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呂底亞團契
    • 以琳團契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呂底亞團契
    • 以琳團契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

屬靈「薊馬」的默想

13/12/2020

 
陳慧芬姑娘

      我家後園種了一棵無花果樹,種下的那天,房東說等將來無花果樹長大後,可以在樹下默想。為了這美好的祝願,我就格外殷勤照顧:淋水、除草、施肥,好似照顧孩子一樣照顧著它。看著它日漸成長,深感欣慰。過了幾個月,它就已經長得有我高了。這兩週,果樹的葉子開始捲曲,我以為是天氣漸涼的緣故,接著葉子就慢慢變黃,「秋天嘛!當然有黃葉啦!」我理所當然地想到。可是接著樹葉竟然長出斑點來了!

      我真是一個後知後覺的園丁,雖然殷勤,但卻沒有足夠的敏銳。原來這棵可憐的果樹正遭受害蟲侵擾,已經掙扎了一段時間,奄奄一息了,而我卻以為是天氣轉變的緣故。我立即上網搜索補救的方法,得知這是一種叫「薊馬」的害蟲,它的寄主特別廣泛,柑橘、桃、蘋果、草莓、茄子等等多種作物都是它的目標。因為此物體型特別小,不易被人察覺,直到後期,被侵害作物的大量症狀表現出來時,才被人們發現。「薊馬」有銼吸式口器,專取食植物新葉、嫩芽、花器和幼果的汁液。它也有晝伏夜出的習性,陰天的早晨、傍晚和夜間,才在寄主表面活動,平時喜歡藏在花瓣和葉片背面,像卵一般藏在植物組織中,很難被殺死。起初被它吸食的葉子表面依然維持著原來的光鮮,但其實內裡已經空心化了,所以後來會出現捲縮的狀態。

      望著這棵無花果樹,恍如上帝正對我說話。突然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盡責的園丁。在我所牧養的群羊中,是否也如照看這棵樹那樣,未能敏銳地看到對象的需要呢?羊群中的羊可能正遭受屬靈蟲害的騷擾,而我卻渾然不覺,認為那是成長的自然現象。箴言 27:23告訴我:「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群的景況,留心料理你的牛群。」當這些屬靈蟲害在會眾中擴散的時候,很多人卻活在面具之下,人前人後兩套不同的面孔在生活中戲耍,讓人很難發現受感染的眾人躲在他們的小角落裡,在安靜隱秘的地方犯罪,而我卻又以為那不足介意。這種屬靈的蟲害傳染性極高,很快就大面積地感染,接著就看到很多人依然維持著屬靈上表面的光鮮,但內裡卻是空心大老倌,做戲而已。很遺憾地想起,外面很多不信主的人評論教會人士「耶膠」,那是不無道理的。
   
      對於我自己,我也要默默省察自己裡面有沒有一些屬靈「薊馬」,它們是否已經在我的組織中藏匿,正默默吸食著我的生命?屬靈「薊馬」的銼吸式口器有否正刺入我的骨髓,讓我閒懶不結果子,讓我正失去領袖必須有的影響力與感染力,甚至失去抵抗力而遭受重病?當我獨處的時候,我如何自處?是否依然過著以神為中心的生活?還是已經被社交平臺、媒體資訊所攻陷?

      我感謝我們所事奉的獨一上帝,祂是一位非常好的園丁,必定知道怎樣除去我的「薊馬」,雖然過程疼痛,但一定藥到病除。

疫情下的宣教2020

6/12/2020

 
何智雄牧師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截至上月底,全球累計確診超過6000萬宗,死亡病例已達142萬。世界衞生組織表示,全球過去一周錄得超過400萬宗新增病例,歐洲新增個案有回落,美洲的感染和死亡個案仍持續上升。這場疫情真的全面改變了全球人類的生活模式,人與人之間彷彿加上了一層隔膜,宣教差傳的事工是否就此被阻止呢?感謝主,宣德家的宣教事工仍舊向前走!

      今天全球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然而我們仍按去年所預計、教會所承諾的,沒有缺欠地按時奉獻給支持差會、機構和宣教士,繼續在禱告上及經濟上支持分佈於亞、非、歐及南美洲等工場的九組宣教士在前方事奉。在本地跨文化福音事工方面,我們繼續歡喜快樂地,與新界西十一間宣道會堂會合作關心區內印尼人仕。今年有兩位印尼同工加入,令整個事工有著一個全新的景象。明年我們仍會繼續奉獻,這可真說得上是信心的奉獻呢!

      我們曾收到泰北芒岡教會李師母對我們奉獻的感言:「非常感謝貴教會!您們無私的奉獻與付出,是我們教會繼續走下去的力量,願主賜福與紀念您們為我們所擺上的一切。」縱然我們的隻手不能作,但我們支持的宣教士雙手卻能替我們作宣教事工。此外,我們深知聖經的教導: 施比受更為有福。奉獻並不是經濟有餘時才做的!今年8月,教會更受到感動,經執事會通過,透過華越奉獻給正飽受大爆炸災難的黎巴嫩呢!

      徐澤林紀念小學(徐小)是主耶穌賜給宣德家十八年來美好的伙伴,也是我們的宣教工場,每年都有不少小六畢業生加入我們的青少年崇拜。我們一直彼此配搭,見證我們的主是賜人出人意外平安的上帝。

      雖然因著疫情,人與人未能實體見面,但神卻又為我們開出新的機會,我們能以Zoom與宣教士面談,並一起祈禱!我們已曾與泰北的瑜楓,曼谷的瑞麟及家恩對談,並了解他們新的事工。十二月,我們將會相約歐洲荷蘭的宣教士在網上見面,到時請大家不要錯過機會,一起在網上向我們的主同心禱告。
​

疫有感恩

29/11/2020

 
郭惠珍姑娘

      自疫情開始,教會聚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雖然透過網上視像形式可維持聚會,但不是人人都懂得掌握資訊科技的運用,因此仍有不少團友在疫情期間幾乎沒有團契聚會,未能享受肢體相交之恩典!

      然而,在我們中間有一個小組,沒有進行過視像聚會或任何實體相交活動,連在曾經恢復的實體崇拜中也沒有聚集過,卻在疫情下仍能保持穩定連繫,互相分享和記念,且對神的話語有更深理解,實在非常感恩!

      這本是個查經小組,停止聚會後,成員一同參與了今年宣道會北角堂安排的「預苦期悔罪自省、與主同行四十天」的默想之旅,每星期六天,大家透過默想經文作個人省思,再透過whatsapp彼此分享領受,深感主一針見血的教誨可貴,彼此分享更添得著。因著大家的默契,縱使有多忙都堅持彼此分享,使得分享內容變成大家每天期待的禮物。

      經過了預苦期,大家都回味那樣分享的滋味,決定再次以同樣的方式作讀經分享:成員們持續每日讀一章詩篇,主日暫停。由於詩篇內容充滿作者們的喜、怒、哀、樂情感,文筆、結構、用詞等特別細膩優美,且每篇背後都有故事,所以讀來感到特別豐富,不時觸動讀者當下情緒,感同身受,分享就更加率性深刻。與此同時,筆者發現組員對於經文寫作手法的觸覺越來越敏銳,不單能從詩句表面意思作回應,更能分析和理解作者在用詞及內容結構上凸顯的喻意,更見領受有深度。相信這些讀經上的長進,都是每天操練所得的成效。 

      曾聽過有人表示羡慕別人能聽見神的聲音,或能心藏主話。自己信主多年,每星期參加崇拜,也參與主日學,甚至常從網絡聽道和靈修,可惜對吸收神的話卻似「水過鴨背」,難以入心,甚至對信仰仍似懂非懂。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

      如果只是單向式接收,例如被動式的聽道,參加不用做功課的主日學,不用回應或欠缺彼此分享的查經班,以及只閱讀聆聽人家的靈修心得,相信無論當時有多感動,大多只會轉瞬即逝,去不留痕。只有經過自己嘴嚼而消化的靈食,是動過腦筋、用過心思熬出來的,才更滋味難忘。豐富的自助餐,一下子真會吃不消,而營養多高、味道多美的碎餐或糊餐,亦始終不及自己細啜慢啃餐碟上的骨頭那麼滋味!

      有時在實體聚會的面談中,有些人未有好好傾聽人家的感受,便急著表達熱衷關心,反止住了彼此的真誠分享。這個小組在疫情下透過交流讀經領受,大家更能覺察到組員的心景,明白別人的心思意念,從而建立起彼此尊重信任的關係,時有表達支持鼓勵,時有默默代禱記念,或許在實體聚會中也未必能收到這樣的溝通果效。

      感恩在疫情中,我們透過這樣的操練,在肢體相交上得到了更大的收穫。
​

肯定自己的價值

22/11/2020

 
黃雅麗姑娘

      不久前,我們淺談了原生家庭的不同照顧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原來兒時的家庭經驗,將直接影響我們的成長,然而我們卻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我們或許會提出疑問:「知道了家庭對我的影響又如何?」

      筆者有一個朋友,每當遇到生活中的不順遂,特別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時,常常歸咎於自己成長的家庭,「你不明白的,父母從小對我不好,影響到我現在。」這是她常掛在口邊的說話,可惜每當彼此想更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時,總是因種種原因而無疾而終。我也見證過一位牧者,他在成長過程中受過不少傷害,遭遇過很多的被忽略、被拒絕,但在認識神後學習了認識自己,願意接納自己生命的不完全,學習放下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她說過:「正因為我知道我成長的家庭是......,我更要擺脫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父母和原生家庭,雖然無法選擇,但是並不意味著無法改變。

      人一生中,都在尋找自己的價值,或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探索原生家庭並非是為了讓痛苦有所歸咎,而是為了更加認識自己,整理自己。聖經說神創造世界和人類之後,「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我時常將這句話放在心中,為自己打氣:我們是神按自己的形像所造的,所以我們都是「甚好」的 !
​
      你的價值從何而來?是你身邊人對的評價?還是你在社交平台得到多少個「like」?一個懂得自己價值所在的人,會安心與人交往,樂意與人分享愛的喜悅與滿足,絕不需要為取悅對方而勉強自己,做為難自己的事情。
​
      我們暫且分享到這裏,下一次,我們會談談父母的偏愛(心)對家庭的影響。

為主的道忍耐

15/11/2020

 
彭潤平傳道

      患難是人生必然會經歷的,人對未來模糊不清的事情總會感到恐懼和焦慮。不過,基督的信仰從來都不是教我們趨吉避凶,也沒有一套逢凶化吉的方法。那麼我們面對人生種種的困境時,我們要有哪種心態來應對呢?保羅的人生的確並不平坦,雖然他出身自猶太人的便雅憫支派,並受教於在猶太百姓中地位顯赫的律法師迦瑪列,在他門下學習猶太律法和傳統,可謂有良好的背景和令人羡慕的地位。然而,自從大馬色的異象,保羅的人生就改變了。他認識基督耶穌後,甘願為主走窄路,視地上所有如糞土(加6:14)。以後的日子,保羅將生命為主全然擺上,一生事奉主;他為了傳揚這福音蒙受許多苦難,甚至坐牢也在所不惜。無論遭遇何事,保羅仍然滿懷信心,深信主能夠保守他到底,直到主再來的日子。

      保羅在福音路上能夠忍受各種苦難,他在羅馬書5章3-5節說:「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信仰不是叫我們信主後就可一帆風順、無風無浪,但是可以叫我藉著主和祂的福音,叫我們在患難中仍然有喜樂,仍然有盼望。保羅在昔日傳福音的路上困難重重,面對逼迫和別人的冷嘲熱諷,身心疲憊,但他仍然豁然開朗,就是靠著「忍耐」,這是他面對患難時的心態,也成為他得力的秘訣。當我們聽到「忍耐」,難免有人會覺得負面,但是「忍耐」這詞在新約一共出現了32次,保羅書信、雅各書與啟示錄等多次用上了這詞,可見「忍耐」這詞在新約的作者心中有一定的重要性。保羅勉勵我們,上帝會按應許救我們脫離苦難,所以我們無論環境如何,總不要灰心氣餒,並學習以「忍耐」的心去面對。我們的忍耐是有目標和方向的,「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來10:36),所以我們的忍耐是為了基督的緣故,主所應許的也成了我們的盼望。「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神誡命和耶穌真道的。」(啟14:12)。

      故此,我們在現今的患難中要堅持信仰,忍耐到底,堅持耶穌基督的真道,等候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並上帝永恆的國度降臨。我們都應緊記以此作為我們在困境中極重要的提醒。 

<<上一步
轉送>>
    圖片

    牧者之言

    每星期一篇,
    ​牧者與你分享之言。

    ​發佈日​期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牧者

    全部
    何智雄牧師
    吳開甜傳道
    張美薇牧師
    彭潤平傳道
    彭潤平傳道
    朱映潮傳道
    葉翠筠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惠珍姑娘
    郭鴻標牧師
    陳慧芬姑娘
    陳慧芬姑娘
    黃雅麗姑娘
    黎建勳牧師

Picture
2020©Copyrightv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 首頁
  • 關於宣德
    • 同工團隊
  • 最新動向
    • 聚會時間
    • 代禱事項
    • 見證分享
  • 青成STage
  • 青少年部
  • 成人部
    • 呂底亞團契
    • 以琳團契
    • 希伯崙團契
    • 約書亞團契
  • 牧者之言
  • 講道重溫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