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平傳道
記某日兩夫婦的對話: 到早餐店吃早餐,餐廳老闆問太太:「阿妹吃甚麼?」結果太太這個早餐吃得很愉快。餐後先生嘀咕:「為甚麼只有你被稱呼阿妹,沒有人稱呼我阿弟(音:DEE) 呢?」畢竟兩夫婦都已不年輕,若被人稱呼「阿妹」、「阿弟」,肯定是開心的。太太續說:「你若能被稱呼作阿哥就已很好了!被人叫阿弟的,只會是廿多歲的年青人,這個稱呼對你絕不合適!」先生心感不快,口中繼續嘀咕。夫婦的對話完畢。 事實上,無論任何年紀,只要聽到別人以較年輕的稱謂稱呼自己,無疑是令人感到愜意的。任何場合,被人稱呼「阿姐」總比稱呼「阿嬸」好;被稱呼「阿嬸」總比稱呼「阿婆」好。這只是一個泛現象,並非只是女性才會有這樣的感覺。 筆者不禁思想,為甚麼人對「稱呼」這麼在意,年青人想得到別人尊重,希望被看作成熟,於是介意被人稱呼「阿弟」、「阿妹」;成年人卻擔心年事已高,會被認為落伍,跟不上時代,因此常想辦法追逐潮流。筆者看來,無論哪種心態,都是因為兩者都對自己認識不深。其實年青有年青的好,成熟也必有優勝的地方。 事實上,「認識自己」是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詩篇139是一首關於「認識」的詩篇。 「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詩139:1-4) 原來無論意念、行動、思想、說話......各方面,上帝都比任何一個人更認識我們,甚至比我們自己更認識自己。 我們常埋怨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沒有人明白自己的心思。 坊間熱門的「發現自己」課程、心靈工作坊、性向測試等,某程度上只呈現個人的片面,並不能呈現我們全面的狀況,當我們發現生命中不明顯的「惡」、「限制」、「軟弱」......時,自己會感到驚訝,甚至會選擇逃避。 「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詩139:7) 告訴我們,即使我們極力逃避,上帝的靈卻是無處不在,無處可避。同時說出一個事實:解鈴還須繫鈴人!必須面對自己才是法子。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139:13-14),上帝對我們的認識,又何只是性情、思緒呢?我們是上帝所造,我們的一切,有哪些不是來自那創造者呢?上帝於我們而言,不但是創造者與受造物的關係,甚至我們的一切心思意念,祂都清楚明瞭,並且願意體恤、包容。 「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24) 既然如此,我們就求上帝包容到底,一直引導我們走那永生的道路。 容顏會因年日過去衰殘,頭腦也會因衰老而遲鈍,唯有在上帝的恩典中,我們永遠都有美顏、活力和智慧。 黃雅麗姑娘 上星期日在青少年崇拜證道,證道的主題是「拯救」。當思想這個題目時,想起現今世界不斷發生的天災、戰爭和疾病,人的生命每天都受到威脅,人當然希望得以平安存活。但原來神看重的,更包括祂對世界的計劃及我們與祂的關係。今天,讓我們一同從宣道會的會徽,思想基督救贖的意義。 宣道會初創時,即已開始用十字架、洗濯盆、油瓶,和冠冕,來象徵基督福音的完備性。 十字架–耶穌基督是拯救之主 按照聖經所記,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犧牲了祂的生命。當一個罪人相信福音而接受耶穌為救主的時候,他的罪過立刻獲得赦免,他的心靈立刻獲得重生,成為天父的兒女,將來承受永遠的榮耀,這是何等的福氣。 洗濯盆–耶穌基督是使我們成聖之主 洗濯盆象徵神使我們成聖的恩典。主耶穌居住在我們心裡,我們只要學效祂的樣式,每日順服主,必能過聖潔且得勝的生活。 油瓶–基督是醫治之主 醫治是宣道會創辦人宣信博士曾經歷的,宣信博士自小 體弱,甚至幾乎喪命,他親身經歷主醫治的大能。油瓶提醒我們,今日我們仍然可以藉著信心,由基督的復活生命支取健康與力量。 冠冕–基督是再來之王 我們相信,主耶穌必以君王的身份再次親臨地上。為此,我們當遵行大使命,好好裝備自己,努力為主作工,領人歸主,以得勝的生命迎接榮耀的主再來,將來必獲主賜冠冕為獎賞。 宣信博士於 1887 年創辦宣道會,今天宣道會已遍佈世界各地。讓我們再一次反思「四重福音」對整個宗派和宣德家,以致每個肢體的意義。願神幫助宣德家努力持守宣信博士當初從神所得的異象,讓我們每一個都成為「宣道人」! (部份內容取自區聯會網頁) 何智雄牧師
復活節剛過去,「主復生 ! 主復生 ! 哈利路亞,祂得勝 ! 」這首詩歌仍然縈繞在我們腦海,揮之不去時;復活節崇拜的訊息「這樣,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生命裡活著。我現在活著,是藉著信上帝的兒子而活;祂愛我,為我捨命」仍然存留在我們心中時,盼望那使我們從罪惡和死亡的捆綁中重獲自由的復活的主耶穌,在這「腐」和「暗」世俗中,繼續保守我們在世上活出「鹽」和「光」的樣式。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3~16) 主耶穌告訴我們,我們「是」鹽、「是」光 ; 不是要「作」鹽、「作」光。「是」字說出基督徒的生命性質 ;「鹽」和「光」是內在生命的自然流露。「作」字說出人想要憑著自己來討神喜悅,結果可能變成偽善。所以,作為「真基督徒」,我們不要讓自己「表演」「作」一個基督徒; 卻要靠著聖靈,活出一個「真基督徒」的特徵,成為「世上的鹽」和「世上的光」,對抗世上的「腐」和「暗」,期望達至以下的佳美成效: 1.防止腐壞,使人生脫離罪惡 2.疾病得治,使人生恢復正常 3.調和味道,使人生滿有甘美 4.驅除黑暗,為人生帶來光明 5.消除混亂,使人生邁向正途 對於人生,世界的價值觀很多時最看重自保和安穩,面對可能會讓我們落入困苦或危險的境況時,便會想辦法遠離;只要可以讓我們感到安穩的措施和計劃,我們都會重視並努力實踐。事實上,謀求自保和安穩是人之常情,但若教會和基督徒都抱持這種心態,那我們如何能在腐世為「鹽」? 在暗世為「光」?「福音」是復活的主已經賜下最安全和最穩妥的道路給予凡信祂的人,我們並不需要四處尋覓和張羅,問題是:我們願意走入這「腐」和「暗」世界,活出「鹽」和「光」的生命嗎 ? 郭惠珍姑娘
不知道有幾多人試過在急忙中上了反方向的地鐵車卡?尤其不是慣常乘搭的路線。 最近有天,當我正開心地以為自己剛好趕及上到列車時,豈料抬頭一望,見到電子燈箱標示的目的地,才發現上錯車!回想當時候車月台上已標明方向,且有職員廣播提示,可惜就是沒留心注意!這一大意之舉叫我思想到人生中許多路途,有時也會因粗心疏忽而使自己,以及身邊的人走了冤枉路,甚至走錯路。 我們信主的,明明知道聖經上早已指教了人生當走的方向,還有聖靈微聲的提醒引導,可惜就是沒留心注意,以致行差踏錯,後悔不已,這些事例真的聽聞不少。然而,卻竟還有人可惡地恃著上帝有豐盛的慈愛和憐憫,繼續偏行己路,直到出現無法挽救的大問題時才肯回轉,真教人感到無奈。如果我們願意每日抽出時間去留心上帝的話語和聖靈的聲音,不但減少行差踏錯的機會,更可讓心靈得到滋潤、安撫、加力。 預苦期的靈修資料,不時都提到主耶穌是如何為世人擔罪代死,使相信接受的人都得到赦免。是的,我們都被主的愛感動,承認自己各樣的軟弱過犯,深深感恩得蒙赦罪。而聖靈的聲音也提醒著我:「主不單赦免了你的罪,祂也赦免其他人,只要那人向主認罪悔改,同樣得蒙赦罪。所以,就算你覺得甚麼人有過犯或是得罪了你,就算真是那人有罪過,只要他醒覺向主承認,他都得蒙主赦罪,你那有資格不原諒主所赦罪的人?」 是的,在主耶穌教導門徒祈禱的經文中有這一句:「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意思是求天父不察看我們的罪,或不要因那些罪拒絕我們的祈求。我們所求的都是不配得的,但因著天父的恩慈,我們懇請祂把我們所求的賜給我們。因此,我們也當誠心地寬恕,並樂意善待那些得罪我們的人。所有人都犯了罪,需要得到寬恕,如果我們希望上帝把我們的罪債一筆勾銷,我們就應該寬恕那些欠我們債的人。 倘若我們當中有人因為被人得罪而耿耿於懷,遏制了因有主而得的喜樂,甚或怒火不住在心中燃燒,是何等的可悲!甚願我們每日都抽空來到主面前,讓聖經的話和聖靈的聲音指教、安慰我們當行的道,朝著美好豐盛的人生方向進發。 願將靈修領受彼此互勉。 譚景平傳道
最近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說「再次」,也就是不是第一次了。感恩今次比起上一次的症狀較為輕微,稍為休息及服食西藥就痊癒了大半,餘下的就靠中藥調理。想來,新近感染的病況和重感冒大概差不多,當然,流感的病徴好像較新冠嚴重得多,所以大家都要保重筆者不是要發表甚麼醫學報告,實際上,一般人都認同,病後身體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恢復。這個「世紀疫症」其中一個後遺症是「腦霧」,也就是指康復後腦筋沒以前那麼靈活,甚至出現「健忘症」,即俗語說的「無記性」。 健忘,通常指的是平常記得的東西,現在卻記不起來。讀者可能會說:「年紀大了,愈來愈記不起事情屬正常。」筆者也曾擔心,會不會病了一次又一次,自己會愈來愈「無記性」呢? 然而有一件事情,當與弟兄姊妹談起,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 當我們在正常老化過程中,腦袋的神經元並沒有減少很多,但神經間的溝通卻變差了,反應的時間變長,例如突然忘記某件事、忘記要做什麼、想不起某人的名字,但事後會再想起來,這就是所謂的健忘或記憶力退化。當然,健忘亦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筆者亦不便評論太多,只是在「邁向健忘」時,要思想一個問題:甚麼是「健忘」?甚麼是「善忘」? 「健忘」的討論暫且擱下,因為涉及醫學上的討論。反而筆者認為,「善忘」是普遍的現象,甚至發展成屬靈上的病。 曾幾何時,學生努力背誦,到考試時頭腦一片空白,事後卻又記起,我們不會認為他是「健忘」或是「善忘」,至少他在之前曾努力記下考試內容,記不起或許是因為「緊張」的緣故。今天許多基督徒每星期都上教會聚會,可是一離開教會,彷彿如夢初醒,談到剛才崇拜的內容,講道的教導等,卻一一答不上來。當天的講道內容令人鼓舞嗎?叫人得安慰嗎?是忠言的提醒嗎?還是其他?怎麼崇拜後竟毫無印象,是需要時間沉澱思考嗎? 從前大家拿著實體聖經和程序表時,會將聽道的心得、叫人反省的字句一一記下,然後在回家路上再三回味。如今在現代科技幫助下,手機的「備忘」功能讓我們省卻書寫的煩惱,可是卻叫我們愈來愈少將聖靈的提醒記下,我們記得的可能是聽道期間,社交平台傳來的訊息。現代社會節奏急速,對許多弟兄姊妹來說,極有可能「秒秒鐘幾十萬上落」!但我們是否應時刻謹記,每個主日的崇拜是我們與主相會的時間呢?「善忘」,並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忘記,而是我們沒有將與主相會的時間看重。 筆者翻查聖經,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看重」在新約大多指的是人看重物質和外在的需要(林前四6,雅二3),然而舊約提到的「看重」,更多時候是指「看重」上帝的事(伯二十三12,詩一一九6,15)。 你是「健忘」和「善忘」嗎?你「看重」的是甚麼?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九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