裝清水和涼茶,供大家一起來送給街坊。大家可以以一個小組、一個團契或一個部門,揀日組隊去派、去關心、去祝福我們的街坊,去遵守主所吩咐我們的命令,一起去見證主耶穌的愛。又或者大家亦可以把這些清水和涼茶帶回家,放在冰箱,之後送給大廈的清潔工人、看更伯伯或想關心的人仕。讓我們用各樣的途徑、諸般的智慧,趕著時機,把握機會與人分享生命、分享信仰、分享耶穌。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