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新冠疫情下的父親節

28/6/2020

 
黃雅麗姑娘
​

     剛過去的星期日,父親節與日偏蝕不期而遇,而政府早前推出一萬元計劃在當天開始接受市民登記,加上限聚令的放寬,外出慶祝的市民增加了不少。宣德家的青少年代表,在當天的崇拜中分享了之前收集青少年對父親的看法所得的結果,並表達了對父親的感謝及祝福。

     有團體趁著父親節在報章撰文,希望喚起社會對單親爸爸的關注。筆者翻查香港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全港共有73428名單親人士,數目相對2011年有所下跌;就數目而言,單親媽媽的數目是單親爸爸的三倍之多,不過,超過75%的單親爸爸是就業人士。普遍而言,媽媽作為日常生活的照顧者比爸爸合適,單親父親在照顧子女時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壓力,加上更多是工作人士,需要更多支援。

     的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不少父親的就業受到影響:開工不足,放無薪假,甚至失業,這都對家庭經濟造成影響。經濟壓力可能讓不少父親的產生焦慮情緒,一般男性較難表達自己的感受,一旦遇到困難及情緒困擾,亦相對較少尋求幫助。負面情緒的累積下,必會影響家人之間的關係。既然男性較難開口表達,家人應該在合適的情況下主動關心慰問,並一同禱告交托,祈求天父的帶領。

     筆者不知道今次疫情何時才能結束,但相信神總會在困難中為我們開出路。有家人的信任及支持,希望受疫情影響的父親能夠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眼前的困難。期望在政府各項經濟援助措施支援下,每一位父親、每一個家庭都能度過眼前難關。

跟從耶穌的三個原則

21/6/2020

 
 彭潤平傳道

     福音書曾記載三個想要跟從耶穌卻失敗的例子,其中在路加福音9章57-62節,耶穌以比喻去論述三個想要跟從祂的人應要有的決心與原則,我們今天就透過這段經文再一次思想當中的真義,讓我們有所警惕。

     路加記述到有三個人想要跟從耶穌,我們留意到第一與第三個人(v.57,61)同樣都是主動說想要跟從耶穌,而第二個人則是主耶穌主動呼召的(v.59)。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人,經文記載「有一個人上前,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都要跟隨你。』」(v.57)這是一個很令人動容的表述,但耶穌的回應卻是突兀:「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v.58)到底這是甚麼意思呢?整體意思就是指出不要以為跟從耶穌可以過安定的生活;主耶穌每天風塵僕僕四處傳講神國的事,醫病趕鬼,對抗黑暗權勢。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動物尚可以有一個安身之所,但耶穌卻是一個生活毫無保障、無家可歸的人,連可棲身的地方也沒有。或許耶穌知道人的心,耶穌想要這個說要跟從祂的人好好思想自己所說的話,要他明白跟從耶穌不是簡單、兒戲的事情,乃是需要學效耶穌走十字架的苦路,走一條需要付上代價的窄路。

     再看看另一個被主耶穌呼召作祂門徒的人,他聽到主的呼召後的回應是:「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v.59)而耶穌的回應更顯得有點不近人情:「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v.60)到底這裡想要表達甚麼呢?其實這裡涉及到猶太人的習俗,當時死人的埋葬可分為兩次,第一次是離世親人的屍身會被包起來放在墓穴裡,經過一年後,待屍身腐化成一堆骸骨,再作第二次埋葬。而那個拒絕當刻跟從耶穌的人,可能是指他要為親人完成第二次的埋葬,才回應主的呼召。耶穌的回應其實並非不近人情,祂只是想表達出,跟從耶穌乃是一個生死攸關、時間迫切的決定與行動,我們不應容許一刻的遲疑而錯失了跟從耶穌、作主門徒的良機。

     到了第三個人,他主動說:「主,我要跟從祢,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v.61)這個人不是不想跟從主,他只是想先和家人辭別,這看來合情合理。為何耶穌卻說:「手扶着犂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v.62)耶穌借用昔日耕作的情景來帶出一個教訓:當時農夫若要耕地,就得手扶着犂前進,而犂這種耕作的農具是由一頭牲畜拖著的,故此,農夫唯有向前看,田才會被犁成直線;若農夫手扶犂向後看,犁就會走歪了方向。事實上,人可以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把跟從主放在次要地位,但耶穌明確指出,跟從主要專心一致,切忌三心兩意、左顧右盼。
  
     總的來說,在充滿幻變的世代中,我們必須謹記以上三個跟從主的原則,好讓我們不受任何事纏累,全心全意、永不回頭,一路跟主走。
​

屬靈的氣質

14/6/2020

 
陳慧芬姑娘

     基督徒信主年日加增,慢慢就會散發出一些獨特的屬靈氣質。那是信徒在天國文化指導下,實戰磨礪及潛心忍耐的對付中和陶匠曠日經年愛的雕琢而成。這看起來似乎跟聖經在林後5:17:「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的教導有些出入。

     我們通常把林後5:17這句話解讀為「我們信主了,從此以後,我們在耶穌基督裡就是一個『新造的人』了。」這解讀也對,也不完全對。在聖靈的重生下,在信主那一刻,屬靈地位上我們是一個「新造的人」,這沒有錯。但在耶穌基督的義袍遮蓋之下,那個依然敗壞的人還是會常常探出腦袋來耀武揚威一番。同樣地,我們認為以前做了一些糟糕的惡事,但從我們信主那刻開始,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付了血的贖價,如今我們可以改頭換面作好人了。但弟兄姊妹,我們若不認真的悔改及對付那個肉體中的舊人,我們內裡敗壞及腐朽的本質其實是並沒有改變。有些人說自己信主很多年了,但高傲的依舊高傲、說謊的依舊說謊、偷竊的依舊偷竊、圖謀惡事的依然圖謀。信徒可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認出他們來。所以不管他們在教會多少年,若不悔改,其實只是用宗教光環來掩蓋自己那腐敗不堪的內裡本質,用宗教的活動來麻痺應該悔改的生命而已。

    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20-24節講到怎樣按著耶穌基督的樣式成為新造的人,他說:「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其實這裡講的就是悔改及更新。我們的主耶穌因著愛的緣故,祂興起環境,讓人在聖經的原則指導下,學了真理,在實戰的磨礪中不斷被操練,讓我們脫去從前行為敗壞的舊人,心意更新而變化,而結出《加拉太書》5章22節所說的聖靈果子來,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基督徒的屬靈氣質就藉著天國的文化底蘊,加上自身修養層次,並經年的雕琢悔改而慢慢散發出來。

     屬靈氣質當然離不開聖靈的工作,祂是我們的訓慰師,是最完全的教練,是永遠與我們同在並指教我們真理的那一位。若沒有聖靈在我們裡面動工,常常提醒引導,我們所行的就是靠著己力而為的草木禾秸工程而已,遲早都會敗落。我們需天天依靠聖靈,在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的悔改大能中,努力克服、改變、對付,繼而重生那個原來敗壞的自我。但願我們都羨慕那屬天的氣質,努力提升自己的屬靈素養。
 

喚起盼望的那位

7/6/2020

 
何智雄牧師

     耶穌知道了,就離開那裡,有許多人跟著他。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又囑咐他們,不要給他傳名。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馬太福音12:15-21)

     無論走到哪裡,耶穌都知道如何喚起人的盼望,只有祂的行動或話語才會使人重獲生命,雨後再見到彩虹。在這段經文裡,我們首先見到耶穌被很多人緊緊跟著,祂好像不能擺脱他們。而這段經文又幫助我們明白,耶穌很願意幫助這些人,沒有絲毫猶豫: 「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15節)。但是,耶穌隨即進一步指導他們:「又囑咐他們,不要給他傳名」(16節)。當讀者讀到這處時,可能會對耶穌的態度感到驚訝 ! 福音書的作者馬太,接著引用了以賽亞書的經文。我們又如何理解這樣的一個人―耶穌呢 ? 能使人重獲生命,卻又不願人人都注意到祂 ?

    以賽亞描述了一個與神的靈同在,而又會傳揚審判的人。換句話說,就是能明白神的旨意和要求,又能幫助我們生出所有良善的人。這僕人做到了,卻沒有揚聲,並溫柔到連壓傷的蘆葦也不折斷。相信當寫這福音書的作者默想基督時,他看見了一個神所差派的人,這人接觸那些受苦的人而不拖垮他們,接觸那些在絶望邊緣的人而不吹滅他們殘餘的火光。基督從不輕視任何人,祂看到祂所遇見的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基督並不單單視站在祂面前的人,為傳揚信息的對象。基督正是為了這人而來,祂要為這人捨命![1]

     弟兄姊妹,今天你正經歷甚麼光景呢 ? 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賜人盼望的基督耶穌,祢的憐憫沒有窮盡。我們渴求祢的同在。是祢告訴我們,「為甚麼膽怯 ? 不要害怕,我在這裡 ! 」,阿們 ! 」

[1] (節錄自: 泰澤,陳翠婷譯:<在靜默和歌聲中默想聖經> (香港:基道,2009 ),頁89 。)
 .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