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我要真安息 !

27/5/2018

 
朱映潮傳道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28-30)

    近來青成主日學探討了有關職場的課題,當中包括試探和金錢觀的問題,令筆者亦有所反思。香港人每天生活營營役役,每天辛勞賺取糊口之餘,亦活在社會群眾的眼光之中。社會常以物質、地位、身份定義一個人的價值,年薪過百萬、收入和進升機會穩定、不用出賣勞力的人,總比一個入息不多、工作浮動、出賣動力的人來得「成功」。然後,我們就每天為着「成」「敗」的標籤不斷忘我(甚至是「亡」我)地辛勞。這種意識形態甚至蔓延至教會,我們或多或少會為自己、為他人制定了一定的信仰規條和法則,要求自己「硬守」以得着心靈滿足(的錯覺)之餘,亦用以在心中衡量別人屬靈的「成」「敗」。如此一來,面對社會、面對教會,我們每天都在別人的眼光中戰鬥,我們的生活又何以安然,何以歇息?

    然而聖經並未有以「忙碌」視為一個問題,甚至連耶穌本身也是十分忙碌的,反倒叫人反思的,是我們忙碌背後的焦點和心態。

經文背後
​

   「軛」是一種用木製造的梁,用來給兩頭牛拉貨物或幫助犁田。好的軛能更好的「食力」,幫助牛隻更好地完成牠的使命;不好的軛則會成為牛的阻力,可能在完成使命以先,牛已經被不好的軛割得皮開肉爛,甚至乏力倒下。「安息」亦非純粹的休息,乃是叫人在困苦壓迫中得着真正的釋放、自由,甚至在仰望和服事上帝中重新得力。經文並沒有說人生在世,不用負軛;相反,它向讀者表明了一個訊息:要生活就一定要負軛,但選上正確的軛,人就可以活得更為輕省,在信仰中得着安息。

世
界的軛vs基督的軛

   「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1]世界總是有一套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一句簡單的歌詞「你冇車、冇樓、冇番狗,做咩要拖我手」[2]道盡了時人的價值觀。世界有時會將很多的物質看為基本的需要,又會刻意放大名利、地位,叫人用盡上帝所賜的時間來滿足世界浮動的標準。然而當我們將所有成就和安全感都建基於這一切時,我們的心靈又會否只是步向更大的迷失和壓抑?

    筆者作為一個窮苦青年,也不否定人需要為住屋、前途有所計畫,然而作為一個基督徒,我相信上帝並不會追討我有沒有置業買樓,反倒是在意我如何運用衪所賜的生命,負衪的軛,學習基督的樣式,以信靠、順服、仰望、知足過我的生活。在各種努力以後,我信一切有上帝的供應和美意,就甘於接受。不論自己在貧富貴賤的處境下,依然能以生命影響生命,教我更懂得學習享受生命、凡事謝恩。相比世界的軛,基督的軛更能教人找到人生的意義和永恆價值,叫人得着滿足和自由。

    耶穌時代的人,忙碌於打理和追求自己的生活,為世界的軛無視了耶穌所行在他們身邊的神跡奇事和教導[3];我們今天,又是在為誰負軛?

法利賽式的軛vs基督的軛

    若我們細心理解經文的後續講論,就會發現本段經文令人沉重困苦的軛,不單是指世界的軛,更有可能是關乎信仰中法利賽式的困鎖。

    馬太福音的作者在後續經文論及到法利賽人質問耶穌,有關祂的門徒在安息日中掐麥稔來吃的情況,在律法上安息日是禁止工作的,法利賽人的指控看似有理,然而綜合前文後理,耶穌的回答卻指出了他們的盲點:他們盲守、甚至扭曲律法,不單是將枷鎖套在別人的頸上,成為他人的負擔,反倒更是令律法失卻了它原有的意義---叫人得見守約施慈愛的上帝,讓人在上帝所賜的自由中,主動熱切的以合乎上帝心意的方式,敬畏上帝,回應上帝的恩典。

    今日的基督徒,我們都不再會拘泥於死守舊約的律法,然而律法主義和法利賽人的影子似乎在今天的教會中依然存在。猶記得昔日曾經有青年人向我「打小報告」,說那位團友沒有守十一奉獻、那位導師主日沒有崇拜等等[4];數年前又曾經歷過有肢體打着神的名義和聖經的金句,「強行鼓勵」肢體支持和投身於他們看為有意義或感動的事工[5]。筆者是很欣賞肢體憑着信心,通過金錢、事奉、或個別方式回應上帝的,然而有時若將個人的信念或方式,過於強加於別人身上,而漠視了對方的信心的程度、處境和想法的時候,我們或許有重蹈法利賽人錯誤的危機。

    基督信仰打從本質上就是叫人因着主基督的緣故得自由、得釋放的信仰;就是要作奴僕,我們也是作基督的奴僕,而非某形式、某傳統的奴僕。安息日本來就叫人從繁瑣中得釋放,專心仰望上帝,激發熱心,重新得力的日子。我們又何以再以法利賽式的困軛,阻擋人在屬靈生命中得享安息?

    上帝擁有君尊,卻不是嚴苛的獨裁者;上帝對子民有教導和要求,卻不是嚴刑峻罰判官;上帝有其不可侵犯的神聖,卻是關愛眾兒女,與眾兒女親近的父親。面對我們偉大而親愛的上帝,不論是待人待己,也盼望我們不要將信仰矮化為一堆冗贅的形式、規條和責任,而是彼此激勵,帶着熱切的心學習基督的樣式,甘心地跟從祂腳蹤之餘,亦彼此體諒和尊重,同心展現出我們所信上帝之美善和真實。

[1] 傳道書4章8節
[2] 歌詞節錄於《農夫 - 愛似林一峰》
[3] 馬太福音 十一16-24
[4] 可參「經律主義」
[5] 可參「神律主義」

520

20/5/2018

 
葉翠筠姑娘

  轉眼間,作為母親已有五個月的時間,感恩兒子希信是一個很「孝順」的嬰兒,他約在三個月大的時候已戒夜奶,讓母親可有較足夠的睡眠。希信臉上現常掛着甜美滿足的微笑,非常可愛,謝謝大家的代禱記念。很多長輩跟我說,要好好將此刻的甜蜜保存著,他日孩子長大後,就會與父母頂嘴,令你痛心。教養子女是為人父母者最關注,也是最感頭痛的問題,許多父母對子女簡直是束手無策。作為牧養少年的傳道人,我常常都聽到父母對子女的擔憂:既擔心他們學壞,又擔心他們的學業成績不達預期,壓力太大,正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封新加坡校長給家長的信,内容提到「在眾多的學生中,裡面會有一位完全不懂數學的藝術家,會有一位對歷史毫無興趣的企業家,會有一位對化學毫無感覺的音樂家,會有一位視體力比物理重要的運動員。如果你的孩子在考試中有好成績,那很好;但如果他們考得不好,請告訴孩子:沒關係,那只是一場考試,人生中還有很多值得去做的事。」

  父母對子女的愛,本該是無條件的,無論他們考幾分,父母依然愛他們,正如那位新加坡校長在信中最後的叮囑:「成績並不代表一切,請不要以為醫生或工程師,就是世界上最開心的人。」上帝造人,各有不同,聖經教導「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作為父母的,只需作一個忠心的管家,尊重孩子們每一個都是獨立的個體,用開放的眼光去仔細觀察每一個子女的特性,然後按著他們的特性鼓勵教養他們,協助他們有不同的發展,按著上帝所賜他們的恩賜、才幹去栽培他們,並持續的陪伴孩子去征服世界上所有的困難,陪伴孩子了解千奇百趣的世界,陪伴孩子慢慢長出一對堅強的翅膀,陪伴孩子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而作為牧養青少年的傳道同工,我盼望信仰能連結於每個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會以禱告將他們的一生交託在神的手中,讓Sunday Teen地每一個孩子從小開始,便學做個愛主、事主、一生走在神的旨意中的人。
​
  最後還有一項溫馨提示:今日午飯時間(下午1:00-2:00),在一樓活動室將有少年家長祈禱會,盼藉此聚會讓家長們了解Sunday Teen 地近況及將舉行的活動,亦歡迎家長與導師交流、互相代禱。最後,雖然今年母親節已過去,但今天仍是特別的日子:520(普通話:我愛你),就讓我們繼續對所愛的家人表達愛吧!

耶穌的教導與表現有矛盾?!

13/5/2018

 
吳開甜傳道
        
    最近重溫約翰福音十一章一段我們頗熟悉的歷史事件,就是拉撒路死而重活過來的故事,其中一句話使我感希奇,就是耶穌對著門徒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約11:9-10) ,這句話表面的意思是要門徒珍惜白天的時間作主的事,或好好地運用白天的時段,但仔細看耶穌面對馬大和馬利亞差人來找祂去醫治拉撒路的表現,就出現矛盾現象,這使我感到希奇。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使我感到矛盾的因素: 馬大和馬利亞打發人去找耶穌醫治,人病重,才會讓人舟車勞頓走一天路程去找神醫;‚ 耶穌說拉撒路的病不至於死,耶穌為何說出這句話呢?相信是因那些被差來的人的語調和神情,給人事情緊急嚴重的感受;ƒ 按經文的時間陳述計算,拉撒路死的那天,正正就是人找耶穌求醫治拉撒路的那天。所以,我很相信那時拉撒路的病情是相當危急的,大家同意嗎?但耶穌當時卻仍留在那地方多兩天,好似祂不太體貼馬大和馬利亞為著拉撒路病重而焦慮的心情,耶穌的表現正與祂前文提到的教導(約11:9-10)矛盾,也使我感到希奇。

    弟兄姊妹!表面上耶穌的話與祂的表現有矛盾,但原來並非如此,約翰福音10:29-32和約翰福音11:8,14-15就把疑點弄清楚了!原來,耶穌先前在猶大地被猶太人用石頭打,因為他們覺得耶穌說了僭妄的話(耶穌說祂與父神原為一,表示祂等同神。參約10:30,33)。這場面相信耶穌的門徒們都清清楚楚看見,且感到恐懼,所以我推斷耶穌不立時去醫治拉撒路,其中一原因是祂體恤這群門徒的恐懼,憂慮猶大人再拿石頭打祂,使他們同遭殃,相信耶穌不想與猶太人的衝突那麼快到如此白熱化;但同時,耶穌要門徒認識到,他們跟隨的夫子就是生命的主宰,也是按著父神的旨意而作的人子。故此,耶穌在 約11:9-10的教導中,目的就是要門徒、我們及世人珍惜時間認識主、爭取時間去完成神託付的使命。感謝主賜給我們智慧和悟性能明白祢的心腸,願祢在我們屬靈的生命路上不斷給我們啟示和教導,並願祢得著當得的榮耀和頌讚!阿們!!!
   

聽神的聲音、看神所看

6/5/2018

 
郭鴻標牧師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的聲音,意見不盡相同。我們學習虛心聆聽; 但仍會在禱告中尋求神的心意,辨別神的聲音。不同聲音的出現,源於人對肉眼所見的事的不同解釋,我們肉眼看見的事,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釋。若果人只執著任何一個角度解釋肉眼所看見的事,就可能有偏差。

     在過去探討知識論的時候,我已經發現人類知識是「碎片化」(Fragmentized)的,大學裡的課程愈來愈多,名稱愈來愈仔細。在大學以外,亦有很多專業認證機構。每一門專業都有自己的範疇,因此,教育部門常要討論究竟大學應該訓練「通才」還是「專才」?

     其實,無論是甚麼專業資歷,都是一種基本訓練,而且是很窄的訓練。生活不單只是工作,一個醉心研究的人,也要跳出自己的思想世界,投入生活。「生活智慧」與「知識智慧」講求融匯貫通和整合。面對生命與死亡的課題,「生活智慧」與「知識智慧」都同樣重要。從醫學角度看病人、從親情看病人、從生命意義看病人……等,都應該從多角度思考下一步應該如何?

     從基督徒角度看,我們除了多角度思考外,更重要是明白神的旨意。明白神旨意的意思是看神所看、聽神的聲音。究竟我們如何聽神的聲音?看神所看呢?答案是祈禱及讀聖經。既然神超越人所理解,就只有從神的啟示去認識神。這聽起來有點虛無; 但是合乎邏輯。

     就以我們為例,我們起初並不明白神的旨意,所以抱著若果神接允行回天家,我們接受。但若果神要醫治,我們會以感恩的態度,祈求神蹟醫治允行。起初我們信心十分軟弱,雖然允行心臟功能改善,3月29日移除「人工心肺」機; 但是當看見允行的情況沒有進步; 而且眼腫、面腫、手腫、腳腫時,心裡便十分擔心。約4月4至5日期間,當我們全然「放手」,讓神決定後,有些事情發生了:神感動一些弟兄姊妹主動來為允行服侍,包括祈禱和另類按摩。4月9日護士看見允行雙手撐直,4月11日起允行開始增加排尿,4月23日允行全日排尿2900ml, 平均每小時120ml。

     我們發現從人的角度看與從神的角度看一件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釋,甚至完全不同的結論。我們也會覺得無所適從; 但是神會親自幫助我們,指引我們。

     現在,允行排尿量很好; 只是排毒功能未恢復。試問誰人還會宣稱允行腎衰竭呢?​若果要堅持宣稱允行瞳孔沒有反應、未有自主呼吸,就可說明腦幹已經死亡的話,相信必須同時面對腦幹死亡的病人會器官衰竭; 但允行卻顯示腎功能恢復。感恩我們沒有聽過任何一位醫生宣稱允行腦幹已經死亡,他們十分尊重我們的看法,給予我們很多空間,我們實在多謝這個醫療團隊。  
    
     我們明白自己沒有醫學訓練,不敢自以為可以指指點點。我們只是神的兒女,在允行昏迷的事上,我們看見神的作為、聽見神的聲音,我們在人生經歷上,增加一些新的元素。我們的禱告是我們一家、為允行服侍的團隊、為允行和我們祈禱的代禱勇士團隊、醫護團隊,一同聽見神的聲音、看見神的作為,阿們。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