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平傳道
看官們只道筆者又藉母親節懇親主日來教導一番了!是的,只是教導成份很少。畢竟筆者的母親已離開好一段日子,外母大人也年紀不輕,外出每頓慶祝飯都已成了「少鹽少糖少油」的家常便飯。現在的「母親節」只是藉機會和外母家聚一下,關心一番而已。不過今年的母親節卻叫我想起另外一些「親情」。 筆者桌面有一幅小畫,看起來就知道是出自小孩的手筆;是的,它是我在讀神學住宿舍時,隔壁同學的女兒畫的。由入學到畢業,這同學一家就住在我們隔壁,他們是由台灣來港修讀神學的年輕夫婦,帶著剛滿周歲的小女兒來港。最初兩位同學的廣東話很生硬,加上「中港關係」的複雜,他們較少講話,尤其在校外。你懂的,在香港,一般聽到人說普通話(他們堅持說是「國語」),人家的嘴臉會驟變,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會忙不迭地以蹩腳的廣東話解釋自己是台灣人,人家瞬即和顏悅色。畢竟大家視台灣是小旅行的熱選,印象大不同。 說回那小畫,是鄰居畢業之時,小女兒畫給我們的心意,雖然只是小兒亂畫一通的塗鴉作品,但對筆者而言,卻是一注強心劑,也代表著彼此的祝福。先讓我稍為描述一下這小畫: 一般而言,三歲多小孩子的畫作大都是「火柴人」,那位小女孩畫的,是一個大頭的人,身體下面只有兩條腿,臉上除了眼睛和鼻子外,居然還有另一個有身體還有腿的小人!我當時想,她是知道將要舉家回台的媽媽懷有老二嗎?是的,三歲多的姊姊竟然知道將有新的生命要誕生。那麼她送給我這幅畫,有甚麼意思呢? 筆者姑且猜想,她要告訴我,她要當姊姊了!她要同時告訴我:「常在我裡面有你!」我想起耶穌對門徒的愛,他們除了是老師和學生,帶領者與跟隨者的關係外,他們也是弟兄! 「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約十五9) 耶穌曾表示自己有多愛祂的門徒,無論在教訓當中,在比喻當中,在禱告當中,在分離當中,在重遇當中,祂都渴望「常與你們同在」,甚至「常在你們裡面」。耶穌愛祂的門徒,不是單單要他們傳福音,而是要他們在生命中,成為一個有愛、有憐憫、有信實的人,甚至將彼此的生命融合,「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也想到:小女孩的母親不也是將這份心意,寄託在她的兒女身上嗎? 台灣同學將這份心意寄託在女兒身上,並且給她起名叫「憫」!許多聖經詞彙,例如憐憫、同情、愛、恩典和信實,都與希伯來語 hesed (חֶסֶד) 相關,但沒有一個可以完全概括這個概念。 Hesed 不僅僅是一種情感或感覺,而是代表向有需要的人採取行動。 Hesed 描述了一種愛和忠誠的感覺,它激發了對另一個人的仁慈和同情的行為。 很多人都懂得說:不是母親節才記念母親的偉大。筆者同樣相信,不是主日大家才記念主耶穌,祂常在我們裡面!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九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