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平傳道
早陣子,牙痛得很利害,吃東西時會覺得痠軟,被折騰了好一陣子。終於冒著風險(疫情嘛!甚麼東西都以疫情為理由,你懂的!)去找牙醫。這個牙醫是一個熱心愛主的弟兄,是我讀神學時光顧過的,知道我是神學生,當天以極相宜的價錢來處理我當天的求診,可是這趟呢........ 「譚先生,這次是你第二次因為同樣情況來找我了,和上次一樣,我還是勸你去先找牙髓科醫生看看有沒有法子救救你的牙,否則我只能拔走它了!」沒錯!我右邊第二隻大臼齒再次因為我的咀嚼習慣被我「砍」裂了。終於,牙髓科醫生宣布我的牙沒救了!於是牙醫再次拿走了我的大臼齒,並把它放入膠袋,給我「留念」。 拿著猶帶著血絲的臼齒,想著它是我幾十年的老朋友,感傷了一會,才依依不捨的把它丟了。它曾經是我身體的一部分,陪伴我經歷不少美食旅程,現在它要離開我了!它痛的時候,告訴我它的存在;當看著帶血的它時,它也仿佛告訴我:「以後要好好咀嚼,好好生活。」它雖死了,仍舊說話。 不少人也有類似經歷:拿起故人的物件,驟然想起許多片段。可能是好的回憶,是遺憾的記號,是永不磨滅的傷痛,是難以啟齒的道歉......。一切,似是來得太遲。這些東西,仍舊說話,仍舊影響我們的生命。 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來十一4) 人的生命既有了限制,自然會步進生命的終局,問題是我們帶著甚麼走進永生。假如你相信有永生,自然是一件美事。不少人在世時不斷追求別人的關心,別人的疼惜,就是壓根兒追求那份歸屬和安全感。那份躁動的不安,令自己缺乏盼望,即使已明明白白是一個基督徒,卻缺乏那份「信」的勇氣。有一天真的面對死亡,「信」還存在嗎? 希西家王在瀕死的時候,求的不是要神叫他自己可痊癒,而是求神「記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為善的。」(賽三十八3) 王所求的,是在神面前有正直的人生,最後耶和華醫治他,還給他多添十五年壽命。 生與死,其實人沒有可以討價還價,只是在人還有生命氣息的時候,你可以站在神面前,自忖自己的人生。人雖然死了,有沒有因為這信,仍舊為神說話呢? 現在已是三月底,還有個多星期就是清明節,孝子賢孫在慎終追遠的同時,有沒有想起你的信,在你身後仍舊說話呢? Comments are closed.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一月 2025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