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標牧師
羅馬書10:9:「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復活,就必得救。」 這節經文提及口裡認耶穌為主,相信每個基督徒都能夠達到口裡承認耶穌為主這個要求。不過,要達到「心裡信神」就要深化信仰。 在允行昏迷這段日子,我發現我「頭腦信神」比「心裡信神」更多。回想信主後的經歷,我由尋道者變成慕道者、決志信主、奉獻、開始神學學習。我的信仰熱誠因著人際關係的衝突而減退。我開始將精力投放在理性反思上面。委身神學博士研究、冒險到陌生的德國進修,走出信心的一步,亦經歷在「心裡信神」的真實。 回港投入事奉,開始以行動見證信仰。在參與教會牧養及宣教服侍中,我增加了實際經驗。不過,我這種神學研究為主、牧會為副的事奉模式,一方面可以幫助我擴濶事奉領域; 不過我的限制是習慣了用理性解說神學、講解聖經,將神的訊息清楚地用人可以理解的方法傳遞。我的教導「四平八穩」,不會強加個人意思、不會曲解經文,極端的立場我會過濾,盡量客觀中肯。 在允行昏迷的日子,我都是嘗試用理性的方法說明允行並非腦幹沒有功能,我們祈求神蹟醫治是合理的。我每天都在人的理性與對神的信仰兩者之間徘徊,每天被客觀環境牽動情緒,信心亦受允行每天的情况和數字影響。我覺得我的信心被理性牽著走,我的心情亦受波動。我開始發覺從人的角度看與從神的角度看,可以是兩個不同的層次。人的理性並不絕對; 但是我習慣了「理性化」解釋信仰。我開始覺得要從「理性化」的信仰態度走出來。 不被「理性化」局限,是否表示「反理性」呢?當然不是。是否表示高舉「感性」呢?當然不是。重點不是在人身上,無論是「理性」或是「感性」; 而是在神的話語--「聖經」上。我讀聖經,發現神話語帶著能力,安慰愁苦的心靈,使失望的人重拾希望。我讀聖經,領受神的應許。 「反思信仰」、用理性建構神學,難免會客觀甚至抽離。神讓我看見應該追求經歷聖經經文的應許。神的話語帶著能力,我需要重尋信仰的熱誠。由於我性格衝動造成人際關係破裂,我一直壓抑信仰的熱誠,形成一種四平八穩、不極端、不與人對立的性格。 我希望不單在「頭腦上相信神」; 同時是「心裡相信神」。我希望經歷神的同在、神的權能。求神幫助我重尋信仰的熱誠、重整人生、在事奉上重新定位、性格上有改變、生活習慣的調整、注重健康、放鬆心情。願主幫助我,阿們。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一月 2025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