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婚姻的同行者

25/4/2021

 
黃雅麗姑娘
 
      5歲女童遭虐待致死案今個星期在高等法院宣判:女童生父及繼母被裁定謀殺罪成,兩人被判處終身監禁,女童的繼外婆因兩項殘暴對待兒童罪被判監5年。事件令人感到非常難過,一般人都難以想像女童的家人如何能狠心至此!由於悲劇持續了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被揭發,因而再次引發社會對虐兒問題的重視,近日輿論都紛紛討論如何識別、舉報及處理虐兒的問題。

      虐待兒童的施害人往往是兒童的父母或照顧人,也就是對兒童來說關係最親密的人,被虐兒童一般都無法向外界求助。為人父母者,往往因無法承受過重的經濟或婚姻等生活壓力而出現負面情緒,在缺乏正確管教觀念的情況下,就用了不當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子女,加上傳統「家醜不出外傳」的觀念影響,遇上困難家庭不願主動向外界尋求幫助,日積月累下,最終釀成悲劇。

      有機構負責人認為,結婚和生兒育女是人生的大事,但卻沒有在社會上受到足夠的重視,一般人似乎重視婚禮、婚照、婚宴多於婚前的輔導。建立家庭後,部份家長過於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和才藝表現,忽略了學習如何做稱職的父母。此外,社會上離婚和再婚的情況日漸普遍,男女雙方在再婚前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該如何做好繼父或繼母的角色、新家庭中的兄弟姊妹之間應該如何相處等等,都需要受到重視及關注。隨著5歲女童遭虐致死案的審結,希望社會日後能夠檢討及正視這些問題,投放足夠資源,讓有需要的家庭得到幫助。

      筆者也曾經為計劃結婚的弟兄姊妹做婚前輔導,內容包括個人的成長背景、新家庭中夫妻擔當的角色、家庭財務預算、姻親關係、性與婚姻、婚後社交生活等等。過程中經歷不少的困難,深刻感受到要為婚姻關係所需要面對的轉變和挑戰打好基礎,必須要懂得妥善處理衝突,並具備有效的溝通技巧。在輔導過程中,我鼓勵受輔導的弟兄姊妹邀請一對有經驗的夫婦成為他們的守望者,並鼓勵他們在婚後遇上適應上的種種困難時,應坦誠向守望者請教。

      我們知道不同的家庭必然會遇到不同的困難,盼望教會肢體彼此切實相愛,當遇上困難時能夠有信心和愛心,互相勉勵代求、支持同行。
​

與耶穌同行

18/4/2021

 
 彭潤平傳道

 「你們怎樣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就當照樣在祂裡面行事為人,按著你們所領受的教導,在祂裡面扎根、建造,信心堅定,滿有感謝的心。」(歌羅西書2:6-7-新譯本)

      我們作基督徒的,常常會提到與主同行,這其實是甚麼意思呢?我們如何能夠與主同行呢?歌羅西書2章6-7節有三方面的提醒:

      第一、保羅指出我們這些基督的跟隨者就是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就是真心信了主的人。當我們認罪悔改,靠著耶穌基督白白的恩典與憐憫,我們的罪便得赦免,並與天父和好,成為天父的兒女,成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

      第二、在祂裡面(「在基督裡」-- in Him)。保羅指出我們真心信主的人,都要「在基督裡」扎根、建造。這就如葡萄樹與枝子的關係(約15:5),枝子要藉著樹幹才能成長、結出果子。我們也是一樣,要藉著主耶穌,我們才能在不同的人生範疇內被主修剪、雕琢,包括生命、身份、品格、人生使命、行事為人、與神與人的關係等等,過程可能漫長,甚至痛苦;然而假以時日,我們靠著耶穌基督的帶領,我們的心思意念便能不斷地與主耶穌聯合,過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受祂引導的生活,最後我們的生命必然結出忠心又良善的果子。

      第三、「遵祂的吩咐而行」。保羅指出我們我們作基督徒的就要遵主而行,把祂的教導在生活上實踐出來。過去我們是為自己活,隨心所欲,滿足自己喜好,但是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我們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成為天父兒女後,我們的生活就要有了180度的轉變,不再為己活,只以耶穌基督為中心,遵行祂的吩咐,展現出與耶穌同行的生命,成為新造的人。就如主耶穌曾說:「你們若持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了」(約8:31)

      因此,當我們願意遵主而行時,就會流露出我們與主同行的生命,我們的信心與愛心也隨之與日俱增,成為榮耀神的見證。
​

從約伯三友反思「關心同行」當注意

11/4/2021

 
郭惠珍姑娘
 
      本堂今年的年題是「關心同行,效法基督」。提到關心同行,自然想到如何在別人遇困難之際表達關心。剛好近來讀經思想約伯記,使我從約伯三位朋友表達關心同行的表現中,反省自己助人的輔導技巧。約伯的情況可是一種哀傷輔導,當然不一定是大家普遍面對的。

      當約伯三友知道他遭遇不幸,就馬上趕去探望關心,看見約伯極其痛苦,即為他傷痛大哭。他們七天七夜默默相陪,如此有心實在是難能可貴。經文沒描述約伯當時有甚麼悲哀表達。究竟朋友們知不知道他的感受、想法呢?要當心未有實在感受到別人心境就發出安慰之言,會像鸚鵡說話一般,有如對喪家說:「節哀順變」,又或只是以自己的想法套在對方身上。

      約伯為自己所受的苦難經過七天沉殿後才表白。可見縱然是一個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罪惡的義人,內心都會有極度灰暗的時候。他開口便自我咒詛!可想而知約伯心境何其灰暗。這裡提醒我在陪伴的服侍上,不要猜測對方感受,默默同在是最合適不過。對方想講就講,不講就不必急著安慰,因為可能會理解錯。願主賜我在面對哀傷者時有安靜的靈,靜靜代禱,免得給對方添煩添亂,或不自覺地催促著對方表達感受。想起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之時,也只要求門徒與祂一同儆醒、禱告。

      約伯無奈地情願求死。可是朋友竟出言責備,緃或是基于愛之切,此時督責亦非明智之舉。這裡提醒我在關心人之前,要先調校自己心態,先理清自己的情緒垃圾,弄清楚自己是否適合此時去關心這對象,若自問對他不夠愛心和忍耐,點到即止好了。那三位朋友若只靜靜陪伴約伯七日七夜後就離開,就是美事一樁,可惜七天後燃起了「火頭」,令約伯雪上加霜,本來的好意就消失殆盡!他們的話警示,一切屬靈領受必先指向自己,勿輕易套用在別人身上。若不慎以一種高姿態表現,缺乏了同理心,就弄巧反拙!同理心與同情心有別,同理心是能從理性和感性來明白對方處境的一種感知。同理心能在生活中培養的待人態度,而非單是輔導工具!

      約伯最痛是認為所有災害都是出於他所敬畏的全能者,為什麼會這樣?約伯表白自己已無力再撐下去,連可以舒解他感受的知識智慧都全消失了,他期待朋友能給予支持明白,他快要崩潰了。當一個人深深受傷時,切不要用理性來評斷他,更不要想用道理幫助他解決苦惱,必然碰壁,他當下最渴望得到公平看待,問題答案。這讓人知道,縱然是完全、正直,敬畏神的人,也難免產生負面感受,甚至會反應過敏。約伯大發牢騷,三友當然加以提醒。若基於關心而需要指出對方的問題,必要時只好點出事實清楚交代要提醒之處就夠,不能含糊,讓他可以消化。好明顯三友只聽到約伯的話語,沒能聽到他的心聲,約伯講了這麼多感受,他們似乎一點都沒接收到!聆聽心聲實在是一種重要的溝通能力,唯有虛心學習。當他們將個人所知所理解的道理講述時,忽略了當下約伯的處境和心情。

      約伯只知道自己沒有作虧心事得罪神,他最痛苦是不明白神為何竟那樣殘忍待他?人受苦不一定能找出原因,不如接受並積極面對,也許來得易受一點。約伯選擇直接同神對質,倒是最積極正面之法應對。對於不能理解的遭遇,可以鼓勵對方真誠直接與神對質。約伯三友對上帝確有一定認識,可是程度有幾深?雖然神向整體子民頒布了誡命和使命,但祂在每個人身上亦有獨特計劃和帶領,只要不是違反神的誡命,我都要好小心看待別人如何理解神對他個人的心意,不一定能按自己的屬靈知識可作判斷,除非神清晰地向你我顯明,那就要好好解說真理,否則,要為尊重神而謹守住自己的口。三友的話也提醒我,相信「神」與相信「自己的信念」是絕對有分別,千萬要小心,勿混淆不清!

      我們在家庭、教會或朋友圈,相信在表達「關心同行」的經驗中,除了給予安慰、諒解、鼓勵、支援外,也有可能給予建議、勸勉、提醒甚至鞭策。盼望借著約伯三友能成為我們的鑑戒,在出心助人時也須當心留意。願彼此互勉。
​

大齋期的反思

4/4/2021

 
郭鴻標牧師

      宗教世俗化的現象是信眾的心態以保健康、保家運、保升官發財為主。禱告的內容主要不是認罪悔改、明白神的心意;而是祈福。宗教聚會的重點不是學習經典;而是結交成功人士,是披著宗教外衣的俱樂部或者社交活動。宗教的傳播不是價值的塑造;而是市場化的推銷。

      信仰生活化是正確的;但是生活化到一個地步變成世俗化,完全失去對人生命的感染力,窮得只剩下節目吸引人注意的宣傳口號。縱使有「收視率」也只是「一場熱鬧」,吸引了一群好奇的觀眾;卻無法建立起一群委身信仰的會眾。

      作為牧者,我們應該反省自己「傳甚麽道」?「宣甚麽教」?面對那些只希望「信耶穌得快樂」的信徒,他們嚮往舒適的生活、佳餚美食、聽聽人生道理、參與一點點宗教善舉,只要作牧者的繼續肯定他們是好基督徒,這類信眾會十分開心快樂。
​
      不過,耶穌基督要呼召跟隨祂的門徒,就讓其他牧者牧養這類信眾。我就專注服侍願意思考信仰與人生、信仰與社會的善信。感恩我能夠作出這樣的決定,在餘下的人生做最重要的事、最有價值的事。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譚景平傳道
    譚景平傳道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洛敏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迦南團契
    • 呂底亞團契
    • 薪火相傳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迦勒團契
    • 沙龍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