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平傳道
「兩餸飯/三餸飯」的店子,最近紛紛像雨後春筍,在街頭上湧現。 先利申一下:筆者偶爾都會光顧一下,以解決兩餐之便。比起外賣飯盒,兩餸飯 (或者三餸飯,以下統稱兩餸飯好了)好像多了一道選擇,既可以平衡所謂「多肉少菜」、「多菜少肉」的飲食法則,也可以滿足一下消費者的審慎理財心理。坊間更曾出現一些所謂「如何可以完勝兩餸飯姐姐」的潮文,這些網絡文章,是作者分析如何在有限的金錢下,可以買到最多量的餸菜,如選了量化的雞搥(算一道菜),就應該避免再選非量化的菜甫炒蛋,因可能導致後者份量太少,不化算云云。 綜觀一下這些文章,一方面反映香港人「怕蝕底」的心態,同時反映了大部分人都具「包羅萬有」的欲望。筆者從另一方面卻想到,時代的悲歌正靜悄悄走進我們的世界。 曾幾何時,外賣速遞拯救了經濟蕭條下的勞動市場,筆者認識的一位健身教練,在疫情下因為工作處所關閉,無法工作,毅然走去當速遞員,殺出了一條「血路」。今天「兩餸飯」的出現,也為寒冬下的飲食業創造了一片天,亦為香港人的菜單加了一道選擇。無疑這個選擇只是一個緩兵之計,然而筆者卻因而憂慮到,我們的信仰是否會變成了「兩餸飯」? 沒有了實體的聚會,不少會眾選擇「打游擊」,網絡上,隨便就可以找到不少名牧主領的或著名教會的網上聚會,吸引了大家CLS (大家未必明白這個縮寫,C就是評論comment,L就是喜歡like,S就是訂閱subscribe),然而當教會的實體聚會重啟,大家還喜歡虛擬世界的聚會嗎?你會說,網上聚會都很精采,只是無論講員講得多精采,都不能直接和你互動溝通;大家的留言評論,可能只是雪泥鴻爪,過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兩餸飯」無論做得多精采,都不能代替家中的、充滿預備者的心血和體貼的四餸一湯。你可以對兩餸飯姐姐說:「炒蛋可以『走青』(不要蔥)嗎?」對不起,這是早已做好的! 再者,兩餸飯的精采就是「兩餸」,不能再多。你要再多嗎?可以多買一盒,變成四餸.....,大概你明白我要說甚麼了:在僅有的空間,絕對不可能滿足大家的要求。唯有安坐家中,大家才可以要求吃多少,要求吃這喝那。可能你會說,生活節奏太忙,吃得飽就算了!我卻認為:連好好坐下,安心享受一頓飯的空間都沒有,生活還有甚麼意義? 誠然,「兩餸飯」為我們解決了不少問題,卻總不能代替「家常小菜」的味道。你愛家嗎?可能你會投訴家中做飯的下鹽太少,火候不足,甚至來來去去的都是那幾道菜,毫無新鮮感。然而,當溝通代替投訴時,相信總有一天,你會擊掌欣賞。 家,還是「人」最重要。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