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君漫傳道
將臨期第三主日,是「喜樂」的主日,讓我們一談使徒行傳的「歡喜」。 使徒行傳八章記敍了兩次「歡喜」,一次發生在撒馬利亞城,一次發生在衣索匹亞的太監身上。假如我們是當時的信徒,相信歡喜並不容易,因為使徒行傳第六章記載了剛被選出的司提反,不久就殉道了。司提反的殉道更成了耶路撒冷教會大遭逼迫的爆發點,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在這患難受逼迫的日子,「歡喜」絕對不是容易的事,使徒行傳作者卻在此時記敍了兩件「歡喜」的事: 第一件是「福音傳到撒馬利亞」。當時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腓利下到撒馬利亞城,在那裏宣講基督,民眾聽見、同時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蹟,就聽從他的話。當中有人被污鬼附著,腓利使污鬼從他們身上被趕出來;還有許多癱瘓的、瘸腿的,都得了醫治;於是在那城裏大有歡喜。 第二件是「腓利給衣索匹亞的太監施洗」。腓利聽從主的使者往曠野去,遇上了一個衣索匹亞的太監,太監當時正在念先知以賽亞的書。腓利對太監講解聖經,隨後太監更請腓利給自己施洗。他們剛從水裏上來,主的靈就把腓利提了去,太監就歡歡喜喜地上路了。 這兩件事的對象很特別,撒馬利亞人是猶太人的世仇,是一直比外邦人更不被猶太人接納的群體;後者是太監,根據申命記廿三章1節所言,他們是明文不可進入耶和華的會的人。使徒行傳八章記載的「歡喜」,竟就是福音信息臨到這兩種對象身上;這正好吻合了以賽亞書中記載的「被擄後,重塑敬拜群體」的景象。 使徒行傳的作者為何能夠在領袖殉道、教會被逼迫,以至要分散的日子中依然「歡喜」?因為他看見不但福音被傳開,甚至傳至以往一向被排斥的群體當中;因為他看見上帝的旨意未有因為患難而中斷、被停下;因為他看見上帝大能的手改變了被擄的意義,上帝本來公義的懲罰竟變成了救恩的臨到! 但願我們的眼光亦能像使徒行傳作者一樣,與上帝同步,以至我們能與主同樂。 Comments are closed.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一月 2025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