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逆流事奉者

30/9/2018

 
朱映潮傳道     
                                             
   「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 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以賽亞書六章9-10、13)
「...『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8) 這段的經文必然是耳熟能詳的經文,因為這經文常用以作激勵,叫人慨然感受上帝豐厚的恩典,當呼召臨到的時候就要勇於回應呼召作事奉。然而,以上只是經文整體的上半部分,下半部份我們卻是少有接觸的,因為所涉及有關事奉中掙扎的真實一面,往往是叫人難以接受的。

   「食白果」是世人在面對事工效果時的第一大忌,以前在學習理財的時候,我們最先學到的就是計算成本和回報,我們會考慮最大效益的計劃,我們會追求成功的方法,賠本的事情一定不屑一顧。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嗎?要是早早知道如何練習也絕對得不到好成績、如何努力也留不住客人、如何付出也得不到心儀對象的垂青,我們總也會快快的選擇放棄,或走過另一條看似更容易成功的路。然而,關於事奉,效率、結果和成功與否,不應是我們最大的考慮。按上帝的宣告,以賽亞在百姓身上所作的一切彷彿沒有半點果效,甚至可説是徒勞無功。按人的標準,以賽亞的使命彷彿是完全失敗的,彷彿是在蒙召中已命定了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失敗者」;然而,面對事奉的逆流,以賽亞並不介意他人的目光和自身成就,他唯一在意的是有沒有好好實踐和成就上帝的旨意,同時亦一心一意以愛守望國家與上帝間的關係,盼他們的叛逆終有完結的一天。

    其實,沒有人說過事奉的路是必然順風順水、步履恩光的,相反往往是波折重重,甚至未必一定有人所期望的結果;然而,當我們見到這一切都是有神的心意在裡面的時候,我們會選擇謙卑跟隨?還是毅然放棄?在台北短宣的過程裡面,我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接觸到一些身體上或是家庭方面有一些特殊情況的小朋友,他們不太懂得怎樣與人相處、溝通和分享,有時候他們對着老師也會罵髒話,甚至會以暴力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願望。按人的看法,我們只有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與他們相處,根本沒可能改變他們;然而在跟他們接觸的時候,我們發現他們都很聰明,每一個都滿有上帝所給的恩賜,每一個都跟我們一樣,都蒙上帝祝福及愛顧,他們在平常的世界裡面已經很難感受愛,難道我們也要放棄他們?難道我們還有甚麼原因不去愛他們嗎?

    是的,事奉的路程裡面不會常常是一帆風順的,事奉的形式和方向也沒有絕對的,但請不要輕言放棄。在上帝的眼中,我們事奉的成果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所能看見、了解的事情太少,而神的能力和心意卻是遠超我們所想;在上帝的眼中,唯一重要的就是那一份甘願為主獻上的心。以賽亞知道最終的結果後,依然在上帝面前堅定,向頑梗叛逆的以色列人宣告上帝的話語,他這樣做並不是因要爭取人的認同,也不是要在人面前表現出成功,人眼中的成敗得失並非是他所看重的,他在逆流中的堅持,單單在於他認定這是上帝的心意。
​
    我們放棄可以有一千個原因、一萬個理由;但堅持就只有一個原因,我們今天是要選擇作一個屬靈裡面拒絕成長的嬰兒?還是願意為主全然獻上自己、更深刻的經歷基督?共勉之。

門徒訓練

16/9/2018

 
葉翠筠姑娘

     宣德家由2016年開始著意計劃推行「門徒訓練」(簡稱門訓),相信大家對這詞並不陌生。從耶穌時代開始,祂已呼召並帶領門徒,直到二千多年後,「門訓」已經發展出無數的系統與教材,問題是如何落實在教會推行呢?兩年前筆者一直祈禱探索在少年部Sunday Teen地推行門訓計劃的可行性,由導師、組長人手分配,直到團友的靈命程度,都需要週詳考慮。感謝神!直到今年九月,少年部終一步—步的開始門訓計劃。少年部的門訓側重以下兩點:

1.門訓與教會事工關係

     耶穌說:「使萬民成為門徒。」透過門訓,培育一群信主而願意委身的少年人,他們大多是基督徒二代,也有不少是因參加教會暑期聚會而初信的徐小畢業生,期望經過5-8月的撒種過程,於9月開始繼續跟進其生命,孕育屬靈的下一代。

2.同行小組

     門訓事工與教導事工結合,一方面是學習如何研讀神的話,並實踐在生命中,另一方面,是將門訓事工與團契事工結合,為的是深化團友間彼此關懷、彼此代禱的緊密性。教導事工是為了幫助人認識神的旨意,而團契事工是為了實踐神的旨意。「門訓」必須將教導融化於實際的生活中,而不能一直停留在主日學的模式裏,專注於教導門徒,忽略了訓練彼此相愛。盼透過團友間分享成長故事,讓少年人體會神對每一個人的美好心意,啟發他們的事奉生命成長,協助他們探索並實踐神給他們的異象。

​     願意少年部Sunday Teen地每一個團友能透過門訓,讓人看見他們是一群又一群願意學習聖經真理,過著彼此相愛的團契生活的陽光少年,而不只是一班由主日學或神學知識培訓課程教導出來的、缺乏活潑生命力的呆板少年。

電子化的生活的反思

9/9/2018

 
吳開甜傳道

      一次從電台聽到兩三位節目主持人談論用電子卡作買賣交易,他們都認為不用攜帶金錢,生活方便得多,又可免被扒手「光顧」,因此感到國內人比香港人先進。這讓我想到電腦方興時,也曾有說電腦化可使生活更輕鬆,可減省文字書寫和程式運算的時間。
 
     科技先進確可以使人生活較舒適,又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電腦處理文書真的方便多了,今天只要從網絡上找到合用文章,把人家的資料複製後再稍作修改,一篇本來要花好幾十個小時的文章,就只用數小時便完成了,真的節省了不少時間。經驗告訴我,我可以更迅速地完成一項工作,也就節省了時間去做其他的工作,以往一向覺得時間緊絀,工作卻排山倒海地等著我們去完成,現今卻因為電腦化,工作效率明顯增加了。電子通訊科技也使相距甚遠的親朋,可以在數秒內便能溝通,甚至透過視訊看到對方的臉容,使人覺得親朋就在眼前。

     經過一段「電子化」歲月後,今天重新作檢視,我發現工作效率雖然高了,可是卻忙碌多了!對自己的要求也多了!本來只能完成一份工作的時間,在科技幫助下,被逼要完成三至五份工作;本來朝九晚五可以下班,現今卻在下班後仍要在家中繼續工作;本來可以有充裕時間思考和作深入探討的工作,現今因要趕及節奏和數字的達標,已不容易再有時間去深思和深入探討。很多工作為求達到量數,而被逼從質素上遷就,漸漸地本來精闢獨到的素質也變為即食文化產物。那電子化科技是方便人類什麼呢?愚見認為只是加速了表面的數據,深層的韻味卻不斷地褪色。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深度實在表面多了,友伴普遍較難有共同探索的空間和情誼,就是相聚時大都是急匆匆的,因為還要分配時間給工作或家人;朋輩間可能只靠電子媒體獲知對方的近況。還有今天的「亞健康」問題不知是否與這電子科技有關,但明顯今天不少人因為工作繁忙,甚至不少年青人沉溺於手機電玩而身體健康變差了。

     至於今天的電子錢包,表面看來實在很方便。我聯想到昔日一套關乎末世現象的基督教電影,內容談及那時人類在體內植入電子條碼晶片,人人都要以這條碼才能作賣買,這似乎也是聖經啟示錄其中的內容(參啟13章)。可能有人以為這樣想法實在杞人憂天,甚至過於守舊,我也希望是這樣。但我會密切留意啟示錄談及這交易模式的教導是指什麼一回事?求主幫助我們能有一顆敏銳的心觀察世界的發展,並看聖經的預言是如何兌現。

用之不盡的寶庫

2/9/2018

 
何智雄牧師                       

徒 3:3  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賙濟。
徒 3:4  彼得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你看我們!」
徒 3:5  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什麼。
徒 3:6  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
徒 3:7  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
徒 3:8  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
                                                                                                                     使徒行傳三章3-6節。
 
     彼得沒有逃避這生來是跛腳的人的痛苦。他沒有去找出這人「為什麼」會這樣,他被這認命的人的不幸打動; 這人只能以他的殘障引路人同情他,好讓他能得到足夠的施捨以餬口。在所有人眼中,這人代表了人性的墮落和荒謬,看來似乎破壞了神的計劃。
彼得沒有解釋那情形的奧秘。但他可以見證和分享他所發現的事:信靠基督比其他一切都穩妥,恐懼、胆小的行為和絶望都不能摧毀這份信靠。由彼得在湖邊聽到耶穌說:「來跟從我!」直到主耶穌復活後問彼得:「你愛我嗎?」, 都清楚看見主耶穌總是向彼得展示信靠是可行的,因為主耶穌自己首先冒險去信靠。

     「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 現在的彼得被基督的靈充滿,並奉基督的名行事。彼得表明他與基督的相交,以及他對這跛子懷有希望。彼得能夠對那些失去希望的人有所期望,他能夠相信那些陷入痛苦與失敗的人是有將來的。這行乞的跛子只希望得到可以讓他餬口的東西,彼得卻敢於與他分享生命的祕訣,以致神的榮耀得以藉彼得彰顯。

     回應基督的呼召即是發現了用之不盡的寶庫,使我們能夠回應我們生活中遇上的任何需要。弟兄姊妹,主耶穌曾否呼喚你呢? 你是如何回應呢? 你怕?所以沒有回應?或是你從來沒有這種的經驗呢? 你願意分享這經驗嗎? 因為分享這呼召就是向他人活出基督。
 
節録自泰澤,陳翠婷譯,<靜修靈旅;在靜默和歌聲中默想聖經>(香港:基道,2009),78頁。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