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世界盃不世界

25/12/2022

 
譚景平傳道

        諸位,世界盃曲終人散,很多事情可堪回味!

       亞洲球隊登場,挑戰傳統列強,頻頻爆出驚喜賽果。日本舉國歡騰,慶祝球隊勝利之餘,還表現國民紀律素質,收拾場地垃圾,連球員更衣室也用心打掃整理,更送上祝福紙鶴。沙特在本屆是唯一擊敗阿根廷的國家,元首更為此事全國放假一天。當然還有很多場內的精采片段,種種都足以令球迷及非球迷,甚至只是一般觀賽的男女老幼詳談一番。

        筆者也是一名球迷,心儀的愛隊雖然不爭氣,在淘汰階段已被擊倒,然而總結今屆的世界盃,筆者也有話要說。

        是屆世界盃有幾項新創舉:首次在冬天(當然指舉辦國家)舉辦,避開了酷熱天氣;首次在穆斯林國家舉辦,所以開幕禮有宣讀《古蘭經》的部分;也有女球證出現在男子國家隊比賽中擔任裁判(筆者未有正式查證,但也是一個新轉變)。另外,場外的花絮如禁酒令、嚴禁暴露衣著、不提供豬類食物等,都反映了應屆的世界盃不「世界」。

        然而,世界盃的「世界」,也同時出現在賽場中。賽事進行期間,正值伊朗發生了「頭巾革命」,伊朗22歲女子艾米尼(Mahsa Amini)因未佩戴好頭巾而遭宗教警察逮捕,並於9月16日死亡,導致伊朗各地爆發多場抗議活動。伊朗國家球隊出場時,球員為了表示支持當地抗議活動,在國歌播放環節時都閉口不唱國歌,此舉遭國內足總施壓,之後的幾場球賽,球隊已恢復唱國歌。觀賽的球迷也同時就此事在場內外抗議,向世界表達訴求;西方國家為表示支持群眾的和平抗議,在球隊合照時也一同掩咀表態,引起國際輿論。

        說到底,世界盃是各國公平競賽的場地,可說是表現人性的真善美的國際盛事,若然滲入強權威壓,便失卻世界共融的意味。筆者不是在談政治,而是想到在一個人類互愛互助的世界裡,若然出現了「唯我獨尊」的勢力,「世界盃」便不「世界」了。

        最近,筆者與肢體談起,約三16的「神愛世人」,實際是「神愛世界」。祂的愛,不單是基督徒,也包括屬祂所創造的一切,不單是人,也包括動物與植物。神所愛的,是祂所創造的世界。世界盃所帶來的,不單是一個世界冠軍,也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慶賀的時刻。全球觀眾都定睛觀賞各國球員如何在一個公平競技的平台上,展現寶貴的體育精神:勝方的守門員,安慰敗方的射手;定點球決勝後,雙方擁抱鼓勵;球賽完結後,雙方球迷在場邊拍掌歡呼……,這不是「愛」的表現嗎?

        「愛」,是世界盃要體現的精神。一座「大力神盃」,勝方最多只能保留四年,四年後還看誰比誰優勝,然而,「愛」卻在比賽落幕時漫過每隊參賽隊伍,哪管各方是何種政治體制、何種膚色、何種語言、何種宗教……!

        為今屆參與世界盃的各球隊禱告,為穆斯林國家禱告,為東西方國家禱告,也為各國球迷們禱告,求主讓人人都能在過程中經歷「愛」。
​
        祝願諸位聖誕快樂!耶穌愛你!

動起來!

23/10/2022

 
 譚景平傳道

        說來慚愧,筆者近週成為「硬漢子」!事緣九月開始成為「大西北人」,搬進這個新社區,除了很多適應(也順帶請你們為我們一家禱告,為我太太長途上班、生活適應禱告),更重要的,是搬進新家後的拆箱重置的工作。畢竟歲月催人,體力有限,搬動時弄傷了腰部,有幾天還要告假休息,很多事情要暫時擱置。

        告假的日子,要安排見專科醫生、物理治療師等,也不是閒著。受傷初期,要每天往返市區接受治療。當然也多謝熱心的會友,主動提出協助,我很感謝他的熱情,也感受到他的熱誠。

        說回治療,由於我的患處在腰間,所以每次轉換動作也感到痛楚,然而適應後,痛楚就彷彿不存在了。久而久之,很多動作已習慣了,坐,則不願意站;站,則不願意坐;躺,就更加不願意起來。

        物理治療師在治療期間很熱心提供不少意見,很多意見,即使他不說,筆者也很清楚,然而最深刻的還是那一句:「習慣不動,就不會動!」

        或許我們也習慣久了,習慣何時踏入禮堂、習慣進到禮堂坐某個位置、習慣何時拿出手機看資訊⋯⋯。習慣,說好,也可以說不好,分別在這些習慣對我們生命有益嗎?若一個基督徒在追求屬靈生命,是習慣某個模式,是一件好事嗎?

        聖經也很有趣,在形容「動物」之餘,還加上「活」這個事(諸君請參考《創世記》)。「動」不是已經是很具體的描述嗎?為甚麼還要加一個「活」字?筆者相信,會「動」不一定是「活」物,然而「活」的,應該,甚至一定是「動」物。循著這個理解,我們不禁自問:「我們是『動』的還是『活』的呢?」

        基督向撒馬利亞打水的婦人強調,祂就是「活」水。作為基督的跟隨者,這給了我們一個重要提醒:我們不單要彰顯基督的身份,也要讓基督「活」在我們當中,是一個「活」的生命,不是一個不動的生命。生命如是,信仰如是,教會如是,活的,才是動的!

        20周年堂慶在即,祈願教會上下一同動起來、活起來,成為眾人的見證!
​

畢業禮 throw back

25/9/2022

 
 譚景平傳道

      感恩!來到宣德家剛滿周歲,有幸參與徐小的畢業禮(22/7/2022)。雖然距今已有兩個月了,但當日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筆者沒有出席這些場合已有經年,對上一次是自己的神學畢業禮。這次叫筆者印象深刻的倒是其中的幾個場景。

      今年是徐小第十八屆畢業禮,說到底也是行之如儀的典禮 (筆者沒有不敬的意思,只是這些年復年進行的典禮,畢竟都有點那個!),只是筆者見到之前數天的綵排、練習走位、練唱練奏等,都動員了全體師生,佈置的佈置、排練的排練;見到擔當某些崗位的老師的用心,彷彿熟悉又陌生,想到如果他們都是我們的肢體就好了。畢竟他們都是應當如此行,然而筆者相信,老師帶著某種使命,固然要身教言教,可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真實活出基督的教導:「俯首甘為孺子牛」,你可能會說這可不是聖經的教導,但耶穌為門徒洗腳,不也是甘願服侍的典範嗎?

      陳校長最後一次以校長身份致辭,雖然說來雲淡風輕,把學校成就歸於全校上下的功勞,然而言談之間,卻看出她實在感到十分滿足。特別觸動人心的,是校長引以為傲的不是歷屆多少傑出的畢業生或老師同儕,而是過去畢業的二千多名小六畢業生當中,離校前有接近一千五百位已接受救恩!心想,作為教育工作者,理應以學業成就,派位結果為首,至少都應先考慮校風聲譽、家長評價,校長卻點出,關心學生是否已接受福音才是首要。作為一個堂校中的牧者,是否應有更深體會呢?陳校長雖然「華麗轉身」,相信她在轉換人生跑道後,仍然會為福音努力。陳校長又以傳道書九:10「凡你手所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去勉勵在場的全體嘉賓。

      最後,是張美薇牧師的分享,她提醒畢業生在畢業後要常常問自己三個問題:Who am I (我是誰),要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免得成長後迷失自己的身份;How do I fit in (我如何身處這裡),成長必經很多挑戰,需學習如何感覺被需要、如何成為世界的光和鹽;最後的一個問題是 what difference can I make (我能作出甚麼改變、甚麼貢獻),這更是一個小六畢業生、一個成長中的你我、一個在主裡重生的人,應該時刻問自己的問題。「我能為世界作出甚麼改變?為這個世界作出甚麼貢獻?」這最後的一個問題看來不易,但若我們願意在主裡作出改變,為主奉獻,又豈有難成的事?
​

終日「碌」

28/8/2022

 
譚景平傳道

      筆者每天上下班,都需經歷個多小時的交通時間,這麼長的交通時間,可以做甚麼來打發時間呢?最常見的,就是乘客擔當「低頭族」— 整個車程都在「碌」手機 (筆者知道還有較文雅的「滑/擦」手機的說法,不過為表傳神,就用「碌」)。除了少數沒有戴上耳機,開著大大的聲效看視頻的乘客,基本上整個車廂都很寧靜的,情況往往讓我懷念在日本乘鐵路時,全車都使用靜音,只聽到發站時的廣播,我想這個禮儀習慣,還要點時間。

      事實上,「碌」手機只是一個概括的動詞,玩手遊、追劇集、看短片⋯⋯,不計其數,但更多的應是收看資訊:賽馬過程、球賽直播,到明星專訪、股市評論,以至新聞報導、國際消息等。筆者看著一眾低頭族,雖然不知他們在看甚麼內容,然而看到他們「眉」飛色舞、「眉」頭深鎖、「眉」宇色變等的表情  (筆者懂得有關「眉」的成語有限,況且各人都戴著口罩,眉頭眼額已最能表達感情 ),心想,終日「碌」手機的意義是甚麼?是讓我們終日被世界的資訊牢牢抓著不放嗎?

      近日看了幾段關於《箴言》的分享文章,正好藉此作「碌」手機文化的分享。

     「你的心不要羨慕罪人,卻要羨慕常常敬畏耶和華的人,因為你必有前途,你的指望也不致斷絕。」(箴言廿三17-18)詳細的釋經,筆者按下不表,只想著幾個向度:「常常敬畏耶和華的人」,你羨慕嗎?當信徒每天營營役役,返到教會自不然會想休息一下,享受一下被服侍的時光。筆者不否認,人需要休息,然而「敬畏」二字,是叫我們回歸上帝時,以另一種方式與上帝相遇。筆者在此不是釋經,而是想強調心懷「敬畏」的心的人,自然會流露敬畏的行為。筆者在此不列舉任何例子,亦不想任何人「對號入座」,只是想到羅馬書12:17 教導我們:「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筆者相信,大家的信仰是植根於真理,而不是被世界各樣事情綑綁,無論名利、爭論、恩怨、仇恨⋯⋯都不屬於上帝的恩典內,終日在當中打滾 (亦即是「碌」)、糾纏,可說毫無益處可言。你可能會說,傳道是否話中有話?其實只是筆者寧願選擇終日「碌」的對象而已。

     「神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祢,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詩六十三:1)現在天天暑熱,你不「渴想」,就會「渴死」。相對終日「碌」,筆者寧選擇終日「Look」—「仰望」(look up) 於主,「前瞻」(look forward) 於上帝的恩典。
​   

21克

24/7/2022

 
 譚景平傳道  
                                                                                   

      讀者們,我想說的不是一客濃縮咖啡粉的份量(普遍認為,一杯咖啡理想的咖啡粉份量是十八克),而是靈魂的重量。早於2003年,已曾上演過一齣講述靈魂的重量的電影,那不是一齣科學紀錄片,而是一套探討生命的電影,當然筆者也鼓勵大家觀看。  

      今次筆者要分享的,是另一個探討生命的節目,它最近成為筆者每晚必看之選 — 假使有空的話。

      十五集的節目在本文面世之日已播完了,想重溫的話,只能登入有關節目連結。節目主持訪問了不少曾在生命中「來回地獄又折番人間」的嘉賓。筆者不是鼓吹靈界之事,而是因為這些嘉賓在經歷人事重大挫折,回首再看生命時,他們對於生命的理解,竟添上了一層新的意義。

      人世間的種種疾病或嚴重傷殘,早已被認為是人生的「重大挫折」,想不到因著至親的離世,在處理骸骨領取、遺物整理、器官移植等瑣事上,才令一眾嘉賓體會到,他者的離開,竟然成了讓他們重新認識生命意義的功課。

      某老牌歌手也曾唱過:「生命,生命這好傢伙,何時我也說它不錯。」生命,實在太寶貴,以致歷來世人都努力「延年益壽」。可是聖經有深刻的提醒:「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傳八8)

      君王貴族,無不想歲歲增壽;尋常百姓,或會常怨嘆生活太苦,壽命太長。世人一般的想法,都希望努力生活,好好生活,然而我們也早知道,沒有人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太六27)。聖經記載,對於生命,主耶穌有著與世人顛覆的想法:「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十39) 明顯的,主耶穌的教導與一般人的想法截然不同,祂鼓勵人要為他者犧牲。在人看來,是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的。

      當基督嚥下最後一口氣,說「成了」的時候,靈魂的確離開了(路廿三46: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說了這話,氣就斷了)。然而,祂卻沒有失喪生命,反而是得著生命。得著的,是你我的生命。
     
      靈魂遠去,卻是得著生命。生命,這好傢伙!
      https://www.imdb.com/title/tt0315733/ (21克的預告片)
​
<<上一步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