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雄牧師
路加福音第二章,提到孩童耶穌被父母帶往耶路撒冷期間竟走失了,當時爸媽都大為緊張,四處尋找他。令爸媽感到意外的,是那被尋回的耶穌的回應竟是「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或作「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麼?」( 路加福音2:49)。 我們有沒有恒常以天父的事為念呢?有沒有因為要忙於處理自己的事,卻忘記了為宣教士祈禱呢? 有沒有因為要忙於教會內部的重整和關顧弟兄姊妹,卻忘記了圈外群羊呢?有沒有因為經濟環境低迷,忘記對外的奉獻呢?感謝主,宣德家雖不是一間規模大的,有充裕奉獻的教會,但數年來我們仍努力為宣教士及他們的工場祈禱,仍然按我們對宣教工場的承諾,按時奉獻。筆者明白籌辦短宣的難處,弟兄姊妹各自有考量; 適逢安息年假,感謝主讓筆者先去了解工場。去年遠訪歐洲,探望移居了外地的會友,認識了歐洲的宣教士,見證了上帝奇妙的工作:有好幾間華人教會在一年間有幾十至上百人數的增長,有一間機構買回一間已荒廢的教會,把它重新建立起來,現時聚會人數已達200人。 剛過去的兩個月,筆者作探子走訪以色列迦南地尋覓迷羊,發現那裡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那裡不單有中國勞工和泰國勞工,更有猶太人等待著我們把主耶穌的救恩與他們分享。這地方除了物質上的豐富外,在屬靈上更是傳揚福音的黃金土壤。 宣教並不是教會一項活動,不是先有教會才有宣教,而是先有宣教才有教會。宣教並不是可有可無,宣教是天父重視的事,祂願人人得著救恩,不願一人沉淪! 世界看似漸漸復常,許多香港人都陸續進行「報復式」旅遊,弟兄姊妹有否考慮「報復式」短宣呢?其實,每一次的旅遊都可以是一次短宣。當你到達旅遊的目的地時,就可以開始為當地禱告,可從網頁去了解當地的文化和歷史,從每天的報紙和電視了解他們的需要,然後一一為他們禱告。當走進人群中時,也可為你所看見的和聽到的禱告。有機會時,也可稍稍停下來,聽聽他們的故事。我們每一次的旅遊都是主的恩典,並非偶然的,除了讓我們有輕鬆渡假、探訪親友、增長見聞、工作賺錢的機會外,更讓我們有機會遇見不同的人,接觸從未認識過的人和民族。我們可以送給他們什麼小禮物呢?一個小十字架裝飾物?一張福音單張?或是一本當地語言的新約聖經? 我相信,在變幻的世代中,我們要持守的是「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二月 2025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