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為何我去以色列?

30/4/2023

 
 何智雄牧師

        筆者於2002-2005年帶同太太和三個兒子,往泰國曼谷及泰東北孔敬作宣教三年。之後返回香港帶領宣德家至今17年。在港期間,一直繼續推動宣教,盼望宣德堂立足元朗,眼望世界。而我記掛的其中一個宣教工場好自然是泰國,我鼓勵教會肢體為泰國祈禱並作定期金錢奉獻、並帶領教會短宣隊前往短宣,及差派宣教士往泰北工作,等等。感謝主的厚恩,我三個兒子都先後在泰國曼谷一所國際大學讀書,並已完成學士課程。至今,自己的心仍然深繫泰國 !

        較早前,從一位宣教同工那裡了解到,以色列現今約有八至十萬泰國人在不同的農場工作。當地的教會及華人教會都有心想開展「泰人福音事工」。盼望有泰國同工或懂泰語的宣教士一起參與合作;一起事奉身在異地的泰國人,因他們感到心身靈空虛的時刻,亦正是他們認識主耶穌,接受福音的黃金時機。而於我,須要探索的是「主啊!祢的心意是要我今年去嗎 ? 」

        不多時,有關泰國勞工在以色列的福音需要這個訊息,再次經另一位有宣教心志的弟兄傳到我耳中。內心不禁向主祈禱:“我這個泰文只有「半桶水」的過氣宣教士可以作什麼呢 ? 除非有一對有宣教心志的泰國牧者和教會支持,願意與我同去以列色作考察,這才是一個較長遠的方案。”感謝讚美主,祢竟然回應了我的禱告。

        若大家還記起我的三月牧者之言,「一條腿的宣教士」曹雅直。他是有「中國耶路撒冷」之稱的「溫州」教會的宣教士先鋒。令我感動而鼓勵自己的是他一個回應,當內地會的戴德生問他「你只有一條腿,你為什麼堅持要去中國?」曹雅直簡單回答,說:「有著兩條腿的人不去,所以我必須去。」他的回答直入我的心坎,好像向我說:「會講泰語的泰國人未曾去,所以我這個只有「半桶水」泰文的人就先去。」經歷了許多的引證,我盼望今年安息年期間,5-7月往以色列探索及聯繫當地的泰人和華人事工。

        我很想與大家在工場前、後方彼此配搭,為主得著這群身在異邦的泰國人。是次宣教之旅,我將會先去泰國兩星期,接著去以色列作「探子」約一個月,再去泰國作報告;兩週後返回香港。若聖靈感動大家,歡迎奉獻支持或接受我這次宣教旅桯的代禱消息,與我一起經歷這次奇妙以色列宣教之旅。願主得著應得的榮耀 !
​

釋放

23/4/2023

 

​譚景平傳道   
                                                                                                

        近日假期,終於可以懶閒在家,休息一下。筆者不擅戶外活動,對於行山球類單車等,都可說是一等「磚家」(即是搬不動的)!唯一較有興趣的就是看電影!可是一齣在家收看的網上電影,往往也分作幾次才能看畢。

        《教宗的承繼》(英語:The Two Popes,中國大陸譯《教宗的繼承》,香港譯《教廷白煙》)是一部2019年拍攝的電影,由費南多·梅雷萊斯(Fernando Ferreira Meirelles) 執導,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主演。其題材取自真人真事,安東尼飾演天主教宗本篤十六世,而另一位「老戲骨」喬納森·普賴斯 (Jonathan Pryce) 則扮演現任教宗方濟各。要知道,飾演當代人物,尤以仍在世者,難度甚高,一則若使本尊稍為不滿,會隨時引起訴訟之虞;二則因存活者眾,若題材處理不當,也會落入空談誇張之說。上述二位演員把角色發揮得恰到好處,甚至觸動人心,不愧是演技精湛的演員,諸位有空不妨一看。

        電影交代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與承繼的方濟各教宗因為在宗教事務上的作風不同,被看為保守派及改革派。然而處於天主教內,不同意見的宗教樞機都在自己管轄的教區踐行理念。方濟各樞機(當時尚未繼任) 在自己成為神職人員的經歷中,自覺曾傷害教內弟兄的情誼,於是遠走梵諦岡,準備辭任教區主教,從中與本篤十六世發展出令人意外的友誼。

筆者不打算劇透,只是因當中幾個指節位有感而發:

1.方濟各年少時因為面對極權政府統治,選擇了某程度上的妥協,結果令教內不少長執和神職人員
  受到更嚴重的打壓,自己亦因為後來政府易權,受到同等對待,被教區「調任」到貧瘠地區牧會。
​   方濟各對於當時的妥協深感後悔,然而不是為了被懲罰而後悔,而是因為曾令弟兄們受害,感到
   傷痛而後悔。經過一段長日子,方濟各被教廷再次委任成為教區主教,重遇當時受委屈的弟兄。
   在聖壇上一同施聖餐時,彼此擁抱,流出愧疚的眼淚。話雖無語,然而彼此都原諒對方......

2.本篤十六世在接待方濟各來訪時,多次迴避對方提出的話題,反而挑起自己的難題。身為教宗的
   本篤,面對當時教內不少醜聞,教內多次護短遮瞞,換來的是方濟各激烈的回應:「教會寧願讓
   九人受傷,也不願讓九百萬人失去信仰!」

3.片末,兩位神職人員躲在西思汀小教堂 (即名畫《終末審判》) 之下的小室,彼此告解認罪。

        不錯,神職人員也是凡人,面對不堪入目的行為,在位而不處置應視為失職,在位而不自覺,相信更是罪吧!本篤十六世和方濟各都是主內的人,能夠面對自己的罪,彼此告解,然後彼此宣赦,可視之為一種釋放。

        當日,同在十架上,主耶穌旁邊的兩位犯人,一個嘲笑耶穌,另一個請求耶穌記念。當時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廿三43)「宣赦」是一種釋放,盼望諸位思想。
​

巴拿巴造就別人的心

16/4/2023

 
彭潤平傳道

        提起巴拿巴這位新約人物,我們第一時間就會想起他和保羅曾因是否帶同馬可一起工作的事而意見不合,分道揚鑣(徒15:35-39)。然而,當我們細心閱讀關於巴拿巴的經文後,會發現他的生命真的很美麗,難怪他被譽為勸慰別人的人。到底這人具備了甚麼樣的素養?

        相信巴拿巴在初期教會中是一位著名的教會領袖,他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竭力尋找並幫助他人,所以聖經形容他為「勸慰子」(徒4:36),引申的意思就是對他人作勸勉、安慰、造就和鼓勵。

        在初期教會,信徒願意「凡物公用」,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奉獻出來,與別人共同享用,讓有需要的人受惠。巴拿巴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賣了一塊田地,把錢放在使徒的腳下,讓使徒可按教會需要而運用,可說是一位慷慨無私的人,他願意為了教會和他人的需要而把自己的田地、財產奉獻出來,絕不吝嗇。這與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徒5:1-11)的貪心和謊話形成鮮明對比。

        從前保羅迫害教會,殘暴對待基督徒,相信那時的信徒對他的名字早已聞風喪膽。當保羅悔改信主後,耶路撒冷的門徒都害怕地避開他,不相信他是真的基督徒(徒9:26)。保羅作主門徒後熱心傳福音,使得猶太人要密謀殺害他,唯獨巴拿巴願意去尋找保羅,不懷敵意去把他帶到耶路撒冷的使徒那裡,全然相信這是神的作為;並讓他的信主和領受異象的經歷可以得到其他使徒的引證,更得到一群教會領袖的認同。可見巴拿巴另一個特質就是願意接納人,若不是巴拿巴接納保羅,並相信保羅的悔改經歷,使他有機會在眾使徒和教會領袖面前自述,可能大家會一直把保羅拒諸於門外。

        當保羅打算開始籌組第二次宣教旅程時,巴拿巴有意要帶馬可同去,但保羅就不同意,甚至二人更起了爭論。原因在於馬可在第一次宣教旅程中,擅自離他們而去,可能是馬可吃不了苦,或是有其他顧慮。無論如何,這不是道德問題,只是大家的處理方式不一樣。從此巴拿巴與保羅彼此分開,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繼續積極傳福音。由此可見,保羅看重的是事,而巴拿巴看重的是人。巴拿巴願意接納別人的軟弱,也願意等待別人的成長。後來,馬可最終在巴拿巴循循善誘的栽培帶領下茁壯成長。保羅即將殉道的時候,也特別要求提摩太帶馬可來見他,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他有益處(提後4:11)。

        只要能成就神的事工,巴拿巴都毫不吝嗇,甘願放下自己去成就別人,這種心志真是值得我們學習,但願巴拿巴的生命素質能成為我們學效的對象。
​

你是否有被討厭的勇氣?

9/4/2023

 
黃雅麗姑娘

        在假期中曾閱讀岸見一郎、古賀史健寫作的【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究竟出版准股份有限公司,2014)。作者運用年輕人與哲學家反覆對話,來解答人際關係等問題,在此與大家分享。

        書名很特別,對讀者非常吸引。書中以「目的論」為框架,闡述了我們面對不同的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都知道不可能取悅身邊所有人,但當遇到人際關係上的衝突時,卻往往會陷入糾結的情緒當中。

        我們的煩惱許多都來自人際關係。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為什麼讓自己看到自己的缺點而變得不喜歡自己?那是因為你過分害怕被別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阿德勒心理學」有很多觀點都顛覆了我以往的看法,其中一個便是「目的論」。阿德勒否定了心理創傷的存在,並認為比起「經驗本身」,真正對我們產生影響甚至決定自我的其實是「賦予經驗的意義」。對於他的理論,起初覺得很冷漠,有點令人難以接受,認為它否定了過往的傷害對人的影響,但細想下,明白到作者的目的是希望人不要歸咎於過去的經驗而自怨自艾,更不應以此來得到別人的認同。這些問題其實不在於人的能力,而是在於人的勇氣,就是尋求改變的勇氣。

        今天有很多中學老師都向青年人推介這本書。以下是書中談到有關人際關係方面的其中一些重點,與大家分享:
  1. 阿德勒認為根本沒必要向他人尋求認同,人是為了自己而活。
  2. 要學會「課題的分離」,人際關係的紛爭,大多都是因為干涉他人的課題所致。我們要學會區分是誰的課題,學習思考「這個決定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正如書中所言「我們可以把馬牽到水邊,卻無法強迫牠喝水」。任何境況,都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3. 當在意別人眼光和對我們的評價時,就會不斷尋求他人的認同,我們要緊記這是別人的課題,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
  4. 保持適當的距離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家長為了讓自己比較輕鬆而選擇幫小孩做功課或整理衣服,這就屬於介入,是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阿德勒說:「沒學會面對困難的孩子,將會閃躲所有一切的困難。」
  5. 為了不被其他人討厭而追求別人的認同、滿足他人的期待,這樣會做成擔負不必要的責任。我們需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6. 人際關係理應由自己所掌握。別人對我們的感覺、對我們的態度,我們無法改變、也無法操控,但我們要怎麼對待和看待別人,卻完全由我的自己決定。 
 
        盼望以上歸納的數點能讓大家更認識自己,更有智慧地處理人際關係。

抹油祈禱

2/4/2023

 
何智雄牧師

        弟兄姊妹,你準備在受苦節崇拜中,接受抹油祈禱嗎 ? 抹油祈禱是甚麼呢 ? 目的是甚麼呢? 是一種更有效的祈禱嗎 ?
 
        抹油祈禱的目的是讓我們的屬靈長者如牧師、傳道同工、執事等為有需要的肢體,因著在事奉上或生活上遇到困難,又或身體上有疾病的纏磨、心靈上受到困擾時,奉主的名去為他們抹油禱告。

        雅各書五章十四及十五節裡這樣說:「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這裡提到「有病了的」,是包括任何形式的軟弱,包括身、心、靈的軟弱,當中也包括受苦的 (雅5:13)。負責禱告及抹油的,是教會的「長老們」,意即是教會的牧者,是教會有職份的領袖;這裡沒有提及有治病恩賜的長老,因為抹油禱告是教會牧養工作的一部份。抹油及禱告是同時進行,在意義上來看,禱告較抹油更重要。除了抹油、禱告外,還加上奉主的名,祈禱、抹油、奉主名是三步曲,負責抹油的是奉主的名,也是作神的代表,呼求神的能力去醫治病人。治病是神的能力,不單單是人的恩賜;神醫治是藉著我們的信心,並非信心本身有醫治的能力,醫治與否皆出於神的主權。簡單來說,抹油乃象徵聖靈的同在,醫治本身乃是神自己恩典與憐憫的施與;我們並非以得醫治為主要的著眼點,重點乃是得著基督為至寶。

        在今年受苦節崇拜的晚上,我們繼續實踐這個真理的教導,盼望透過抹油禱告,讓我們親愛的弟兄姊妹,在身、心、靈受到困擾和難處時,同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仰望神的安慰和醫治,祈求主耶穌基督在我們身上施行祂的恩惠。

        弟兄姊妹同時也應思想,求問神的同時,也能明白神的心意,究竟神是否藉著病痛要管教自己?自己是否有隱藏的罪?是神的旨意讓病患好像一根刺停留在自己的身上嗎?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求神的醫治,透過抹油祈禱會,更多認識自己,更深認識神。

<參考:宣道會區聯會有關抹油禱告指引,宣道會錦繡堂08年4月9日牧者之言>
​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九月 2023
    八月 2023
    七月 2023
    六月 2023
    五月 2023
    四月 2023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