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畢業禮 throw back

25/9/2022

 
 譚景平傳道

      感恩!來到宣德家剛滿周歲,有幸參與徐小的畢業禮(22/7/2022)。雖然距今已有兩個月了,但當日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筆者沒有出席這些場合已有經年,對上一次是自己的神學畢業禮。這次叫筆者印象深刻的倒是其中的幾個場景。

      今年是徐小第十八屆畢業禮,說到底也是行之如儀的典禮 (筆者沒有不敬的意思,只是這些年復年進行的典禮,畢竟都有點那個!),只是筆者見到之前數天的綵排、練習走位、練唱練奏等,都動員了全體師生,佈置的佈置、排練的排練;見到擔當某些崗位的老師的用心,彷彿熟悉又陌生,想到如果他們都是我們的肢體就好了。畢竟他們都是應當如此行,然而筆者相信,老師帶著某種使命,固然要身教言教,可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真實活出基督的教導:「俯首甘為孺子牛」,你可能會說這可不是聖經的教導,但耶穌為門徒洗腳,不也是甘願服侍的典範嗎?

      陳校長最後一次以校長身份致辭,雖然說來雲淡風輕,把學校成就歸於全校上下的功勞,然而言談之間,卻看出她實在感到十分滿足。特別觸動人心的,是校長引以為傲的不是歷屆多少傑出的畢業生或老師同儕,而是過去畢業的二千多名小六畢業生當中,離校前有接近一千五百位已接受救恩!心想,作為教育工作者,理應以學業成就,派位結果為首,至少都應先考慮校風聲譽、家長評價,校長卻點出,關心學生是否已接受福音才是首要。作為一個堂校中的牧者,是否應有更深體會呢?陳校長雖然「華麗轉身」,相信她在轉換人生跑道後,仍然會為福音努力。陳校長又以傳道書九:10「凡你手所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去勉勵在場的全體嘉賓。

      最後,是張美薇牧師的分享,她提醒畢業生在畢業後要常常問自己三個問題:Who am I (我是誰),要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免得成長後迷失自己的身份;How do I fit in (我如何身處這裡),成長必經很多挑戰,需學習如何感覺被需要、如何成為世界的光和鹽;最後的一個問題是 what difference can I make (我能作出甚麼改變、甚麼貢獻),這更是一個小六畢業生、一個成長中的你我、一個在主裡重生的人,應該時刻問自己的問題。「我能為世界作出甚麼改變?為這個世界作出甚麼貢獻?」這最後的一個問題看來不易,但若我們願意在主裡作出改變,為主奉獻,又豈有難成的事?
​

經營智慧的人生歲月

18/9/2022

 
彭潤平傳道
 
      不經不覺原來已踏入2022年最後的三個多月,今年的時間好像過得特別快!今年你的日子過得怎樣?你今年所訂的目標又是否達到?筆者想起詩人說:「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90:9-10)詩人道出人一生的短暫、有限;的確,現今的人總好像營營役役,不知為誰而忙?為何而活?往往轉眼發現自己來到了生命的終點,一切成空。

      詩人要我們思想人生的意義是甚麼,既然生命是短暫的,如何活才有意義?如何活出神造我的目的?詩人教導我們向神祈禱說:「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90:12)這叫我們思想到,我們的生活需要聚焦在從神而來的智慧和聰明,才能避免種種愚昧的決定,免得讓自己陷入困境。正如箴言中的智慧之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簡單來說,就是人的一生總不可離開神,並以認識神為至要,好讓祂引導我們一生。

      今天我們又會怎樣為自己規劃人生?我們以甚麼準則來規劃人生?人生閱歷?知識?他人的經驗?為自己規劃人生,必需要花時間去尋求和等待神的心意,當中包括了不斷的聆聽、觀察、修正和更新;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勇氣和決心離開安舒區(Comfort zone)。故此,我們更需要認識神,和祂建立更親密的關係,要得著從神而來的智慧來經營人生的歲月,回應神的旨意。「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

      盼望在一年將盡之際,我們能在主裡靜候、尋覓祂對我們的心意,並祈求祂賜下智慧叫我們能以祂的心意來為未來作規劃,並有勇氣和決心來回應祂的心意。
​

柏林,遇見你、祢!

11/9/2022

 
何智雄牧師
  
      大約十年前,我曾經到過德國柏林,為的是學習支持歐洲的華人教會。這是我第一次與黎建勳牧師相遇,他的外形和內涵都給我一個極「穩重」的感覺。當年他是被美國宣道會西差會於數年前差派來到柏林,建立柏林宣道會信望愛堂。當時他即將返回美國退休,於是就邀請了凱玲和韋安去接手牧養教會,我就在那時來到柏林,特意去鼓勵、支持宣德的會友 — 凱玲接任為柏林宣道會信望愛堂的負責同工,我也因此認識了廣東話團契的弟兄姊妹。

      柏林宣道會信望愛堂廣東話團契的弟兄姊妹大部份都是來自香港,有些竟是元朗的原居民呢!十年後的今天,我們有機會再次在柏林見面,真的感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中一位姊妹見到我時,很高興地說: 「何牧師,我記起你當年帶着孖仔一齊來,我還記得當時你在教會所講的道呢 !」和她談話時,我看見到她愁眉深鎖,臉色沉重,細問之下,她憂愁地告訴我:「我患上重病,每天要吃很多毒藥!我不擔心我離世後不能上天堂,我掛心的是我離開之後,沒有人去照顧我的丈夫和兒子!」我安靜留心地聽她的分享,她一再重覆談及她擔心的事,我聽得出她的擔心,明白她無法卸下重担。當時聖靈提醒我,要與她分享我的生命、分享我的信仰、分享我的耶穌!於是我告訴她當年我如何遠赴匈牙利,尋找剛做過手術的兒子的「神跡」,告訴她當天我如何充滿憂慮地向神祈禱,卻清楚聽見神溫柔地對我說:「你愛你的兒子,但你每天最多只有十六小時守護在他身旁,但我是每天廿四小時看顧著他,保守著他。我愛他比你更多呢!」感謝主的恩典,我的分享把她和神拉近了。我深知自己是沒有能力去幫助她解決她的問題,我唯一可以做的,且是應該做的,是鼓勵她,引領她來到主的施恩寶座前一起禱告。我向她解釋了抺油祈禱的意義後,就邀請其他肢體,一起為她禱告。當我為她祈禱時,我看見她流出來的眼淚,感受到聖靈與她同在,她和主的距離拉近了!

      透過今次的經歷,自己再一次認定,當自己與神的距離拉近時,我才可以把人與神的距離拉近。讓主耶穌親自解決他們的難題,親自安慰他們,成為他們的山寨,他們的避難所!原來弟兄姊妹前來,並非來找我,也不是我計劃去見他們,乃是主耶穌親自安排來尋找我們呢 !
​

主內一家

4/9/2022

 
何智雄牧師

      在安息年假期間,筆者又一次,經歷到祂美好的安排……
   
      這次,能與兒子一起駕車由曼谷去泰北,心裏盡是恩典。回想10多年前,這樣的旅程,我是唯一的司機,現在兒子長大了,這種感覺原來是這麼好 !

      在主的恩典下,我們探望了一位宣教前輩,是第一位從緬甸來泰北,向阿卡族人傳福音的宣教士。大約60多年前,YAYU爺爺,聽到「阿卡族的呼聲」,就毅然帶着太太和年幼的大女兒,跟隨一位外籍的宣教士來到這荒涼之地,展開漫長的福音工作。每天去作探望、鼓勵、安慰的工作;以主耶穌的愛去愛當地的阿卡族人。將每一個阿卡族家庭的事,都當作是他們自己的事; 每一個阿卡族家庭憂心的人,就是他們每天的禱告對象。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就是他們每天所做的事 (羅馬書12:15) 。不管哪個山頭只要是有阿卡族人的家庭,他們都願意去,真的是跋山涉水,走遍各城各鄉,只為了把主耶穌的好消息廣傳出去。但辛勞的工作,未必能夠得到快的回報和果效;爺爺經過了八年才能帶領兩個家庭信耶穌。感恩的是,今天在這裡已有45間阿卡族人的教會 ! 當我細心聆聽他的兒子述說爸爸過往事奉時的情景時,深深地認同―「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羅10:15下)。

      那天晚上,我們除了能享受到當地特色的佳餚之外,主耶穌也為我們擺設了另一席豐富的屬靈筵席。飯後,80多歲的YAYU爺爺走近電子琴,坐下來,手到拿來地彈出振奮人心的詩歌「祢真偉大」。他們的家人也都拿起詩集,以阿卡語頌唱。雖然我未能聽懂他們所唱的,但我相信他們是在唱:「主阿!我神,我每逢舉目觀看,祢手所造一切奇妙大工,……」我們也就用廣東話一起唱:「看見星宿,又聽到隆隆雷聲,祢的大能遍滿了宇宙中。」雖然我們是第一次見面,但當我們因著主的愛,靠著主的靈同唱「祢真偉大」時,深深感受到主內一家,聖靈相通的感覺。不同的人,操不同的言語,在同一個地方,敬拜同一位主。這種在地若天的感覺真是好得無比。唱完「祢真偉大」之後接着就是另一首耳熟能詳的詩歌「耶穌恩友」,「耶穌是我親愛朋友,擔當我罪與憂愁,何等權利能將萬事,帶到主恩座前求。多少平安屢屢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 ,皆因未將各樣事情,帶到主恩座前求……」

      當我享受主耶穌這份大愛的時候,內心十分感觸。多年的宣教生涯,無論是在泰國,返回來香港,或是北上國內、北邊,西往歐洲等地,當中所見所聞的人和事都一一浮現在心中。恩典 ! 一切都是恩典 ! 深深感受到,耶穌來,是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
​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