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牙痛之思

27/3/2022

 
譚景平傳道
​
      早陣子,牙痛得很利害,吃東西時會覺得痠軟,被折騰了好一陣子。終於冒著風險(疫情嘛!甚麼東西都以疫情為理由,你懂的!)去找牙醫。這個牙醫是一個熱心愛主的弟兄,是我讀神學時光顧過的,知道我是神學生,當天以極相宜的價錢來處理我當天的求診,可是這趟呢........

      「譚先生,這次是你第二次因為同樣情況來找我了,和上次一樣,我還是勸你去先找牙髓科醫生看看有沒有法子救救你的牙,否則我只能拔走它了!」沒錯!我右邊第二隻大臼齒再次因為我的咀嚼習慣被我「砍」裂了。終於,牙髓科醫生宣布我的牙沒救了!於是牙醫再次拿走了我的大臼齒,並把它放入膠袋,給我「留念」。

      拿著猶帶著血絲的臼齒,想著它是我幾十年的老朋友,感傷了一會,才依依不捨的把它丟了。它曾經是我身體的一部分,陪伴我經歷不少美食旅程,現在它要離開我了!它痛的時候,告訴我它的存在;當看著帶血的它時,它也仿佛告訴我:「以後要好好咀嚼,好好生活。」它雖死了,仍舊說話。

      不少人也有類似經歷:拿起故人的物件,驟然想起許多片段。可能是好的回憶,是遺憾的記號,是永不磨滅的傷痛,是難以啟齒的道歉......。一切,似是來得太遲。這些東西,仍舊說話,仍舊影響我們的生命。

      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來十一4)

      人的生命既有了限制,自然會步進生命的終局,問題是我們帶著甚麼走進永生。假如你相信有永生,自然是一件美事。不少人在世時不斷追求別人的關心,別人的疼惜,就是壓根兒追求那份歸屬和安全感。那份躁動的不安,令自己缺乏盼望,即使已明明白白是一個基督徒,卻缺乏那份「信」的勇氣。有一天真的面對死亡,「信」還存在嗎?

      希西家王在瀕死的時候,求的不是要神叫他自己可痊癒,而是求神「記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為善的。」(賽三十八3) 王所求的,是在神面前有正直的人生,最後耶和華醫治他,還給他多添十五年壽命。

      生與死,其實人沒有可以討價還價,只是在人還有生命氣息的時候,你可以站在神面前,自忖自己的人生。人雖然死了,有沒有因為這信,仍舊為神說話呢?
​
      現在已是三月底,還有個多星期就是清明節,孝子賢孫在慎終追遠的同時,有沒有想起你的信,在你身後仍舊說話呢?

要抓緊時間,盡力作該作的事

20/3/2022

 
 彭潤平傳道

      俄烏戰事至今已進入第三週,目前已有超過300 萬人逃離烏克蘭,大部分是婦孺:留在烏克蘭當地
的居民則面對無情的砲火,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情況令人憂慮。我們身處的香港正面對著嚴峻的第五波
疫情,醫療系統嚴重超出負荷,各行各業都受到重創,市民受焦慮、憤怒、無力感困擾,壓力「爆煲」,
有些人可能在長期的社交距離措施下,開始出現「抗疫疲勞」。

      面對戰爭和全球疫症大流行等困難,我們真的深感無奈、無力,這是很真實的,然而這一切困境對
我們帶來怎樣的信仰反思與提醒呢?就基督徒而言,我們知道聖經所言,地上根本就沒有真正或長久的
太平,人生都是短暫和沒法掌握的,我們在地上只是寄居和客旅(彼前2:11)。就傳道書所言,在日光
之下凡事都有定期,天下各樣事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愛有時,恨有時;爭戰有時,和好也有
時(傳3:1-8)。

      在日光之下,凡事都有它們出現與消失的期限,就算人怎麼努力去保持一切,也沒法控制它們在甚
麼時候發生或結束。人其實活在「虛空」之下,相對世界,人本就渺小,人生也很短暫,人根本沒法掌
握世事;即使你在他人的眼中看似擁有很多、很豐盛,但都無法逃離死亡的臨到。對傳道者來說,一切
都是毫無意義的。既然人生有限,我們活在有期限的人生中,就應該思想生命中最需看重的是甚麼,既
然一切皆有期限,有生命氣息的日子不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就應該珍惜、感恩,在當下盡力活好自己,
盡力按神的心意去過好每一天。

      傳道書指出,神容讓亨通與患難的日子同時出現在地上,叫我們體會世事難料,人生無法掌握:這
並非表示神沒有看見地上世人的苦情,而是顯明受造物智慧有限,要完全明白神掌管背後的法則,根本
是沒可能的。在日光之下,苦難就是人生的一部份,就如約伯所言「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
至於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託付祂。」(伯5:7-8)

      然而,我們不要忘記在日光之上,神仍然坐著為王,鑒察地上一切,時候到了,祂自然在其所定的
時間裡作出審判(傳3:16-17)。人生無常,我們要做的是要抓緊時間,珍惜身邊愛你的人,盡力作該作的
事,做個敬畏神的人,把神的愛與平安的福音與你身邊的人分享,為他們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中,帶來真
正的平安。
​

韓劇《少年法庭》的觀後反思

13/3/2022

 
黃洛敏姑娘
 
​​    Netflix新劇《少年法庭》近日熱播,這部作品中,未成年者犯下的案件,很多都是借鑑韓國真實發生的事件。劇中主要講述少年犯罪問題,以一單接一單殘忍又令人心痛的案件揭開序幕,透過劇中發生的少年犯罪案,探討不同的問題。以下筆者想分享自己觀畢後的一些反思:
 
一、青少年成長受到原生家庭影響深遠
劇中多宗案件的犯案者都是因著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例如原生家庭的背景,家人的暴力傾向和冷淡對待等等,因此形成一些畸形的性格及錯誤的價值觀,因著錯誤的觀念而犯下大錯。例如家暴的案件中,是因為當年爺爺以暴力對待父親,父親才會有樣學樣,以打罵的方式去管教女兒,嫲嫲亦只一直叫孫女啞忍才導致更多問題出現。其實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會以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及學習的對象,所以原生家庭的種種深遠影響,不只影響當事人,也一直會伸延到下一代。
 
二、青少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合宜的管教
劇中一名少年殺人犯在被捕及審判過程中,父母一直未有現身出席聆訊,只在外地處理生意,單指派律師為其女兒辯護,就算女兒最終被判處最重的20年有期徒刑,他們還是對女兒不聞不問。亦有個案是由於父母將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子女身上,要求子女升讀最好的大學,考取更好的成績,而催谷他們不斷上補習班,引致子女因為壓力過大而選擇犯錯。所以於子女的管教上,父母實在需要用時間與子女多溝通了解。所謂「求學不只是求分數」,青少年的未來不只是升上高尚學府才是出路。法官除了因應少年犯的罪行作判決外,更需要父母或監護人定期到輔育院探望犯罪的子女,也需要為子女進行不同的輔導,學習承擔做父母的責任。劇中的一句對白「雖然我們是法官,我們也無法改變他們的本質」,清楚指出當青少年做錯事,改過的責任是需要父母一同去承擔,不能只依賴法庭及福利機構。要讓少年犯能知錯不再犯,父母持續的教育和關心才是真正改變子女的關鍵。
 
同樣,對於牧養青少年人,我們也要學習明白他們的需要,用時間去陪伴及關愛,多關心多了解他們的想法。
 
三、犯錯後,誠心認罪才是真正的知錯能改
劇中主角一直對於少年犯的存在極其厭惡,她看穿了有盜竊前科的少年犯的本性,仍習慣性在與別人用餐時,乘機偷取別人的錢包。劇中不同故事都引述了多名少年犯不只一次犯罪被捕,而且受罰後仍不斷再犯。少年犯會根據韓國當地的「少年法」去判刑,「少年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少年人,希望他們能夠改過自新。但劇中其中一些少年犯,他們已經有數次被捕紀錄,卻仍未知錯,於完成輔導及監禁後仍會繼續犯罪,就好像那名盜竊前科的少年犯一樣。當然,要求少年犯在處罰下自主感化是比較難,但相信若能透過有效的方法,例如父母的用心教導等,相信最終必能讓少年犯真心明白錯誤。就好比我們作為罪人,在上帝面前亦會經常犯罪,但只要真心認罪悔改,才能得著赦免。如果我們只是口講認錯,但思想及行為上仍不斷犯罪,就會像劇中毫無悔意的少年犯一樣,更有機會於成年後犯更嚴重的罪行,傷害更多人,結果影響深遠。
 
青少年是家庭及社會的棟樑,亦是大家需要關愛的對象,他們的需要不容被忽略,鼓勵大家用心及時間去了解青少年,盼望他們縱使會犯錯,仍能知錯悔改。

​

2022 年大齋期默想(一)

6/3/2022

 
郭鴻標牧師

       1991 年 12 月 31 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正教會成為俄羅斯民族性組織,1992 年起俄羅斯正教會經常為俄羅斯士兵禱告,1995 年俄羅斯正教會設立一位軍隊主教,沒有牧靈角色;只有政治作用。1997 年葉里欽 Boris Jelzin 簽署宗教法,將俄羅斯正教會定性為俄羅斯最優先的宗教。2000 年 3 月 26 日普京被選為俄羅斯總統,他開始以正教徒形像出現。同時俄羅斯正教會與普京的行政團隊合作無間。普京以俄羅斯有正教文化為榮。

(1)第 1 個反省問題
當我知道俄羅斯正教會牧首基里爾 Kyrill 在開戰前一日 2 月 23 日恭賀普京,稱開戰日是「為國保衛日」(Tag des Vaterlandsverteidigers),他沒有提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侵犯「民族權利」後,我問:「這是一個教會領袖應該做的事嗎?他是推動戰爭,還是作和平之子呢?為甚麽他披著牧首的外袍,甘心成為政治的工具呢?究竟在這個聖灰日中,那些死難的烏克蘭兒童、孤兒、病人、平民、士兵,俄羅斯陣亡的士兵,會向這位牧首講甚麽話?如果他們仍然能說的話?」 「俄羅斯正教會牧首不稱入侵烏克蘭為戰爭;更謂作士兵的召命是實踐愛鄰舍的行動。這樣的論點讓世人對俄羅斯正教會有甚麽印象呢?是建立還是破壞呢?若果我是俄羅斯正教會牧首,我會如何選擇呢?」

(2)第 2 個反省問題
烏克蘭人口 45,000,000 中,60%是東正教徒。烏克蘭有 2 個東正教會,一個從屬莫斯科教長管理的親俄烏克蘭正教會(Die ukrainisch-orthodoxe Kirche des Moskauer Patriarchs, UOK-MP),基輔正教大主教 Metropolit Onufrij 就是代表。他形容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是「兄弟戰爭」(Bruderkrieg);不過應該停止。他沒批評俄羅斯半句;只為和平禱告。 作為從屬莫斯科正教的烏克蘭基輔正教大主教 Metropolit Onufrij,形容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兄弟 戰」,是可以理解的,他沒批評俄羅斯半句亦很自然。不過,他要求戰爭停止,可說代表烏克蘭人的心聲。
人各為其主十分自然,烏克蘭基輔正教大主教 Metropolit Onufrij,不可能背棄烏克蘭民族;但職位上他從屬莫斯科正教,他公開批評俄羅斯,必然不能再合作下去。
「若果我是烏克蘭基輔正教大主教 Metropolit Onufrij,我會如何作選擇呢?如何能夠兩面兼顧、情義兩存呢?」 

(3)第 3 個反省問題
2018 年成立的烏克蘭正教會,受君士坦丁堡教長承認其獨立性,代表人物是烏克蘭正教的大主教伊皮法紐斯 Metropolit Epiphanius ,他呼籲烏克蘭人民團結抵抗入侵。
究竟烏克蘭正教大主教伊皮法紐斯 Metropolit Epiphanius 呼籲烏克蘭人民團結抵抗入侵,是否散播仇恨、煽動暴力呢?若果烏克蘭被外敵入侵,是否要所有人「躺平」,不作抵抗,才是合理?其實,烏克蘭要有和平很簡單,就是換一個親俄政府,執行普京的意旨。不過,現屆親西方政府是烏克蘭人民選出來的。她們的意願必須被尊重!
5 / 8 相對俄羅斯這個軍事強國,烏克蘭只是小國。若不靠攏俄羅斯,結果就會被對付。究竟誰破壞和平?是入侵的俄羅斯軍隊?是反抗的烏克蘭人?
「若果我是烏克蘭正教大主教伊皮法紐斯 Metropolit Epiphanius,我會如何作選擇呢?」

(4)第 4 個反省問題
「教會應該如何祈禱?如何理解俄羅斯軍隊攻擊烏克蘭事件?」
有教會的代禱,明顯避開提及俄羅斯入侵的行為!當然各人的處境不同、考慮的事不同。不過, 「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我不會避開對普京下令入侵俄羅斯的指責。
有基督徒認為大家都不清楚事情,最好不作判斷。亦有意見說不要轉發西方媒體的消息,特別是烏克蘭平民死傷的圖片,免得散播仇恨。對於這類人,箴言 27:22 教導我們:「你雖用杵將愚妄人與打碎的麥子一同搗在臼中,他的愚妄還是離不了他」。我們要接受社會多元化的事實、基督徒思想多元化的事實。 
我們接受社會多元化的事實、基督徒思想多元化的事實;並不代表我們接受「真理相對化」的想法。我們回歸上帝,回歸基本信仰,作為指導人生的思想。提摩太後書 4:2-4:「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
有基督徒將上帝的主權局限於心靈內,不會引伸至生活整體。他們的主不會在他們人生其它領域有主權,他們把「正能量」、「愛與和平」等同信仰的全部。他們所追求的是「民間宗教式」的信仰,多於「出自上帝啟示真理」的信仰。
筆者欣賞東正教傳統;但是教會制度化成為政治工具,就失去公信力。我們應該守護的是真理;不是傳統。沒有真理的傳統可以放在垃圾站,沒有人覺得值得花一生的精力去追尋。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