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平傳道
身邊總有一兩個新手爸媽,筆者家中弟弟和弟婦正是!他們其中一個話題,就是小朋友到了兩歲左右,忽然就好像出現一種懂得選擇的意識。然而小朋友的選擇,卻是不斷的說「不」,所以很多新手爸媽都稱這階段為「trouble two」,視為夢魘!後來還有隨之而來的「XXX three/four」(讀者自行植入吧,想也不是甚麼令人睡得好的字眼!) 玩笑開過了,筆者思想到,為甚麼會有這種選擇?誰教小朋友在選擇時以「不」來回應呢?某程度上,這種「選擇意識」在孩子成長時想必會製造了不少痛苦,甚至破壞。 隨著人不斷成長時,選擇往往愈來愈多,由不吃某些食物,慢慢變成「挑食」的惡習,到選擇乘搭交通工具 (某次筆者侄兒堅持在深夜選擇乘長途巴士回市區,最後苦了翌日返早班的父母),以至長大後選擇朋輩相處,人原來都會以「不」來表示個人的喜惡!「我唔鐘意同佢玩」、「我唔要佢同我一齊」、「我唔鍾意同佢一組」...... 這些說話中存在很多的「不」,也存在多少人的自我中心! 教會是一個「共融」的群體,對某些人而言,這是「金科玉律」,然而實行時卻「講一套做一套」,說甚麼理據,說甚麼制度,倒頭來是自我中心的演譯:只要我喜歡!所謂「共融」,只是電影院的「不日上映」! 上帝也很奇妙,創造伊甸園時就讓人有「自由意志」,「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6-17)讀者可能會說:「就是啦!若不是讓人選擇,始祖就不會墮落吧!都是神的不好!」筆者大膽假設,上帝沒有創造分別善惡樹,那麼人就不會墮落嗎?那叫上帝不要創造這、不要創造那,甚至不要創造令我討厭的他/她,豈不是很好嗎?若然這樣,你豈不是操控了上帝?更惱恨了上帝的創造!(筆者寫到這處,也感到汗毛直豎!!) 原來人的選擇,背後來自太多自我中心! 那麼讀者又可能會說:沒有自我中心豈不更好?筆者並不建議鐘擺到另一邊,而是我們當知道選擇是上帝的恩賜,祂讓我們選擇,也要我們明白「挑」會挑對,也會挑錯,既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學習。誰說做錯了選擇會回不了頭?約瑟的十個兄弟如是,浪子如是,彼得如是。我們也是一樣!選擇是一種成長的學習,讓每個人在選擇中,了解上帝創造的奇妙。 畫家嚴以敬(阿虫)其中一幅作品:「甜的吃,苦的也吃」,畫的是苦瓜。有些人到老也不吃苦瓜,失去親嘗苦瓜滋味的機會。我們會有選擇的時候,選對選錯,也是進一步的認識自己,進一步了解上帝的創造! 麥君漫傳道
宣德家2024年的年題是「凝聚力量,合一服侍」,讓我們從保羅的經歷當中學習「如何合一」、「何謂合一」。 我們來看保羅的兩個經歷,一個是保羅加入教會的經歷(使徒行傳九章),另一個是保羅後期在安提阿的經歷(加拉太書二章)。我們這次先從使徒行傳九章學習「如何合一」。 使徒行傳九章記述了保羅信主的經歷,保羅(當時的稱呼叫掃羅)經歷異象,在異象當中遇見主耶穌,然後就眼睛看不見。那時主吩咐亞拿尼亞去找掃羅,要他按手在掃羅身上,讓掃羅能看見。亞拿尼亞第一反應是:「主啊,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祢的聖徒,並且他在這裏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捆綁一切求告祢名的人。」(徒九:13-14)。但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徒九:15)。 亞拿尼亞的反應是人之常情,面對這個以往以逼害教會成名的人,要醫治他,甚至要按納他,實在不容易,假如掃羅當時未有轉變,首當其衝的就是亞拿尼亞;但亞拿尼亞因著對主的順服,醫治了掃羅,更稱他為兄弟、為他受洗。 亞拿尼亞作為接納掃羅的第一人,他因著主的緣故,可以放下掃羅的往績,可以放下對掃羅的恐懼,可以放下掃羅曾經對基督徒所造成的傷痛、傷害,願意重新認識這個人。 在教會當中久了,少不了會有衝撞、磨擦,甚至傷害;或多或少我們也對身邊的人有所定位、定型,或多或少我們開口或心裏就出現「佢就係咁樣」、「都話你嫁啦」、「我預咗嫁啦」、「同佢夾咪搞我」這些聲音;教會當中的相處,也就變得「恭敬」、「小心」、有著「安全距離」,我們面前的弟兄就仿佛是那一位曾經的掃羅;也正因如此,「合一」也無從談起。 為何亞拿尼亞能夠重新認識這個人?亞拿尼亞接納掃羅之時,什麼事情還未有發生,他沒有掃羅熱心愛主的事例可以佐證,他毫無掃羅已經改變的證據。亞拿尼亞的順服,是單單因著他對主耶穌的信心,相信他是「改變人心的主」。我們又曾否因為灰心、因為受傷忘記主耶穌這個大能? 願主賜福於我們,賜下能力和信心,一同學習這「合一」的功課。 黃雅麗姑娘
每年「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都會邀請全日本民眾投票選出「今年的漢字」,早前它們發表了2023年的「年度漢字」是「稅」。相信這是由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自2022年底,積極推動擴大國防預算政策,日本政府進行多項與「稅」有關的修正及討論,影響了廣大市民的生活。 每年的終結或開始,我也習慣與團契或小組以此方式,請組員們用一個字或詞語總結當年的狀況及對於新一年的期許,然後請求他們把選定的字詞寫在石頭上,立石為記。 剛過去的2023年,我選了「痛」來總結:自媽媽3月在家跌倒後,神經痛讓她苦不堪言,記得當時醫生安慰她,說最壞的情況大約會維持一個月,之後情況將會逐漸好轉。我們一家人同心竭力,想辦法一同面對,感恩一個月之後,情況果有大改變。只是好景不常,去年10月開始,媽媽的情況突然在原因不明下惡化!媽媽大受打擊,恐懼、不安、沮喪伴隨疼痛出現,我每天早晚對媽媽說得最多的話是:「昨晚/中午睡得好嗎?痛的程度是多少?」面對如此景況,我只有每天將媽媽交給主耶穌,求天父保守她平安,更親自打開她的心,讓她認識主耶穌。 對於新的2024年,求主賜我有「力」,加添我身心靈的力量做事奉、牧養的工作。四月份,家庭將會增添一名成員,求主幫助我更有力量照顧媽媽,一家人都有平安喜樂迎接新成員。 不知道大家又會為過去一年和新的一年選擇甚麼「字」?鼓勵大家在不同的團組中分享,並為彼此的需要、目標代禱,願我們的禱告都蒙神垂聽。 何智雄牧師
《尼希米記》這個名字的希伯來文的意思是「耶和華已安慰」或「耶和華有憐憫」。在早期《聖經》的猶太正典中,《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本為一卷,稱為《以斯拉記》。公元三世紀,教父俄利根把它分為兩卷,稱為《以斯拉記上、下》;後來的希伯來文聖經也隨著在一四四八年改成兩卷。由於這兩卷經書幾乎都談相同的事,在用字遣詞上也幾乎相同,且談及的故事內容有延續性,因此,聖經學者都認為作者是同一人。它們都有同一個目的,就是重新整合曾被擄、且分裂的以色列十二支派。整合的方法就是透過耶路撒冷聖殿和城牆的重建,同心仰望神所應許的彌賽亞早日來臨。 《以斯拉記》的核心信息是重建聖殿和聖民,而重建聖民所著重的是教導子民重過聖潔的生活。《尼希米記》的核心信息則是重建城牆和聖民,而這次重建聖民所著重的是教導子民要重守聖約,代表著他們不單止修造城牆,重中之重的,是重建與耶和華神的關係! 在重建城牆的整個過程中,我們看見不同身分或職業的子民在尼希米的帶領下,同心建造,他們一邊做好自己所負責的那部分工作,一邊拿起兵器抵擋敵人的一切攻擊和威嚇,即使生命受威脅也不退縮。最終耶路撒冷的城牆用了五十二天就完成了,這使仇敵閉口無言,不得不承認這事的成就是出於上帝,耶和華的名不致蒙羞。 當日神既按著祂與以色列所立的約的應許,使被擄的子民得以回歸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及聖城,而子民的責任就是要回應上帝的信實,重回與上帝所立的約的關係裏,竭力持守屬神的群體這個聖潔的身分。今天,我們作為主的信徒,藉著他的救贖恩典而能成為新約裏的子民,「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為蒙應許的人。」(弗3:6)都要被建立成為一個屬神子民的群體,我們就應當聖潔自守,以愛心行事,各盡其職,彼此建立和造就。正如保羅的教導:「靠著他全身都連接得緊湊,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 4:16) 這是我們每位信徒一生都要持續地做的事!而雖然過程中必然會遇上各種的考驗和困難,但我們從尼希米身上看見了他不斷在禱告裏祈求神的垂顧和施恩,最終得勝的榜樣。願聖靈引導宣德家,以聖潔和謙卑的心去尋求主,按照祂的心意而活,各盡其職,在地上建立一群屬神、能榮耀祂名的子民。阿們。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二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