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珍姑娘
請問你可知宣德家最新成立的團契是甚麼名字? 甚麼?叫約伯團! 是的,也許有人聽到這個名稱會感到稀奇。幹嗎會找個聖經中代表飽受苦難的人物名字!誠然,許多人為團契命名都希望從中聯想到是神所記念和賜福的,難道約伯不是嗎? 約伯團是2023年開始醞釀的,於2024年初正式成立,現有團員共8位,剛好四對夫婦,各自在教會中參與不同事奉崗位,每月第三主日下午聚會,團牧是郭惠珍姑娘。 記得成團之前,大家為團契建議了許多甚具創意好玩的名字,因為團友都是活潑愛搞笑的份子,但最終投票結果竟是出人意外地選了「約伯團」。可能因為當時好些團友都落在困難境況之中,包括:先後失業、工傷、面對家庭糾紛、遭遇交通意外、確診重症等等,於是大家多少帶點諷刺意味形容自己身陷苦境,仿如約伯。實在誇張了吧! 但感恩主也讓我們看到,在約伯記中,不是只有約伯受苦的記錄,而在篇幅一開始時,作者便一再強調約伯是個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罪惡的人,且是上帝親自為他作見證,何其難能可貴。這正好成為團友們的激勵。不單如此,我們更看見在約伯記結束時,他得著上帝賞賜加倍的福份,最明顯是兒女和牲畜的數目都翻倍,先前的十個兒女已在天上,後來的十個在地上。 另一方面,在約伯的朋友對待約伯的事例上,也可讓我們得到提醒,當同儕願意傾心吐意分享時,要好好學習陪伴、聆聽,而不是諸多發表高見或查根問底。無疑,也明白來自真誠的關心會想為對方開解或作了解,是無可厚非的,但作為同儕也要適可而止,畢竟自己不是專家,可能只是過來人的有限經驗,亦不會放諸四海皆準,倒不如細心傾聽,事後一同禱告交託主,讓主親自施恩幫助。 與此同時,我們從約伯的經歷確知,只要鍥而不捨的求問,上帝雖是至高無上,祂還是願意親自回應我們的疑惑,好使我們不單風聞有主,而是更深認識主、經歷主,看見祂的榮耀。 回望自從開始組團的日子,約伯團的團友在一件又一件的難題中,彼此守望互勵,一起過渡了不容易的時間。雖然實體聚會只每月一次,但通訊群組上的相交信息是一串又一串,不時保持交流,不亦樂乎! 祝願宣德家的約伯團,在靈程成長上緊隨約伯的腳蹤。 麥君漫傳道
約翰福音五章關於畢士大池的記述當中,對於那個被醫好的人,不同的聖經版本用了兩個不同的譯法:和合本兩次譯作「那醫好的人」,新漢語譯本刻意分成「那被治好的人(10節)」和「那被醫好的人(13節)」。我們嘗試了解一下這兩者之間的分別。 「那被治好的人(10節)」中的「治好」一詞有著「服事、作僕人、照顧、醫好」的意思,這說法約翰福音只出現過一次;而「那被醫好的人(13節)」中的「醫好」一詞則是較普遍的「醫治」的意思,約翰福音用了三次這個說法,這種說法與前者有著分別:前者除了「醫治」本來的意思外,也視醫治為「服事」的行動。為何聖經作者要刻意改變他的描述,仿佛那人並不是那被服事的人?以下我們試試分析這三節經文所敘述的事。(以下經文全取自和合本) 「那醫好的人不知道是誰(13節)」,聖經作者第二次描述這人時,強調他的「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影響甚大,這人究竟「不知道」什麼? 從10-12節的記述當中,我們知道耶穌當時「安息日治病」的舉動引起了猶太人的爭議,猶太人認為那人「拿褥子」的行為是違反了安息日的規條,那人就自辯說:「那使我痊癒的,對我說:『拿你的褥子走吧。』」,然後猶太人就關注地問:「對你說『拿褥子走』的是甚麼人?」。 我們細心留意,便發現那人自辯時所複述的說話並不是耶穌所說的全部,經文記載:「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約翰福音 五:8)那人看得見自己的「痊癒」,聽得到「拿起」和「行走」,卻忽略了最關鍵的「起來」。這次關於耶穌治病的記述並不同於聖經中其他治病的記述,我們看到耶穌只有「對他說」,並沒有其他動作,耶穌是以「說有就有」成就了祂的醫治。 創世記一:3 的記載:「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創造世界是「說有就有」,這次耶穌的醫治同樣「說有就有」,讓我們從耶穌聯想到造物主、生命之主,這個聯想亦在五章21節中段同樣被帶出來:「父怎樣叫死人起來,使他們活著,子也照樣隨自己的意思使人活著。」。「父怎樣叫死人起來」這「起來」和第8節耶穌說的「起來」原文正是同一個字,可見聖經作者有意把耶穌在畢士大池治病的過程和第21節講論父、子的權柄聯繫起來。我們也能夠明白為何耶穌要在17節刻意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 這個被醫治的人所關注的是自己的痊癒,卻沒有留意到自己的痊癒是如何成就,以至他不知道這個醫治的人物是誰,更不知道祂行動中所揭示的身分。這個被醫治的人也因此由被服事的對象,變成單單被醫治的對象。 或許我們也會像這個病人一樣,只著眼於我們自己的需要,錯失了應有的關注。我們只以功能性看待我們的信仰:世界需要愛、關顧、拯救、群體、合一、和諧......,而忽略了上帝的本質、上帝的關注、上帝的主權、甚至上帝本身。這些我們忽略了的部分,往往是我們信仰的基礎和核心。 這時候,我們該問自己:我們究竟在信什麼?我們在信這些記載在聖經裡美好的歷史,還是信背後主宰歷史的上帝?我們在信上帝美好的賞賜,還是信賞賜背後主宰生命的上帝? 願天父賜福、保守我們,以至能夠看清而且明白祂的工作和祂的心意,讓我們不只停留在「被醫好」的身分,更要知道我們是如何被祂「服事」,以至願意學效祂的樣式去服事祂的群體,成為祂真實的門徒。 何智雄牧師
4月30日晚上的狂風驟雨,5月1日凌晨的雷暴豪雨,確實是挑戰我的信心,我不禁祈禱問主:「明天仍然可以去旅行嗎?需要第二手預備嗎?」上週三祈禱會中,我與弟兄姊妹分享了《祢的恩典夠我用》,這首詩歌再一次浮現我心。感謝主,我聽到祂對我說:「你只管站着觀看。」 早上,收到旅行社通知:「按原定計劃出發」。返到教會時,看見沒有報名參加大旅行的執事,都樂意返來教會作接待,送大家上旅遊巴士,實在非常感謝他們的支持。坦白說,當時心裏面仍然有著不少疑問:「繼續派出我們的紀念品風箏嗎?用得著嗎?」感謝同工們一致的決定:「我們還是先把風箏帶去。」 我們很快就到達沙頭角,檢查禁區紙後,我們就開始漫遊沙頭角。雖然仍灑着微雨,卻令空氣格外清新,景色格外清朗。剛好當天那裏舉行大巡遊,我們有機會觀看舞龍舞獅、地上龍舟的表演,還有沙頭角特色裝扮的婦女一起巡遊,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沙頭角的地道文化。 當時我仍不忘繼續觀看天文台的天氣預測,仍在琢磨下午的行程不知是否可以繼續?「你只管站着觀看」這句說話再一次出現在我腦海。到達大埔公園後,大家先在回歸塔前拍大合照,接著自由參觀欣賞花園,跟著便是放風箏的活動,真的嗎?竟然今天可以放風箏!!! 是的!是真的!恩典!一切都是恩典!「祢的恩典夠我用」,「你只管站着觀看」原來真是全然可信的!當時內心只有不斷輕呼:「哈利路亞!感謝讚美主!」 還有一段小插曲,當天下午大家正準備上車返回教會時,有一位家長發現自己因過於專注放風箏下,竟遺失了手提電話,當時我可以做什麼?我立刻想到呼籲弟兄姊妹一起禱告,神的恩典果然即時臨到,不久手提電話就被尋獲了。「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真是何等奇妙!!! 感謝主當天豐富的預備,感謝主內肢體的配合,感謝大家的事奉,相信當天大家都必盡興而回。讚美主!我們每行出一步,就再多見一次主的恩典! 譚景平傳道
記某日兩夫婦的對話: 到早餐店吃早餐,餐廳老闆問太太:「阿妹吃甚麼?」結果太太這個早餐吃得很愉快。餐後先生嘀咕:「為甚麼只有你被稱呼阿妹,沒有人稱呼我阿弟(音:DEE) 呢?」畢竟兩夫婦都已不年輕,若被人稱呼「阿妹」、「阿弟」,肯定是開心的。太太續說:「你若能被稱呼作阿哥就已很好了!被人叫阿弟的,只會是廿多歲的年青人,這個稱呼對你絕不合適!」先生心感不快,口中繼續嘀咕。夫婦的對話完畢。 事實上,無論任何年紀,只要聽到別人以較年輕的稱謂稱呼自己,無疑是令人感到愜意的。任何場合,被人稱呼「阿姐」總比稱呼「阿嬸」好;被稱呼「阿嬸」總比稱呼「阿婆」好。這只是一個泛現象,並非只是女性才會有這樣的感覺。 筆者不禁思想,為甚麼人對「稱呼」這麼在意,年青人想得到別人尊重,希望被看作成熟,於是介意被人稱呼「阿弟」、「阿妹」;成年人卻擔心年事已高,會被認為落伍,跟不上時代,因此常想辦法追逐潮流。筆者看來,無論哪種心態,都是因為兩者都對自己認識不深。其實年青有年青的好,成熟也必有優勝的地方。 事實上,「認識自己」是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詩篇139是一首關於「認識」的詩篇。 「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詩139:1-4) 原來無論意念、行動、思想、說話......各方面,上帝都比任何一個人更認識我們,甚至比我們自己更認識自己。 我們常埋怨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沒有人明白自己的心思。 坊間熱門的「發現自己」課程、心靈工作坊、性向測試等,某程度上只呈現個人的片面,並不能呈現我們全面的狀況,當我們發現生命中不明顯的「惡」、「限制」、「軟弱」......時,自己會感到驚訝,甚至會選擇逃避。 「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詩139:7) 告訴我們,即使我們極力逃避,上帝的靈卻是無處不在,無處可避。同時說出一個事實:解鈴還須繫鈴人!必須面對自己才是法子。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139:13-14),上帝對我們的認識,又何只是性情、思緒呢?我們是上帝所造,我們的一切,有哪些不是來自那創造者呢?上帝於我們而言,不但是創造者與受造物的關係,甚至我們的一切心思意念,祂都清楚明瞭,並且願意體恤、包容。 「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24) 既然如此,我們就求上帝包容到底,一直引導我們走那永生的道路。 容顏會因年日過去衰殘,頭腦也會因衰老而遲鈍,唯有在上帝的恩典中,我們永遠都有美顏、活力和智慧。 黃雅麗姑娘 上星期日在青少年崇拜證道,證道的主題是「拯救」。當思想這個題目時,想起現今世界不斷發生的天災、戰爭和疾病,人的生命每天都受到威脅,人當然希望得以平安存活。但原來神看重的,更包括祂對世界的計劃及我們與祂的關係。今天,讓我們一同從宣道會的會徽,思想基督救贖的意義。 宣道會初創時,即已開始用十字架、洗濯盆、油瓶,和冠冕,來象徵基督福音的完備性。 十字架–耶穌基督是拯救之主 按照聖經所記,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犧牲了祂的生命。當一個罪人相信福音而接受耶穌為救主的時候,他的罪過立刻獲得赦免,他的心靈立刻獲得重生,成為天父的兒女,將來承受永遠的榮耀,這是何等的福氣。 洗濯盆–耶穌基督是使我們成聖之主 洗濯盆象徵神使我們成聖的恩典。主耶穌居住在我們心裡,我們只要學效祂的樣式,每日順服主,必能過聖潔且得勝的生活。 油瓶–基督是醫治之主 醫治是宣道會創辦人宣信博士曾經歷的,宣信博士自小 體弱,甚至幾乎喪命,他親身經歷主醫治的大能。油瓶提醒我們,今日我們仍然可以藉著信心,由基督的復活生命支取健康與力量。 冠冕–基督是再來之王 我們相信,主耶穌必以君王的身份再次親臨地上。為此,我們當遵行大使命,好好裝備自己,努力為主作工,領人歸主,以得勝的生命迎接榮耀的主再來,將來必獲主賜冠冕為獎賞。 宣信博士於 1887 年創辦宣道會,今天宣道會已遍佈世界各地。讓我們再一次反思「四重福音」對整個宗派和宣德家,以致每個肢體的意義。願神幫助宣德家努力持守宣信博士當初從神所得的異象,讓我們每一個都成為「宣道人」! (部份內容取自區聯會網頁)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二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