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映潮傳道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28-30) 近來青成主日學探討了有關職場的課題,當中包括試探和金錢觀的問題,令筆者亦有所反思。香港人每天生活營營役役,每天辛勞賺取糊口之餘,亦活在社會群眾的眼光之中。社會常以物質、地位、身份定義一個人的價值,年薪過百萬、收入和進升機會穩定、不用出賣勞力的人,總比一個入息不多、工作浮動、出賣動力的人來得「成功」。然後,我們就每天為着「成」「敗」的標籤不斷忘我(甚至是「亡」我)地辛勞。這種意識形態甚至蔓延至教會,我們或多或少會為自己、為他人制定了一定的信仰規條和法則,要求自己「硬守」以得着心靈滿足(的錯覺)之餘,亦用以在心中衡量別人屬靈的「成」「敗」。如此一來,面對社會、面對教會,我們每天都在別人的眼光中戰鬥,我們的生活又何以安然,何以歇息? 然而聖經並未有以「忙碌」視為一個問題,甚至連耶穌本身也是十分忙碌的,反倒叫人反思的,是我們忙碌背後的焦點和心態。 經文背後 「軛」是一種用木製造的梁,用來給兩頭牛拉貨物或幫助犁田。好的軛能更好的「食力」,幫助牛隻更好地完成牠的使命;不好的軛則會成為牛的阻力,可能在完成使命以先,牛已經被不好的軛割得皮開肉爛,甚至乏力倒下。「安息」亦非純粹的休息,乃是叫人在困苦壓迫中得着真正的釋放、自由,甚至在仰望和服事上帝中重新得力。經文並沒有說人生在世,不用負軛;相反,它向讀者表明了一個訊息:要生活就一定要負軛,但選上正確的軛,人就可以活得更為輕省,在信仰中得着安息。 世界的軛vs基督的軛 「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1]世界總是有一套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一句簡單的歌詞「你冇車、冇樓、冇番狗,做咩要拖我手」[2]道盡了時人的價值觀。世界有時會將很多的物質看為基本的需要,又會刻意放大名利、地位,叫人用盡上帝所賜的時間來滿足世界浮動的標準。然而當我們將所有成就和安全感都建基於這一切時,我們的心靈又會否只是步向更大的迷失和壓抑? 筆者作為一個窮苦青年,也不否定人需要為住屋、前途有所計畫,然而作為一個基督徒,我相信上帝並不會追討我有沒有置業買樓,反倒是在意我如何運用衪所賜的生命,負衪的軛,學習基督的樣式,以信靠、順服、仰望、知足過我的生活。在各種努力以後,我信一切有上帝的供應和美意,就甘於接受。不論自己在貧富貴賤的處境下,依然能以生命影響生命,教我更懂得學習享受生命、凡事謝恩。相比世界的軛,基督的軛更能教人找到人生的意義和永恆價值,叫人得着滿足和自由。 耶穌時代的人,忙碌於打理和追求自己的生活,為世界的軛無視了耶穌所行在他們身邊的神跡奇事和教導[3];我們今天,又是在為誰負軛? 法利賽式的軛vs基督的軛 若我們細心理解經文的後續講論,就會發現本段經文令人沉重困苦的軛,不單是指世界的軛,更有可能是關乎信仰中法利賽式的困鎖。 馬太福音的作者在後續經文論及到法利賽人質問耶穌,有關祂的門徒在安息日中掐麥稔來吃的情況,在律法上安息日是禁止工作的,法利賽人的指控看似有理,然而綜合前文後理,耶穌的回答卻指出了他們的盲點:他們盲守、甚至扭曲律法,不單是將枷鎖套在別人的頸上,成為他人的負擔,反倒更是令律法失卻了它原有的意義---叫人得見守約施慈愛的上帝,讓人在上帝所賜的自由中,主動熱切的以合乎上帝心意的方式,敬畏上帝,回應上帝的恩典。 今日的基督徒,我們都不再會拘泥於死守舊約的律法,然而律法主義和法利賽人的影子似乎在今天的教會中依然存在。猶記得昔日曾經有青年人向我「打小報告」,說那位團友沒有守十一奉獻、那位導師主日沒有崇拜等等[4];數年前又曾經歷過有肢體打着神的名義和聖經的金句,「強行鼓勵」肢體支持和投身於他們看為有意義或感動的事工[5]。筆者是很欣賞肢體憑着信心,通過金錢、事奉、或個別方式回應上帝的,然而有時若將個人的信念或方式,過於強加於別人身上,而漠視了對方的信心的程度、處境和想法的時候,我們或許有重蹈法利賽人錯誤的危機。 基督信仰打從本質上就是叫人因着主基督的緣故得自由、得釋放的信仰;就是要作奴僕,我們也是作基督的奴僕,而非某形式、某傳統的奴僕。安息日本來就叫人從繁瑣中得釋放,專心仰望上帝,激發熱心,重新得力的日子。我們又何以再以法利賽式的困軛,阻擋人在屬靈生命中得享安息? 上帝擁有君尊,卻不是嚴苛的獨裁者;上帝對子民有教導和要求,卻不是嚴刑峻罰判官;上帝有其不可侵犯的神聖,卻是關愛眾兒女,與眾兒女親近的父親。面對我們偉大而親愛的上帝,不論是待人待己,也盼望我們不要將信仰矮化為一堆冗贅的形式、規條和責任,而是彼此激勵,帶着熱切的心學習基督的樣式,甘心地跟從祂腳蹤之餘,亦彼此體諒和尊重,同心展現出我們所信上帝之美善和真實。 [1] 傳道書4章8節 [2] 歌詞節錄於《農夫 - 愛似林一峰》 [3] 馬太福音 十一16-24 [4] 可參「經律主義」 [5] 可參「神律主義」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十二月 2024
牧者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