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洛敏姑娘
去年初爆發新冠肺炎後,教會因應政府的限聚措施而暫停了所有的實體聚會。宣德堂的青少年以往一直喜歡每星期在教會裡見面傾談,參與崇拜及小組團契,之後一起吃午餐、玩遊戲及各種球類活動,每個主日都過得非常充實。如今這些習以為常的每週活動被停止了將近一 年,青少年與教會之間的互動也減少了,在疫情下,青少年部只好繼續以另類方式牧養一班青少年:Sunday Teen 地於去年 2 月開始,以 Zoom 網絡平台實行網上牧養的工作,只是學生們平日已經要在網上上課,對於連週末也需要上 Zoom 實在感到厭倦,所以參與人數由開始的二十 多人,到現時只有大約十人左右。 近年由於香港局勢的突變,本港的青少年事工在社會運動和嚴峻疫情的影響下,不論是大堂會或是小堂會,都面對著重重困難。最近於網上收看了由辛福台舉辦的「教會青少年事工低谷會」,是次低谷會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葉漢浩、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總幹事蔣文忠、網絡媒體專頁麥田圈成員、作者思路.豐及黃樂祈等,共同探討如何回應青年事工的低谷情況。當中節目主持王礽福指出青少年牧養是今日的重災區,不止是人數流失,甚至出現福音不能傳達的牧養問題。葉漢浩教授指出,在牧養年輕人的過程中, 最重要的基本態度就是要尊重個體,明白每個人的獨特性,教牧應該「先關注生命,再關注數字」,他又指出,現在的牧養策略給予年輕人許多的標籤,而這些只捕捉到部份特質的標籤, 容易令青年牧養失焦。多位講員在問答環節中,都積極回應觀眾提問如何面對年輕信徒欠缺動力的牧養難題,他們都認為,容讓年輕人按自己的成長步伐參與教會生活,比催逼年輕人的屬靈生活更來得重要,青年人不單是教會未來的棟樑,也是現在教會重要的支柱之一,所以不應忽視他們的可塑性及能力。 對於青少年的牧養,香港部分教會會以「大手佈道」、「埋身牧養」等佈道及牧養方式, 來吸納青少年參與教會,但現時的青少年不論在生活習慣或思考模式上的變化越來越大,教會繼續沿用舊有方式去牧養,成效未必顯著,更有機會適得其反。過去一年,宣德堂青少年的牧養模式由實體牧養轉變為網上牧養,雖可說是處於事工的低谷,但相信經過時間慢慢適應磨合,在過程中定能找出一套合適的牧養模式及方法,能讓青少年人在新的模式下,繼續被牧養及受造就。 註:「辛福台」是由一班基督徒牧者及學者發起的網上平台,於 2019 年 11 月 5 日啟播,每逢週二晚透過 Facebook 平台討論不同社會、倫理及政治等議題。 黃雅麗姑娘
劇集《都挺好》前年在內地播出時就曾掀起討論熱潮;這齣家庭劇環繞著「婆媳糾紛」、 「愛情追逐」、「家產爭奪」等內容,描繪「原生家庭」糾葛帶來的成長創傷,給成年的觀眾帶來共鳴。 劇情開始,筆者看到強勢的母親重男輕女,父親軟弱無能,直接造成了女兒在成長階段心理上的不平衡,女主角老三因為母親的重男輕女,年輕時便離開家庭,拚命工作,雖然名成利就,卻無法擺脫心中埋藏的傷痛。國外生活的長子在母親離世後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擔, 不惜犧牲妻女的生活品質,來滿足父親不合理的需求,卻因此不堪重負。一直「啃老」的老二在母親去世後,暴露出幼稚而缺乏責任感的一面。整體而言,劇中的每一個主要人物,都反映了現代社會家庭中的種種矛盾。 我和友人分享對劇中家人間的看法時,都感嘆現實中很多時候,子女確實知道父母對家庭全心全意的付出,明白雙親渴望看見子女和睦相處,互相扶持,只是兄弟姊妹之間的不和或隔閡,好多時是父母在孩子們成長時不知不覺促成的,日積月累之下,要解開心結並不容易。偏愛的成因有很多,俗話說「手有長短,心有偏頗」,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在家庭中長期受到偏愛或者受到忽視,對任何成員都必定沒有益處。 劇集讓我想到聖經中約瑟的故事:《創世記》記載約瑟因受到父親的偏愛,被痛恨他的哥哥們賣到埃及,經過十多年,約瑟在埃及成家立業,仍然不想面對當年哥哥們對他的傷害, 但神藉著飢荒幫助約瑟面對往事。感謝神,當聽到哥哥們承認做過的錯事時,約瑟就哭了。 約瑟一生敬愛神,如果他不明白神有祂的獨特的旨意,約瑟很可能只想到向哥哥們報復。 上面提及的劇集有兩句寫實的、直戳人心的金句:「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的一 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的一聲謝謝」,這會否是我們當中某些人的心聲? 我們可能也曾跟家人關係不好,如果我們只記得他們曾對自己的傷害,內心便永遠無法安靜, 唯有真正的饒恕及放下,把傷害帶到神面前,讓神醫治,內心才可以安靜下來。 如果下次父母的說話又一次挑動你的情緒,生氣前,不妨問一問自己生氣的原因,自己又有沒有曾經令他們傷心?一家人總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一粒細沙,也能刮出許多傷痕,只 要彼此多付出一點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語,一句以為微不足道的合宜說話,也必能改變一切。 求主幫助我們! 彭潤平傳道
教會本年度的年題是「關心同行 ‧ 效法基督」,這使筆者想起一節經文想跟大家分享, 就是馬可福音六章 45-46 節:「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伯賽大去,等祂叫眾人散開。祂既辭別了他們,就往山上去禱告。」 耶穌在受洗與受試探後,正式開始向人傳講天國福音、講解神的事。福音書告訴我們耶穌滿有權能,能醫病趕鬼,行各樣的神蹟,叫人側目,但是耶穌卻常遭受到宗教領袖和法利賽人的誣蔑與挑戰;然而耶穌並沒有滿足於人們驚歎的掌聲或怯步於備受誣陷的衝擊, 祂一直忠於神的召命,每每選擇離開人群,獨自上山或退到曠野祈禱,與天父親近,以禱告去迎接每一天的挑戰。耶穌不斷以祈禱去親近天父,尋求父神的鼓勵與引導,這是耶穌得力的來源,也是祂能在彎曲悖謬的世代中,不致失焦的重要關鍵。 弟兄姊妹,耶穌這種渴求與神相交、向神祈禱的榜樣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呢?今天我們身處於變幻的世代中,每天面對不同的需要,感到乏力與憂慮,我們有沒有學效耶穌, 選擇以親近神為首要任務,把焦點定位在神身上呢?祈禱的本質不在於空間與時間,而在於祈禱的對象與祈禱的心態。祈禱不單向神傾吐你的需要,也是一段安靜、等候神對你說 話的時間,我們常常說聽不到神的聲音,讓我們撫心自問,我們願意花多少時間在祈禱、 靈修的屬靈操練上呢? 我們如果未能堅持看重每天與主相交的時間,我們又怎能經歷到祂的同在,活出一個有神同在、有盼望的生命呢? 弟兄姊妹,盼望我們能對此有所反思,我們要學習順服主,就像耶穌順服天父一樣(來 5:8)。所以,我們不要把祈禱親近神停留在頭腦上的認知,或言語上口號,乃是真實地、 持續地學效耶穌基督對神的親近,以此成為我們一生的屬靈操練,使我們在生活上能有力、 有方向、有盼望。願上帝幫助我們! 「關心同行 ‧ 效法基督」,讓我們能以此年題作為效法基督的學習目標。 陳慧芬姑娘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馬書 15:13 新的一年,我們的生命將揭開新的篇章。無論去年過得如何,渾渾噩噩亦好,剛強勵志亦好,在新年來臨之際,全部都要翻篇。不知大家有沒有在剛過去的元旦前夕,為 2021 年定下了新計劃或者新目標呢?如果沒有,現在還來得及。筆者每年都給自己在生活上、事奉上及靈性追求上定一些新目標或新方向,祈求那牧養我們一生,與我們同行的神祝福這些新計劃,亦希望在年底會做反思及檢視。「沒有異像,民就放肆。」(箴 29:18),上帝的子民,尤其是那做領袖的,若缺乏從上帝而來的啟示及帶領,可能會迷失甚至到肆意妄為的地步。 新年伊始,靠著那使人有盼望的神,讓我們重新燃點新希望,真的如揮春所寫那樣 「萬象更新」。讓去年那諸多的不順,諸多叫人沮喪的景象全部都被更新過來。讓我們藉著禱告,在耶穌基督裏領受新的盼望或異象,亦因信而讓這些領受常常充滿我們的心,並持續地為此感謝、禱告,把一切交托給萬有的主。過程中當然有信心的起伏,但羅馬書 15:13 的經文提醒我們,可以藉著聖靈的能力而大有盼望,經文的意思是說我們在聖靈的能力裏面,就可大得盼望。「盼望」是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期盼,而「信心」則是開啟還沒成就的事的「鑰匙」。人往往因著「眼見為實」的限制,情緒和心思會常常因著「未見」而沮喪失望,但若我們懂得站在聖靈裏面去看我們的處境,可能就會憑信心領受到不一樣的景象。在日光之上,我們祈求上帝的祝福及介入,因而滿有信心及盼望;在日光之下,我們盡上當盡的本分及諸般的義,接受自己的限制,接受神給予的環境,就能坦然地在任何光景中享受那一份安息。 對上帝有期待是一切活力的來源。只有信,人才會有進一步的行動。就如你相信, 上帝會藉著讀經、禱告對人說話,那你就會自然熱切期待讀經,主動走到內室中禱告。 倘若你覺得這些只是一套無用的宗教程式及禮儀,你就會變得怠慢不恭;若你堅信上帝是一位獨行奇事的上帝,是我們全備的供應者,那麼當遇到挑戰或困難時,就能安穩並依靠,藉著禱告、祈求、感謝,靠著祂走出不一樣的道路。上帝不斷挑戰及更新我們對世界、對祂自己的認知,並賜予源源不絕的活力,使每一個屬神的兒女都可以靠著祂的恩典,滿有熱情地過好每一天。 期盼新的一年,弟兄姊妹都能從訂定計劃開始時,就能經歷到上帝的供應。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做得更好更周詳,在凡事上都有長進,特別是在屬靈追求上有長進。祈求上帝擴張我們每一個屬神的兒女的境界。 何智雄牧師
「足印」本來是首英文詩 (Footprints in the Sand),內容大概如下﹕ 有天晚上 我夢見與主共步沙灘上 漆黑長空中 閃過我生命中幕幕片段每幕人生片段中 我都看見足印在沙上有些時候是兩對 另些時候只一對 發現我人生陷入低谷 最憂傷沮喪時 卻只有一對足印 真令我困惑不已 我便質問主﹕ 主啊,祢不是曾應許,如果我跟隨祢,祢會與我同行? 但在我最難過的日子中,沙上竟然只有一對足印。 為什麼在我最需要祢的時候,祢竟離我而去? 主微聲回答﹕ 我的孩子,在你難過的日子中,只有一對足印,是因我背起你走過。 「足印」是年青時的瑪姬‧費雪貝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尋求方向時寫成的一首詩。 她的創作、其後的遺失、以及出人意外的尋回,與作者充滿著挑戰、困難及喜樂的生命交織在一起。成為心靈全然的祭,最終帶來屬靈及情感上的更新。 「足印」在世界不同角落裡,被廣泛地印製在裝飾匾、賀卡、月曆及海報上,深受讀者的喜愛。弟兄姊妹,曾幾何時你 可能會看過這首詩,但它有沒有改變過你的生命呢? 今天宣德家的年題是:「關心同行・效法基督」。因應去年突然其而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甚至我們與神的關係!教會很盼望弟兄姊妹能互相關心, 彼此同行。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屬靈生命可以重回正軌。與神同行的意思是什麼呢? 就是不越過神、不自以為是、不照自己的觀念和喜好做事,也不在神以外做事。與神同行乃是以神為我們的中心和一切,照著祂的啟示和引導做事,並與祂同作一切事。當我們正在與神同行時,我們才懂得與人同行。愛神、愛人是今年我們一起去學習的操練。邀請大家,一齊努力!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二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