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平傳道
讀者們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會想:「現在才說AI 不是太遲了嗎?」一般人都認為教會對時代的回應,無論是時事、政治、民生、經濟等,都屬「轉身慢」(足球術語,意即作為防守一方,面對快速的攻擊招架不來)。誇張一點來說,教會使用的電腦技術,諸如Powerpoint等,早已為外界的種種軟件所取代,疫情期間以Youtube直播崇拜,已經是件了不起的事,殊不知某些教會早已使用更多更優良的軟件(例如OBS Studio等),讓不能踏出家門的會眾有如置身會堂中一同敬拜,專注力也沒降低多少。 筆者不是鼓吹向科技投誠,畢竟各間教會的資源不同,配套不同,會眾也不同,疫情期間,仍有不少堂會仍堅持實體崇拜。今日一切事過境遷,筆者亦按下不表了。 最近看到一篇報道,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小鎮福爾特的聖保羅教堂,日前舉行了一個AI佈道會,聊天機械人ChatGPT化身為祭壇上方螢幕上的牧者,向信徒佈道。 AI崇拜歷時約四十分鐘,包括佈道、禱告和音樂,均由ChatGPT擔綱。這個別開生面的活動,吸引大批民眾於教堂外排隊。由於全球都曾經歷世紀疫情,會眾普遍都對AI形式的崇拜及佈道會接受,然而他們所展現的只是強烈的好奇心。有會眾在開始時帶著期望,後來愈覺不安,會眾形容AI牧者「沒有心、也沒有靈魂,AI的化身完全沒有情緒和肢體語言,講話速度快又單調,讓我很難專心聽他們說話。」 會眾參與教會生活,渴求的不單是一篇精彩的講道,也盼望藉堂會生活建立肢體相交。AI卻忽略這種「人性」,這種「有溫度」的關係。讀者不是也盼望教會肢體間彼此親切的問候、拍拍肩膊的鼓勵、感動流淚的代禱、笑聲洋溢的相交嗎?難道這就讓AI 取代人的真實嗎?相信大家都會同意,人習慣於接受一個活人向自己說話,過於音調單調的機器人。人會有說錯話的時候,也會因別人的不幸處境表示同情,這都是AI所未能取代的。筆者不難想像,終有一日,這種種的常態都可能會因科技進步而改變,然而今天我們還是希望有人拍拍自己,或者來個擁抱,說幾句窩心的話,或者戲謔的回應。 站在台上的牧者也宜自勉,縱然不得不承認科技的進步早己滲入宗教領域,但也要認真謹慎看待自己的心靈。認真從事牧養工作的牧者,在牧養過程中投入的情感和個人的屬靈經歷,是AI永無法藉大數據而產出的。一個不做實事,不關心人的AI牧者,要來幹啥? 資料來源:https://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6-11-2023/121704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