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平傳道
牧職有年,每一個牧者或會建立了一套自我的工作模式。這些模式並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出現的,而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的演變出來。筆者在神學進修期間,眼見不同同學 (現在的傳道同工)學習的模式大不同:有的在第一課已留意該學科的學習目標、功課要求、繳交日期等,並會即時記在日程表中;有的卻不為所動,淡然處之。時候到了,前者當然準時完成,後者往往因為落後進度,狼狽不已。這種情況常令筆者費解:功課的要求是早已訂下的,為何最後落得如斯境地? 為此,筆者也不便多說,然而這種時間管理模式,也值得信徒借鏡。 傳統管理學一般以「緩、急、重要、非重要」來分類,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明白,「重要而緊急」的事情一定應優先處理,正常情況下絕不會視而不見。然而當人將不同類型的工作錯誤地混雜處理的話,結果必會迥然不同。 你可能會說:分配工作的先後次序,應該按「重要而緊急」、「重要而緩」、「不重要而緊急」、「不重要而緩」的次序來處理。只是,若事事都編入第一項,那麼大家都會忙死了;若每樣事情都放在最後一項,和你共事的就會氣得七竅生煙。筆者先「戴頭盔」一下:當然各人都可按自己的喜好做事,但卻需謹記《聖經》的教訓:「我們各人務必要讓鄰人喜悅,使他得益處,得造就。」(羅十五2) 筆者要說的是,各人按自己的步伐完成事情是沒有錯的,然而若是活在一個群體裡,就必須明白彼此配搭的重要,缺乏同一的步調,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當天哥林多教會所要學習的,是屬靈恩賜的配搭,整個群體所領受的,都因有異象支持而堅持到最後,若是混亂了緩急先後,往往會辜負了大家的付出;即使意念再好,異象如何明顯,群體都難以盡心竭力,全力以赴,更難有好果效。「各人的工程必將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顯明,有火把它暴露出來,這火要試煉各人的工程怎樣。」(林前三13) 宣德家進入第二十一年,過去雖然曾經歷驚濤駭浪,幸而大家仍然同心。讓我們不要因為錯誤的時間管理而錯失遍傳福音的契機,讓我們好好把握時機,迎來更好的收穫。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二月 2025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