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每當變幻時

31/7/2022

 
  黃雅麗 姑娘

      每年7月,筆者都會邀請家長在升中講座中分享子女升讀中學的叩門心得。參與的家長,大多已早作準備,在放榜日一旦收到結果,認為有需要叩門時,便會根據擬定的計劃,奔赴各間中學。

      不過,所謂「天氣不似預期」,總有未能按計劃進行的時候。曾見過家長事前與子女「講掂數」,說好除非獲派第一志願,否則便會嘗試叩門,結果是子女獲派第二志願,但他們一句「我覺得無需要叩門!」便打亂了家長的安排。又或有子女早已表示,如果能獲派頭三個志願,便不會去叩門。倘若遇上以上種種情況,家長應如何應付呢?

      這幾年面對新冠疫情,情況也有相似,很多早已擬定的計劃都被打亂,在這個動盪的時代,我們如何自我調適去迎接挑戰呢?

      有心理學家認為,一般人天生就渴望舒適和穩定,當某件事發生變化時,我們的大腦就會開始戰鬥,對抗這種變化。

      對於上文提到,父母為子女升中叩門可能遇到的種種情境,我們可以嘗試用以下的方法去解決:
     
      父母:「講好了去叩門,現在才說不去,我花時間預備好文件了!」
     
      遇到這情況,關鍵是要提醒自己,改變一下沒什麼大不了的,要關注的是未來而非過去,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應對目
      前的困難。
     
      父母:「我們之前講好的,你現在卻不想去叩門?我明白你一定有你的原因。天氣這麼熱,不如我們先喝杯凍檸檬
                 茶,然後再決定好嗎?。」
       
      子女:「媽媽,我不想去,因為我怕自己表現不好,會令你失望……!」
 
      父母(擁抱子女):「我們只需盡力,然後把結果交托天父,讓我們一同為這事禱告好嗎?」
​
      子女:「謝謝爸爸媽媽!」

      面對重要的事情,我們不可能全無計劃,必須事先制定計劃並採取適當行動,但同時也要有足夠的勇氣,根據情況改變計劃。充滿阻力的事情,可能是向好發展的機遇。面對今日疫情反複及不斷轉變的世代,求主挪去我們的無力感,並求祂賜給我們智慧和勇氣去應對突如其來、無法預見的變化。

21克

24/7/2022

 
 譚景平傳道  
                                                                                   

      讀者們,我想說的不是一客濃縮咖啡粉的份量(普遍認為,一杯咖啡理想的咖啡粉份量是十八克),而是靈魂的重量。早於2003年,已曾上演過一齣講述靈魂的重量的電影,那不是一齣科學紀錄片,而是一套探討生命的電影,當然筆者也鼓勵大家觀看。  

      今次筆者要分享的,是另一個探討生命的節目,它最近成為筆者每晚必看之選 — 假使有空的話。

      十五集的節目在本文面世之日已播完了,想重溫的話,只能登入有關節目連結。節目主持訪問了不少曾在生命中「來回地獄又折番人間」的嘉賓。筆者不是鼓吹靈界之事,而是因為這些嘉賓在經歷人事重大挫折,回首再看生命時,他們對於生命的理解,竟添上了一層新的意義。

      人世間的種種疾病或嚴重傷殘,早已被認為是人生的「重大挫折」,想不到因著至親的離世,在處理骸骨領取、遺物整理、器官移植等瑣事上,才令一眾嘉賓體會到,他者的離開,竟然成了讓他們重新認識生命意義的功課。

      某老牌歌手也曾唱過:「生命,生命這好傢伙,何時我也說它不錯。」生命,實在太寶貴,以致歷來世人都努力「延年益壽」。可是聖經有深刻的提醒:「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傳八8)

      君王貴族,無不想歲歲增壽;尋常百姓,或會常怨嘆生活太苦,壽命太長。世人一般的想法,都希望努力生活,好好生活,然而我們也早知道,沒有人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太六27)。聖經記載,對於生命,主耶穌有著與世人顛覆的想法:「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十39) 明顯的,主耶穌的教導與一般人的想法截然不同,祂鼓勵人要為他者犧牲。在人看來,是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的。

      當基督嚥下最後一口氣,說「成了」的時候,靈魂的確離開了(路廿三46: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說了這話,氣就斷了)。然而,祂卻沒有失喪生命,反而是得著生命。得著的,是你我的生命。
     
      靈魂遠去,卻是得著生命。生命,這好傢伙!
      https://www.imdb.com/title/tt0315733/ (21克的預告片)
​

關心全球氣候變遷

17/7/2022

 
彭潤平傳道                                                                                     
       
      本港近日天氣非常炎熱,氣溫接連刷新今年最高溫紀錄,情況叫筆者聯想到全球暖化的問題。據美國太空總署稱,在過去20年,全球暖化趨勢持續加快,導致各地出現極端天氣,為地球帶來深遠的影響。氣候變遷的問題將可能永遠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無論在糧食、水源、經濟和人命傷亡等方面都可能帶來不能逆轉的局面。

      早陣子因俄烏戰事,導致全球兩大糧食供應國無法把大麥、小麥等糧食出口,使全球糧食價格暴漲,敲響了全球糧食危機的警鐘。有人認為糧食危機主要涉及人為因素,又或因疫情影響全球物流供應所致。然而,一則報導指出,氣候的變遷與大規模糧食危機有直接的關係,農作物的收成飽受乾旱和洪水的危害,極端天氣也影響了牲畜飼料的供應來源。近來歐洲、北美的天氣受著全球暖化影響而導致突變,在熱浪侵襲下,溫度竟然狂飆至攝氏40多度以上;美國堪薩斯州南部近日更因熱浪來襲,導致至少有2000頭牛隻暴斃。地球的另一端,澳洲東岸曾在數天內降下超過一年雨量,造成嚴重的水災,帶來重大影響和經濟損失。相反,非洲地區受到極端天氣影響,雨季消失,引發40年來最嚴重旱災,導致索馬里、肯亞和埃塞俄比亞糧食失收,數百萬頭牲畜死亡,聯合國估計,上述三國在今年年底將會有2千萬人面臨飢荒,相信將做成26萬人死亡。

      種種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生態危機,真的不容忽視。當中提醒我們,大地一切的資源都是上帝賜給人類,與人類分享祂創造的成果,絕非人類憑己力而成。上帝昔日託付亞當按著祂的心意去管理大地(創1:26-28),並享受與珍惜地上的食物和資源,祂今天同樣要求我們去管理、保護這片土地。今天我們常說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彌6:8),在地上要按上帝的心意生活,關顧弱勢的社群,保護貧窮、弱小的群體;其實當中也暗示了要關心和保護地球這片土地,因為它是我們的居住地方,當居住的地方受到破壞,將令為很多族群帶來無比深遠的影響。人類往往因私慾的惡念,任意破壞、過度開採地上一切的資源,過度砍伐樹木,破壞生態平衡;大量使用化學燃料,燃燒時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加速地球的暖化⋯⋯,如此種種,都是促成氣候變遷的原因。

      破壞生態環境,不但辜負上帝所賜的禮物,也為他人帶來痛苦。總言之,我們只是大自然的管家,並非擁有者;我們愛護、關心我們的鄰舍外,也要愛護、關心我們所居住的地域;同時,也要學習從自己的生活開始,學習如何減少廢物的產生和節約能源的措施,避免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
 

慶回歸

10/7/2022

 
 譚景平傳道 
                                                                                    

      弟兄姊妹們,看到這個題目,心想到甚麼呢?
    
      回歸,應該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無論你以甚麼的角度來看。

     信仰的回歸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呢?原來聖經都鼓勵「回歸」的!大家可能即時想到「浪子的比喻」吧!在基督裡一段日子的,對「浪子的比喻」應該不會陌生,更加學會了從父親、大兒子、小兒子的不同角度來看這個比喻;然而,今天筆者不是談論這個比喻,只是想大家有個「回歸」的概念基礎而已。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五19-20),以上這段經文才是筆者今天的論題。

      讀者一定聽過不少信仰上回轉的見證,然而時日過去,又有多少信眾能夠走到最後呢?面對大千世界,引誘處處,要能站立得穩,談何容易!若是在迷失當中回轉,當然是值得感恩的事,奈何那惡者又豈會放過在地獄為軟弱的信徒留座呢?

      筆者從一些群組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人對信仰「十分」認識,可是在行為上卻宛如初信者,甚至是慕道者一樣「半知半解」;這種人大都「有信心,沒行為」、「有受洗,沒重生」、「有知識,沒愛心」、「有恩賜,沒發揮」、「有禱告,沒交托」、「有讀經,沒遵行」、「有讚美,沒真心」、「有敬拜,沒敬畏」、「有認罪,沒悔改」、「有感動,沒順服」、「有原則,沒堅持」、「有今生,沒永生」;我們都應該好好反省,我們的信仰是否抱著以上的態度!(不開名了,先多謝在群組「些牙」的肢體!)  

      雅各沒有給我們一套「如何成聖」的信徒手冊,卻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提醒: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
  

      筆者相信,今天熱心佈道、熱心服侍的大有人在,只是我們多走一步,為的不是讓教會多添人數,而是讓「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想到這裡,就叫筆者想起稅吏的禱告:「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13) 當一個回轉歸信的人,連望主耶穌的十架也拿不出勇氣時,你的幫忙,實在很重要。

      回歸,實在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

「兩餸飯」的神學反思

3/7/2022

 
譚景平傳道                                                                                     

      「兩餸飯/三餸飯」的店子,最近紛紛像雨後春筍,在街頭上湧現。

      先利申一下:筆者偶爾都會光顧一下,以解決兩餐之便。比起外賣飯盒,兩餸飯 (或者三餸飯,以下統稱兩餸飯好了)好像多了一道選擇,既可以平衡所謂「多肉少菜」、「多菜少肉」的飲食法則,也可以滿足一下消費者的審慎理財心理。坊間更曾出現一些所謂「如何可以完勝兩餸飯姐姐」的潮文,這些網絡文章,是作者分析如何在有限的金錢下,可以買到最多量的餸菜,如選了量化的雞搥(算一道菜),就應該避免再選非量化的菜甫炒蛋,因可能導致後者份量太少,不化算云云。

      綜觀一下這些文章,一方面反映香港人「怕蝕底」的心態,同時反映了大部分人都具「包羅萬有」的欲望。筆者從另一方面卻想到,時代的悲歌正靜悄悄走進我們的世界。

      曾幾何時,外賣速遞拯救了經濟蕭條下的勞動市場,筆者認識的一位健身教練,在疫情下因為工作處所關閉,無法工作,毅然走去當速遞員,殺出了一條「血路」。今天「兩餸飯」的出現,也為寒冬下的飲食業創造了一片天,亦為香港人的菜單加了一道選擇。無疑這個選擇只是一個緩兵之計,然而筆者卻因而憂慮到,我們的信仰是否會變成了「兩餸飯」?
​
      沒有了實體的聚會,不少會眾選擇「打游擊」,網絡上,隨便就可以找到不少名牧主領的或著名教會的網上聚會,吸引了大家CLS (大家未必明白這個縮寫,C就是評論comment,L就是喜歡like,S就是訂閱subscribe),然而當教會的實體聚會重啟,大家還喜歡虛擬世界的聚會嗎?你會說,網上聚會都很精采,只是無論講員講得多精采,都不能直接和你互動溝通;大家的留言評論,可能只是雪泥鴻爪,過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兩餸飯」無論做得多精采,都不能代替家中的、充滿預備者的心血和體貼的四餸一湯。你可以對兩餸飯姐姐說:「炒蛋可以『走青』(不要蔥)嗎?」對不起,這是早已做好的!

      再者,兩餸飯的精采就是「兩餸」,不能再多。你要再多嗎?可以多買一盒,變成四餸.....,大概你明白我要說甚麼了:在僅有的空間,絕對不可能滿足大家的要求。唯有安坐家中,大家才可以要求吃多少,要求吃這喝那。可能你會說,生活節奏太忙,吃得飽就算了!我卻認為:連好好坐下,安心享受一頓飯的空間都沒有,生活還有甚麼意義?

      誠然,「兩餸飯」為我們解決了不少問題,卻總不能代替「家常小菜」的味道。你愛家嗎?可能你會投訴家中做飯的下鹽太少,火候不足,甚至來來去去的都是那幾道菜,毫無新鮮感。然而,當溝通代替投訴時,相信總有一天,你會擊掌欣賞。

      家,還是「人」最重要。
​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