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珍姑娘
請問你可知宣德家最新成立的團契是甚麼名字? 甚麼?叫約伯團! 是的,也許有人聽到這個名稱會感到稀奇。幹嗎會找個聖經中代表飽受苦難的人物名字!誠然,許多人為團契命名都希望從中聯想到是神所記念和賜福的,難道約伯不是嗎? 約伯團是2023年開始醞釀的,於2024年初正式成立,現有團員共8位,剛好四對夫婦,各自在教會中參與不同事奉崗位,每月第三主日下午聚會,團牧是郭惠珍姑娘。 記得成團之前,大家為團契建議了許多甚具創意好玩的名字,因為團友都是活潑愛搞笑的份子,但最終投票結果竟是出人意外地選了「約伯團」。可能因為當時好些團友都落在困難境況之中,包括:先後失業、工傷、面對家庭糾紛、遭遇交通意外、確診重症等等,於是大家多少帶點諷刺意味形容自己身陷苦境,仿如約伯。實在誇張了吧! 但感恩主也讓我們看到,在約伯記中,不是只有約伯受苦的記錄,而在篇幅一開始時,作者便一再強調約伯是個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罪惡的人,且是上帝親自為他作見證,何其難能可貴。這正好成為團友們的激勵。不單如此,我們更看見在約伯記結束時,他得著上帝賞賜加倍的福份,最明顯是兒女和牲畜的數目都翻倍,先前的十個兒女已在天上,後來的十個在地上。 另一方面,在約伯的朋友對待約伯的事例上,也可讓我們得到提醒,當同儕願意傾心吐意分享時,要好好學習陪伴、聆聽,而不是諸多發表高見或查根問底。無疑,也明白來自真誠的關心會想為對方開解或作了解,是無可厚非的,但作為同儕也要適可而止,畢竟自己不是專家,可能只是過來人的有限經驗,亦不會放諸四海皆準,倒不如細心傾聽,事後一同禱告交託主,讓主親自施恩幫助。 與此同時,我們從約伯的經歷確知,只要鍥而不捨的求問,上帝雖是至高無上,祂還是願意親自回應我們的疑惑,好使我們不單風聞有主,而是更深認識主、經歷主,看見祂的榮耀。 回望自從開始組團的日子,約伯團的團友在一件又一件的難題中,彼此守望互勵,一起過渡了不容易的時間。雖然實體聚會只每月一次,但通訊群組上的相交信息是一串又一串,不時保持交流,不亦樂乎! 祝願宣德家的約伯團,在靈程成長上緊隨約伯的腳蹤。 郭惠珍姑娘
不知道有幾多人試過在急忙中上了反方向的地鐵車卡?尤其不是慣常乘搭的路線。 最近有天,當我正開心地以為自己剛好趕及上到列車時,豈料抬頭一望,見到電子燈箱標示的目的地,才發現上錯車!回想當時候車月台上已標明方向,且有職員廣播提示,可惜就是沒留心注意!這一大意之舉叫我思想到人生中許多路途,有時也會因粗心疏忽而使自己,以及身邊的人走了冤枉路,甚至走錯路。 我們信主的,明明知道聖經上早已指教了人生當走的方向,還有聖靈微聲的提醒引導,可惜就是沒留心注意,以致行差踏錯,後悔不已,這些事例真的聽聞不少。然而,卻竟還有人可惡地恃著上帝有豐盛的慈愛和憐憫,繼續偏行己路,直到出現無法挽救的大問題時才肯回轉,真教人感到無奈。如果我們願意每日抽出時間去留心上帝的話語和聖靈的聲音,不但減少行差踏錯的機會,更可讓心靈得到滋潤、安撫、加力。 預苦期的靈修資料,不時都提到主耶穌是如何為世人擔罪代死,使相信接受的人都得到赦免。是的,我們都被主的愛感動,承認自己各樣的軟弱過犯,深深感恩得蒙赦罪。而聖靈的聲音也提醒著我:「主不單赦免了你的罪,祂也赦免其他人,只要那人向主認罪悔改,同樣得蒙赦罪。所以,就算你覺得甚麼人有過犯或是得罪了你,就算真是那人有罪過,只要他醒覺向主承認,他都得蒙主赦罪,你那有資格不原諒主所赦罪的人?」 是的,在主耶穌教導門徒祈禱的經文中有這一句:「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意思是求天父不察看我們的罪,或不要因那些罪拒絕我們的祈求。我們所求的都是不配得的,但因著天父的恩慈,我們懇請祂把我們所求的賜給我們。因此,我們也當誠心地寬恕,並樂意善待那些得罪我們的人。所有人都犯了罪,需要得到寬恕,如果我們希望上帝把我們的罪債一筆勾銷,我們就應該寬恕那些欠我們債的人。 倘若我們當中有人因為被人得罪而耿耿於懷,遏制了因有主而得的喜樂,甚或怒火不住在心中燃燒,是何等的可悲!甚願我們每日都抽空來到主面前,讓聖經的話和聖靈的聲音指教、安慰我們當行的道,朝著美好豐盛的人生方向進發。 願將靈修領受彼此互勉。 郭惠珍姑娘
寰看時下政治、民生、經濟和氣象的情況,各樣發展都明顯地與聖經所描述的不謀而合,不論信主還是未信的,都有不少人覺察到末世的逼近,而我們更知道這正是主再來的日子臨近的徴兆,未知你同意不同意?無論如何,「儆醒」是現今基督徒處世的錦囊。 撒但也知道自己沒有時間可以浪費,牠就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取時間來反抗上帝。牠明白要攻擊上帝,最佳入手點是對付信上帝的人。使徒彼得寫道:「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8)撒旦會把握時間施展各種詭計,最終目的不外乎叫人遠離或離棄上帝! 本月八日(主日),香港天文台一早預告當天中午前後會由三號強風訊號改掛八號,雖然當天上午,屯元天區仍風平浪靜,但作為教牧,自不然掛心弟兄姊妹會否因此缺席崇拜聚會?感恩當天仍有部份會友出席主日崇拜,最令我感動的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婆,為著感恩而堅持前來出席崇拜,原因是她之前曾在街上跌倒卻沒有受傷,她相信定必是上帝保守她。她這舉動喚醒我們,聚集敬拜不單止因為這是上帝的命令,更重要的是要來到施恩座前感恩。 猶記得多年以前,主日崇拜聚會是不能停止的,無論天氣如何,教牧都要預備崇拜事奉,由會眾自行決定出席與否,教會絕不會發佈叫人停止聚會的訊息,信徒也只會因緊急重大事故缺席崇拜。奇妙的是,以往極少有主日遇上掛八號或以上颱風訊號的,近年卻不是這樣。時移勢易,現今信徒可有各種理由,使缺席崇拜合理化;今天若缺席主日崇拜,大家都普遍不會認為不妥。教會制度理應與時並進,為保障人身安全計,惡劣天氣暫停聚會亦無可厚非。 惡劣天氣以外,最嚴重阻礙集體敬拜的,莫過於疫症橫流。新冠疫情肆虐下,斷斷續續使實體崇拜聚會停止兩年多,感恩是現代科技先進,上帝容讓散居各處的人都可以參加視像聚會,只是不論是直播或錄播,參加者投入程度大打折扣是不爭的事實!疫情放緩後,教會恢復實體崇拜,可惜仍有不少人情願在家上網崇拜,也不願親到禮拜堂;原因或可理解,除了方便省時,免卻舟車勞頓外,聚會時輕鬆自如,也是其中一項誘因。但不可不知,網絡聚會實為退而求其次的方法,若長久採納,會失去不少實體聚會的福氣,更怕會養成對主輕慢的態度。 跟隨主的路上必須對準主,以防遇到重重誘惑和挑戰,若要持守聖經教導,就不得不提高警覺;若要保持儆醒,務必要與清心跟隨主的人一起常常禱告,互相勉勵提醒。願與弟兄姊妹互勉。 郭惠珍姑娘
聖經說「往服喪之家,比往宴樂之家還好,因為死是人人的結局,活人要把這事放在心上。」(傳7:2)提到出席喪禮,不知道你對此會有何想法? 回想自己出席過許多喪禮,也參與負責過不少。正因為參與其中使我更深思想死亡這回事,讓我本來對死亡的恐懼感越發減輕。同時,喪禮有助我更多反省應如何活在當下。除此以外,出席喪禮也能培養主耶穌教導「與哀哭的人同哭」的情操。 記得當我還是參與青年團契的年代,其中有位男團友的爸爸離世,我和幾位團友一同出席了喪禮。當時我們也不會說些甚麼安慰話,只會行默禱禮並坐下來與弟兄傾談一下,因為喪禮是採傳統中式進行。但事後那弟兄由衷地表達感謝我們的出席,讓靈堂上不致太孤清,因他們親友很少,靈堂上人丁單薄,埸面冷清令人更傷感且難看。他這番話一直使我記在心中,成為出席喪禮的動力之一,盼望在人有需要之時能陪伴同行。 出席喪禮確實是「與哀哭的人同哭」的一種關心表達,每次當我在喪禮上見到教會肢體的出席,尤其是連主家都不大認識的會友,不論是負責禮序、參與獻詩、接待或單純慰問支持,都感受到肢體間濃濃的友愛情誼。當遇到主家沒多少親友能出席喪禮,有時連教會詩班都未能負責獻詩的情況下,心裡不期然為安息禮拜的進行而焦急,但每每上帝都讓我看到祂感動其他會眾願意盡力協助的情境,實在感恩不已。我相信上帝悅納教會彼此相顧相助,祂就成全美事!特別當見到教會長者參與,他們能跨越傳統對死亡忌諱的觀念,深慶他們在信仰上已有重要的認知和堅定的心志。 長者確實在時間上會比較有彈性,更容易安排協助安息禮的進行,但他們多數已缺少收入,有時會礙於不便做帛金而猶疑出席。事實上,教會已代表全體會眾表達心意,而每一位出席的會眾,主家都領受到一份心意,更何況是協助禮序的進行,給予陪伴支持。倘若有感動要做帛金獻花等,當然沒有律法禁止,以個人或團組名義表達都十分合宜,不必拘泥於禮教的慣性作風。 弟兄姊妹啊,經驗告訴我,去出席喪禮成為主家心靈的支持,不論自己是否認識主家,原來都是見證上帝的愛,能成為上帝流通的管子,作在上帝身上,更是操練和實踐愛人的機會。但願大家也以此視為一種服侍、討上帝喜悅的行動。讓我們教會成為一所有溫度的教會。 郭惠珍姑娘
「往服喪之家,比往宴樂之家還好,因為死是人人的結局,活人要把這事放在心上。」(傳道書7章2節)中國人傳統對死亡有種忌諱心態,所以一般人會選擇出席喜宴多於出席喪禮,當然其中也因為迷信觀念所致,尤其是長者。筆者一向重視出席喪禮,那是因為多年前被一位團友的話所影響。那團友曾與筆者分享,他很感謝弟兄姊妹出席他父親的喪禮。當年他父親是以傳統中式舉殯的,因為他們親友不多,他一直擔心喪禮顯得孤清,媽媽會覺得難受,後來眾肢體的出現,使他感到大得安慰。 筆者因為工作關係,不時要出席或參與安息禮的事奉,以往多數是服侍年長的肢體,近年卻接二連三出席自己的同學或舊團友的喪禮,實在感觸良多!剛過去的五月下旬,筆者在兩個星期內出席了三場喪禮;叫筆者感受最深的,是送別一位闊別多年的青年時代團友,母會為她安排了一場追思禮拜,並印備了刊有她多位摯友心聲的紀念冊。當天筆者和兩位舊團友一齊出席,在兩個小時的聚會上,大家都被多方親友的懷緬分享所感動,尤其當中提到逝者生前如何愛主事主,如何以愛待人,更在抗癌路上靠主積極勇敢面對療程,自己在痛楚中仍不住安慰鼓勵別人,這都使我們有不少激勵和反省。豈料追思禮拜後不到兩星期,姊妹的丈夫突然昏迷,隨後亦主懷安息!筆者心裡最記掛著他們的獨生子,切求主的安慰臨在!相信屆時必有不少愛戴姊妹的肢體會出席喪禮,支持安慰這年青人。 教會是發揚彼此相愛相助的群體,若有肢體或肢體家屬安息主懷,認識他們的都會出席喪禮慰問支持,詩班也會出動,在安息禮拜上獻唱。詩歌能帶來感人的安慰力量,使得喪禮在哀傷氣氛下添上溫馨暖意。不過,這些情況大多數只出現在為人熟悉的資深會友或其家屬的喪禮中,就如筆者上述的那位青年時的團友。然而,一些還未有在教會建立起團契生活的人,又或者並非採用基督教儀式舉行喪禮的肢體家屬,他們其實更需要得到教會的支持;像這樣的場合,基督徒愛心的見證,更是可以顯明出來,榮歸主名,甚至日後可以作福音跟進。可惜,往往因為這些朋友在教會認識的人不多,弟兄姊妹少會出席喪禮。有時筆者甚至見到,由於參加安息禮拜的家屬和親友大多未信主,因此連詩歌都不大會唱,尤其是在火葬禮中,在場的基督徒寥寥無幾,又沒有音樂伴奏,唱詩不但未能發揮安慰作用,反可能令人感到尷尬!結果使到主家在最需要支持安慰的時刻倍感孤清,甚至帶着唏噓送別至親。 感謝主,宣德堂有好幾位姊妹受感動,願意在未有詩班出席的安息禮拜作獻唱服侍。雖然她們的資源有限,每次服侍都是僅僅夠用,但她們盡心擺上的心志,必然在上帝眼中看為美麗的奉獻,在主家心裡成為最貼心的慰問。 「關心同行」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具體表現出來。願主幫助大家一同實踐,效法基督侍主愛人。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