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把握時機,默想主話

29/3/2020

 
郭惠珍姑娘

     今年復活節前的預苦期40天靈修默想之旅,正正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進入緊張之時開始,由2月26日到4月11日。由於嚴峻的疫情進展,更催迫了我們思想主的受苦和主受苦對我們的意義,叫人意識到檢視生活與心靈狀態的重要。未知有幾多弟兄姊妹有參與這趟預苦期默想之旅呢?

     我選擇了用北角宣道會編製的預苦期默想材料,並與所負責的團組一同分享每日的領受,過程很是享受,既享受神話語帶來的亮光,也享受肢體交流領受及互相鼓勵,更深化了彼此認識。個人十分欣賞編制這份默想材料者的心思,雖然每日建議的經文內容很短,許多時只有數節,但其中能引發我們不少思考,使我們將焦點放回個人與主的關係和靈性狀況之上,這正好切合了靈修的目的。

     有些信徒平日都忙著上班、上學,總覺得要騰出時間做靈修有困難,他們往往會選擇聽一些詩歌、靈修信息或和應別人的代禱文等,藉精簡靈修過程,好讓自己心靈得鼓勵,以增加正能量。這本為美事一樁,但細想之下,若長期以這種方式靈修,不知不覺間會削弱了我們思考經文及領受經文亮光的敏感度,錯過了藉著每天靈修讀經去操練自我省察的能力,就如吃罐頭食品或快餐,只為果腹卻有損營養的吸收。若果將親近主兼個人省察生命的時刻催化成一種即食文化的產品,實在可惜!

     疫情期間,有人可以留家工作,或減少了外出活動,雖然未必所有人都會因此減省了工作量,但估計大都會多了點時間自用,希望大家都把握機會,爭取安靜主前,讓神話語光照我們的生命,不論用甚麼材料默想反省,只要能發動我們的思考操作開關制就好了。因為經過深思熟慮發掘的領受,必能更深栽植心田,更有助靈命成長、成熟。尤其在心境灰暗的日子,主話語的亮光特別耀目,主伴行的感受特別親密。願弟兄姊妹們都能把握機會,更多嚐細嚼主話語的滋味。
​
 

從韓國「新天地」教派學習分辨基督信仰

22/3/2020

 
黃雅麗姑娘

     上月中的一天,突然被家人問起:「你們牧師教人不用戴口罩嗎?」我感到非常驚訝:「因何有這種誤會﹖」之後收看新聞,才知道原來是關係到「韓國新天地耶穌教證據帳幕聖殿教會」(下文簡稱「新天地」)出現大規模感染「新冠病毒」的個案,令這個教派再度被關注,有人甚至用「邪教」來形容這個教派。面對這情況,我們可以怎樣向未信主的人解釋?「邪教?異端?」

     鑒於香港保障市民信仰自由的原則,政府現時並沒有針對邪教的法例,除非某些教派做出違法行為。多年前,來自美國,名「天父的兒女」的教派曾在港盛行一時,他們操控女信徒以賣淫來傳教就是一例。所謂「異端」,主要是以基督教的角度來判斷。「異端」是指某些自稱基督教之教派,其所認信和傳講之內容,不合情理地扭曲了聖經真理和正統教會所持之教義,甚至帶有欺騙人的目的。這類教派並非一定會作出違法行為,但不少會帶有邪教的洗腦和操控信徒的特徵,導致信徒們不能正確理解及認識聖經,叫人得不著永恆的救恩,後果非常嚴重!

     在「新天地」教會的創辦人李萬熙的著作中,曾指出耶穌基督不是具肉身的上帝,而是聖靈內住的人,並宣稱救贖不是憑信心,而是要通過遇見約翰派的傳教士來實現﹔李萬熙自稱就是再臨的耶穌的靈同在的牧者,只有他的追隨者才能被選中成為「上帝的子民」,這些都明顯是違背聖經的教導。

     或許我們會詫異,為何「新天地」的信徒眾多,不過聖經早已提醒我們,在末後的日子,會有假先知、敵基督的出現,甚至進到教會中迷惑人,叫人離開主。馬可福音十三21~22節記載︰「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看哪,基督在這裏』,或說:『基督在那裏』,你們不要信!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神蹟奇事,倘若能行,就把選民迷惑了。」

     所以,每個作為信徒的我們都要清楚所信的是甚麼,人惟有透過相信主耶穌才能得救。約翰福音三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我們當常常警醒,不被迷惑,時刻謹記使徒行傳四12節︰「除祂以外,別無拯救。」
 
*部份內容取自「新興教會關注事工」網頁及其轉載的內容

神不會忘記你、不能忘記你

15/3/2020

 
 彭潤平傳道

     錫安說:「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 ﹖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賽49:14-16)

     我們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到,在以色列民面對被擄,他們心裡恐懼,並自覺被神忘記、離棄了。神子民面對眼前的困境,找不到出路、看不見盼望,他們不但灰心喪志,更認為神忘記了他們,「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v.14)。神就以母親記掛著吃奶的嬰孩一樣的比喻,來說明祂對神子民的愛,去回應他們的沮喪與失望,並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v.15)

     一般來說,母親會悉心照料自己的嬰孩,因為嬰孩各方面都需要依賴母親的照顧和呵護,母親即使多麼疲累,也會寸步不離盯著嬰孩,確保他的安全,所以母親不可能會忘記自己的嬰孩﹔即或有不尋常的例外,有母親真的疏忽照顧自己的嬰孩、忘記自己的嬰孩;神卻絕對不會忘記祂的子民,祂絕對不會忘記與人所立的約、所立的應許。故此,當時沮喪的子民感疑惑時,神便向他們保證,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v.16)。神把祂子民的名字刻在手掌上,這些刻在神手掌上的名字,不像今天刻在人身上的紋身,可以被科技所塗抹;神向祂的子民表達的是一份極為重視的愛與尊貴,神深深記念每一個屬祂的人。「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意思就是神的子民遭亡國後,縱使城牆被敵人破壞;但神仍會幫助以色列民重建,使他們得以復國。

     今天我們雖不像以色列人面對的困境,但我們總會為某些事情迫切祈禱,當神毫無回應時,我們會想神是否忽視了我們的苦情,使我們的禱告久久得不到回應!就如我們過去至今所面對的反修例事件,世界各地面對肺炎疫情的不斷蔓延等等。就這些事來看,我們可能看似找不到出路,沒有盼望,然而我們當謹記,神深知我們的一切,祂必不輕看我們的苦情。因為神彷如母親記掛著自己吃奶的嬰孩一樣,祂不會掩面不顧,不會違背自己所說的話(賽55:11)。要記著神不會忘記你,也不可能忘記你!
 

計畫趕不上變化

8/3/2020

 
陳慧芬姑娘

     這冠狀病毒的疫情從武漢開始席捲全國,蔓延全球。在防疫的日子裏,全國各大城市仿佛被病毒按了暫停鍵,一下子進入慢生活狀態,人們被迫乖乖躲在家裏,過上了史無前例的全民宅生活。年前所定的工作計畫被這突然而來的疫情全部打亂,真的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再一次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多麼的脆弱無力,一個微小得看不見的病毒竟帶來如此大的破壞力! 但願這世上的人們都學習謙卑下來,敬畏那位賜生命的造物主。

     在雅各書四︰13-15節中說:「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裏去,在那裏住一年,作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人可以為未來作計畫、定方向,但沒有人有把握一定可以得償所願,因為未來的主權握在全能者的手中,不在人的手中。人們只能盡力按照所擬定的計畫來實行,若環境改變,條件改變,突發意外打亂整個格局,全能者介入阻止,那麼人能做的就只有順服在祂的大能下,作出修改甚至停止計畫,等候進一步的指引及帶領了。

     既有上帝引領,大能者會介入我們定的計畫,那何必多此一舉,需要作計畫呢?因為上帝從來都沒有忽略人的使命及當盡的責任。想像一下,若某人在生活中沒有目標、沒有規劃,魯莽行動、不斷改變,那他就會疲憊不堪,奔跑無定向,好似拳打空氣那樣,到頭來一事無成,徒勞無功。最佳的做法是當我們按計畫、定方向的時候,應先謙卑下來,尋求上帝的旨意,不以自我為中心﹔即使計畫作成,還要隨時預留被改變的空間。所以雅各在四章15節說:「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筆者最喜歡「主若願意」這一句﹔是的,主若願意,一切都可以成就﹔但主若不肯,甚至連活著的狀態都出現問題,那我們所計劃賺取的要如何執行及處理呢?這讓我們想起耶穌也曾對一個富有的財主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十二:20)。可惜很多時候,我們都成了這個「無知的人」!
       
     我們的一切都是從神那裏領受而來的,完全不能自誇﹔因此我們當每天學習感謝生命的恩主,祂創造並賜予,使我們平安及一無所缺;又當感謝祂賜予我們聰明智慧,讓我們還有規劃的能力並健康的身體,讓我們可以盡上當盡的本分及責任。任何事情,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只要盡了力就都能坦然接受。你能坦然嗎?
​

讓我們的眼目單仰望祢

1/3/2020

 
彭潤平傳道

     約沙法王乃是其中一位被歷代志作者敍述為不偏左右,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的南國猶大王。他得到這樣的評價並非沒有原因,有一次,約沙法王正面對一隊由摩押、亞捫及米烏尼人組成,正準備好攻取猶大的耶路撒冷的大軍,在兵臨城下的緊張局勢下,約沙法王固然感到懼怕,他自知猶大根本沒能力抵抗,他唯一可做的就是尋求神的帶領,求神幫助他們解厄困,他說:「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祢」(代下20:12),所以他就定意尋求耶和華,下令全國禁食禱告,並帶領民眾同心來到在聖殿前求問神,尋求出路。

     在約沙法王的禱告中,我們可歸納出三方面的宣認(代下20:6-12),作為我們人生無論何境況下的提醒。首先,他宣認神是天、地的主宰;約沙法王肯定神的大能,無人能及。其次,他宣認神是看顧、拯救的主;約沙法知道神才是猶大唯一的出路,並當我們願意專心尋求神,祂必垂聽,祂必回應,「我們在急難的時候,站在這殿前向祢呼求,祢必垂聽而拯救,因為祢的名在這殿裡。」(v.9)。最後,他宣認神是守約、公義的主;約沙法王指出神昔日應許把迦南地賜予以色列人為永遠的產業,並幫助他們趕出當地的原居民,得地為業;意味著神如今也同樣可行奇事,不會忘記祂與以色列人所立的永約,並必按照自己公義的屬性報應摩押、亞捫人的惡,幫助猶大趕出外敵。

     當約沙法王向神宣認禱告後,神果真回應,並透過祂的僕人帶來安慰的信息:「勝敗乃在乎神,神必為你們爭戰,並察看神為你們施行拯救,因為耶和華與你們同在」(v.15-17)。結果神真的行奇事,在歌唱的人帶領眾人唱歌讚美神的時候,神就親自擊殺他們的敵人,讓他們互相殘殺,猶大便不戰而勝(v.21-23)。

     今天世界各地紛紛出現山火、地震、蝗蟲等自然災害,我們身處的香港面對疫症出現時,我們有著極大的無力感!面對「一罩難求」的境況,全香港人心惶惶!但今天我們透過約沙法倚靠神爭戰得勝的經歷——「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祢」,告訴我們不要忘記謙卑來到神面前,尋求祂,不要忘記祂的能力,祂今天仍然掌權作王,按著祂的屬性,祂必不會忘記祂的應許,祂必與我們同在,並以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方式來為我們爭戰,粉碎任何惡勢力。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