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姑娘
5歲女童遭虐待致死案今個星期在高等法院宣判:女童生父及繼母被裁定謀殺罪成,兩人被判處終身監禁,女童的繼外婆因兩項殘暴對待兒童罪被判監5年。事件令人感到非常難過,一般人都難以想像女童的家人如何能狠心至此!由於悲劇持續了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被揭發,因而再次引發社會對虐兒問題的重視,近日輿論都紛紛討論如何識別、舉報及處理虐兒的問題。 虐待兒童的施害人往往是兒童的父母或照顧人,也就是對兒童來說關係最親密的人,被虐兒童一般都無法向外界求助。為人父母者,往往因無法承受過重的經濟或婚姻等生活壓力而出現負面情緒,在缺乏正確管教觀念的情況下,就用了不當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子女,加上傳統「家醜不出外傳」的觀念影響,遇上困難家庭不願主動向外界尋求幫助,日積月累下,最終釀成悲劇。 有機構負責人認為,結婚和生兒育女是人生的大事,但卻沒有在社會上受到足夠的重視,一般人似乎重視婚禮、婚照、婚宴多於婚前的輔導。建立家庭後,部份家長過於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和才藝表現,忽略了學習如何做稱職的父母。此外,社會上離婚和再婚的情況日漸普遍,男女雙方在再婚前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該如何做好繼父或繼母的角色、新家庭中的兄弟姊妹之間應該如何相處等等,都需要受到重視及關注。隨著5歲女童遭虐致死案的審結,希望社會日後能夠檢討及正視這些問題,投放足夠資源,讓有需要的家庭得到幫助。 筆者也曾經為計劃結婚的弟兄姊妹做婚前輔導,內容包括個人的成長背景、新家庭中夫妻擔當的角色、家庭財務預算、姻親關係、性與婚姻、婚後社交生活等等。過程中經歷不少的困難,深刻感受到要為婚姻關係所需要面對的轉變和挑戰打好基礎,必須要懂得妥善處理衝突,並具備有效的溝通技巧。在輔導過程中,我鼓勵受輔導的弟兄姊妹邀請一對有經驗的夫婦成為他們的守望者,並鼓勵他們在婚後遇上適應上的種種困難時,應坦誠向守望者請教。 我們知道不同的家庭必然會遇到不同的困難,盼望教會肢體彼此切實相愛,當遇上困難時能夠有信心和愛心,互相勉勵代求、支持同行。 彭潤平傳道
「你們怎樣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就當照樣在祂裡面行事為人,按著你們所領受的教導,在祂裡面扎根、建造,信心堅定,滿有感謝的心。」(歌羅西書2:6-7-新譯本) 我們作基督徒的,常常會提到與主同行,這其實是甚麼意思呢?我們如何能夠與主同行呢?歌羅西書2章6-7節有三方面的提醒: 第一、保羅指出我們這些基督的跟隨者就是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就是真心信了主的人。當我們認罪悔改,靠著耶穌基督白白的恩典與憐憫,我們的罪便得赦免,並與天父和好,成為天父的兒女,成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 第二、在祂裡面(「在基督裡」-- in Him)。保羅指出我們真心信主的人,都要「在基督裡」扎根、建造。這就如葡萄樹與枝子的關係(約15:5),枝子要藉著樹幹才能成長、結出果子。我們也是一樣,要藉著主耶穌,我們才能在不同的人生範疇內被主修剪、雕琢,包括生命、身份、品格、人生使命、行事為人、與神與人的關係等等,過程可能漫長,甚至痛苦;然而假以時日,我們靠著耶穌基督的帶領,我們的心思意念便能不斷地與主耶穌聯合,過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受祂引導的生活,最後我們的生命必然結出忠心又良善的果子。 第三、「遵祂的吩咐而行」。保羅指出我們我們作基督徒的就要遵主而行,把祂的教導在生活上實踐出來。過去我們是為自己活,隨心所欲,滿足自己喜好,但是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我們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成為天父兒女後,我們的生活就要有了180度的轉變,不再為己活,只以耶穌基督為中心,遵行祂的吩咐,展現出與耶穌同行的生命,成為新造的人。就如主耶穌曾說:「你們若持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了」(約8:31) 因此,當我們願意遵主而行時,就會流露出我們與主同行的生命,我們的信心與愛心也隨之與日俱增,成為榮耀神的見證。 郭惠珍姑娘
本堂今年的年題是「關心同行,效法基督」。提到關心同行,自然想到如何在別人遇困難之際表達關心。剛好近來讀經思想約伯記,使我從約伯三位朋友表達關心同行的表現中,反省自己助人的輔導技巧。約伯的情況可是一種哀傷輔導,當然不一定是大家普遍面對的。 當約伯三友知道他遭遇不幸,就馬上趕去探望關心,看見約伯極其痛苦,即為他傷痛大哭。他們七天七夜默默相陪,如此有心實在是難能可貴。經文沒描述約伯當時有甚麼悲哀表達。究竟朋友們知不知道他的感受、想法呢?要當心未有實在感受到別人心境就發出安慰之言,會像鸚鵡說話一般,有如對喪家說:「節哀順變」,又或只是以自己的想法套在對方身上。 約伯為自己所受的苦難經過七天沉殿後才表白。可見縱然是一個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罪惡的義人,內心都會有極度灰暗的時候。他開口便自我咒詛!可想而知約伯心境何其灰暗。這裡提醒我在陪伴的服侍上,不要猜測對方感受,默默同在是最合適不過。對方想講就講,不講就不必急著安慰,因為可能會理解錯。願主賜我在面對哀傷者時有安靜的靈,靜靜代禱,免得給對方添煩添亂,或不自覺地催促著對方表達感受。想起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之時,也只要求門徒與祂一同儆醒、禱告。 約伯無奈地情願求死。可是朋友竟出言責備,緃或是基于愛之切,此時督責亦非明智之舉。這裡提醒我在關心人之前,要先調校自己心態,先理清自己的情緒垃圾,弄清楚自己是否適合此時去關心這對象,若自問對他不夠愛心和忍耐,點到即止好了。那三位朋友若只靜靜陪伴約伯七日七夜後就離開,就是美事一樁,可惜七天後燃起了「火頭」,令約伯雪上加霜,本來的好意就消失殆盡!他們的話警示,一切屬靈領受必先指向自己,勿輕易套用在別人身上。若不慎以一種高姿態表現,缺乏了同理心,就弄巧反拙!同理心與同情心有別,同理心是能從理性和感性來明白對方處境的一種感知。同理心能在生活中培養的待人態度,而非單是輔導工具! 約伯最痛是認為所有災害都是出於他所敬畏的全能者,為什麼會這樣?約伯表白自己已無力再撐下去,連可以舒解他感受的知識智慧都全消失了,他期待朋友能給予支持明白,他快要崩潰了。當一個人深深受傷時,切不要用理性來評斷他,更不要想用道理幫助他解決苦惱,必然碰壁,他當下最渴望得到公平看待,問題答案。這讓人知道,縱然是完全、正直,敬畏神的人,也難免產生負面感受,甚至會反應過敏。約伯大發牢騷,三友當然加以提醒。若基於關心而需要指出對方的問題,必要時只好點出事實清楚交代要提醒之處就夠,不能含糊,讓他可以消化。好明顯三友只聽到約伯的話語,沒能聽到他的心聲,約伯講了這麼多感受,他們似乎一點都沒接收到!聆聽心聲實在是一種重要的溝通能力,唯有虛心學習。當他們將個人所知所理解的道理講述時,忽略了當下約伯的處境和心情。 約伯只知道自己沒有作虧心事得罪神,他最痛苦是不明白神為何竟那樣殘忍待他?人受苦不一定能找出原因,不如接受並積極面對,也許來得易受一點。約伯選擇直接同神對質,倒是最積極正面之法應對。對於不能理解的遭遇,可以鼓勵對方真誠直接與神對質。約伯三友對上帝確有一定認識,可是程度有幾深?雖然神向整體子民頒布了誡命和使命,但祂在每個人身上亦有獨特計劃和帶領,只要不是違反神的誡命,我都要好小心看待別人如何理解神對他個人的心意,不一定能按自己的屬靈知識可作判斷,除非神清晰地向你我顯明,那就要好好解說真理,否則,要為尊重神而謹守住自己的口。三友的話也提醒我,相信「神」與相信「自己的信念」是絕對有分別,千萬要小心,勿混淆不清! 我們在家庭、教會或朋友圈,相信在表達「關心同行」的經驗中,除了給予安慰、諒解、鼓勵、支援外,也有可能給予建議、勸勉、提醒甚至鞭策。盼望借著約伯三友能成為我們的鑑戒,在出心助人時也須當心留意。願彼此互勉。 郭鴻標牧師
宗教世俗化的現象是信眾的心態以保健康、保家運、保升官發財為主。禱告的內容主要不是認罪悔改、明白神的心意;而是祈福。宗教聚會的重點不是學習經典;而是結交成功人士,是披著宗教外衣的俱樂部或者社交活動。宗教的傳播不是價值的塑造;而是市場化的推銷。 信仰生活化是正確的;但是生活化到一個地步變成世俗化,完全失去對人生命的感染力,窮得只剩下節目吸引人注意的宣傳口號。縱使有「收視率」也只是「一場熱鬧」,吸引了一群好奇的觀眾;卻無法建立起一群委身信仰的會眾。 作為牧者,我們應該反省自己「傳甚麽道」?「宣甚麽教」?面對那些只希望「信耶穌得快樂」的信徒,他們嚮往舒適的生活、佳餚美食、聽聽人生道理、參與一點點宗教善舉,只要作牧者的繼續肯定他們是好基督徒,這類信眾會十分開心快樂。 不過,耶穌基督要呼召跟隨祂的門徒,就讓其他牧者牧養這類信眾。我就專注服侍願意思考信仰與人生、信仰與社會的善信。感恩我能夠作出這樣的決定,在餘下的人生做最重要的事、最有價值的事。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