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姑娘
英國首相在2018年任命了史上第一位「孤獨事務大臣」。英國人口6560萬,2017年的一份報告顯示,有超過900萬人長期處在「經常孤單」的狀態,比整個倫敦市的人口還要多。有報告指,到2030年,孤獨將是影響人類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紅十字會的研究顯示,長期處在「經常孤單」的狀態,會容易引發身體、心理和情緒問題,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患病風險。更有專家認為孤獨和「每天抽15根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相類似。這是我們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 獨處(一個人生活)並不等同於孤獨。近代文學家朱自清在他的作品《荷塘月色》中曾提到「我…愛羣居,也愛獨處。」講到孤獨,可能我們會想起獨居老人,其實孤獨可以出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每天不需要再為子女勞碌的「空巢期」母親,長年熱愛工作的中年男士,又或飽受學習壓力的學生……。如果與家人關係疏離,缺乏正常的關係,「沒有人明白我」的感覺都容易令人產生孤獨感。 「好悶啊!」這句話,可能大家近期不斷聽到,疫情引致的社交隔離帶來不少生活的影響,我們如何令生活更有意義?感謝主,這段期間有很多不同主題的講道、主日學課程等上載網上,供信徒學習,教會亦鼓勵不同團組組織祈禱會,讓大家一同參與,在禱告中彼此分享紀念,筆者亦樂在其中。當然,若花太多的時間在社交媒體上,亦可能讓人在真實世界中離人群更遠,在真實生活中更感到無人傾訴的孤獨;有家庭輔導工作者建議,我們應該盡力建立與人聯絡的「習慣」,例如致電問候朋友及家人,向家人分享每天所見的趣事,發掘新口味的零食、玩意,然後與身邊人分享……。 筆者相信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去,大家除了增強自我的免疫力,做好個人的防護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戰勝病毒。 你經常感到孤單嗎?不妨試試在網上找一個孤獨感等級測試,或許能讓你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 「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十:5) 內容參考: https://www.arealme.com/loneliness-quiz/zh/(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nE0jH9NwI (孤獨感等級測試) 彭潤平傳道
昔日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基督徒遭受逼害,特別對歸信基督教的猶太裔信徒來說,可謂苦不堪言。當時的基督徒在宗教上被猶太人視為猶太教一神信仰的分裂者,因而遭到猶太人的敵視;在政治上他們也被羅馬帝國視為破壞社會安寧與和諧的滋事分子。歸信基督教的猶太裔信徒,眼見無論在政治上或宗教上,做猶太人都比做基督徒都更安全,他們就信心動搖,傾向重返猶太教,以免受逼迫。 因此,希伯來書的作者針對這種環境寫成希伯來書,用以鼓勵有意回歸猶太教的改教者,要他們知道耶穌基督就是舊約的預表,比舊約更超越,更值得信靠。所以,作者告訴他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份了」(來3:14);意思要他們在信仰上堅持到底,也就是要他們重拾起初對耶穌的愛和對神應許的信心,切勿在困難、壓力之下放棄跟從主,簡單來說就是「勿忘初心」。每一個願意跟從主的人,過去都是被耶穌的愛和無條件救贖的行動所感動而真誠悔改,接受耶穌為救主。作者就是要這些回歸猶太教的改教者想起昔日對耶穌基督的感動,並重拾這份感動而所產生的信,要他們在基督裡憑信心去支取天父給他們一切的應許。 同樣,今天的我們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苦難,可能來自政治的迫害、疫情的壓力、人生的挫折、身體的軟弱、心靈的傷害等。但是,主耶穌曾經說過:「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2)困難和苦難是必然會有的,但對我們基督徒而言,在基督裡所受的苦難和勞苦都不是徒然的,要知耶穌基督必然會再來,這是我們堅持到底的一份盼望;到那時候,我們的身體必然得贖,耶穌基督必會成就在我們身上要成就的一切應許(羅8:18-25)。所以,我們每個信徒都應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12:2),深信祂必賜我們堅持到底的恩典與能力,叫我們能勝過一切的試煉與考驗,並懷抱著耶穌基督必然再來的盼望,存心忍耐,堅持到底,守住我們昔日那份對主的感動,那份跟從主的初心。 願希伯來書對初期教會的鼓勵與勸勉,同樣,今天也成為我們各人的提醒與激勵,好叫我們能與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定睛仰望主,將信心投放在神的應許上,在信仰的路上得美好的終結(finish well)。 陳慧芬姑娘
以賽亞書30:15的經文我們都非常熟悉: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這經文裡面有兩個關鍵詞「安息」(rest)及「平靜」(quietness),這是「得救」及「得力」的秘訣所在。但主耶和華知道,我們當中沒有幾個人肯進入這樣的安靜當中。我們常常會忽略了這金句最後的一句「你們竟自不肯」,若我們肯,並且甚願追求這樣的安息,可以怎樣做呢?筆者在這裡介紹兩種操練,就是「默想」與「默觀」,藉著這樣的操練,可以帶領我們進入一種靜默的狀態,聆聽上帝對我們的心說話。 本篇先介紹「默想」。詩篇一:2 中寫到「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這晝夜思想的意思並非胡思亂想,天馬行空,而是要在祈禱中思想,思想中祈禱,藉著聖靈的引導,把一段或一節神的話語默念於心,進而在默想中進入那安靜甚至安息的狀態。「默想」的焦點在於經文帶來的資訊及道理並屬靈意義。筆者以馬可福音 10:46~52中盲人底買的兒子為例,帶領大家怎樣思想這個醫治的神蹟: 一、預備:在一個能讓自己獨處安靜的時間,預備聖經及筆記,還有一顆愛慕神話語的心。 二、方法: 1)禱告:以禱告開始,感謝聖靈的帶領,求神潔淨你的心,賜予你渴慕得著靈食的餵養。在禱告中讓自己安靜下來,拋 開一切的事情,單單來到神的面前仰望祂的供應。 2)讀經:把馬可福音 10:46~52讀三遍。
3)應用及禱告結束:怎樣應用這些領受,個人化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上呢?通常讀第三遍的時候,就應該思想到日常應用 了,最後就可以用感謝結束整個默想過程。 當你常常這樣操練安靜默想,你的內心很容易就進入靜默中。你會很容易傾聽到聖靈對你的心說話及教導。 下次的文章會帶領大家用同一段經文,操練如何「默觀」。我們習慣了靠車靠馬靠自己,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要讓現代人處於安靜的狀態實在是挺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學習回到心靈的隱秘處,在神的懷抱中得安息。 何智雄牧師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馬太福音4:18-20節) 這對加利利的漁夫西門和安得烈,事實上可以不去理會一個陌生路人的說話:「來跟從我,……」但由於他們認真看待這話,他們的人生就徹底改變。那是因為他們從內心回應這個呼召,而在這個慎重的邀請裡,已經包含了耶穌的一切,祂就是冒險擺上自己的期望和信任的那位。 因為信靠天父是耶穌人生的全部,祂敢於邀請別人與祂一同來委身。在一條道路被視為獨一無二和不可取替時,祂開啓了另一條路,一條自由的道路。祂的勇氣喚起了對豐盛生命和一嘗冒險滋味的渴求。 接受基督的愛是指離開安稳,聽見那邀請。如果我們在禱告中向神開放自己,擺上時間和空間與神一起,就會在心靈的寧靜中聽見那邀請。透過我們身邊的人,即使是最卑微的人,我們聽見那邀請;耶穌一次又一次地透過他們邀請我們,卻從不勉強我們。 基督說:「你會不會再次從一開始就擺上信心? 我希望透過我所交託給你的東西,使你的人生變得更充實,你願意接受我嗎?」 你會接受這邀請嗎?還是你會拒絕,離去,令自己名義上自由自在,但實質上卻是孤立自己,成就不了甚麼呢? 認真地看待耶穌的邀請也意味著預備自己,以負擔其他責任:「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一樣。」[1] 為大家禱告:「主耶穌基督,求祢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見祢奇妙的憐憫,當祢呼召我們:「來跟從我,在我裡面可得安息。」我們都接受。」勇敢地去接受這個呼召,這個挑戰! [1] 節錄自 : 泰澤,陳翠婷譯:<靜修靈旅-在靜默和歌聲中默想聖經>(香港:基道,2009),頁121。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