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映潮傳道
今年的預苦期,我們將通過《感動之旅:預苦期40日靈修默想》一書作靈修,筆者在此分享其中一天的反思: 《感動之旅》第22天,馬太福音 廿七:57-66 馬太福音的作者在前一部份以一連串戲劇性的方式,突顯了耶穌基督的受死,以及祂的身份:幔子裂開、地大震動、聖徒復活,甚至連看守耶穌的士兵也懼怕地見証着,他們所釘死的拿撒勒人耶穌,確實是上帝的兒子! 然而,事情過後,作者卻記載了三種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來面對這共同見證的事實: 一. 彼拉多象徵着一種靈巧的雙面人。他雖然見證着這事實和異像,卻因為人的緣故,選擇討好各方勢力,以確保自己現有地位的穩定。面對基督的死,我們會否像彼拉多一般,在信徒群體中就作討人喜悅的信徒,而在社會生活中就為了討好別人而以另一種方式生存?信仰的生命力需要貫穿我們整個的生活,否則我們只能陷於總是要過着雙面人的生活,信仰和生活並不能和諧一致。 二.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象徵着信仰上的虛偽者。就是他們見証着幔子裂開的真實,他們也因着自身的權勢和地位,寧願直接選擇否定他們所見證的事實,為耶穌基督的救恩冠上騙局之名!面對基督的死和救恩,基督徒也有陷於試探的時候,同樣地也有信仰上的虛偽者藉着主基督的死為自己「造勢」,通過「信仰」突顯自己的「敬虔」和「忠心」, 偽善地賺取他人的欣賞,享受着「權利」的快感,這種人卻往往是盲得最徹底,壓根底兒只是在服侍自己,與救恩相隔最遠的一群。 三. 面對主耶穌的受死,財主(議員)約瑟為我們作了美好的榜樣。信仰是需要付出和冒險的,約瑟並沒有選擇龜縮或否定自己的信仰,相反地,他選擇為着所相信的冒險,他或會被人標籤為造反份子,或會失去一切權力、地位,甚至性命,也要向彼拉多領取耶穌的身體,甘心樂意地為主的死獻上最好的,來回應主為我們犧牲的事實。生活的挑戰、世界的試探、內在的私慾時會誘惑我們將目光轉離了基督重價的恩典,但在預苦期的時間,願意我們再次學習倒空自己,以信心和勇氣進入世界,甘心樂意地為上帝的愛和犧牲,獻上最好的。 面對着耶穌基督犧牲的事實,我們又會選擇以甚麼態度來回應呢?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二月 2025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