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救火的鴿子

30/6/2019

 
何智雄牧師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某次森林發生了大火,所有森林中的動物,不論是空中的飛鳥或是陸地的走獸,都爭相逃命離去。可是,有一隻鴿子從裡面飛出來,牠不是逃走自保,而是飛到很遠,但卻是最近可以找得到的溪流,用口含了一點點的水,拼命盡快飛回火場,吐到火燄之上,然後又馬上飛到溪流,再含水返回森林救火。牠飛得筋疲力竭,往來無數次,火還是毫無半點減退,因為牠帶來的水實在太少太少,不可能產生實際作用。不過,這頭傻鴿子的忘我行為,終於感動了天上的神。於是神問牠:「為什麼你要含水來回吐到火上?」鴿子說:「我知道一已之力不可能救熄這場大火,但是我不忍心有更多動物被火燒死,我總算為了牠們,盡了自己的能力。」天上之神聽了,被牠的慈悲心感動,於是吹了一口氣,大火就熄滅了,林中數以億計的大小生命倖免葬身火海,千千萬萬的動物可以再次回去森林快快樂樂生活。

     我想,這隻善良的鴿子從來沒有奢望過這場大火會熄滅,牠這樣做,無非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因而感到平安與喜悅。當筆者看罷這個寓言故事後,聖經有一句說話就出現在腦海之中。傳道書9:10中提醒我們:「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
  
     傳道書作者讓我們了解到,我們是活在一個虛空的世代!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他又說:「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他總結他的觀察,說:「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這個好像是一個很悲觀的見解,但傳道書中作者並沒有因此就停下來。他的目光再不是停留在於這個虛空的世界,他卻轉目觀看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最後他作出一個很有智慧,很實際的一個建議:
     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12:13)

     祝願弟兄姊妹,每天以敬畏神的心,完成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榮耀神的名。並以感謝的心,享受神每天為我們擺設的筵席!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23/6/2019

 
黃雅麗姑娘

     我們都很高興看見朋友們在社交網站上分享大飽口福美食,或到外地旅行的所見所聞,但最近所見的竟大多是令人擔憂、失望的新聞,縱然如此,我們卻從中見到團結、高質素的香港人。
 
     猶記得2014 年,香港人為爭取真普選發動的雨傘運動,當年教會內外,對於是否必須透過「佔中」來爭取真普選意見分歧。筆者第一次「見證」這種撕裂,父母子女間的對立、弟兄姊妹在群組的對罵、教會被指責不關心政治……也有一對當警務人員的夫婦因此離開教會。
 
     想到教會的角色,再一次思想耶穌被釘十字架,所要成就的是甚麼?就是我們被拯救,並且以生命榮耀上帝。因著祂的憐憫,我們該怎麼工作、怎麼對待家人、如何養育兒女、……,原來在生活的每個方面,我們都是要榮耀上帝。
 
     基督徒的歌聲「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連日響徹金鐘。建道神學院聖經系助理教授高銘謙亦在其社交專頁指出「Hallelujah讚美」一字可解作「誇耀」,並以《詩篇》105篇講述「Hallelujah」的意義:該詩篇是記載以色列民如何在困難中被上帝拯救的故事。詩人歌頌神在歷史中拯救的作為,並以Hallelujah作結,強調「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神所重視的,甚至重視到值得以十架與流血來換取。
​
     如何見證?有留意新聞的都應該知道在遊行的現場,「有人叫嚷:「叫你們的耶穌來見我!」不知道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會如何回答。筆者參加的一個祈禱會,當中牧師的回應很觸動人心:「耶穌就在這裡。若不是我們的耶穌來了,一個未悔改的人可能會以暴制暴。因為耶穌在這裡,今日面對暴力,我們也毫無懼怕,也沒有仇恨,只希望執法者心裡有良善,合法合理去行事。」
 
     求主更新我們,讓我們在神的愛裡,按著真理彼此相愛,仰望主耶穌!為香港禱告!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父親節感想

16/6/2019

 
郭鴻標牧師 
                   
     6月13日早上與太太禱告,竟然大家都感動到滴淚。當時太太提到,若果母親遇到孩子不合理要求,也必會用愛心與忍耐勸告,而絕不會用殘忍的方法對待他們,她道出的正是全天下母親的心聲。在未開始禱告前,我們說到「天安門母親」,她突然想到:「天安門父親去了那裡?」

     我太太是師母,也是「師奶」,我不會期望她提出甚麼神學概念;不過這一次我被她所說的觸動了。師母特別為特首的「慈母論」作出回應禱告,提到既然她說是上帝感召她做特首,就求上帝感動她的心,叫她有愛心、有公義、有智慧地行事。到我開口禱告的時候,就忍不住滴淚了,當我提到我感到上帝呼召我從事神學教育時,我就更說不下去,我說到我是戰兢地面對上帝,因為上帝是輕慢不得的,我不可以妄稱上帝的名。若果我尊重上帝,我就不會狂傲。我為特首禱告,求神讓她每天遇見上帝,知道上帝鑑察人心,上帝是每一個人的上帝。

     我太太的禱告讓我想起特首的「呼召論」,當我將「呼召論」與「慈母論」放在一起思考的時候,覺得兩者很難配合在一起。一個重視上帝呼召的人,應該重視每一個人都有上帝的形象、有人的尊嚴。人的尊嚴不是由父母賜予,也不是政府賜予;而是上帝賜予。

     對於修訂〈逃犯條例〉一事,筆者反覆思考正反方意見:A認為每件事都有規矩、有程式,不可能不合你心意就反對;議會有議事程式,如果人人不跟規矩,社會就亂。B認為有權者應該自制,不能濫用權力。A認為不管那個政黨都會犯這種錯誤,不合自己意思的就拖拉彼此的時間。從這些對話中,我發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A認為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人沒有讓議員正常開會,B覺得開會在票數不足下,修訂〈逃犯條例〉仍將會被通過……。筆者繼續反思,究竟修訂〈逃犯條例〉是否錯誤呢?不一定,它總有它的理由。至於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是否錯誤呢?不一定,它總有它的理由。

     筆者覺得政府描述6月9日遊行的事,只集中指責晚上激烈的行為,沒有提到日間在29度高溫底下和平有秩序的最少幾十萬人。政府於當天11時零7分公佈,6月12日會照樣把條例推上立法會二讀辯論,政府堅持反對者沒有理由,人數多沒有代表性,不需要理會。這樣的處理手法是否更刺激起反對者的情緒,把中立的人也推往反對那邊去呢?當越來越多不同的團體發聲要求暫緩處理時,政府依然不予理會。6月12日大批人士聚集在政府總部外,大部份是年青人,他們大部份是和平的表達意見;只有小部分是帶著口罩、眼罩…等所謂裝備。後來有人將路面的磚塊拆出來,但他們並沒有用磚頭攻擊警員;也有人搬鐵馬作為路障……。筆者反對使用暴力,也不同意衝擊政府總部的行為,不過,事情要說得公道一點,警方定性這次示威為「暴動」,與我理解「暴動」的定義不同,記得1967年的「暴動」,有很多更嚴重的暴力。當警方定性這次示威為「暴動」,發射催淚彈、橡膠子彈就變得「合法」,只是,筆者不明白為甚麼那麼多人和平示威是「暴動」呢?受傷的72人當時手持甚麼武器呢?

     筆者從來不鼓勵年青人到危險的地方,筆者呼籲年青人冷靜,不要衝動,不要斷送自己的前途。筆者覺得成年人應該發聲,守護香港。經過一天沉澱思緒,整理了心中的感受,寫了一篇〈父親節感想〉,以「為父的心」看這一代的年青人。我覺得很多參與示威的年青人只是單純的守護一些屬於香港的價值;我覺得他們是香港的未來,我們不應把他們推往極端的路上去,我們更不願意年青人的激情不被接納而變成極端份子,激進的年青人們都有父母,他們不是「恐怖份子」。不管我們是否接受現實,這一代的年青人不是在「獅子山下」文化成長,奮鬥成功、出人頭地不是他們的價值。相反,他們要守護他們喜愛的東西,不容別人奪去。那怕你覺得他們幼稚,他們都仍堅持。

     我是三個兒女的父親,覺得自己人生經驗比兒女豐富,自己的觀點比他們正確,不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必須有聆聽。在兩個女兒選大學、選學科的事上,我是完全被動的。我只是聆聽後提供意見。我尊重兒女的選擇。我選擇以同行、支持的角色,原因是讓兒女為他們的人生負責任。我不介意兒女是否有成就,最重要是他們願意讓神管理他們的人生。

     我知道自己性格的缺點,但是我肯定在父親節一定收到兒女的祝賀。其實,我已經預嘗二女兒親手造的蛋糕,雖然她們仍然不滿意這次的嘗試;但是我已經很滿足。各位堅持修訂〈逃犯條例〉的政府官員、議員、執行法紀的警務人員,我為您們禱告,希望您的兒女認同您的立場和處理手法;我為您們禱告,希望社會的撕裂不會蔓延到您的家庭;我為您們禱告,希望在充滿壓力的生活中,你們能夠在每年的父親節,得到兒女的尊重和肯定。若果只在外面十分「風光」,在家庭裡面卻沒有「尊嚴」,兒女不會與您談政治,彼此講兩句就大力關門、不再對話,那麼您的成功有甚麼意義呢?您有沒有想過將來會成為孤獨老人呢?願上帝祝福各位尊貴的政府官員、議員、執行法紀的警務人員,有一個快樂的父親節,阿們。

為年輕人「刷存在感」

9/6/2019

 
葉翠筠姑娘

     筆者曾接觸過不少父母,他們都不約而同因為使用手機問題而與子女有衝突,甚至鬧得極不愉快。

     相信手機是現時年青人的第一生命,他們最關心的不是人生方向或名利,而是手上可上網、連wifi的手機;他們除了用手機來玩電子遊戲之外,便是想知有沒有人找過自己、多少人讚好自己發出的帖子、哪個朋友看過自己的story(Instagram的限時動態)。他們渴望有人注意及看到自己,很怕被忘記,就如一句名言:「沒看見就不會記在心上,久不見就會忘記。」因此年輕人都努力發帖,增加自己曝光率,因為每一個讚好或留言,都是在提醒自己「我仍存在」,或如網絡潮語所言:「刷存在感」。

     事實上,年青人都有一種存在需要(相信不只年青人,任何年紀的人皆是)。他們希望找到自己是誰。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在家中被忽略、在學校被排斥,又或做甚麼都被罵,因此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這些經歷為他們帶來自卑感及孤單感,因此終日在手機遊戲及社交媒體上過活,希望找回自我。

     若問可如何扭轉這局面,最直接的就是幫助年輕人找回自我,提高存在感。首先,應先與年輕人建立關係,同行非常重要,若肯花時間聆聽年輕人的內心,讓他們感到被重視、被愛和被留意,相信這種迷失自我的情況必能改善。然後,在彼此接納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學懂節制,學懂合理運用時間,更常為他們禱告,這才是為年輕人建立自信的最重要法門。
​
     限制子女使用手機,最終只會造成父母子女間的關係惡化,要為年輕人「刷存在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們帶到全能神的面前,讓他們確認自己在神眼中是何等的寶貴。

長大成人

2/6/2019

 
何智雄牧師      
                                                 

     「成長」不單是一個自然現象,這更是神在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的旨意。以弗所書四章13-14節,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要成長」是我們每一位屬神的兒女都要知道和當盡心盡性盡力去做的事,且一生都要追求成長。那麼,甚麼是生命的成長呢?

     生命的成長不是行為的改善、不是敬虔的表現、不是熱心的事奉、不是知識的增加、不是恩賜的顯多、也不是能力的加大。真正的生命的成長,是神成分的加多、是基督身量的增長、是聖靈地位的開展、是人成分的減少、是天然生命的破碎,更是靈魂的各部分被征服。成長需要「恩典」,「恩典」就是我們需要而我們所無、又沒有辦法靠自取得的東西,才能成長。神供應我們各種不同的資源和工具來助我們成長,故此,我們成長可不是因為「意志力」或「自己努力」。

     宣德家相信生命是不斷成長,由一個階段接續到另一個階段。由嬰兒到小孩、由小孩到少年人、由少年人到青年人(青成)、由青年人到成年人、由成年人到老年人。因每一個階段成長的要素不同;所以,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清晰認定,以至每一個生命都能健康成長。按著我們這個按齡牧養的理念,幼兒至小學階段的孩童會在兒童聖經新地接受牧養,升到中學時會參與SUNDAY TEEN地,完成中學階段後就會進入青成區,並開始參與成人崇拜。教會經商討後,希望在我們的青少年人進入青成區前,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使他們的成長能被父母及教會認同。今年,宣德家擬定今天2/6為青成主日,去肯定我們中間的年青成人(包括大專、大學生、職青及年輕的夫婦),並以「成人禮」歡迎一群從SUNDAY TEEN地升
上來的弟兄姊妹。

     弟兄姊妹,當我們的身量和年齡一直長大時,我們的屬靈生命有否同時成長呢?或是仍然停留在基督道理的開端,只能吃奶,不能吃乾糧呢?願主賜福給我們!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