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願聖靈加倍感動我們

30/10/2022

 
​ 黃雅麗姑娘
 
        今年兒地高小級主日學轉用了另一套課程,希望兒童可以藉新課程更深入認識更多聖經人物。最近講到以利亞交棒給以利沙的精彩過程。

        以利沙是神指派以利亞要膏立作先知的人(王上一九:21)。以利沙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宰了一對牛,用套牛的器具煮肉給民吃,就跟隨了以利亞。

        當耶和華要接以利亞升天,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往伯特利(耶利哥、約旦河)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回答:「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以利沙對以利亞依依不捨,寸步不離,於是師徒二人從伯特利開始上演「十八相送」,從伯特利經過耶利哥直到約旦河,師徒間同樣的對話竟出現三次(王下二:1-6),就連先知的門徒也對以利沙表示上主當日會接走他的師父,以利沙也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王下二:5)可見以利沙當時矛盾的心情和對師父的忠誠和倚靠。

        一個成功而有責任感的領袖,其中一個成功的要素,就是能夠挑選出或訓練出繼任人。當以利亞未被接去前問以利沙有何要求時,以利沙只要求「願感動你的靈雙倍感動我」,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夠。然而,以利亞知道賞賜能力的是神,所以以利亞只告訴學生,如果能「看見」他被接離開,便是得恩賜與否的憑據。以利沙一直跟著以利亞不肯離開,甚至抓著以利亞的手不放,這時火車火馬出現,就把以利沙跟以利亞撞開,旋風將以利亞接走,以利沙看見這一切,就得著所求的。

        這裏正好回應我們或許會有的疑問:為何以利亞三次叫以利沙留下等候,但三次又容許以利沙跟隨?我們可以看為每一次是以利亞對以利沙的考驗。最終以利沙通過了考驗,並且獲取了從神而來的力量事奉祂。

        很快,宣德家慶祝二十週年,我們雖然卑微,但當我們越緊緊跟隨神,且大膽向神求,我們的事奉必然會更有力!願感動以利亞、以利沙的聖靈繼續在我們的生命動善工,讓神藉我們的生命榮耀祂的名!
​

動起來!

23/10/2022

 
 譚景平傳道

        說來慚愧,筆者近週成為「硬漢子」!事緣九月開始成為「大西北人」,搬進這個新社區,除了很多適應(也順帶請你們為我們一家禱告,為我太太長途上班、生活適應禱告),更重要的,是搬進新家後的拆箱重置的工作。畢竟歲月催人,體力有限,搬動時弄傷了腰部,有幾天還要告假休息,很多事情要暫時擱置。

        告假的日子,要安排見專科醫生、物理治療師等,也不是閒著。受傷初期,要每天往返市區接受治療。當然也多謝熱心的會友,主動提出協助,我很感謝他的熱情,也感受到他的熱誠。

        說回治療,由於我的患處在腰間,所以每次轉換動作也感到痛楚,然而適應後,痛楚就彷彿不存在了。久而久之,很多動作已習慣了,坐,則不願意站;站,則不願意坐;躺,就更加不願意起來。

        物理治療師在治療期間很熱心提供不少意見,很多意見,即使他不說,筆者也很清楚,然而最深刻的還是那一句:「習慣不動,就不會動!」

        或許我們也習慣久了,習慣何時踏入禮堂、習慣進到禮堂坐某個位置、習慣何時拿出手機看資訊⋯⋯。習慣,說好,也可以說不好,分別在這些習慣對我們生命有益嗎?若一個基督徒在追求屬靈生命,是習慣某個模式,是一件好事嗎?

        聖經也很有趣,在形容「動物」之餘,還加上「活」這個事(諸君請參考《創世記》)。「動」不是已經是很具體的描述嗎?為甚麼還要加一個「活」字?筆者相信,會「動」不一定是「活」物,然而「活」的,應該,甚至一定是「動」物。循著這個理解,我們不禁自問:「我們是『動』的還是『活』的呢?」

        基督向撒馬利亞打水的婦人強調,祂就是「活」水。作為基督的跟隨者,這給了我們一個重要提醒:我們不單要彰顯基督的身份,也要讓基督「活」在我們當中,是一個「活」的生命,不是一個不動的生命。生命如是,信仰如是,教會如是,活的,才是動的!

        20周年堂慶在即,祈願教會上下一同動起來、活起來,成為眾人的見證!
​

成為「聽命」的好土

16/10/2022

 
彭潤平傳道
       
        提起「撒種比喻」相信大家也不會陌生,耶穌向眾人說到「神國的奧祕」時要用比喻,只叫門徒明白,對其他人就好像隱藏。耶穌說:「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路8:10)為甚麼耶穌要這樣做?耶穌不是要把福音真理傳給世人知道嗎?耶穌這樣做豈不是與祂所說的背道而馳?

        其實這比喻的背景來自以賽亞書六章,昔日以色列民敬拜那些有眼卻看不見,有耳卻聽不到的偶像,他們面對上帝救恩的臨到卻「看不見」,聽到福音的宣告卻「聽不明白」,所以他們自己也彷彿成了偶像的模樣。但實際上這些百姓的心本就遲鈍,耳朵也發沉,他們不能夠明白神的話,是因為他們的傲慢和悖逆,刻意掩耳不聽,抵擋神的福音,就好似那些法利賽人。雖然經文字面上好像神故意使以色列民眼瞎、耳聾、心硬,不能明白祂的說話,但神卻同時渴望祂的子民回轉、重新緊緊跟隨祂。

        耶穌雖然以比喻的形式來宣講真理,但其實是把深奧、難明的真理透過生活化的事物去表明出來,讓人更容易明白,好預備自己的心去接受真理。只要人願意去聆聽,就能夠明白。耶穌以撒種的比喻來解釋四種不同的人對神的道的四種心態和回應。第一類屬「撒在路旁的種子」,這類心態的人,就是聽了神的道,但卻「左耳入右耳出」。第二類是「撒在石頭上的種子」,這類心態的人對神的道好像好有領受,但卻只是表面的,當遇上困難,如失業、失戀、失敗等挫折時,人就灰心喪志、對神的信心立時受到考驗。第三類是「撒在荊棘上的種子」,這類心態的人好想按真理而行,可惜在交友、金錢、事業等各樣事情的掙扎下,卻把人生優先次序弄錯了,沒法結出果子。第四類是「撒在好土裡的種子」,這類心態的人聽了神的道又行道,生命不斷成長,縱然遭遇挫折,但仍然堅持愛神,聽道又行道。
​
        但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再細心去看這比喻時,會發現這比喻的本身其實焦點在於「聽」,四種不同的土壤只是可能發生的情況;所以這解釋了為何耶穌會呼籲以色列民:「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路8:8下)。耶穌給我們的選擇其實只有「聽」與「不聽」的兩種態度作回應,如果我們從經文的上下文脈絡去看的時候,會讀到耶穌所說的「誰是我的母親和弟兄」的重點(路8:19-21),耶穌指出只有那些「聽了道又行道的人」,就是祂的母親和弟兄。這也是「對觀福音」的重要主題,真正的「聽」就是明白並跟從。因此,耶穌的比喻不是拒絕人明白真理,反而更挑戰人去接受、認識和明白神的道,並緊緊地跟從神。你願意去明白神的道並緊緊地跟從神嗎?
註:「對觀福音」— 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合稱「對觀福音」或「符類福音」。

不要作一個解決問題的人

9/10/2022

 
​ 何智雄牧師    
                                            
       踏入十月,秋意已濃。當宣德家趁著二十週年的慶典,以愛的行動「一杯涼水」去祝福我們的社區、實踐主的真理「施比受更為有福」,並一起遵守主的命令時,除了必得到主的悅納外,我們還會得著主什麼賞賜呢?我們不是與主斤斤計較,乃是祂樂意的應許 !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9) 那麼,誰是愛神的人呢?就是那些一起遵守主命令的教會,祂所呼召的一群蒙恩罪人。這個應許是何等的長、濶、高、深呢!是我們的意識範圍以外,是超越我們所想所求的預備啊!

       活在現今世代的人真的是苦啊!特別是這幾年經歷的天災人禍,這些困境完全沒有預警、沒有經過我們的許可就突如其來,不斷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打破了我們日常生活的規律和節奏,令到我們感到失望、絕望,感到無能為力、無可倚靠,只能束手待斃。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是否束手無策呢?絶對不是!我們仍舊可以繼續去愛我們的神、我們的主,去遵守祂所吩咐我們的命令:讀經、祈禱、靈修、崇拜,參與團契、參與事奉,關心身旁的人、關心我們的社區⋯⋯,我們做以上的事情,並不是因為我們是基督徒的身份,乃是主所吩咐的。因為主愛我們,甘心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讓我們經歷祂的恩典,明白什麼是愛。我們心甘情願去作這些事,是因為我們愛主,以愛還愛。我們不再是「為作而作」,乃是發自內心,甘心去作。同時,主的應許會兌現在我們的生命中,那時我們憑著這超越的眼光、胸懷、能力、洞見,去面對我們的經歷、困難和挑戰時,我們就得著能力去處理一切,去體會「主的恩典夠我用」的奇妙祝福。

       故此,作為天父的兒女,我們不要做一個每天去解決問題的基督徒,乃是努力去做一個每天去愛神的基督徒。若我們只是每天努力去解決問題,最後我們會發現,我們已沒有時間、更沒有心志去愛神。唯有我們每天去做一個愛神的基督徒,我們就同時擁有心志和時間去解決每天發生的問題 !

       弟兄姊妹,你是讓問題圍繞著你,還是被神的愛包圍著你呢?今天,你願意立志作一個愛神的基督徒嗎?
​

一杯涼水

2/10/2022

 
何智雄牧師    
                                            
      踏入十月,秋意己濃。宣德家慶賀二十週年堂慶的日子很快就到了,這是我們的大日子。回想這二十年,主耶穌賜給我們的恩典真是數之不盡,真的可以說是「從無到有」的神蹟。作為門徒的我們應該「以愛還愛」去回應愛我們的主。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愛祂呢? 誰是愛主的人呢?就是那些聽祂命令,按著祂所吩咐去作的人!在約翰福音14:15,主向門徒說: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故此,宣德家很希望趁著二十週年的慶典,與會眾一起來遵守主心中的兩項命令,「施比受更為有福」和「一杯涼水」。

      「施比受更為有福」,教會鼓勵會眾把大家的二十週年堂慶禮物,轉為送給街坊的禮物,相信這份禮物的義意和重量,比其他的堂慶禮物更要大呢 ! 轉作什麼 ? 「一杯涼水」!
 
       “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10:42)這節經文所論,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可以給我們不少教訓和實踐主所吩咐的機會。

      為門徒的名意即因他們是主所用的人的原故,也就是為主的緣故,這是本節重要的關鍵。為甚麼願意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是存心為主的緣故,不是為聯絡感情,不是為表揚自己的愛心,乃是全然為主,這是可得賞賜的主要原因。

       「一杯涼水」算不得甚麼,但若在別人乾渴時,那「一杯涼水」就大有價值。價值不在乎這物品本身的價錢多少,乃在乎「動機」和「時機」。記起一則汽水的廣告,在天氣悶熱的環境下,一支冰涼的汽水,確實有「涼到入心」的超然感受。但若是冷天的日子,這感覺就絶對是相反了。十月,已經入秋了,早上和晚上都感受清爽的感覺。但在中午時,烈日當空的感覺也是不爽的呢 ! 想到一些仍然需要戶外工作,汗流浹背的街坊時,若這刻有人送上「一支涼水」,相信必能讓他留下一個深刻的感覺,而我們若是存心為主的緣故去作,相信更能得主喜悅 !

      教會為大家預備了一些冰涼支裝清水和涼茶,供大家一起來送給街坊。大家可以以一個小組、一個團契或一個部門,揀日組隊去派、去關心、去祝福我們的街坊,去遵守主所吩咐我們的命令,一起去見證主耶穌的愛。又或者大家亦可以把這些清水和涼茶帶回家,放在冰箱,之後送給大廈的清潔工人、看更伯伯或想關心的人仕。讓我們用各樣的途徑、諸般的智慧,趕著時機,把握機會與人分享生命、分享信仰、分享耶穌。 
​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