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雄牧師
「預苦期」是幫助信徒預備自己迎接「復活節」的節期。第四世紀,教會參考耶穌四十晝夜在曠野禁食、受試探的事蹟, 將「預苦期」定在「復活主日」之前的四十天裡(不包括主日),「預苦期」的第一天稱為「聖灰日」,而今年的「聖灰日」是 2 月 26 日。 「聖經」的記載裡面,讓人最為耳熟能詳的「人間悲劇」,恐怕沒有比約伯更悽慘的! 約伯的七個兒子,三個女兒,所有的財產(七千羊,三千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及僕婢盡無故遭殃;留下來的,只有坐在爐灰中拿著瓦片刮自己身體上毒瘡的約伯,他淒涼地忍受着妻子對他的冷嘲熱諷(伯2:7-9)。「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 的約伯,不單是一位敬虔父親,他經常為兒女禱告;也是一位忠實的丈夫,在行為上有很好的見證。他不但關心貧困,也不因自己富有而離棄神;不想卻無緣無故遭此橫禍。但綜觀 「約伯記」 共42章,以上約伯所經歷的苦難只佔了全書的頭兩章。 最令約伯痛苦不堪的,相信是來自他三位朋友的「安慰」。在他們尚未出現之前,約伯不僅沒犯罪,還俯伏在地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但當三位朋友出現後,約伯把對神的轉仰望讚美為咒詛,開始了他漫長的折磨期(伯3:1∼37:24)。 由第三章至三十七章,敍述了來自三位朋友 (年長的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 三次「車輪戰」 式的辯論,三十二章後加入了以利戶。他們用了折磨人的因果論,來指證約伯自以為義,不以神為義。約伯一定是犯了罪,得罪了神,才導致今天的苦難臨到他的身上。經過他們的巡迴辯論,可憐的約伯被激得怨天尤人,身心傷痕累累:「主啊!為何差這些人來增加我的痛苦呢﹖」,但也迫使約伯熬出信心的金句,比如:「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上帝。」(伯19:25-26),「然而你知道我所行的路,你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23:10)及以「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伯28:28) 然而,這種「受苦」對約伯、對我們有益嗎? 要知道「受苦」和「受苦的心志」是截然不同的。受苦的心志,是向主發出的一個心願,願意甘心樂意的為主受苦,並預備好走受苦的道路。然而,有受苦的心志不一定都需要受苦,而受苦的人也不一定就有受苦的心志。主所看為寶貴的,不是有沒有受苦,而是有沒有受苦的心志。受苦算不得甚麼,受苦的心志才是寶貴。 弟兄姊妹,今天我們都在全球「新冠肺炎」的困苦中,你是在「受苦」還是在鍛鍊著「受苦的心志」呢? 評論已關閉。
|
牧者之言每星期一篇, 發佈日期
二月 2025
|