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潤平傳道
創世記16章開始,記載了撒拉因為不能生育,所以提議丈夫亞伯拉罕跟她的一個使女夏甲同房,好讓撒拉可以因她得兒子(創16:2)。這樣就能讓亞伯拉罕在社會上有個正當的繼承人繼承他的產業,也成就了耶和華的應許。然而,夏甲懷了孕後,竟無視她主母撒拉的身份與地位(創16:4),她的愚昧激怒了主母撒拉,因而換來撒拉的苦待(創16:5-6),最終,夏甲就逃走了。 當夏甲逃至曠野書珥的時候,耶和華的使者向她顯現,祂沒有責備她,只提醒她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應對主人不敬。耶和華的使者更吩咐夏甲要回到主母撒拉身邊繼續侍候,並應許賜福給她和她的後裔。因此,夏甲就稱耶和華為「看顧人的神」,意思就是「你是看見的上帝」。夏甲感受到耶和華對自己的看顧,於是把那個她與神相遇的地方的那口井,稱為庇耳拉海萊,意思就是「那看見我的永活者的井」,以紀念自己親身經歷了上帝的看顧(創16:14),這是她第一次與神相遇的經歷。 讀到創世記21章的時候,我們知道撒拉終於成功懷孕,亞伯拉罕在一百歲的時候終於生了兒子以撒(21:1-3)。這件事為夏甲帶來了挑戰與危機。聖經記載撒拉看見夏甲所生的兒子以實瑪利時露出戲笑,「戲笑」這詞其實沒有太大意思,重點就是撒拉所說的「這使女的兒子不可與我的兒子以撒一同承受產業」(21:10),相信撒拉是擔心兒子以撒的地位受到威脅,所以趁早要求丈夫亞伯拉罕把這個不是上帝應許給的兒子以實瑪利趕出去。 當夏甲與以實瑪利走到別是巴曠野的時候,他們迷了路,水也用盡。夏甲身處在一望無際的沙漠,面對著缺水缺糧,無人可施予援手的光景。然而,人的盡頭往往就是上帝的起頭。上帝再次向夏甲顯現,祂再次保證賜福給她,應許她的後裔要成為大國(21:18),並且使夏甲的眼睛明亮,讓她看見一口水井(21:19)。十年前夏甲在逃離主母撒拉的苦待時,曾經歷神的保守與恩惠;十年後上帝再次向她顯現,繼續施予憐憫與恩惠。 夏甲兩次與神相遇的經歷提醒我們,好多時候我們容易因眼前的困難和阻撓而忘記神昔日對我們的保守與恩惠。人總是看見眼前的問題,卻忽略了神過去曾在我們身上的保守與帶領,以致我們遇到困難時,往往只有焦慮、擔心,忘記那位賜人平安的神一直與我們同在。盼望在新的一年,我們都能時刻銘記神的恩惠,數算祂的恩典,更懂得感恩。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懂得回想過去神與我們同在的經歷,把種種經歷轉化成信念,讓我們更有信心面對眼前的困難。讓我們都不懼怕,也不驚惶,因上帝必與我們同在,祂必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 黃雅麗姑娘
當大家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應該已全然放鬆心情,暫時放下工作,享受著我在宣德家五年多事奉中最長的假期。今年不能參加除夕夜的感恩分享聚會,就讓我在此作感恩分享。 感恩分享不一定是開心、高興的事情。2022年,身邊有兩位姊妹相繼離世,一位是我牧養小組的姊妹,另一位是我們的同工Mandy。 疾病對那位小組姊妹的影響好大,過去一年多,只見她周而復始地出入醫院,無可奈何地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記得她離世的晚上,所有親友都來到醫院見她最後一面,最後她在至愛的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疫情下一家人能團聚非必然,這一幕至今仍常常在我腦海出現。衷心希望姊妹的家人繼續蒙主恩佑,在地上努力生活,日後天家再聚。 Mandy是負責青少年事工的同工,與青少年人的關係密切。我和Mandy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上有好多合作的地方,與她有不少相處的時間。她是一個正直可愛的女孩子,如一般女孩子一樣愛美,喜歡網購,緊貼潮流,習慣每天觀看世界各地不同的新聞、時事,可說各方面都一點不落後。她是我遇過最願意幫助別人的同工,每當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通常都是對電腦的新程式不熟悉),她總是二話不說就放下手頭的工作,走到我的身旁,助我找出解決方法。想到過往,無論是從google form獲取QR code、網上申報勞保,又或網上報稅等,都是她一一教會我的。她離開了,再沒有人向我介紹網紅的好物或好看的電影及電視劇,再沒有人在中午的時候問我當天中午想吃甚麼、為我網上下單……。但我仍然感恩,感謝天父安排我倆曾在宣德家一起同工的美好日子。今天我仍會時常想起Mandy,那些都是美好的回憶。 讓我們好好珍惜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一切美好的人或事,並存感恩的心,來年繼續靠著主的恩典,過好每一天。 何智雄牧師
三年了,整整三年全球都被「新冠病毒」纏繞著,人與人之間彷彿有了一道圍牆,把人阻隔著。全球己有6.6億人確診,6.6百萬人死亡。各國社會、經濟、民生大大受到影響。香港樓巿已創14年來最大跌幅,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新紀錄。今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中表示過去兩年流失約14萬流動人口,當中流失最多的年齡組別為25至39歲。教會在移民潮下直接影響奉獻收入與事奉人手,一些教會的事工已經縮減規模,例如減少崇拜堂數、小組導師等活動。 再加上2月開始的「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和糧食價格大漲。以全球來看,2022年因戰爭、暴力、迫害和受虐而流離失所的人數,首次突破1億大關。全球暖化加劇歐洲創下最熱10月記錄。根據聯合國(UN)說法,全球人口在2022年11月突破80億,比起1950年的25億人翻了2倍多。 現今世代,人心好像己經被這世界擄去了一樣,生命迷失了方向。作為牧者,我們都掛心弟兄姊妹與神的關係會否因著生活上大混亂,令到會眾的屬靈生命出現亂子呢? 在2022年迎臨受苦節期間,筆者以《與神拉近距離》為題目,寫了多篇系列短文,與弟兄姊妹作分享,盼望大家能在危機中尋找到與神相遇的契機。 12月28日政府宣布取消一系列防疫政策,包括密切接觸者毋須隔離、取消「疫苗通行證」、「限聚令」等,但「口罩令」繼續維持。面對2023年,是福還是禍呢? 作為神的選民,我們應當回歸《聖經》。教會明年年題是「同心回歸聖經,重建合一關係」,並以舊約《以斯拉記》作為成人崇拜的講題參考,與肢體回歸《聖經》。《以斯拉記》主題是,以色列人因犯罪遠離耶和華神被擄到巴比倫,但耶和華的愛並藉先知耶利米的口說,應許他們70年後會被釋放歸回耶路撒冷,重建神的殿。復興神的選民,為著神在地上作見證。耶路撒冷會再次聽到耶和華真正敬拜者的歡聲和讚美。 盼望宣德家眾家員,今年藉著神的道重建自己與主耶穌的關係,重建信徒與信徒之間關係,重建人與人之間關係。繼續見證基督,榮神益人 ! 譚景平傳道
諸位,世界盃曲終人散,很多事情可堪回味! 亞洲球隊登場,挑戰傳統列強,頻頻爆出驚喜賽果。日本舉國歡騰,慶祝球隊勝利之餘,還表現國民紀律素質,收拾場地垃圾,連球員更衣室也用心打掃整理,更送上祝福紙鶴。沙特在本屆是唯一擊敗阿根廷的國家,元首更為此事全國放假一天。當然還有很多場內的精采片段,種種都足以令球迷及非球迷,甚至只是一般觀賽的男女老幼詳談一番。 筆者也是一名球迷,心儀的愛隊雖然不爭氣,在淘汰階段已被擊倒,然而總結今屆的世界盃,筆者也有話要說。 是屆世界盃有幾項新創舉:首次在冬天(當然指舉辦國家)舉辦,避開了酷熱天氣;首次在穆斯林國家舉辦,所以開幕禮有宣讀《古蘭經》的部分;也有女球證出現在男子國家隊比賽中擔任裁判(筆者未有正式查證,但也是一個新轉變)。另外,場外的花絮如禁酒令、嚴禁暴露衣著、不提供豬類食物等,都反映了應屆的世界盃不「世界」。 然而,世界盃的「世界」,也同時出現在賽場中。賽事進行期間,正值伊朗發生了「頭巾革命」,伊朗22歲女子艾米尼(Mahsa Amini)因未佩戴好頭巾而遭宗教警察逮捕,並於9月16日死亡,導致伊朗各地爆發多場抗議活動。伊朗國家球隊出場時,球員為了表示支持當地抗議活動,在國歌播放環節時都閉口不唱國歌,此舉遭國內足總施壓,之後的幾場球賽,球隊已恢復唱國歌。觀賽的球迷也同時就此事在場內外抗議,向世界表達訴求;西方國家為表示支持群眾的和平抗議,在球隊合照時也一同掩咀表態,引起國際輿論。 說到底,世界盃是各國公平競賽的場地,可說是表現人性的真善美的國際盛事,若然滲入強權威壓,便失卻世界共融的意味。筆者不是在談政治,而是想到在一個人類互愛互助的世界裡,若然出現了「唯我獨尊」的勢力,「世界盃」便不「世界」了。 最近,筆者與肢體談起,約三16的「神愛世人」,實際是「神愛世界」。祂的愛,不單是基督徒,也包括屬祂所創造的一切,不單是人,也包括動物與植物。神所愛的,是祂所創造的世界。世界盃所帶來的,不單是一個世界冠軍,也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慶賀的時刻。全球觀眾都定睛觀賞各國球員如何在一個公平競技的平台上,展現寶貴的體育精神:勝方的守門員,安慰敗方的射手;定點球決勝後,雙方擁抱鼓勵;球賽完結後,雙方球迷在場邊拍掌歡呼……,這不是「愛」的表現嗎? 「愛」,是世界盃要體現的精神。一座「大力神盃」,勝方最多只能保留四年,四年後還看誰比誰優勝,然而,「愛」卻在比賽落幕時漫過每隊參賽隊伍,哪管各方是何種政治體制、何種膚色、何種語言、何種宗教……! 為今屆參與世界盃的各球隊禱告,為穆斯林國家禱告,為東西方國家禱告,也為各國球迷們禱告,求主讓人人都能在過程中經歷「愛」。 祝願諸位聖誕快樂!耶穌愛你! 黃雅麗姑娘
教會年曆是以將臨期為一年之始,故將臨期可說是教會的新年。今日是將臨期(Advent)第三個主日,強調我們要「喜樂」,因為主必回來,靠著主的恩典和憐憫,不管環境如何,存感恩的心,就是在患難中也可以經歷喜樂! 將臨期詩歌中,其中一首最著名的就是《以馬內利,懇求降臨》:「以馬內利,懇求降臨,救贖釋放以色列民;淪落異邦,寂寞傷心,引頸渴望神子降臨。歡欣!歡欣!以色列民,以馬內利定要降臨!」沉鬱的曲調,與大多的聖誕詩歌的平靜和歡樂氣氛截然不同,但在這困境中,仍繼續高歌「歡欣!歡欣!以色列民,以馬內利定要降臨!」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太1章23節) 「主與我們同在」的信息,在《馬太福音》的開始和結束中都曾出現,首尾呼應。開始時是天使對約瑟講述將要發生在馬利亞身上的事:「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太1章 21-23節) ;而結束就是主耶穌囑咐門徒說:「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章 20節)。《馬太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就是猶太人期待已久,要來拯救他們的彌賽亞,祂要實現神與以色列民所立的約。藉著祂,神實現了在舊約中向自己的子民許下的諾言,這福音不但是給猶太人的,也是給全世界的人,包括你與我。 就讓我們在將臨期一起思考《以馬內利,懇求降臨》這首詩歌的歌詞「以馬內利,懇求降臨,救贖釋放以色列民;淪落異邦,寂寞傷心,引頸渴望神子降臨。歡欣!歡欣!以色列民,以馬內利定要降臨!」默想我是如何經歷救贖,從黑暗進入光明?此刻,我內心充滿歡欣和期待嗎?求主幫助我們。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