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復興教會(二)以賽亞書56:7

26/8/2018

 
郭鴻標牧師

    聖殿作為萬國禱告的殿的出處是以賽亞書56:7:「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神設立聖山和聖殿,是為了萬族萬民的,這是神的心意和應許。當耶穌潔淨聖殿的時候,引用了以賽亞書56:7的經文,再加上一個時代的解讀,馬太福音21:13:「(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
 
     2月18日講道的主題是「重建聖殿」,接著有宣教士分享,然後何智雄牧師提出在宣教工場的石頭地上「重建聖殿」。這個想法帶給我很多衝擊,因為我沒有那麼偉大,沒有那麼寬宏的氣魄,我覺得在神學教育和教會牧養事奉外,參與「中歐基督使團」事奉已經是我的突破,其實我也參加了一個聖經世界觀的群組,定期參與會議。2018年組織「德國宣教奉獻團契」,又增加了事奉的責任。在這樣的處境底下,神感動我組織「中歐基督教與文化網絡」,我覺得已經踏出信心的一步。我一直聯繫香港牧者與信徒領袖關心歐洲的需要,我認為自己是橋樑的角色,只是在旁邊鳴鑼響鈸,在曠野呼喊:「為主預備道路。」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小人物,只是配搭別人完成更大的事。2018年的領受是「復興香港教會,推動普世宣教。」我的想法是鼓勵有心人到歐洲宣教,我只是信差;並不是甚麼屬靈領袖。
 
    何智雄牧師提出在宣教工場的石頭地上「重建聖殿」的說法,對我有很大影響。我把領受與宣德家牧者與執事們分享,因為我愈想下去,心裡愈覺得擔子太大。「復興宣德家」已經不容易,「復興香港教會」更加困難重重。「復興歐洲教會」更加是另一個困難,這是我這樣的小人物有資格說的話嗎?我看見三座高山,按人的能力,根本沒有可能攀越過去。
 
    不過,我心裡面真的有一種不要抱著維持教會運作而事奉的想法;但是我又沒有那種為主幹大事的雄心。我不願意將事奉個人化、私有化;我希望我參與的事奉團隊,能夠吸納更多比我優秀,比我更加有能力、更加有恩賜、更加愛神的同工。「成功不需要有我」是我的事奉態度和原則。
 
    我憑信心行出一步的禱告是「復興宣德家」,重點不是人數增加,因為在神眼中這是極小的事。更重要的是宣德家成為「萬國禱告的殿」,意思有兩方面:第一方面是讓各民族、各種文化背景的人來敬拜禱告;第二方面是為各民族、各種文化背景的教會復興禱告。基於宣德家成為「萬國禱告的殿」的復興異象,2018年開展普通話事工是發展的重點。2月18日崇拜後弟兄姊妹邀請我到他們的家,他們表示願意開放家庭作團契聚會和祈禱會之用。若果神許可,希望除了教會祈禱會外,家庭團契和住在附近的弟兄姊妹可以自發舉行祈禱會,為「復興宣德家」祈禱。對我來說,「復興歐洲教會」是我的抱負;您們的抱負可能是「復興中國教會」、「復興東南亞教會」、「復興非洲教會」、「復興南美洲教會」……,若果我們沒有一個強大的屬靈後盾,我們怎能夠走得更遠呢?所以,我們要「復興遠方的教會」,首先要由自己的教會做起。願主祝福各位,阿們。

玩樂中成長

19/8/2018

 
葉翠筠姑娘

       暑假快要完結,代表著「最強戰士鍊成計劃」與「玩轉星期teens」都快將結束。很多成人常常限制小孩子玩樂的時間,認為玩樂只是浪費時間的不成熟行為。根據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所說,玩樂其實對小孩的發展很重要,小孩子的耐性訓練、注意力控制、情緒控制等能力,都是從玩樂學來的。不少傳統教會只著重聖經教導,說教成份偏重,筆者認為這是其中一種教導方式,牧養青少年的工作,或許需要一些更具新鮮感的方法。

  最近看到2018年7月29日的時代論壇,其中探討桌遊[1]與信仰、教育並走的概念,受訪的陳兆東牧師指出,桌遊可作靈修、分享、遊戲,甚至作福音工作之用。他認為將兩者連結的關鍵是從遊戲當中引發關聯,帶出福音信息,通過現有的遊戲加上新的規則,添加屬靈元素,可提高遊戲的趣味性,從而促進彼此的交流。對於未信者而言,倘若一開始便加入濃厚的宗教元素,未免會減少未信者的興趣和思考空間。而這種輕鬆玩樂的方式,不但可與人建立關係,又可與聖經結合,相信對於青少年的屬靈成長,更能奏效。

  筆者非常認同以上觀點,這幾個月來,為吸引徐小小六畢業生來參與教會聚會,於活動中加入玩樂的方式,如玩閃避球,就加入聖靈果子版的元素,就是每個隊員賽前需決定自己的屬性,如抽中喜樂的隊員就要笑著扔球,抽中溫柔的隊員就要溫柔地投球,不可大力投擲,否則就要立即出局等。這都是Sunday Teen地的團友想出來的遊戲方法。

      玩樂也可以發揮創意,不同的遊戲都可引入不同的玩法,從互動中學習與人分享、合作,培養互諒互讓的精神。透過愉快的互動玩樂,孩子能活動筋骨、發揮創意,並學習解決困難。所以說玩樂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學習機會,是多元化的活動。
  
      盼主使用每一次的玩樂聚會,使人終能與神相遇。

[1] 桌上遊戲,簡稱為桌遊,又稱為不插電遊戲,是針對如卡片遊戲(又包含集換式卡片遊戲)、圖板遊戲(Board Game)、骰牌遊戲(Tile-based games),以及其他在桌邊或任何多人面對面於同一空間玩的遊戲的泛稱,廣義來說,象棋、撲克、麻將等亦是桌上遊戲。

「神」,「像」是抽象名字嗎?

12/8/2018

 
吳開甜傳道
​

        一次收看一段影片,一位年青人走到一售賣某宗教的偶像店舖拿起一偶像和得知該偶像是人手製造後,便問那老闆娘說:「究竟是神造妳呢?還是妳造神呢?」老闆娘理直氣壯地說:「當然是神造人啦!」那年青人再問:「若是神造人,為什麼妳要造這個神像呢?」,「方便人可以向神祈福和求問前路啊!」老闆娘回答道。那年青人把那偶像翻來覆去,然後問老闆娘:「它有收聽器嗎?安置在那裏呢?他能聽到嗎?」老闆娘莫名其妙和耐心地答道:「神不用收聽器的,他可以隨時隨處聽到人的祈求!」年青人進一步問:「若是他不用收聽器便可以聽到人的祈求,那麼造這偶像來有何用呢?」這時老闆對老闆娘說:「這個年青人真的不知自己說什麼!」

        由人手造出來的「像」本是中性的,只是人賦予它的意義,尤其涉及宗教信仰時,其意義就更大呢!老闆娘回答年青人的詢問所用的理由實在使人不易明白,沒有耳朵和收聽器,它怎能聽到呢?!這在受造物而言是真實的經驗,在科學層面來說亦是不能接納的論據。事實上,有些事物或現象真的不能用受造物或科學角度來證實其存在的,例如:香味,快樂,微痛和慘痛,微弱和強勁的風等都不能證明其存在的實質,只能用客觀的現象去推斷其存在。例如:看見某人身處某一環境中,喜悅地說很香啊!我們推斷那環境有一股濃郁的香味存在;又如看見窗外的景物擺動很大,推測外邊很大風等。但人不能看見香味和風是怎樣的形狀、大小或移動情況;所以,有些現象或事物只能用 "信任"來接受其存在。那婦人雖然不能證明那「像」能聽到人祈願,她只從觀察到自己向「像」祈求後,事就成了,因而推斷這「像」能聽到人的祈求。有人以為這是主觀經驗,很易陷入「迷信」,甚至是異端、邪說!

       談到「迷信、異端、邪說」,基督教昔日也被猶太教信徒稱為異端,因為基督徒聲稱救主耶穌死而復活,這是超出人常理可理解的範疇。神明白到受造物的有限,所以,神道成肉身來到人類當中,不斷向人啟示自己神性的本質,而當時的人也親眼看見耶穌能行神蹟奇事,能驅逐鬼怪邪靈,祂的教導更具備使人內裏扎心的果效,當時的人,不論是接受或拒絕耶穌的,都紛紛歸榮耀給神。最重要是被證實死去,被包裹和埋在墓穴裏的耶穌,死後第三日復活,帶著釘痕的手腳和被槍刺的肋旁,40天向500多人顯現和作教導聖經的道理。若耶穌復活是虛構的,就很難解釋那時代的基督徒為何願意冒死為復活的耶穌,並祂的救贖福音作見證和付上生命。要知道昔日羅馬帝皇殘酷對待基督徒,有被餓獅群撕碎、有釘在木架上流盡血而死、有被捆在木柱上用火焚燒而死等等酷刑;若非他們親眼或親身經歷過復活耶穌的真實,實在很難如此犧牲的;更奧妙的是,到了羅馬皇帝君士坦丁親身經歷耶穌基督顯現,使他戰勝敵人,他下令把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還有,不少的科學家,為要證明基督教和耶穌復活是否合常理和可信,結果,很多在研究過程中都相信了耶穌是神及接受聖經的教導。

        回到老闆娘聲稱那像是神,筆者從前都有這樣的經歷,多次向著某像祈求,事後真的在生活中實現了,所以,我當時也認為這像聽人的祈求。可是,當我認識耶穌基督後,體驗就不一樣了。那時只有我向像祈求說話,只能從生活中兌現祈求時,才知道它聽我祈求;可是,耶穌基督不是這樣,祂透過我讀聖經和屬靈書籍、祈禱、聽道、與基督徒對話、觀察大自然的東西和現象等等,聖靈親自與我對話並作啟示,有些時候當我感到前路灰暗、感情受損或人際矛盾時,我把這些情緒和感受思維向耶穌說明和祈求,主耶穌都會透過不同的創造物和心靈向我作鼓勵、教導、責備、指引和提醒。這時我才認識到基督耶穌與其他神明的分別就是在於祂是每分秒與人共話,而且人能感應祂的存在。所以,我堅定和忠誠地跟隨我這位永活,滿有恩慈大愛的救主耶穌基督,因祂是時刻樂意與人同行共話的神!聖經清楚指明:「人非有信,就不能見神。」(來11:6)
​

在困苦中得平安

5/8/2018

 
郭鴻標牧師

    約翰福音14:26-27:「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允行昏迷令我思考很多問題,我在神學院教神學,是牧養弟兄姊妹的牧師,當我面對困難甚至苦難的時候,應有甚麽反應呢?在允行昏迷這段日子我和潤敏的生活壓縮到只有充饑和睡眠,感恩我們可以在柴灣暫住,也甚少回長洲。我們天天到醫院看允行,心裡面有傷心、無奈、無助、擔心將要失去親人、不明白……等感受,我設法用理性壓抑情感,讓自己不疑惑、讓自己撐下去。其實,我不自覺自己心靈已不能承載更大的壓力,開始覺得有些事情很煩厭。感恩有弟兄姊妹提醒、有家人接納,我不致變得太苛刻、不致令家人覺得自己難以理解。回想過去4個月,我覺得有一股力量支持著我走這條困難的路,引導我的心思意念,好像要在我身上進行一次更新重整計劃。我內心有一種催逼,叫我思考我面對的問題、我和家人的關係、我的事奉態度、我的事奉方向和焦點、世界的變化情况下的宣教使命……等。我發現聖經及神學知識、事奉技巧……等可以透過主動學習獲得; 生命經歷的新領悟、屬靈恩賜的出現是神的禮物,人只能被動領受。我的知識可以成為面對困境的資源,但是我仍然不是掌控環境的人。我發現自己被動地學習如何面對逆境,學習如何走出自己心靈的幽谷。

    我們知道從醫學角度來看,允行的腦掃描、腦電圖結果都指向一個結論:允行腦部的受傷無法逆轉。不過,神一直保守允行的器官功能。最近我們想到允行受了很多痛苦,他每天要抽血、身上插著胃喉、用呼吸機呼吸、要服減排尿藥及類固醇、遇上發炎要服抗生素、想動卻動彈不得、想表達自己卻說不出來。我們相信允行聽見我們的聲音,才有動脚拇趾的反應; 但是他仍然不能看見我們。我們看見躺在病床上的允行,心中難過。

    感恩我們在這種困境中,內心有平安。聖靈引領我們想起聖經的經文,並且有新的領受。在困難的環境中,情緒容易起伏不定。感恩我們內心有平安,4個月沒有被灰心、失望、悲傷打倒。我們仍然堅持下去,支持允行繼續奮鬥。平安不是沒有困難、疾病、傷心、痛苦; 而是在這些困難的時刻,不失去希望、不失去對神的信心、不失去奮鬥的力量。我們看見允行的維生指數穩定,更加不會放棄。

    感恩很多牧者、弟兄姊妹關心我們,與我們分享見證、分享「另類治療」的理念。有姊妹教潤敏簡單足療手法,主要針對腦部反應區。有姊妹介紹一種按摩器,它的震動可以刺激神經,而且電量輕微。有姊妹教鴻標簡單顱骶治療手法,主要是加强允行腦部的「脈動」。當然我們只是初學者,我們以禱告補充自己的不足。有弟兄姊妹提供負離子被、精油、……還有其它資源。我們對眾牧者、弟兄姊妹的愛心充滿感謝。

    潤敏和我深信神醫治允行。我們不知道允行何時甦醒?我們每天懷著盼望看允行,為他禱告,讓他聽他喜歡的音樂、他唱的歌,與他講述生活情况、香港新聞、世界大事;我們亦替他按摩、塗潤膚膏、剪指甲、清理「死皮」。我們每天探望允行4小時左右,我們會感到身心疲倦;但是感謝神賜我們力量。我們不單需要應付每天挑戰的力量;同時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感謝神讓我為了支持允行而重拾人生鬥志,我每次回長洲,若果不下雨,我會慢慢跑步7個圈。當然我先會拉筋、熱身和運動後散步。潤敏和我身體都有小毛病,現在正好是重新整頓,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時候。我相信這次生命的重整,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平安不單是一種感受;而是包括一種狀態。平安不一定是一帆風順;而是在逆境中可以平靜地面對困難。耶穌基督留下給我們的平安,是在困難中有平靜的心,在看似絕路的時候不憂慮、不膽怯。約翰福音16:33:「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耶穌基督所賜的平安,不像世人所嚮往的平安,而是當我們的心向耶穌基督敞開,讓祂成為我們的主,我們就住在耶穌基督的生命裡面,因為耶穌基督從死復活,祂戰勝罪惡、死亡、和魔鬼,我們可以靠衪得勝。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