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芬姑娘
上次的牧者之言講到筆者在禁食禱告的親身經歷,並鼓勵弟兄姊妹操練。今次想同大家分享一些資料,說明禁食禱告的實際操作是有安全的醫學根據的。 現代的醫學發現,禁食可以引發細胞的自噬。「自噬」(Autophagy),希臘語“ auto”(自我)和“ phagein”(吃),直接翻譯就是「自己吃自己」。細胞藉著「自噬」回收受損或耗損的組件,將使其回復成基本元件,讓那些小組件可以被重複使用,這是細胞清理機制的正常功能[1] 。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在2019年12月25日刊登的一篇論文顯示,禁食可激發「代謝轉換」,這種轉換可以改善血糖調節,增加抗壓性和抑制炎症,又可降低血壓、血脂水準等,還能有助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且有益大腦健康[2] 。中醫也有句老話:「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 所以站在醫學的角度上看,對於健康的正常人,一兩天的禁食是不會危害身體健康,反而是有益處的。但那些有疾患的弟兄姊妹若要禁食,則需在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指引下才可進行。 若弟兄姊妹受聖靈感動,想學習禁食禱告,可以怎麼做呢?筆者建議先從禁食一餐開始。禁食禱告其實就是把正常吃飯的那段時間分別出來,讓自己謙卑下來跟神親近禱告。可以選擇先讀一段經文,然後默想所讀的經節,再跟神禱告反省,讓那些經文成為你屬靈的食物。如果禁食一頓並沒有什麼不適,就可慢慢進展到操練較長時間的禁食禱告,例如7日的禁食,就是7日都將晚餐(或任何一餐)的時段分別出來親近神。這種禁戒肉體的操練,對於節制大有裨益。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感覺上很是煩躁,好似無所適從,像有件應做的事沒有做那樣,但操練多了,慢慢就能安靜下來,甚至享受飢餓的感覺。藉著這樣的操練,身體慢慢就不再受食物的捆綁,不再受一日三餐的轄制了。 此外也可以選擇作短期的全天禁食,例如1-2天的禁食禱告,就是把一日三餐的時間分別出來,安靜來到神的面前讀經、禱告、靈修親近祂、尋求祂。這種全天候的禁食,需注意禁食前兩天要減少飯量來預備心身,禁食期間需注意補充水分,禁食後的復食階段,適宜以清淡及少量的食物恢復,以免造成腸胃的負擔。長時間的全天候禁食需要有神清楚的呼召及印證,弟兄姊妹切勿逞能隨意嘗試。 禁食禱告固然是一種操練自己去親近神的敬虔行為,但在馬太福音6章16-18中,耶穌卻責備假冒為善的禁食:有些人禁食的時候故意炫耀自己所謂的敬虔宗教生活,這樣的禁食是不蒙上帝喜悅的;禁食的行為是為了尋求跟上帝之間更深層次的關係,不是用作炫耀個人的敬虔。「禁食」雖然對「民以食為先」的中國人來講確實不容易,但還是期望弟兄姊妹可以安排時間出來,學習操練聖經所教導的這個屬靈功課,尋求與上帝更深的聯結。 [1]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44031994 [2]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226004411-260408?chdtv 黃雅麗姑娘
因為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改為網上直播,這安排反而讓弟兄姊妹可以參與更多的場次,領受神的話語更多。今年奮興會的主題是「風雨飄搖下的榮耀教會」,筆者深深感受到講員郭文池牧師的用心良苦,他先肯定教會是神用救主基督重價買贖的,面對今天這動蕩的大時代,郭牧師因應教會的現況,勸勉教會及信徒在這世代更要作榮耀神的工作。筆者不知道大家仍然記得牧者的哪些教導,只盼望大家踴躍參加教會的祈禱會,竭力成為一個在教會內「拆牆築橋」的信徒,重新主動建立弟兄姐妹應有的關係。 記得郭牧師在開始時,與我們分享信徒今日當怎樣看教會。我們也可以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看教會的呢?郭牧師提醒我們,若能清楚明白神設立教會的心意,便可以幫助我們審視自己跟教會、跟肢體的關係,並且按著神的心意,在身處的環境中作主的見證。 「教會」一詞首次在馬太福音十六章出現,它的意思是被神召出來的一群,不是一幢建築物,而是一群有屬神生命的群體,是神所建立的。基督是教會的元首,「又將萬有服在祂的腳下,使祂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以弗所書一22~23) 無論世界如何改變,今天的教會應該以聖經作為我們信仰指導的最高原則,我們不是用人的話語作為教會辦理事務的依據,而是以聖經的話語作中心。因為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就是上帝所差遣來拯救我們生命的主。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教會內每一個被呼召跟從神的人,都應該同聲宣告「我們就是基督的身體」。我們需要有這樣有力的信仰宣告,我們要見證耶穌基督在我們生命裡。 盼望我們身上帶有耶穌基督的印記,依靠祂的大能大力,努力研讀神的話,靠神的話抵擋一切的試探,一同完成教會在地上應負的使命。 彭潤平傳道
在提後3章1-5節,保羅提到一些狀況,大概是:有人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忘恩負義、不念親情、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等等, 這都是保羅所提到的末世特徵,是保羅特別在將要離世前對提摩太作的叮嚀,我不在此贅述,然而我們從中清楚知道末世是彎曲悖謬、道德淪亡、人心扭曲的時代。身處在現今的世代裡,大家對保羅所說的情境,有些甚麼體會呢? 耶穌也曾向門徒預言末世預兆,情況與上述的情境相類似,太24:9-28提到在末世時代特別多假師傅出現,他們迷惑人,敵擋真道;不法、邪惡的事特別多,世界一片混亂;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世界要迫害基督徒,信徒要跌倒,甚至要彼此恨惡;許多人的愛心會漸漸冷淡,許多苦難會攔阻我們跟隨主......。 保羅特別提醒提摩太當面對這些事時,要格外留心,要竭力在主耶穌基督面前敬虔度日,保守自己,避免讓自己成為上述這等人,同時也要時刻警醒,免得被上述末世的情境弄得灰心失望。保羅更提及自己昔日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等地傳道時曾遇到種種苦難,但都蒙主幫助,救他脫離困厄。所以保羅藉此勸勉提摩太不要灰心,不要懼怕苦難與逼迫,因為作惡的只是一個循環,最終必受審判,反當心存盼望,放膽在任何事上見證主。 保羅亦提到提摩太自小就從外祖母及母親身上傳承信仰,學習、明白神的道(參提後1:5、3:15),所以勸勉他務要把神的道存在心裡,從中得著得救的智慧,學習行道。經文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v.16-17)。聖經能教導人學義,明白何謂神的心意;聖經亦有督責的功用,能藉此判別真理,作屬靈分辨。故此,聖經能成為我們在屬靈昏暗的世代中,作終極的指引、真理的判別,這樣就可以在末世充滿邪惡的日子裡,繼續有智慧穩妥地往前走,過討主喜悅的生活。 總的來說,在末世的日子,路特別難走,我們可以藉著主所說的預兆來預備我們的心,迎接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並警醒地做好自己的本份。在彎曲悖謬世代,人容易失去方向,所以我們要立志虛心學習神的說話,讓神的道引導我們,免得我們陷於困惑迷惘。聖經是神給我們信徒在地上生活的信仰指引,能使我們在屬靈上得著飽足,健康地成長。就如聖經所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2-3) 願神的道堅固我們! 黎建勳牧師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最近因爲發現左腎有腫瘤,要動手術把左邊的腎臟割去。這個手術很成功,手術當天早上五時到醫院,下午三時左右便出院了,然而回家後三四天,因為開刀前後藥物沒有調理好,因此血糖指數下降到一個相當危險的地步,結果兒子再把我送到醫院。在急症室和特別護理病房經過一天的治療後,身體情況總算是穩定了,他們便把我轉移到普通病房。那一天晚上我睡得很好,八點左右便睡著了,第二天早晨醒來是五時多,當時房間很是安靜,整層樓都沒有什麼聲音,相信大家還在夢鄉。我醒來以後躺在床上,回想過去幾天所發生的事情,心中非常感恩,想到神的保守和醫治,又想到過去幾個月從香港回來美國後所遇的所有事情,深感神的供應和安排是多麼的奇妙,不知不覺眼淚便流出來了。當時有一節聖經倏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那是年老的雅各回想到他所信的神的時候説的一句話:「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神,也是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創世記48章15和16節)。當我想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哭得更利害了,我想到自己是何等不配領受祂的恩典,但是祂卻這樣的愛我,一生帶領我,牧養我,直到如今。 我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中長大, 功課成績非常差,曾在眾人面前被指為黎姓家族中最蠢笨的一個孩子, 幸而因為聖經《箴言》9章1O節的一句話「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被吸引到神的面前來追求認識祂。自從相信耶穌以後,我學會了專心愛神,生命有了極大的改變。因為我是個非常蠢笨的孩子,極需要智慧和聰明,因此看到這節金句便緊緊的抓住神,用心作一個敬畏神,專心愛神的人。自那時開始,一個家族中最蠢笨的孩子,成績有了顯著的進步,不僅如此,神還給他機會移民到美國,並且讓他免費讀大學,更進入硏究院深造,後來神還呼召他作傳道人,最後更差派他到德國作宣教士服侍祂。這是我簡單的見證,神真是牧養我一生的神,祂帶領我,與我同行,讓我經歷祂的應許;靠著主耶穌的恩典,我敬畏祂,專心愛祂,祂搭救了我,在急難時與我同在,扶持我走困難的道路,神把我安置在高處,不但使我學業有成,同時還收納我為祂的兒女、祂的僕人,使我有尊貴的身份和地位,這是《詩篇》91篇的應許。 親愛的弟兄姊妹,盼望我一生的經歷能鼓勵大家認定主耶穌為你的神,你的主,祂必定牧養你,與你同在,帶領你人生的道路。願神賜福給大家,阿們! 何智雄牧師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彼得前書四章8節) 每天我們都可能會犯錯,甚至可能會犯下嚴重的錯誤。或許,你會問;「若聖靈己經澆灌下來,為什麼連那些努力跟隨基督的人也會犯錯呢? 」新約聖經沒有隱瞞這個問題,使徒彼得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他展示了人們因自己犯錯而沮喪的出路:「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這裡彼得是受到舊約聖經箴言啓發:「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言十12)。愛怎樣「遮掩」過錯,甚至罪惡呢? 「遮掩過錯」是很難做到的,但意思不是說否認或隱瞞過錯,而是努力拿走過錯的禍害,減低過錯的殺傷力。愛「遮掩」過錯就好像起火時拋出濕毛巾去蓋過那火一樣,重要的是趕快行動。不然就很難在所有東西被燒光以前把火撲滅。嚴厲或魯莽的說話,遺忘、疏忽、挫敗和冒犯的行為,都好像火花一樣可以變成破壞的火焰。愛可以「遮掩」這些過犯,制止它們可怕的破壞力萌芽。 「遮掩過錯」是與被動完全相反的態度。以彼得所說的「切實相愛」去抵銷過錯,需要的能力可以是超乎常人的。因著主耶穌的同在和應許,縱使我們在失落時,有時聖靈可以提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方法令生命變得美麗。[1] 筆者看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些老年人前往見波門教父,對他說: 「告訴我們吧,要是看見弟兄在神的事奉中打瞌睡,應否擰他一把,把他弄醒? 波門教父對他們說: 「老實說,若果我看見一個弟兄睡著了,我會把他的頭放在我的膝上,讓他好好休息。」[2] [1] 節錄自 : 泰澤,陳翠婷譯:<靜修靈旅-在靜默和歌聲中默想聖經>(香港:基道,2009),頁141。 [2] 盧雲,莊柔玉譯<荒漠的智慧,沙漠教父語録觀照>(香港:基基,2003),頁17。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一月 2025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