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Super Moment

14/7/2019

 
葉翠筠姑娘

     感謝主! 帶領我於2015年在宣德家開始全職事奉,這是我畢業後的第一個事奉工場。至今仍記得第一年的工作,每次講道前的一星期,已感到壓力很大,甚至失眠,也常會有信心軟弱,常面對不同的試探掙扎,常自覺是一個聖經知識非常有限的牧者;轉眼四年過去,四年後的我是否已變得不再一樣?很會講道?信心十足?對聖經無所不知……?不!時至今日,我講道或是籌備事工時,仍是一樣感到緊張,然而不變的,是一直提醒自己的一段經文:「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言3:5) 正因為自己一向如此驚慌,使我不得不更倚靠神,所以花在祈禱的時間不比工作少,常叫神作我的元帥,帶領我再向前行,並等候、仰望神親自工作。

     過去四年的事奉經歷,是神送給我的super moment,種種經歷都帶給我很多難忘的回憶,使我充滿感恩。在此要感謝每一位與我一同事奉的傳道同工、幹事、執事、宣德家的弟兄姊妹,你們一直包容我的不足,能與你們同工是上帝的恩典,在你們身上我學習了很多;特別要感謝Sunday Teen 地的每一個弟兄姊妹,當身邊很多人都說不懂與現今的青少年相處時,感謝主讓我可成為他們的同行者,彼此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事奉中最感恩的,莫過於看到少年人的成長。我一直只有一個心願,盼望少年們能開心投入地參與教會活動,並深深經歷主。後來,看見他們漸漸投入事奉,且願意分享自己的難處,一同彼此禱告守望,又肯主動關心團友,更邀請身邊的同學返宣德家,這是我非常感恩的事。

     今日是我最後一天在宣德家事奉,我離職後會主力照顧我的兒子希信,實踐「我家就是牧場」(這是我第一篇少年主日的講道主題) 的承諾。在此引用恩師滕近輝牧師所說的一句說話作為總結:『向後看,都是恩典;向前看,也都是恩典。感謝神,恩待一個不配的人。』願主祝福大家! 祝福宣德家!
 
 

為年輕人「刷存在感」

9/6/2019

 
葉翠筠姑娘

     筆者曾接觸過不少父母,他們都不約而同因為使用手機問題而與子女有衝突,甚至鬧得極不愉快。

     相信手機是現時年青人的第一生命,他們最關心的不是人生方向或名利,而是手上可上網、連wifi的手機;他們除了用手機來玩電子遊戲之外,便是想知有沒有人找過自己、多少人讚好自己發出的帖子、哪個朋友看過自己的story(Instagram的限時動態)。他們渴望有人注意及看到自己,很怕被忘記,就如一句名言:「沒看見就不會記在心上,久不見就會忘記。」因此年輕人都努力發帖,增加自己曝光率,因為每一個讚好或留言,都是在提醒自己「我仍存在」,或如網絡潮語所言:「刷存在感」。

     事實上,年青人都有一種存在需要(相信不只年青人,任何年紀的人皆是)。他們希望找到自己是誰。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在家中被忽略、在學校被排斥,又或做甚麼都被罵,因此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這些經歷為他們帶來自卑感及孤單感,因此終日在手機遊戲及社交媒體上過活,希望找回自我。

     若問可如何扭轉這局面,最直接的就是幫助年輕人找回自我,提高存在感。首先,應先與年輕人建立關係,同行非常重要,若肯花時間聆聽年輕人的內心,讓他們感到被重視、被愛和被留意,相信這種迷失自我的情況必能改善。然後,在彼此接納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學懂節制,學懂合理運用時間,更常為他們禱告,這才是為年輕人建立自信的最重要法門。
​
     限制子女使用手機,最終只會造成父母子女間的關係惡化,要為年輕人「刷存在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們帶到全能神的面前,讓他們確認自己在神眼中是何等的寶貴。

又一年的畢業營

12/5/2019

 
葉翠筠姑娘 

     
每年的復活節假期,是筆者最期待的日子,全因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有機會與十多位導師團友參與徐小小六的畢業營。今年的三日兩夜中,感謝神再讓我們經歷到神恩典的豐富,本來天氣預測會下雨,但三天以來,只有最後一天舉行室內活動時才下起雨來,天氣完全無損我們所預備的活動,學生們都玩得很投入;更感恩的是能有機會帶領學生信主,及經歷到宣德家弟兄姊妹生命的轉變。

     我們在營中要負責帶領不同活動,包括遊戲、敬拜、見證及小組分享,有的在職的弟兄姊妹特別請假來事奉,有的是第一次在小學生聚會中帶遊戲、講見證、分享信仰,弟兄姊妹認真的、委身的預備都叫我感動,或許當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知天父已喜悅我們所擺上的。

     上主日(5/5),我們又順利完成了第一次的<愛回家之升中篇>的聚會,當天與會者幾乎坐滿整了個活動室,聖經都不夠用,這情境仍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不能抹去。我常常禱告,希望有一天參加少年崇拜的少年人可坐滿整個活動室,也常為少年人祈禱,求神幫助他們遇到困惑、難處時,不靠自己去面對,而是懂得倚靠主,凡事交託給主。當我每天在學校見到學生的面孔,我都不禁問上帝:「祢要我為他們做什麼?」因我的母會也是堂校合作的教會,自己也是因此而接觸、認識教會,故對學生有份很深的感情,常常會為他們的生命祈禱,期望帶他們返教會認識耶穌,盼望他們藉不同的聚會能加入宣德家,更認識賜人生命的主。

     今年報名參加5/5-26/5逢星期日在宣德堂舉辦的<愛回家之升中篇>的徐小小六學生人數約五十人,懇切邀請大家為參加者禱告,求主帶領保守他們能在信主後有穩定的教會生活,並為主作好見證。

     「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 1:3-5

成了!

14/4/2019

 
葉翠筠姑娘

     上一篇筆者所寫的牧者之言中,曾邀請大家一同參加40天的奇妙旅程;經過一個多月,已來到尾聲,還有五天便是耶穌受難節,既然已踏入最後一星期,就讓筆者以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說的最後七句話(被稱為十架七言)中的其中一句說話與大家分享。

     十架七言中,福音書中的其中三卷(馬太、馬可、路加),都沒有記載耶穌說:「成了」這句説話,只記載耶穌大聲喊叫,氣就斷了(太廿七50;可十五37;路廿三46) ,但約翰福音卻沒有記載耶穌大聲喊叫, 約翰提到耶穌最後的話是「成了!」,因此我們知道耶穌大聲喊叫和祂說「成了」應是同一件事。祂不是疲憊失敗地說「成了!」而是歡欣大叫「成了!」,雖然句子非常簡短,希臘原文也只是一個字,但這不並不表示一件事完結,而是帶有神聖的意義,表示了耶穌在被託付的責任下完成使命,讓一切事情步向完結,這不是失敗的喊叫,而是得勝的圓滿,主耶稣將我們舊有不配救恩的生命拯救過來,意味著基督信仰中,耶穌的死並不是一個終結,而是新的開始,為你和我展開新的恩典一頁。

     信仰的旅程是一生之久,我們的生命直至斷氣為止才寫上句號。耶穌以人的身分在世上出現,在說了「成了!」這句說話以後,祂便完結了肉身的生命,之後復活的顯現,都是以神的身分出現。盼望大家在這預苦期期間,能與主同行,重新找到自己。讓我們一同好好預備心靈,先苦後甜,記念主從受苦進到復活。

     在今年受苦節的聚會中,我們不只是紀念主耶穌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痛苦,同時我們也要慶祝衪在十字架上所得的一切榮耀,把祂當得的榮耀和頌讚歸給衪!

邀請你一同參加40天的奇妙旅程

10/3/2019

 
葉翠筠姑娘

     教會歷史的傳統,對復活節前的四十天非常重視,稱為預苦期(Lent),以供信徒自省反思,重新與主建立同死同活的關係。預苦期是為準備記念主從受苦進到復活的節期,四十天的訂立,是參照耶穌曾經在曠野四十天禁食,於是用這四十天來認罪、克己、祈禱,用作操練思念基督的受苦。

     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有個人去拜訪一位大師,請教人生道理。但是打從一開始,這人就滔滔不絕地說話,大師也不打岔,只在一旁默默地為他倒茶,只見杯中的水已經注滿了,可是大師仍然繼續在倒。這人見狀急忙說:「杯子的水已經滿了,別再倒啦!」這時大師看著他,徐徐地說:「你就像這杯水,既然已經被自我充滿了,怎麼還有空間悟出新的道理呢?我再說什麼,也只會流出來罷了!」

     倒空自己,試著先放下自己原有的執著,同時代表要經歷生命的更新,把內心的「舊我」給打破,才能有更豐富的體會。預苦期正正是我們靈性操練的好機會,我們在主面前謙卑自己,專心仰望主,安靜地聆聽聖靈的引導;藉著每天讀經、禱告、默想和靈修,與主親近,讓聖言洗滌內心隱藏的污垢。盼望大家能在預苦期中再次與主相遇。
這40天是一個靈性的操練之旅,試幻想如果旅行40天,都應該是興奮的,因此雖然是預苦,但不需要刻意營造悲觀消極的心情,重要的是在這個旅程中,與主同行,重新找到自己。同樣,這段旅程不是你一個人的自由行,卻是我們宣德家集體的旅行,因此大家可以在旅程中互相分享、打卡、留言。

     惟願大家好好預備心靈走這40天先苦後甜的路,一同記念主從受苦進到復活。
     創世記 3:19下 「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上一步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