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雄牧師
三年了,整整三年全球都被「新冠病毒」纏繞著,人與人之間彷彿有了一道圍牆,把人阻隔著。全球己有6.6億人確診,6.6百萬人死亡。各國社會、經濟、民生大大受到影響。香港樓巿已創14年來最大跌幅,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新紀錄。今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中表示過去兩年流失約14萬流動人口,當中流失最多的年齡組別為25至39歲。教會在移民潮下直接影響奉獻收入與事奉人手,一些教會的事工已經縮減規模,例如減少崇拜堂數、小組導師等活動。 再加上2月開始的「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和糧食價格大漲。以全球來看,2022年因戰爭、暴力、迫害和受虐而流離失所的人數,首次突破1億大關。全球暖化加劇歐洲創下最熱10月記錄。根據聯合國(UN)說法,全球人口在2022年11月突破80億,比起1950年的25億人翻了2倍多。 現今世代,人心好像己經被這世界擄去了一樣,生命迷失了方向。作為牧者,我們都掛心弟兄姊妹與神的關係會否因著生活上大混亂,令到會眾的屬靈生命出現亂子呢? 在2022年迎臨受苦節期間,筆者以《與神拉近距離》為題目,寫了多篇系列短文,與弟兄姊妹作分享,盼望大家能在危機中尋找到與神相遇的契機。 12月28日政府宣布取消一系列防疫政策,包括密切接觸者毋須隔離、取消「疫苗通行證」、「限聚令」等,但「口罩令」繼續維持。面對2023年,是福還是禍呢? 作為神的選民,我們應當回歸《聖經》。教會明年年題是「同心回歸聖經,重建合一關係」,並以舊約《以斯拉記》作為成人崇拜的講題參考,與肢體回歸《聖經》。《以斯拉記》主題是,以色列人因犯罪遠離耶和華神被擄到巴比倫,但耶和華的愛並藉先知耶利米的口說,應許他們70年後會被釋放歸回耶路撒冷,重建神的殿。復興神的選民,為著神在地上作見證。耶路撒冷會再次聽到耶和華真正敬拜者的歡聲和讚美。 盼望宣德家眾家員,今年藉著神的道重建自己與主耶穌的關係,重建信徒與信徒之間關係,重建人與人之間關係。繼續見證基督,榮神益人 ! 何智雄牧師
英國傳奇女宣教士、慈善家,被人稱為「小婦人」的她,在中國宣教十八年之久,在山西開設「八福客棧」,收養孤兒,將其一生奉獻給中國人民。 這位「小婦人」艾偉德 (1902 ~ 1970) 出生於英國倫敦以北的埃德蒙頓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郵差,貧窮的她自小便於別人家裏作工人。年輕的時候,當艾偉德聽見耶穌為她的罪釘在十架上,她感到震驚,並為自己的罪深深悔改。在一次閱讀雜誌中一篇有關中國的文章後,她看見中國百姓沒有認識福音的機會,便生出要到中國宣教的念頭,但因她既未讀過神學,也未上過大學,甚至連中學都未讀過,所以實在不具備宣教士的基本素質,不僅僅文化素質不夠,身材也又瘦又小,最終還是被差會拒絶了。 但艾偉德毫不氣餒,她繼續做女傭,一邊攢錢,一邊暗暗為自費去中國做準備。有一次,她聽說中國山西省一位已經年屆73歲的老宣教士要退休了,但一時又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接替,一直退不下來。艾偉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立即寫信給這位老宣教士說:「那人就是我!」 到達山西後,艾偉德雖然沒有傲人的學歷,但有豐富的愛;雖然沒有口才,卻會對小孩講耶穌的故事。又因著她曾作女傭的經驗,就開設了「八福客棧」去接待些路過的商旅,向他們傳福音,且收養孤兒。 好景不常,不久中日戰爭爆發,這位不屈不撓的英國小女子,竟在中國山西邊陲的烽火中,勇救了百餘名孤兒,與他們一起「千里大逃亡」,每天躲避著日軍砲火,翻山越嶺逃往陝西,路程中,無數驚險事件一樁接一樁,就好像一幕一幕迎戰巨人歌利亞的小大衛的故事一般。艾偉德曾在危崖邊的吊橋上與一大群水牛搏鬥,她當時試圖勸說水牛們,又用盡力氣推動牠們,要牠們讓出路來,給她和一百多個孩子過到橋的對岸。奇妙的是,這個弱質纖纖的小女子居然真的令水牛群轉向了!上帝讓她經歷到他們「比一千頭水牛更夠力」的奇跡! 從艾偉德最初萌生往中國宣教的念頭卻遭到拒絕,最後竟能克服萬難,隻身來到中國,到她奮勇帶領一百多個戰火孤雛逃離戰區,這個充滿了神跡的宣教小故事竟真真實實發生在多年前的中國大陸。她的事蹟,牽動普世千萬的人。原來戰爭與苦難,只不過是她跟隨上帝的背景和道具而已。 最終福音因著這位被聖靈感動的小婦人被傳開去了,不少的人也因此蒙恩得救了! 這位小婦人的一生,值嗎 ? 何智雄牧師
耶穌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路 17:12~19) 感謝讚美主,今天那應該前來歸榮耀與神的人——曾經領受過主這二十年豐盛恩典的僕人、侍女都來到主的腳前,榮耀主、歌頌主。二十年前的今天,是主耶穌基督按著祂永恒的旨意設立了宣德家,並一直以祂的寛容、恩惠、憐憫托住我們,供應我們每一天所需要的,保守了我們遠離一切的災害,直到今天。是祂以那信實、不離不棄的慈愛,每一天環繞著我們這群罪人。多謝主!我們好清楚知道我們只不過是一群蒙恩的罪人,就讓今天我們一起來感謝主改變了我們的生命,一起來見證主的大能大力。 由《片片雲彩》、《同行十架路》、《家、十五載情》,到今天的《同頌廿載恩》—— 我們第四本的見證集,都見證著曾經來過宣德家的弟兄妹妹、事奉肢體、執事、教會領袖、神學生、傳道、牧者等生命上的改變和我們中間的種種神蹟。宣德家並不是一幢建築物,而是聚集了一群蒙恩罪人的聖而公(普世)之教會。我們當中的每一個肢體,因著領受了主的道,被主分別為聖,我們不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與這個世界的人不一樣,但同時我們是活在這個世界裏面。天父差遣主耶穌,道成了肉身來到這個世界,今天我們照樣被主差派去改變這個世界。所以,我們應當竭力以禱告、以我們與人的關係,在家庭中、在職場中、在社會中為主作見證。更應以愛還愛,每天遵行祂的吩咐,去愛我們的主。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學習主「施比受更為有福」的教導,把我們廿周年紀念品轉化成為送給我們街坊的禮物「一支涼水」,並藉著我們的手送到我們所關心的人手上,帶出「主關心你」的訊息。 盼望宣德家,永遠是主所設立的宣德家,是被祂所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並盼望主繼續使用宣德家的肢體去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我們會繼續駐足元朗,心繫世界,樂意去到主所差派我們去的每一個角落,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主所吩咐我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深信我們的主就必常與宣德家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阿們 ! 何智雄牧師
踏入十月,秋意已濃。當宣德家趁著二十週年的慶典,以愛的行動「一杯涼水」去祝福我們的社區、實踐主的真理「施比受更為有福」,並一起遵守主的命令時,除了必得到主的悅納外,我們還會得著主什麼賞賜呢?我們不是與主斤斤計較,乃是祂樂意的應許 !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9) 那麼,誰是愛神的人呢?就是那些一起遵守主命令的教會,祂所呼召的一群蒙恩罪人。這個應許是何等的長、濶、高、深呢!是我們的意識範圍以外,是超越我們所想所求的預備啊! 活在現今世代的人真的是苦啊!特別是這幾年經歷的天災人禍,這些困境完全沒有預警、沒有經過我們的許可就突如其來,不斷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打破了我們日常生活的規律和節奏,令到我們感到失望、絕望,感到無能為力、無可倚靠,只能束手待斃。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是否束手無策呢?絶對不是!我們仍舊可以繼續去愛我們的神、我們的主,去遵守祂所吩咐我們的命令:讀經、祈禱、靈修、崇拜,參與團契、參與事奉,關心身旁的人、關心我們的社區⋯⋯,我們做以上的事情,並不是因為我們是基督徒的身份,乃是主所吩咐的。因為主愛我們,甘心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讓我們經歷祂的恩典,明白什麼是愛。我們心甘情願去作這些事,是因為我們愛主,以愛還愛。我們不再是「為作而作」,乃是發自內心,甘心去作。同時,主的應許會兌現在我們的生命中,那時我們憑著這超越的眼光、胸懷、能力、洞見,去面對我們的經歷、困難和挑戰時,我們就得著能力去處理一切,去體會「主的恩典夠我用」的奇妙祝福。 故此,作為天父的兒女,我們不要做一個每天去解決問題的基督徒,乃是努力去做一個每天去愛神的基督徒。若我們只是每天努力去解決問題,最後我們會發現,我們已沒有時間、更沒有心志去愛神。唯有我們每天去做一個愛神的基督徒,我們就同時擁有心志和時間去解決每天發生的問題 ! 弟兄姊妹,你是讓問題圍繞著你,還是被神的愛包圍著你呢?今天,你願意立志作一個愛神的基督徒嗎? 何智雄牧師
踏入十月,秋意己濃。宣德家慶賀二十週年堂慶的日子很快就到了,這是我們的大日子。回想這二十年,主耶穌賜給我們的恩典真是數之不盡,真的可以說是「從無到有」的神蹟。作為門徒的我們應該「以愛還愛」去回應愛我們的主。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愛祂呢? 誰是愛主的人呢?就是那些聽祂命令,按著祂所吩咐去作的人!在約翰福音14:15,主向門徒說: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故此,宣德家很希望趁著二十週年的慶典,與會眾一起來遵守主心中的兩項命令,「施比受更為有福」和「一杯涼水」。 「施比受更為有福」,教會鼓勵會眾把大家的二十週年堂慶禮物,轉為送給街坊的禮物,相信這份禮物的義意和重量,比其他的堂慶禮物更要大呢 ! 轉作什麼 ? 「一杯涼水」! “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10:42)這節經文所論,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可以給我們不少教訓和實踐主所吩咐的機會。 為門徒的名意即因他們是主所用的人的原故,也就是為主的緣故,這是本節重要的關鍵。為甚麼願意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是存心為主的緣故,不是為聯絡感情,不是為表揚自己的愛心,乃是全然為主,這是可得賞賜的主要原因。 「一杯涼水」算不得甚麼,但若在別人乾渴時,那「一杯涼水」就大有價值。價值不在乎這物品本身的價錢多少,乃在乎「動機」和「時機」。記起一則汽水的廣告,在天氣悶熱的環境下,一支冰涼的汽水,確實有「涼到入心」的超然感受。但若是冷天的日子,這感覺就絶對是相反了。十月,已經入秋了,早上和晚上都感受清爽的感覺。但在中午時,烈日當空的感覺也是不爽的呢 ! 想到一些仍然需要戶外工作,汗流浹背的街坊時,若這刻有人送上「一支涼水」,相信必能讓他留下一個深刻的感覺,而我們若是存心為主的緣故去作,相信更能得主喜悅 ! 教會為大家預備了一些冰涼支裝清水和涼茶,供大家一起來送給街坊。大家可以以一個小組、一個團契或一個部門,揀日組隊去派、去關心、去祝福我們的街坊,去遵守主所吩咐我們的命令,一起去見證主耶穌的愛。又或者大家亦可以把這些清水和涼茶帶回家,放在冰箱,之後送給大廈的清潔工人、看更伯伯或想關心的人仕。讓我們用各樣的途徑、諸般的智慧,趕著時機,把握機會與人分享生命、分享信仰、分享耶穌。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