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洛敏姑娘
(部份內容取材自早前電台訪問及維護家庭基金網誌) 這是由青少年時期與我一同成長的夫婦 Esther & Martin 的生命見證。 我由初中返教會開始認識他們,見證他們經歷拍拖、會考、高考、進入職場、結婚等不同時期, 他們現時育有一名年僅 7 歲的兒子。 Esther & Martin 唸中學時開始拍拖,經歷了十一年的愛情長跑,才步入婚姻。本來早已計劃婚後大約一年就生小朋友,組織三人家庭。但當他們結婚一年後,Esther 突然確診患上一種極罕有的疾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當時香港只有一百多人患上這個病,世界上亦未研究出完全根治這病的方法。這種病病發時需要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等藥物進行治療,嚴重影響到Esther 的身體及日常生活。 她深知道這個病的病情可以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但她仍然感恩自己可以行走、可以看見,依然每天感謝天父繼續與她同行,在病患中一直信靠天父。 丈夫 Martin 知道妻子患病後,不僅沒有嫌棄,反而更加關心照顧,不離不棄。更曾揚言不生小朋友也沒關係,只看重妻子的身體狀況。當 Esther 四出求醫,心力交瘁時,為免妻子感到壓力,也擔心妻子會選擇獨自承受一切而隱瞞病情,丈夫因此按捺著從不展露愁容。最終丈夫也承受不住,壓力「爆 煲」!後來他們彼此願意坦誠表達,夫婦兩人願意多了解溝通,終於明白了彼此的心情及想法,於是在困難下更能互相扶持。 感恩在婚後六年,他們終於懷上了小孩,亦順利誕下兒子,這實在是天父賜給他們的寶貴禮物。 這個隨時復發的疾病一直陪伴著他們一家三口過日子。妻子非常感謝丈夫為這個家、為孩子付出了更 多,丈夫常常叮囑兒子要好好照顧及保護媽媽。Esther 深信,這一代的孩子在成長中將會遇到很多挑戰,她肯定丈夫在兒子眼中是一位好爸爸,亦認為男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的角色十分重要。 丈夫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及妻子的另一半,有可能是「神隊友」,但亦有機會是「豬隊友」。Esther 和丈夫的親職協作和溝通做得非常好:她因為體力差,只能負責靜態活動,有時也會力有不逮;丈夫則承擔一切動態活動,例如帶兒子踩單車等,並隨時在妻子旁邊協助補位。這樣的分工成了夫妻之間的互相接力,配搭補足,在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得到了充分發揮。 現時 Esther 的身體狀況仍會受病患影響,不過她堅持努力生活,不想因病情而影響自己與丈夫及兒子的相處時間,她明白自己的身體極限,凡事適可而止。有人會視病患為生活中的障礙,Esther 從沒有這樣想;她的病反倒成為一家人的歷險,在限制中探索更多無限的可能,以及製造更多美好的回憶。 筆者作為過來人,明白在病患中能全心全意信靠神真的不容易,盼望 Esther 和 Martin 一家的生命見證能成為大家的榜樣及鼓勵,在人生的道路上願意一直與神同行,不灰心喪氣,常存感恩喜樂的心。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一月 2025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