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平傳道
四月開始,每逢主日上午九時,就有一群弟兄姊妹回來教會參加第二季以「信耶穌關你事」為主題的主日學。這課程名字看來有夠古怪!大家既已成為信徒一段日子,信耶穌當然「關我事」吧!那麼這課程又「與我何干」呢? 常言道:「未映先轟動!」商界在推銷新產品時,都會特意創作一句口號,希望深入民心。筆者既然負責主教這新課程,也依樣畫葫蘆,效果如何現階段仍不得而知,不過在過程當中,實在有些事情想和各位分享。 「信耶穌關你事」一直以來是筆者的負擔,想到在教會待上一段日子的信徒,往往在接受浸禮加入教會前,會排山倒海式的被安排上各項課程:慕道班、初信班、栽培班、浸禮班等,肢體們短時間已像中國名菜填鴨一樣,每個主日都被塞得滿滿,當中還未計算其他相關事奉的培訓。可是當肢體們完成浸禮,成為會友之後,便彷彿進入了另一個時空,說好了的信徒成長或培訓課程,都已經沾不上邊。大家先不要「對號入座」,筆者指的是普遍教會的情況,認為許多信徒已經學懂「自己搵食」,甚麼聖經、神學、信徒相交、生活倫理已了然於胸。 筆者並非對基督教教育有甚麼高言大志,只是「按時分糧」實在是教會責任。筆者也並不同意每個主日都是煙花盛放之時,肢體回來遇上各項精彩節目,可能會陷入「選擇困難症」!這方面還是不作多談,各位自行推敲吧! 筆者主教的上述課程已進行了三分之二,已將接近完成。這課程的重心是「苦難與盼望」,旨在探討究竟基督徒應該如何看「苦難」,「盼望」與「苦難」有甚麼關係?筆者相信大部分信徒都承認有苦難,然而如何看待苦難又是另一回事。筆者身邊不乏「與苦難共存」的基督徒,外人甚至認為他們是交上惡運。當苦難臨到,基督徒如何自處?有基督徒認為上帝不會受苦,若是連上帝都受苦,誰來幫助我們?以上種種疑問可能都是基督徒難以認同、難以解答的事。 筆者和學員一同分享這課題時,也曾陷入這個迷思,然而我們思想神學,應從經驗體會,不是從書本知識或牧者講論,甚至訴諸權威,來讓我們釋懷。「上帝不能受苦」是人既有概念,也是我們抱緊的執念,當「上帝不能受苦」成為定論,那我們就是排除了上帝在我們的世界內(想知道原因,不妨出席25/6的講座)!我們要承認上帝是我們的上帝,受苦也是上帝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神學教義不是霎時出現的神奇事物,而是人不斷思想神聖的事物而得的產物,它本身就是有機體,是不斷更新變化的。愈是多想,你對上帝的了解就更豐富,大家就更能體會上帝的作為。 Comments are closed.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一月 2025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