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映潮傳道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和神學院的同學四出到不同宗派的教會觀摩。那段時間,每當進入崇拜的時候,我們的「批判」系統就會自然的開動,腦袋不住的思想「這間教會的敬拜有甚麼特別之處」、「崇拜系統能不能令會友投入於崇拜之中」、甚至是「牧者的講道有沒有按經文的正意、結構通不通順、引用的例子夠不夠吸引和對應主題等等」。久而久之,一方面我確實建立了一套崇拜和講道的理念,然而另一方面,我亦開始覺察自己活像一部批判的機器,不論是對崇拜、講道、或是事工,焦點往往是自動地落在挑剔有那些地方有所不足或是值得仿傚,多於在崇拜當中真誠投入的讚美、事奉上帝,容讓自己的心安靜,迎接上帝通過崇拜與我的互動和更新。我擁抱了對事奉的認知和技巧,但信仰中的反思、內化和更新,卻又彷彿有一「種這麼近,那麼遠」的感受。 這一種的試探往往很容易出現在教會的資深會友、事奉者、或是對教會抱有一定期望的人身上。這是源於我們確實都有一份心志,盼望教會不論是在功能上或是屬靈餵養上都能有所成長,就這份心志的原意上確是無可指責的。然而問題卻是出現在我們有時會過度專注於「如何做好(或優化)一件事」(seek for a way to make perfect),卻是失卻了我們與上帝、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忘卻了我們事奉的原意,就是加更親近上帝和學像上帝(seek for and learn from God)。這種思想往往為教會建立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事奉者」,卻失落了一批又一批的「優質屬靈人」--- 沒有優質的屬靈心態作支柱,「專業事奉者」久而久之亦會因各種在他眼中看為不完善的配搭和失望,難逃步入失落的命運。 現今不論是不同的教會或是神學院神學院都強調領袖、或是事奉人員的技巧訓練,信徒亦有千百的方式學習聖經的知識,醞釀更多的想法。然而,事奉者在強調「領袖訓練」和技術上進步的同時,亦需要時刻檢視自己作「僕人的心志和態度」。領袖、事奉人員、或是「資深信徒」都必需要認清,事奉的技巧和學術的水平的提升,並不等同於與上帝有更親厚的關係;相反地可以形成一種的錯覺,令人自以為屬靈滿足,卻是如同聖經所描述的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一般,將自己置身於教會的「高端」,肆意輕看或通過批評來踐踏他人,暗地在心中抬高自己。 在我們進求教會和事奉的優化和進步的同時,事奉的本意和事奉者內在的更新是斷不能忽視的。教會的進步往往相連於其會眾與上帝關係親密的同步。誠言,教會原是不完備的有機體,但唯有連於元首基督,在上帝的愛和引導下,方趨向完善。我們在盼望教會更新和復興的同時,又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必須先在上帝的愛和引導下,更新和復興?共勉之。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一月 2025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