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平傳道
感恩!來到宣德家剛滿周歲,有幸參與徐小的畢業禮(22/7/2022)。雖然距今已有兩個月了,但當日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筆者沒有出席這些場合已有經年,對上一次是自己的神學畢業禮。這次叫筆者印象深刻的倒是其中的幾個場景。 今年是徐小第十八屆畢業禮,說到底也是行之如儀的典禮 (筆者沒有不敬的意思,只是這些年復年進行的典禮,畢竟都有點那個!),只是筆者見到之前數天的綵排、練習走位、練唱練奏等,都動員了全體師生,佈置的佈置、排練的排練;見到擔當某些崗位的老師的用心,彷彿熟悉又陌生,想到如果他們都是我們的肢體就好了。畢竟他們都是應當如此行,然而筆者相信,老師帶著某種使命,固然要身教言教,可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真實活出基督的教導:「俯首甘為孺子牛」,你可能會說這可不是聖經的教導,但耶穌為門徒洗腳,不也是甘願服侍的典範嗎? 陳校長最後一次以校長身份致辭,雖然說來雲淡風輕,把學校成就歸於全校上下的功勞,然而言談之間,卻看出她實在感到十分滿足。特別觸動人心的,是校長引以為傲的不是歷屆多少傑出的畢業生或老師同儕,而是過去畢業的二千多名小六畢業生當中,離校前有接近一千五百位已接受救恩!心想,作為教育工作者,理應以學業成就,派位結果為首,至少都應先考慮校風聲譽、家長評價,校長卻點出,關心學生是否已接受福音才是首要。作為一個堂校中的牧者,是否應有更深體會呢?陳校長雖然「華麗轉身」,相信她在轉換人生跑道後,仍然會為福音努力。陳校長又以傳道書九:10「凡你手所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去勉勵在場的全體嘉賓。 最後,是張美薇牧師的分享,她提醒畢業生在畢業後要常常問自己三個問題:Who am I (我是誰),要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免得成長後迷失自己的身份;How do I fit in (我如何身處這裡),成長必經很多挑戰,需學習如何感覺被需要、如何成為世界的光和鹽;最後的一個問題是 what difference can I make (我能作出甚麼改變、甚麼貢獻),這更是一個小六畢業生、一個成長中的你我、一個在主裡重生的人,應該時刻問自己的問題。「我能為世界作出甚麼改變?為這個世界作出甚麼貢獻?」這最後的一個問題看來不易,但若我們願意在主裡作出改變,為主奉獻,又豈有難成的事? 彭潤平傳道
不經不覺原來已踏入2022年最後的三個多月,今年的時間好像過得特別快!今年你的日子過得怎樣?你今年所訂的目標又是否達到?筆者想起詩人說:「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90:9-10)詩人道出人一生的短暫、有限;的確,現今的人總好像營營役役,不知為誰而忙?為何而活?往往轉眼發現自己來到了生命的終點,一切成空。 詩人要我們思想人生的意義是甚麼,既然生命是短暫的,如何活才有意義?如何活出神造我的目的?詩人教導我們向神祈禱說:「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90:12)這叫我們思想到,我們的生活需要聚焦在從神而來的智慧和聰明,才能避免種種愚昧的決定,免得讓自己陷入困境。正如箴言中的智慧之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簡單來說,就是人的一生總不可離開神,並以認識神為至要,好讓祂引導我們一生。 今天我們又會怎樣為自己規劃人生?我們以甚麼準則來規劃人生?人生閱歷?知識?他人的經驗?為自己規劃人生,必需要花時間去尋求和等待神的心意,當中包括了不斷的聆聽、觀察、修正和更新;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勇氣和決心離開安舒區(Comfort zone)。故此,我們更需要認識神,和祂建立更親密的關係,要得著從神而來的智慧來經營人生的歲月,回應神的旨意。「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 盼望在一年將盡之際,我們能在主裡靜候、尋覓祂對我們的心意,並祈求祂賜下智慧叫我們能以祂的心意來為未來作規劃,並有勇氣和決心來回應祂的心意。 何智雄牧師
大約十年前,我曾經到過德國柏林,為的是學習支持歐洲的華人教會。這是我第一次與黎建勳牧師相遇,他的外形和內涵都給我一個極「穩重」的感覺。當年他是被美國宣道會西差會於數年前差派來到柏林,建立柏林宣道會信望愛堂。當時他即將返回美國退休,於是就邀請了凱玲和韋安去接手牧養教會,我就在那時來到柏林,特意去鼓勵、支持宣德的會友 — 凱玲接任為柏林宣道會信望愛堂的負責同工,我也因此認識了廣東話團契的弟兄姊妹。 柏林宣道會信望愛堂廣東話團契的弟兄姊妹大部份都是來自香港,有些竟是元朗的原居民呢!十年後的今天,我們有機會再次在柏林見面,真的感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中一位姊妹見到我時,很高興地說: 「何牧師,我記起你當年帶着孖仔一齊來,我還記得當時你在教會所講的道呢 !」和她談話時,我看見到她愁眉深鎖,臉色沉重,細問之下,她憂愁地告訴我:「我患上重病,每天要吃很多毒藥!我不擔心我離世後不能上天堂,我掛心的是我離開之後,沒有人去照顧我的丈夫和兒子!」我安靜留心地聽她的分享,她一再重覆談及她擔心的事,我聽得出她的擔心,明白她無法卸下重担。當時聖靈提醒我,要與她分享我的生命、分享我的信仰、分享我的耶穌!於是我告訴她當年我如何遠赴匈牙利,尋找剛做過手術的兒子的「神跡」,告訴她當天我如何充滿憂慮地向神祈禱,卻清楚聽見神溫柔地對我說:「你愛你的兒子,但你每天最多只有十六小時守護在他身旁,但我是每天廿四小時看顧著他,保守著他。我愛他比你更多呢!」感謝主的恩典,我的分享把她和神拉近了。我深知自己是沒有能力去幫助她解決她的問題,我唯一可以做的,且是應該做的,是鼓勵她,引領她來到主的施恩寶座前一起禱告。我向她解釋了抺油祈禱的意義後,就邀請其他肢體,一起為她禱告。當我為她祈禱時,我看見她流出來的眼淚,感受到聖靈與她同在,她和主的距離拉近了! 透過今次的經歷,自己再一次認定,當自己與神的距離拉近時,我才可以把人與神的距離拉近。讓主耶穌親自解決他們的難題,親自安慰他們,成為他們的山寨,他們的避難所!原來弟兄姊妹前來,並非來找我,也不是我計劃去見他們,乃是主耶穌親自安排來尋找我們呢 ! 何智雄牧師
在安息年假期間,筆者又一次,經歷到祂美好的安排…… 這次,能與兒子一起駕車由曼谷去泰北,心裏盡是恩典。回想10多年前,這樣的旅程,我是唯一的司機,現在兒子長大了,這種感覺原來是這麼好 ! 在主的恩典下,我們探望了一位宣教前輩,是第一位從緬甸來泰北,向阿卡族人傳福音的宣教士。大約60多年前,YAYU爺爺,聽到「阿卡族的呼聲」,就毅然帶着太太和年幼的大女兒,跟隨一位外籍的宣教士來到這荒涼之地,展開漫長的福音工作。每天去作探望、鼓勵、安慰的工作;以主耶穌的愛去愛當地的阿卡族人。將每一個阿卡族家庭的事,都當作是他們自己的事; 每一個阿卡族家庭憂心的人,就是他們每天的禱告對象。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就是他們每天所做的事 (羅馬書12:15) 。不管哪個山頭只要是有阿卡族人的家庭,他們都願意去,真的是跋山涉水,走遍各城各鄉,只為了把主耶穌的好消息廣傳出去。但辛勞的工作,未必能夠得到快的回報和果效;爺爺經過了八年才能帶領兩個家庭信耶穌。感恩的是,今天在這裡已有45間阿卡族人的教會 ! 當我細心聆聽他的兒子述說爸爸過往事奉時的情景時,深深地認同―「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羅10:15下)。 那天晚上,我們除了能享受到當地特色的佳餚之外,主耶穌也為我們擺設了另一席豐富的屬靈筵席。飯後,80多歲的YAYU爺爺走近電子琴,坐下來,手到拿來地彈出振奮人心的詩歌「祢真偉大」。他們的家人也都拿起詩集,以阿卡語頌唱。雖然我未能聽懂他們所唱的,但我相信他們是在唱:「主阿!我神,我每逢舉目觀看,祢手所造一切奇妙大工,……」我們也就用廣東話一起唱:「看見星宿,又聽到隆隆雷聲,祢的大能遍滿了宇宙中。」雖然我們是第一次見面,但當我們因著主的愛,靠著主的靈同唱「祢真偉大」時,深深感受到主內一家,聖靈相通的感覺。不同的人,操不同的言語,在同一個地方,敬拜同一位主。這種在地若天的感覺真是好得無比。唱完「祢真偉大」之後接着就是另一首耳熟能詳的詩歌「耶穌恩友」,「耶穌是我親愛朋友,擔當我罪與憂愁,何等權利能將萬事,帶到主恩座前求。多少平安屢屢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 ,皆因未將各樣事情,帶到主恩座前求……」 當我享受主耶穌這份大愛的時候,內心十分感觸。多年的宣教生涯,無論是在泰國,返回來香港,或是北上國內、北邊,西往歐洲等地,當中所見所聞的人和事都一一浮現在心中。恩典 ! 一切都是恩典 ! 深深感受到,耶穌來,是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九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