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如何傳承宗教改革傳統?

29/8/2021

 
郭鴻標牧師

      14世紀教廷出現同時有兩個教宗的亂像,教廷由法國亞威農(Avignon)遷回意大利梵帝崗後,法國停止經濟支持,教廷需要經費維修及興建教堂。十字軍東征失敗、東羅馬帝國受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攻擊、黑死病、農民勢力升高、百年戰爭、教士貪污、封建社會崩潰相繼發生,令教會漸漸失去影響力,人於是嘗試從其它地方尋找人生終極的答案。

      宗教改革精神受文藝復興影響,人致力學習希伯萊文與希臘文,閱讀舊約與新約聖經。當時流行的是拉丁語聖經翻譯本,只有神父及貴族可以閱讀拉丁語,其它平民如農民只可以聽教士解經。但是當時教會提供的教導和牧養,未能回應人心底對基督信仰的渴求,亦未能疏解人心中的疑問。很自然,懂得希伯萊文與希臘文後,人們會閱讀舊約與新約聖經,可以從聖經中直接獲得屬靈知識。當他們對聖經有更多知識,便發現教廷提供的教導和牧養,往往缺乏聖經根據的地方,他們對此自然有意見,隨之便有改革的訴求。

II.
教導信徒有系統地閱讀聖經
      今天我們一方面活在新冠病毒的威脅下,一方面身處於世界發生重大改變的時代,教會提供的教導和牧養,很可能未能回應人心底對基督信仰的渴求,亦未能疏解人心中的疑問。我們必須傳承宗教改革精神,回歸聖經,我們應該訓練更多能夠正確解釋聖經的信徒,讓他們可以帶領查經班、主日學。目前,網上關於聖經及基督信仰的資源極多,有時難辨真偽。我們活在一個眾說紛紜的年代,很多人的思想都變得沒有定向,有些人將坊間的講法看成真理,不懂得分辨真偽。我們沒有人敢說自己所理解的絕對正確;甚至經過專門神學訓練的人,也不敢說自己的看法是經過嚴格與專業的分析、是正確的聖經教導。這是教會的悲哀!求主幫助牧者有勇氣回歸聖經、維護真理、傳承宗教改革精神。

III.教導年青人成為信仰接捧人
      每位宗教改革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求真的精神。兩位宗教改革的主流代表馬丁·路德與約翰·加爾文,都是年青時代投入宗教改革運動。馬丁·路德於1483年出生,1507年被按立為神父,1512年29歲時獲神學博士學位,1517年34歲時提出95條條文。約翰·加爾文於1509年出生,1536年27歲時出版《基督教要義》,接受在日內瓦市議會委派推動宗教改革工作。馬丁·路德可說是日後信義宗的代表人物;約翰·加爾文可說是日後改革宗的代表人物。

      路德於34歲提出95條條文,加爾文於27歲出版《基督教要義》;試想想,兩位偉大的宗教改革者,是在27歲至34歲開始投身宗教改革運動,加爾文甚至沒有正統的神學學位,但是他十分好學,學習法律專業外,並學希臘文、希伯萊文、基督教教義,又跟隨其他宗教改革者學習,最後被上帝大大使用。

      我們需要為教會的未來,思考如何傳承基督信仰,如何傳承宗教改革精神。回歸聖經就是敢於摒棄沒有聖經根據的思想與做法,願主幫助!
​

以運動員的精神事奉神

22/8/2021

 
​黃雅麗姑娘

      香港奧運代表隊在今屆東京奧運取得1金2銀3銅的歷史佳績,令全城振奮。回顧過往,香港隊歷來合共得到3面奧運獎牌,今次的佳績,讓更多的香港市民了解到香港運動員成功背後的付出。

      「你們一定知道,在運動場上賽跑的人很多,但是只有一個得獎。所以,你們要抱著奪標的心來跑。每一個運動員接受嚴格的訓練,為要爭取那會朽壞的華冠;但是我們所求的卻是那不朽的冠冕。所以,我只向著目標直奔;我又像鬥拳的人每一拳都不落空。我嚴格地對付自己的身體,為要完全控制它,免得我召喚別人參加競賽,自己反而被淘汰了。」(林前九章24~27節,現代中文譯本)

      保羅將傳福音、事奉神的人比喻為運動員,運動員在競賽前要忍受長期刻苦艱辛的訓練。作為使徒,保羅放棄了使徒的權利,以織帳棚養活自己;在事奉的過程中不斷受到逼迫,身心備受煎熬,但保羅甘心受苦,為要將福音帶給更多未認識主耶穌的外邦人。

      運動員在比賽前一定經過無數次的演練,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一秒、一毫米……都不會輕視,只求締造新的成績。在事奉上,保羅可謂身經百戰,並且完全忠心委身,他勉勵信徒效法運動員的精神,全心投入,願意受嚴格的訓練,向著得冠冕獎賞的目標直奔,專心致志達到「每一拳都不落空」的境界。

      「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林前九章24節)。能夠擠身奧運已是非常困難,對於不少運動員離獎牌只一步之遙,筆者當然感到可惜,只是個人相信,我們在神面前,每人的獎賞都是獨特的,每個人的「冠冕」也是獨特的,我們不需要比較,只要忠心完成神所交托的事情,我們每一個都可以成為第一名。所以保羅最後勉勵信徒,當抱著必勝的決心,堅持到底。

      感謝主,透過保羅借用運動場上競賽的比喻,勸勉我們努力為主奔跑,神最終必將獎賞賜給我們。 
​

再思耶穌平靜風和海

15/8/2021

 
彭潤平傳道

      耶穌平靜風和海的記載(可4:35-41)對我們來說絕對不陌生。由於加利利海被群山環繞,當風吹進內海就好容易颳起風暴;當晚那場風暴來得突然及猛烈,門徒瞬間面臨喪命之危,面對這突來的暴風,門徒與耶穌的表現成了馬可福音敘事的焦點。當時門徒中不乏擁有豐富捕魚經驗、對風浪早已司空見慣的人,但他們的反應卻是慌張膽怯、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反之,耶穌對這突如其來的風暴卻是處之泰然,經文輕描淡寫地記述「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v.38)。若不是門徒大呼小叫地喊醒耶穌:「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v.39),可能耶穌一於少理,繼續睡覺。我們都知道,最後在耶穌斥責風和海下(v.39),一切風暴立時止息。

      這段事蹟給我們兩個反思:

      一、耶穌所行的這神蹟不但要門徒認識到耶穌的能力和權柄是超過人所能想像的,更是信徒同樣需要思想的問題--「耶穌是誰?」由馬可福音4章耶穌平靜風和海開始,一直到第5章完結,都是一連串記載了耶穌所行的神蹟:趕鬼入豬羣(5:1-24)、醫治患血漏症的女人(5:25-34)、叫睚魯的女兒復活(5:35-43)等。相信當時眾人不但聽見耶穌的教訓,更可能親身見證過耶穌所行的神蹟,在第6章記載了當時眾人都甚希奇,說:「這人從哪裏有這些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6:2-3)我們是否真的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相信祂能掌管一切?我們嘗過了主恩、經歷了耶穌的幫助與同在後,我們是否真知道耶穌是誰呢?還是我們知道後又忘了呢?

      二、馬可福音在記載耶穌平靜風浪前提到「撒種的比喻」(4:1-20),記述土壤的好壞直接影響植物的成長,種子若落在好土壤,就可結出三十倍的、六十倍的,一百倍的果實;否則種子就可能枯乾或被飛鳥吃掉,最終結不出果實。可是現實處境中,不是每粒種子都能在好土裡成長,信仰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門徒是需要付代價的,聽道和行道也是如此。所以,門徒即使聽了耶穌這麼多的教導,但當面對突然而來的風暴時,也會驚惶失措,這正反映了聽道而行道的重要。若果神的道沒有在我們的心裡生根成長,無法活出生命所信的,我們日後面對人生種種的考驗時,也可能如門徒一樣不知所措。

      弟兄姊妹們,我們今天狀況如何呢?有沒有讓神的道如種子般落在我們心裡,紮根成長,並內化成為言行一致的生活態度,最後結出有三十倍的,六十倍的,一百倍的果實呢?我們應怎樣讓種子(神的道)在我們裡頭生根成長呢?求主幫助!
​

2021青少年暑期活動「神備獵團」

8/8/2021

 
黃洛敏姑娘

      去年疫情爆發,青少年部未能舉辦暑假生活營,今年疫情雖然稍有緩和,但若舉行宿營這類群體密集的活動,對於中學生仍有一定風險。Sunday Teen地過去一整年亦因為疫情的緣故,已暫停實體崇拜一段長時間,每星期只靠網上舉行小組團契,讓青少年透過Zoom見面,進行分享及遊戲互動,以維繫大家的關係及信仰。但是網上聚會參與人數一直下降,可能是因為青少年在星期一至五都需要網上上課,對Zoom已非常厭倦,亦可能因大家已習慣遲起床,因此未能準時參與。Sunday Teen地人數曾跌至只有5人左右,組員不願積極投入網上活動,各導師及組長都感到難以關心組員。

      因此,青少年部籌備今年暑期活動時,可說面對不同的挑戰。我們很想透過暑期活動吸引一班徐小小六升中一的學生參與Sunday Teen地的聚會,讓他們繼續在教會認識福音,但暑假人手短缺,疫情下,學校的老師們都想在暑假期間追趕進度,因此高中生大多需要補課,以至教會青少年部的籌備工作未有進展。但感恩我們認識了一個學校基督教事工網絡的組織「燊火青年網絡U-Fire Networks」(簡稱U-Fire),她們今年因應疫情而設立了《神備獵團》活動,於是我們就嘗試接洽及了解活動詳情,經過一輪商討後,最後決定以日營的形式,於7月31日及8月1日兩日下午舉行這個活動。當中感謝徐小老師的配合和協助,讓Sunday Teen地能在徐小小六各班及畢業活動當中進行宣傳工作。

      U-Fire《神備獵團》是一個全方位學習活動,這個活動結合了環保教育、生命教育、宗教教育、團體培訓、創意解難等內容,可彈性地使用實體和Zoom進行互動性的活動,而Sunday Teen地就選擇以實體模式進行。活動以故事主題形式引起動機,U-Fire團隊協助主持和帶領活動,參與者需分組完成各項任務,每組都設有酋長(導師及組長)負責監督及推動小隊完成任務。在活動過程中,青少年可以彼此認識,互相合作,導師組長可以一邊觀察,一邊與參與者建立關係。整個活動希望帶出人真正要重建的不只是生態系統,而是人被罪污染的心靈,惟有重新接種神愛的疫苗,萬物才可能有重生的希望。

      感恩上週末已順利完成了整個《神備獵團》的活動,活動共有50多人參與,當中包括導師和組長,而徐小畢業生有20人出席。整體活動氣氛非常好,大部分參加者都表示玩得非常開心,而且都表示能從不同的遊戲中引發反思及感受,參加者不只享受到遊戲玩樂,亦能領受其中的意義。活動後,大部份徐小畢業生都表示願意繼續參加Sunday Teen地聚會。
​
      盼望宣德堂的青少年事工能繼續開展,讓青少年不只是在暑期活動中有學習和成長,往後Sunday Teen地更可以透過不同活動凝聚青少年人,在他們中間傳播福音的種子。
 

不愁明天的鞋匠

1/8/2021

 
何智雄牧師

      有一個打扮成平民的國王遇見了城裡的一位鞋匠,國王看見這鞋匠每天都開開心心,不愁生活,心想:「這是為什麼呢?」「我是個鞋匠,今天賺了足夠的錢,晚飯有了著落,當然開心了。」「如果明天沒人找你幹活,你還會開心嗎?」國王問。鞋匠微笑著說道:「明天?讚美神!日復一日自有祂的安排!我不需要為明天憂慮。」 鞋匠說完,就把手上的麵包切成兩半,將一半分給了面前邋遢的國王。國王心想:「真的有人可以不管好事壞事,天天讚美神嗎?我非要考驗考驗他。」

      第二天鞋匠進城,看見到處都張貼了國王的新命令:本週禁止在城市街道上任意擺設攤位,鞋匠覺得很奇怪,心想:「禁止在城市裡任意擺設街道攤位,我這星期便不能為人修鞋了!沒有問題,那我去挑水好了,因人人每天都需要水。」到了傍晚,王前來問:「我正為你擔心呢!今天國王的命令對你有影響嗎?你依然賺到晚餐的錢嗎?」鞋匠回答: 「今天我為人挑水,獲得了足夠我們兩人的晚餐錢。」國王又問: 「那明天呢?如果明天你找不到工作呢?」 鞋匠仍舊說:「明天?讚美神!日復一日自有祂的安排!」

      第三天,鞋匠又收到另一個奇怪的消息:沒有國王的欽命者,今天不能在城裡挑水。鞋匠就立刻回家帶著斧頭,上山去砍伐木頭,然後將木頭賣到人家裡,於是又賺到了足夠當天生活的錢。到了傍晚,國王又來到問鞋匠:「如果明天你真的無法賺到錢,怎麼辦?」「明天?讚美神!日復一日自有祂的安排!」鞋匠仍是這樣回答。

      翌日早上,鞋匠剛出門就遇見了侍衛長,侍衛長對他說:「近日王宮有小偷出沒,需要更多的人來站崗,你身體強壯,有義務為國王效力。」於是侍衛長給了鞋匠一把劍,命令他在王宮站崗。一天下來,鞋匠沒有賺到一分錢。但他知道晚上仍需款待客人,於是站崗後便到當鋪,把站崗用的劍當掉,預備了當天的晚餐給自己和國王,並做了一把木劍來代替真劍。國王到來時問:「萬一明天侍衛長發現你帶的是木劍,那怎麼辦?」鞋匠仍回答:「明天?讚美神!日復一日自有祂的安排!」

      新的一天早上,鞋匠已經在崗位上站好,忽然對面一陣騷動,有個青少年偷了麵包,正好被侍衛長抓住,集市上的人都跟過來看熱鬧。侍衛長嚴厲地說:「偷盜的懲罰是砍手。」他向著正在站崗的鞋匠招了招手,對他說: 「用你的佩劍把小偷的右手砍掉!」青少年苦苦哀求道:「我餓了幾天了,實在是沒辦法才這麼做的,求你饒了我吧。」鞋匠看著青少年求救的眼神,非常同情他,突然間,他跪了下來,仰頭向天大喊說:「神啊!天地的主,如果這個人罪不可赦,請賜予我執行命令的力量;如果這個人值得寬恕,請把我的鐵劍變成木劍!」 圍觀的人群都屏住呼吸;鞋匠拔出劍來,高高舉起,「看哪!是木劍!」旁邊頓時發出一陣陣驚呼。此時,國王從王宮出來,走到鞋匠面前說:「從今日起,你可以每天都與我共進晚餐。」 從此,鞋匠成了國王器重的大官。

      「所以不要憂慮,說:『我們要喫甚麼?喝甚麼?披戴甚麼?』因為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急切尋求的,你們的天父原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但你們要先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就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1-34

      弟兄姊妹,筆者並不是贊同推卸責任,不須要作計劃!乃是要鼓勵大家,特別在現今變幻莫測的世代中,「今天」的事總要盡力做好,並且不要因為明天的憂慮,奪去今天的喜樂,把「明天」的憂慮交給神吧!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