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世界咩咩日

26/6/2022

 
譚景平傳道   
                                                                                  

      翻開日曆(假如大家還有用日曆的話),不時都看到「今天是世界XX日」、「今天是國際XX日」。香港人較多熟悉的日子,除了一眾慶祝的父、母親節、中國節慶、聖誕復活等公眾假期外,還有世界濕地日(2月2日)、「打工仔」嚮往的世界睡眠日(3月21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無童工日(6月12日)等。林林種種的「世界」日子,彷彿將你我拉近,即使是遙遠的國度或不常接觸的議題,也可藉著這些「世界日子」關心一下。

      對於「世界日子」,大家抱著一個怎樣的心態?一笑置之?關卿底事?還是日夕盼望?積極推動?筆者推想,既不關心、也不熱心,是普遍人的心態。若自己並非持份者,「世界日子」可能只是一個日曆上的記號。

      近日有機會接觸一些關於基督教生態觀的討論,原來我們常見的,竟是我們一直忽略的,容讓筆者班門弄斧一下:
我們熟悉的金句:「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獨一的兒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
一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句,相信大家早已把它植入心中,然而原來「世人」一直是聖經翻譯的手民之誤。「世人」在原來的文字上,應翻譯作「世界」,所以這句金句原來的意思應是:神愛世界!

      既是這樣,「神愛世界」與「神愛世人」的意思就變得很不一樣,讓我們重新理解經文背後的意思。

      若是「神愛世人」,人們就理所當然的認定,神為人類預備了救恩,也讓我們享用這個世界的任何事物。這一點筆者沒有否認,然而若原來的文字是「神愛世界」,卻令筆者思想以下問題:神既然愛的是世界,那麼人的地位應該和世界各樣事情同等,人既然是被神所創造所愛,是否也應該同樣尊重被神所創造所愛的世界呢?

      這句金句叫人想起:人所處身的世界既是上帝所創造,那麼受造物所享用的,包括世界的各種生物,都應該一樣。網絡上看到海龜被塑膠飲管卡在鼻孔,流著眼淚讓科學家一點一點的幫忙把飲管拔出來。(筆者倒沒有分析過海龜是否有淚腺等問題,只是筆者也流淚而已!) 不少生物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資源,肆意剝奪生物的生存權利,讓許多生物瀕臨絕種,這現象竟成了人類史上最大的「成就」!

      可能你會說:「傳道言重了!」只是,我們是否應好好思考一下,既然與各種生物同處一地,是否應該讓彼此都有適合的環境、空間生活下去?世界從來不是人類獨享,我們也沒資格決定那種生物才有生存的權利。是的,上帝愛的不只是人類,也愛祂手所創造的世界。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廿四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WltQEZZHc 《美麗世界 - 祈禱仔唱詩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WGD4h5W2M 《這是天父世界》

同作屬靈父親

19/6/2022

 
彭潤平傳道 
                                                             

      當我們讀新約書信的時候,讀者往往在字裡行間感到保羅性格的堅毅不屈,凡事盡忠,也略帶點嚴肅與剛烈。然而,保羅曾經教導哥林多信徒:「我寫這話,不是叫你們羞愧,乃是警戒你們,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裏用福音生了你們。所以,我求你們效法我。」(林前4:14-16)
保羅的意思不是要做別人的「師傅」,而是要做「屬靈父親」。這兩者有何不同呢?

      在保羅眼中,作別人的「師傅」其實沒有甚麼大不了,作「師傅」的專長可能在於對信徒們的教導,強調黑白分明,探索真理對與錯的問題,當然這都是重要的;然而,這容易造成說教多於身教,彷彿置身於道德高地來指責別人的不是。因此,保羅指出他寧可以為父的心去對待主內的弟兄姊妹。這是甚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要像父親愛兒女、待兒女一樣,不僅關係上有連結,在生命上也要有交流,而且要心平氣和去鼓勵和誘導兒女看見自己的問題,並為此負責任,並督促協助他們去糾正,無條件陪伴他們成長,這不是作「師傅」可以相比的。

      今天是父親節,保羅這份為父的心正好成為我們今天的榜樣。我們當中有些人在現階段未必是別人「血緣上」的父親,但我們可以效法保羅作為他人的屬靈父親,學習聆聽、了解弟兄姊妹的生命故事,栽培他們的屬靈生命,好讓他們活出信仰,也為弟兄姊妹的生命成長祈禱,為他們的改變而感謝神。盼望彼此能在生命和信仰上建立亦師亦友,相伴同行的關係。
​

我們真能「與哀哭者同哀」嗎?

12/6/2022

 
譚景平傳道                                                              
 
      最近追看某韓劇(我不說劇名,你猜猜吧!),劇情除了典型的醫療過程,更展示醫生的精湛技術,再加上韓劇的男女情愛元素,筆者覺得各部分都刻劃得不錯;但最令筆者眼前一亮的,卻是劇中著墨的「生與死」問題!

      一般而言,醫生的工作是醫治病患,然而劇中幾位主角強調自己只是凡人,每次臨床總會說「全力以赴」而已。的確,醫治在人手,痊癒卻在上帝。當病患者最後「藥石無靈」,我們可以如何「與哀哭者同哭」呢?不但如此,「醫治」不單在肉體而已,身、心、靈的創傷,仍然需要同行者。

      盧雲在《負傷的治療者》中,與我們窺視生命痛苦與絕望的實相,並告訴我們,我們只能以自己痛苦的經驗,作為治療的泉源。「若一個婦女深受喪子之痛折磨,牧者的職事不是安慰她,告訴她家中仍有漂亮健康的孩子;牧者應有勇氣幫助她理解,孩子的死亡顯示了人生的有限,每一個人都面對著同樣處境。」一旦認清這處境,痛苦得著分擔,釋放、盼望就隨之而來。

      可能你會說,聖經只有「醫治」的記載,卻沒有心靈的療養。其實「格拉森被鬼附的人」可能是一個例子,你會認為他的「病」是被鬼附,但在現代社會,社交障礙也可以被斷成一種「病」。姑勿論這個例子的討論結果如何,人被認為需要「醫治」,就已經給人看成「需要幫助」之列。

      也許我們必須承認,信主前,我們總覺得自己滿身罪污、生命空虛;信主後,我們立即就以一個超凡入聖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這是一種認知上的嚴重失衡,情況就如鐘擺,瞬間由一邊搖至另一邊。活在一種以高標為低標的氛圍裡,基督徒一切負面的情緒似乎都是罪過。

      其實我們陷入一種迷思,以為信主就要成為屬靈的強人,信徒領袖更應該是強人,我們的牧者更是強人之中的強者,於是,我們常常對自己、對別人,感到失望與挫敗。事實上我們的身、心、靈滿是傷痕,生命的痛楚和苦難出自人類處境的深處,沒有人能置身度外。我與你、你與他、他與我,都帶著創傷。無痛的信仰,原是一個誤會。若要體會「與哀哭者同哀」,筆者也不是要大家真去經歷某些事情,而是讓這些經歷成為學習,也讓同行者一同分擔,一同流淚,一同釋放,這些經歷就會成為一份託付,一份對未來的承擔,一份要活過來的堅持。
筆者認為,「與哀哭者同哀」,也要與他們走過這段哀哭的日子。

退下‧不休‧向前看

5/6/2022

 
張美薇牧師

      踏入五月底,面對著一連串的道別。
     
      徐小的陳瑞如校長上週宣佈了她的退休,同時也披露了她的接班人,為徐小有合適而有為的候任校長感恩的同時,亦為陳校長退休後,進入了另外一段豐盛的生命而代求,願主繼續使用她,在祂的國度內為祂作美好的見證。

      近來在神學院裡也洋溢著歡欣的氣氛,上週三早上全時間學生的畢業合照掀起了畢業禮的序幕,承接著整個學期早會裡的畢業見證,把畢業氣氛推進高潮;接下來還將會有話別會,爆點便是六月廿六日舉行的畢業禮了。大家都知道,畢了業的學生,離開建道神學院,下山後便開始另外一段新的道路,有新的作為,新的恩典,更會為神作新事。

      到八月底便是筆者從建道神學院的退休了,近來院訊內有退休老師的訪問文章和為退休老師拍的短片,還有兩星期後的退休茶會等等,都在筆者心中掀起不捨之意。自己內心清楚知道,退休後仍會教書,仍會繼續做跨文化學部的行政,等待著接班者的來臨;但同時也知道,退休後會有新的事工,新的研究,新的方向,期待著神繼續帶領和使用。

      很多時候,不單只在要退下、要退休時才需要回顧,反而在固定工作的間隙之間更需要回顧及前瞻。今年是宣德堂二十週年的堂慶年,正是宣德家員們要回顧及前瞻的時候。早前已開始了的二十週年見證集的徵稿,正正為此揭開序幕,讓會眾來回顧,更來前瞻。相信教會的同工們、執事們及各部門的領袖們,也已從各方面回顧著過去二十年來神在宣德家的作為,同時亦會細心的傾聽神的召命,前瞻著神將如何繼續在宣德家施恩。

      讓我們不要忘記宣德家成立時的初心:「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繼續前行。願神打開一道一道的門,讓宣德家員們繼續經歷祂在不同的群體內的恩典,見證宣德家在神裡面的新事。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